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日本的黑雾 - 下山国铁总裁是被谋杀的 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九
  最后该谈谈油和色粉的问题了。
  《读卖新闻》记者堂场肇的《“下山事件”解谜》一书中对这事有这样的记述:
  “据说主张自杀论的警视厅一科完全没有进行关于油的侦查。该科大概一开始就决定对这个问题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只说声‘那是机车油’,就轻轻地滑过去了。(中略)但是秋谷博士的意见却相反。他很有把握地断言:沾在衣服上的油和机车油完全不同。东京地方检察厅和侦查二科根据秋谷博士的鉴定,对油又进行了侦查,据说结果正如下面所提到的那样:查明了这种油与机车油不同。总裁衣服上的油与机车油不同,其根据如下:
  “首先,沾在衣服上的油与机车所使用的油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发生事件的那个时期,日本正闹油荒,铁道方面大概也不能经常使用规定的油。但缺乏的只是动、植物性油,矿物油并不那么缺乏。(中略)其次,所沾的油过多。前面已经提到过,从总裁衣服上取下来的油共有三百克。袜子和兜裆布都浸满了油,活像是油缸里捞出来的。被轧死的人也有被车上的机油沾污的,但总裁这种情形,与其说是被油沾污了,还不如说是浸在油里了更确切一些。以后曾经让D五十一号机车轧过三件西服,试验了衣服上究竟能沾上多少油,结果所沾的油少得可怜。后来又派人钻到轧了总裁的那辆D五一六五一号机车下面,用布揩拭了车底。把油好像特别厚的地方揩拭得格外仔细,结果布上却只沾了约莫十五克的油。”
  秋谷博士研究的结果,据说明确了以下几点:
  一、断定衣服上所沾的油为米糠油和极少量的矿物油。
  二、这种米糠油是昭和二十四年春天(“下山事件”发生前数月)榨的油,以后经油脂公团(政府统制油脂的机构,现已撤销。——译者注)东京分所分配给东京都内大约九百家工厂。
  三、事件发生时使用这种油的主要行业有下列三种:
  1.肥皂工厂(肥皂原料)
  2.炼铁工厂(悴铁用)
  3.皮革工厂(硝皮革用)
  但当时日本正缺乏油,因此,除了这些工厂以外,橡胶工厂似乎也使用这种油。
  警视厅侦查二科根据这几点对油进行了侦查工作,从东京都内外的工厂搜集了一百几十种油,与衣服上沾的油做了比较检查,但终于也没有发现一种性质完全相同的。
  131
  从向岛的M制造厂、三河岛的S制造厂、千住的N皮革工厂、田端的S制造厂、本田涩江的D工厂、葛饰的T橡胶工厂、小松川的K制油工厂、五反野的M油脂工厂这八家工厂发现了非常相像的油。尤其是千住的N皮革工厂,从那里的专用码头乘船逆流而上,可以一直驶到轧下山的现场附近,所以对该工厂进行了特别周密的侦查。但是没有在任何一家工厂发现可疑的痕迹。

  不知怎地,对侦查油的工作最为热心的侦查二科股长吉武警部补,在侦查的中途就被调到上野警察署去了。
  侦查的结果,从东京都内任何油店也没有找到性质完全相同的油。色粉的侦查工作好像也走进了死胡同。我认为从市场上所买不到的这种油和色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估计到下山被杀害的现场在什么地方。
  内衣上粘糊糊地沾了一层油。为什么油只沾在内衣上呢?横在铁轨上的下山尸体好像确实是盖着衬衫和上衣的——也就是说,衬衫和上衣并不是穿在尸体上,而是盖在上头的。从尸体虽被轧断、衬衫和上衣却一点也没有破碎一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如果尸体穿着这些衬衫和上衣,它们一定会和尸体一起被轧破或是扯碎的。
  下山在第一现场被杀害时大概是处于赤裸状态,被搬运以及横在铁轨上时也仍是赤裸的。这么说来,上衣和衬衫等是和尸体分开来运去的,并且多半是把赤裸裸的尸体横在铁轨上后才盖上去的。
  那末,为什么没有给横在铁轨上的尸体穿上衬衫和上衣呢?
  这里就令人联想到预定让它来轧下山的第八六九次列车从田端机车库发车的时间迟了八分钟的事。这时,不知什么人把轨距扳过来了,管叫醒司机、司炉和助手的人忘了叫他们,耽误了发车时间。
  关于这件事,负责让火车轧断尸体的那班人大概已经接到通知。他们知道火车比预定的时间迟了八分钟发车,以为火车从现场经过时也要误点八分钟。于是就估摸着时间放下尸体,动手给它穿衬衫和上衣。谁知道第八六九次列车为了赶点,开足了马力,接近现场时已经快赶上原规定的时刻了。处理尸体的那个班看到这种情形,大概就慌忙跑掉了。他们来不及给尸体穿上衬衫,当然也来不及往尸身上套上衣,充其量也不过是把这些东西盖在尸体上面而已。鞋也是一样,来不及把两只鞋都给尸体穿上,有一只鞋就那么丢在那儿了。于是,就产生了这样奇特的现象:脚被轧断,鞋却没有轧坏。
  下山的内衣上所沾的“油”,以及从衬衫和上衣里抖出来的“色粉”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关于这个疑问,可以想到的答案有两个。
  一个推测是:下山是在沾了油的地方被杀害的。上衣和衬衫也曾经被放在有色粉的地方。

  另一个解答是:油是下山的尸体在被搬运的途中沾上的。色粉是上衣和衬衫被运来时沾上去的。
  如今已经无法确凿地推测出下山的尸体究竟是怎样运到现场的了。如果是放在一个容器里运去的,而容器底儿上又剩有油,那末这油当然会浸到尸体上。此外,还有写在日暮里车站厕所里放东西的板子上的“5.19下山捅”那六个字。“捅”被认为是汽油桶。如果是汽油桶,里面有这样的油也不稀奇。但是这油主要是粘糊糊地沾在尸体的右胁上。如果是残留在汽油桶里的油,应该是在桶底儿上;以放尸体的位置来设想,似乎不可能连兜裆布都粘呼呼地浸透了油。当然,如果把汽油桶横过来,倒有这种可能性。但是汽油桶横过来不如立着放安全,一般都是立着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认为那不是汽油桶,而是个方形的箱子一类的东西——也就是说,能够当棺材用的。那末,下山的尸体是不是以右胁朝下的姿势放进箱子里去的呢?根据这种假定,我们眼前所浮现的箱子的形状就是长方形的。桶也许指的就是棺材。往现场的轨道上撂的时候,大概只是把尸体撂下来,容器仍随着原车被运到旁处去了。假若不是这样而是连同容器一起丢下去的话,则不仅下山的尸体上沾着油,连轨道的枕木和麻绳小屋里多少也应该沾上一些油。
  其次是“色粉”:很容易推测得到上衣和衬衫是与尸体分开运去的。恐怕上衣和衬衫是用纸什么的包皮着运到现场的。这时,那个替身已经完成了任务,脱下上衣由什么人交给处理尸体的那个班了。这样推测也未尝不可:“色粉”也许是先沾在包皮装纸上、然后又沾在衬衫和上衣上的。凶手却疏忽大意,没有注意到包皮装纸上有粉。纸大概是放在有这种“色粉”(也许是染料)的地方的。不管怎样,桶也好,纸也好,都是一向放在下山被杀害的那个地方的。还可以推测,包皮装纸也是属于同一现场的“东西”。
  这个现场在哪儿呢?拿建筑物来说,恐怕是比我们所能设想的要宽敞得多的、有着大型设备的地方——比方说,是个类似“工厂”的地方。这个“工厂”大概又是个面积相当大的建筑物。有着色粉和米糠油的工厂会是个什么工厂呢?根据用火车运尸体的假定,我认为这个地方离发车的车站很近。
  引人注意的第一二〇一次列车是占领军专用列车,原来这趟列车是在品川机车库编成的。可是它还要开到田端机车库里去一趟。各条线的货车都开到那里,再挂上车皮,然后发车。可以想象得到,这些货车是从专用支线开到这里来的。既然是“工厂”,大家一定都会联想到专用支线。

  货车从“工厂”的专用支线被拖到田端机车库,与其他货车编排成长长的列车,然后再被拖走。
  第一二〇一次列车是占领军的列车,因而铺设着专用支线的“工厂”当然不会是日本人所经营的工厂。
  只要想到靠近田端机车库的美军机构的“工厂”,大概谁的脑子里都会浮现出当时荏那里占有庞大地皮的某一机构。专用支线并入正线之后,这一机构的位置就该与王子、田端、日暮里形虑一条直线了。
  提起日暮里,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写在该车站厕所里的“5,19下山桶”字样。这件事难道与我的推断毫无关系吗?请读者来判断吧。
  还有色粉和油,这与该机构的内部有没有关连呢?附近有没有修理和供应“武器”的工厂呢?比方拿色粉来说吧,发靑的绿色是非常有趣的。白、红、茶色的数量很少这一点也很有意思。在日本被占领时期曾见过外国武器的人,大概会想起那是暗绿色的,也会想起军事上伪装的颜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推想下山总裁被杀害的现场必是在北部地区的某处。那里应该有个修理和供应武器的“工厂”。附近的人们一定看到过有人利用专用支线往货车上装坦克和高射炮。只要想想这些武器的颜色就成了。这条专用支线该是通往某车站的。“工厂”里的东西装上货车后,就由专用支线运走了。
  那里既然可以“修理”机器一类的东西,应该是与色粉有密切关系。至于米糠油,只要想想这是涂料工厂和皮革工厂所使用的油就成了。在这个“工厂”里,皮革也是必需品。米糠油除了用作涂料之外,还用在研磨机上或在炼铁时使用。在这个工厂里,这些用途样样都是不可少的。从这里就可以推想到工厂里大概放着许许多多只装油的桶。
  可以推测到,这个“工厂”里还驻有“反间谍队”的一个分队。
  第一现场的特工人员的任务是把尸体从第一现场运到第二现场。第二现场的特工人员的任务是把尸体放在铁轨上。做替身的那个班所担负的也是独立的任务,管绑架的那个班也只负责他们那一部分工作。这几个班彼此之间没有横的联系。
或许您还会喜欢: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静静的顿河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评论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安德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我用他的眼睛来观察,用他的耳朵来聆听,我告诉你他是独特的,至少他非常接近于我们要找的人。”“这话你已经对他的哥哥说过。”“由于某些原因,他哥哥已经被测试过不符合需要,但这和他的能力无关。”“他的姐姐也是这样,我很怀疑他会不会也是这样,他的性格太过柔弱,很容易屈服于别人的意愿。”“但不会是对他的敌人。”“那么我们怎么做?将他无时不刻的置于敌人之中?”“我们没有选择。”“我想你喜欢这孩子。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第八日的蝉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握住门把。手心如握寒冰。那种冰冷,仿佛在宣告已无退路。希和子知道平日上午八点十分左右,这间屋子会有大约二十分钟没锁门。她知道只有婴儿被留在屋里,无人在家。就在刚才,希和子躲在自动贩卖机后面目送妻子与丈夫一同出门。希和子毫不犹豫,转动冰冷的门把。门一开,烤焦的面包皮皮、油、廉价粉底、柔软精、尼古丁、湿抹布……那些混杂在一起的味道扑面而来,稍微缓和了室外的寒意。 [点击阅读]
培根随笔集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译文序一、本书系依据Selby编辑之Macmillan本,参考《万人丛书》(Everyman’sLibrary)本而译成者。二、译此书时或“亦步亦趋”而“直译”之。或颠倒其词序,拆裂其长句而“意译”之。但求无愧我心,不顾他人之臧否也。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一个人的好天气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正文第1节:春天(1)春天一个雨天,我来到了这个家。有间屋子的门楣上摆着一排漂亮的镜框,里面全是猫的照片。再往屋里一看,从左面墙开始,隔过中间窗户,一直转到右面墙的一半,又挂了快一圈儿猫的照片,我懒得去数多少张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猫不理睬我,有的猫死盯着我。整个房间就像个佛龛,令人窒息。我呆呆地站在门口。"这围脖真好看哪。 [点击阅读]
丰饶之海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同学们在学校里议论日俄战争的时候,松枝清显询问他的最要好的朋友本多繁邦是否还记得当年的事情。繁邦也是往事依稀,只是模模糊糊还记得被人带到门外看过庆祝胜利的提灯游行。战争结束那一年,他们都已经十一岁,清显觉得理应有更加鲜明的记忆。同学们津津乐道当年的情景,大抵都是从大人那里听来的,再添加一些自己隐约含糊的记忆罢了。松枝家族中,清显的两个叔叔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阵亡的。祖母因此至今还享受遗属抚恤金。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