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性的弱点 - 《人性的弱点》在线阅读——6.1如何最快速的自掘婚姻的坟墓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就是拿破仑.庞纳派德的侄儿,他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依琴尼迪芭女伯爵,坠入情网………接着,他们结婚了。他的那些大臣们纷纷指出,迪苣仅是西班牙一个并不重要的伯爵的女儿。可是拿破仑回答说: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她的优雅、她的青春、她的诱惑、她的美丽,使拿破仑感到幸福。拿破仑在一次哗然激烈的言论中,向全国宣布说:"我已挑选了一位我所敬爱的女人,做我的妻子,我不想娶一个我素不相识的女人。"
  拿破仑和他的新夫人,他们具有健康、权力、声望、美貌、爱情,一对美满婚姻所完全具备的条件婚姻点燃的圣火,从来没有像他们这样光亮,这样白热。
  可是,没有多久,这股炽烈、辉煌的光芒,渐渐冷却下来了!终于成了一堆的尘灰。拿破仑可以使迪芭小姐成为皇后。可是他爱情的力量、国王的权威,却无法制止她对他无理的喋喋不休。
  迪芭受嫉妒所困扰,遭疑惧所折磨,使她侮慢他的命令,甚至不许拿破仑有任何秘密。她闯进拿破仑正在处理国家大事的办公室………她捣毁了拿破仑与大臣们之间,正在讨论中的重要会议。她不允许他单独一个人,总怕拿破仑会跟其它的女人相好。
  她常会去找她姊姊,抱怨他的丈夫……诉苦、哭泣、喋喋不休!她会闯进他的书房,暴跳如雷、恶言谩骂………拿破仑拥有许多富丽的官室,身为一国的元首,却找不到一间小屋子,能使他宁静安居下来。
  依琴尼.迪芭小姐的那些吵闹,所获得的是些什么?
  这里就是答案………我现在从"莱茵.哈特"名著"拿破仑与依琴尼.迪芭,一幕帝国的悲喜剧"一书上,摘录下来:
  "………以后,拿破仑时常在晚间,从宫殿一扇小门潜出;用软帽遮住眼,由一个亲信恃从,陪他去与正期待着他的一个美丽女人幽会。他们或者会在巴黎城内漫游,或是观赏平时国王所不易见到的那些夜生活。"
  拿破仑的那类情形,就是依琴尼.迪芭小姐所留下的成绩。事实上,她高居法国宝座,她的美丽倾国倾城………可是以她皇后之尊,有倾国倾城的美丽,却不能使爱情在吵闹的气氛下存在。依琴尼曾放声哭诉说:"我所最怕的事,终于临到我身上。"
  临到她身上?那是她咎由自取,自己找来的。这个可怜的女人,完全是错在她的嫉妒,和喋喋不休的吵闹。
  地狱中的魔鬼所发明的种种毁减爱情的烈火中,吵闹是最可怕的一种,就像被毒蛇咬到,决无生望。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夫人,也有这样的发现,可是已经太晚了。当她在临死前,向她女儿忏悔说:"?父亲的去世,是我的过错。"她的女儿们没有回答,而是失声痛哭起来。
  她们知道母亲说的是实在话………那是她们的母亲,不断的抱怨、长久的批评父亲在这情形下去世的。
  可是托尔斯泰伯爵,和他的夫人,照理他们处在优越的环境里,应当十分快乐才对。托尔斯泰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那两部名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在文学领域中,永远闪耀着光辉。
  托尔斯泰倍受人们所爱戴,他的赞赏者,甚至于终日追随在他身边,将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快速的记了下来。即使他说了这样一句:"我想我该去睡了!"像那样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也都给记录下来。现在苏俄zheng府,把他所有写过的字句,都印成书籍,这样合起来有一百卷。
  除了美好的声誉外,托尔斯泰和他的夫人,有财产、有地位、有孩子。普天下,几乎没有像他们那样美满的姻缘…….:他们的结合,似乎是太美满、太热烈了,所以他们跪在地上,祷告上帝,希望能够继续赐给他们这样的快乐。
  后来,发生了一椿惊人的事,托尔斯泰渐渐的改变了。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对自已过去的作品,竟感到羞愧。就从那时候开始,他把剩余的生命,贡献于写宣传和平、消弭战争、和解除贫困的小册子。
  他曾经替自己忏悔,在年轻时候,犯过各种不可想象的罪恶和过错………甚至于谋杀……。他要真实的遵从耶稣基督的教训。他把所有的田地给了别人,自已过着贫苦的生活。他去田间工作、砍木、堆草,自己做鞋、自已扫屋,用木碗盛饭,而且尝试尽量去爱他的仇敌
  托尔斯泰一生的过程,该是一幕悲剧,而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他的婚姻。他妻子喜爱奢侈、虚荣,可是他却轻视、鄙弃。她渴望着显赫、名誉,和社会上的赞美。可是,托尔斯泰对这些,却不屑"顾。她希望有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财富和私产是一种罪恶。
  这样经过了好多年,她吵闹、谩骂、哭叫,因为他坚持放弃他所有作品的出版权,不收任何的稿费、版税。可是,她却希望得到从那方面而来的财富。
  当他反对她时,她就会像疯了似的哭闹,倒在地板上打滚………她手一果拿了一瓶鸦片烟膏,要吞服自杀,同时还恫吓丈夫,说要跳井。
  在他们生活过程中,有一件事,我认为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我已经有说过,他们开始的婚姻,是非常美满的,可是经过四十八年后,他已无法忍受再见到自己妻子一眼。

  在某一天的晚上,这个年老伤心的妻子,渴望着爱情,她跪在丈夫膝前,央求他朗诵五十年前,他为她所写,最美丽的爱情诗章。当他读到那些美丽、甜蜜的日子,现在已成了逝去的回忆时,他们俩都激动的痛哭起来………生活的现实,和逝去的回忆,那是多么的不同
  最后,当他八十二岁的时候,托尔斯泰再也忍受不住他家庭折磨的痛苦,就在一九一o年十月,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脱离他的妻子而逃出家门………逃向酷寒、黑暗,而不知去向。
  经过十一天后,托尔斯泰患肺炎,倒在一个车站里,他临死前的请求是,不允许他的妻子来看他。
  这是托尔斯泰夫人抱怨、吵闹,和歇斯底里,所付出的代价。
  也许人们认为,她在若干地方吵闹,也不能算是过份!是的,我们可承认这样的说法,可是这不是我们所讨论的问题。而最重要的是,那种喋喋不休的吵闹,是否对她有了某种帮助?还是杷事情弄得更糟?
  "我想我真是神经失常!"托尔斯泰夫人觉悟到那句话时,已经晚了。
  林肯一生过程中最大的悲剧,也是他的婚姻。请你注意,不是他的被刺,而是他的婚姻。当波司向他放枪时,他并未感觉到自己受了伤………原因是他几乎每天生活在痛苦中。
  他的法律同仁哈顿,形容林肯在他二十三年来所过的日于,都是"处在由于婚姻不幸,所造成的痛苦中。""婚姻不幸"?那几乎有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林肯夫人都是喋喋不休,困疲了林肯的一生。
  她永远抱怨,永远批评她的丈夫,她认为她丈夫林肯的一切,没有一件是对的。她抱怨丈夫,脚步中没有一点弹性,动作一点也不斯文,甚至做出丈夫那副模样来嘲笑丈夫,她喋喋不休的要他改变走路的样子。
  她不爱看他两只大耳朵,和他的头成直角的……甚至指她丈夫的鼻子也不挺直,又指他嘴唇如何难看……手脚太大,偏偏脑袋又这么小。她又说她丈夫像个痨病鬼。
  林肯和他的妻子,在各方面都是相反的……在教养方面、环境方面、性情上、志趣上……还包括智能和外貌上……他们时常彼此激怒、敌视。
  已故上议员"比弗瑞滋",是研究林肯传记的一位权威。他这样写着:一林肯夫人那尖锐刺耳的声音,隔着一条街都可以听到。她不断的怒吼,凡住在邻近的人们都听得见。她的忿怒,常用言语以外的方法发泄出来,而要形容她那副忿怒的神情,很不容易。"

  有这样一个例子:林肯夫妇结婚后不久,和欧莉夫人住在一起――她是春田镇上一个医生的寡妇,或许为了贴补家里一份收入,不得不让人进来寄住。
  有一天早晨,林肯夫妇两人正在吃早餐时,林肯不知为了什么原因,激起他妻子的暴怒,林肯夫人在盛怒下,端起一杯热咖啡,朝丈夫的脸上泼去……她是当着许多住客面前这样做的。
  林肯不说一句话,就忍着气坐在那里,这时欧莉夫人过来,用一块毛巾,把林肯脸上和衣衫上的咖啡拭去。
  林肯夫人的嫉妒,几乎达到已使人无法相信的程度,她是那样的凶狠、激烈……只需读几段她当着众人面前,所做的可怜丢人的事,就是七十五年后读到这些事,还会令人吃惊。她最后精神失常了――如果我们厚道的说她一句,那是说她一向就有点神经质的。
  所有那些吵闹、责骂、喋喋不休,是不是把林肯改变了?从另一方面讲,是的。那确实改变了林肯对她的态度,那使他后悔这桩不幸的婚姻,而且使他尽量避免跟她见面。
  春田镇有十一位律师,他们不能都挤在一个地方糊口谋生。所以他们常骑着马,跟着当时担任法庭职务的台维斯法官,去其它各地――那样,他们才能在第八司法区里各镇的法庭上,找点工作。
  其它律师们,谁都希望周末回春田,回去跟家人欢渡周末。可是林肯不回春田,他就怕回家,春季三个月,秋季三个月,他宁愿留在他乡,不愿意走近春田。
  他每年都是如此。住宿镇上小旅店,不是一桩舒服的事!可是林肯愿意单独住在那里,不想回家去听他太太喋喋不休的吵闹。
  这就是林肯夫人、依琴尼皇后,和托尔斯泰夫人,她们和丈夫争闹后的结局。她们所获得的,是生命过程中一幕悲剧的收场。她们把珍爱的一切,和她们的爱情,就这样毁灭了。
  "海姆伯格",他在纽的家事法庭工作十一年,曾批阅过数千件的"遗弃"案件。他对这方面,有这样的见解,他说:男人离开家庭的一个主要原因,那是因为他们的妻子又吵又闹,喋喋不休。波士顿邮报上,曾报导出这样一节:"许多做妻子的,连续不断,一次又一次在泥地挖掘,而完成了她们一座婚姻的坟墓。"
  所以,你要保持你家庭的美满、快乐,第一项规则是:
  切莫喋喋不休。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十五年等待候鸟
作者:佚名
章节:80 人气:2
摘要:Chapter1那一年,我和你的赌一九九〇年六月十五日,正坐在学校大礼堂等着年级大会召开的黎璃被后排的人拍了一下肩膀,她回过头。浓眉大眼的裴尚轩笑嘻嘻地问她:“黎璃,你猜谁会赢大力神杯?”六月八日,意大利世界杯开幕。黎璃本来对足球没有兴趣,她的舅舅却是个球迷,从世界杯开始便进入莫名兴奋的状态,等半夜闹钟响了爬起来看球。黎璃被闹钟吵醒,醒来发现手臂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包。 [点击阅读]
大漠谣2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绑架-1黑沉沉的天空沉默地笼罩着大地,空旷的古道上只有得得的马蹄声在回荡。我坐在马车篷顶呆呆凝视着东边,那座雄宏的长安城已离我越来越远。不知道多久后,东边泛出了朝霞,虽只是几抹,却绚烂无比,天地顿时因它们而生色。慢慢地,半边天都密布了云霞,如火一般喷涌燃烧着。一轮滚圆的红日从火海中冉冉升起,不一会就把笼罩着整个天地的黑暗驱除一空。天下只怕再没有比日出更灿烂壮美的景色。 [点击阅读]
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3 人气:2
摘要: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歌剧《拉默穆尔的新娘》,歌剧《乌鸦》,诗剧《埃格纳特的人鱼》,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歌剧《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 [点击阅读]
巫妖王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风哭得像痛苦的孩童。锹牙鹿群挤在一起取暖,浓密厚实的毛皮保护着它们不受风暴的严重侵袭。它们站成一个圈,把哀叫发抖的幼犊围在中央,将自己顶着巨角的头低垂向雪地,紧闭眼睛抵御飞旋的雪花。尽管呼出的水汽冻结了口鼻,但它们仍然坚持牢牢驻立在原地。狼和熊蜷在各自的洞穴里等待风暴过去,前者可以和同族们相互慰籍,后者只能孤独的听天由命。 [点击阅读]
怎样提高智商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记忆力自主训练全案一、什么是记忆力1.记忆力的基本理论记忆是什么“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记忆是一种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究竟是什么呢?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 [点击阅读]
愿者请上钩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楼雨晴《愿者请上钩》童话的最初“呜……鼓咕、鼓咕……”自从小小爬虫类进化为灵长类,逐渐懂廉耻后,这样的画面三天两头就得上演一回。“你给我站住,臭小鬼!”下一秒,大脚丫踏入门槛,小毛球也同时扑进敞开的柔软胸怀——安全达阵,精准零误差。“呀。 [点击阅读]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2008年4月15日,北京饭店。我加盟新华都集团的新闻发布会。两百多家媒体齐聚一堂,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手捧聘书,我此前任职的盛大也派代表出席祝贺。熟悉的红地毯,熟悉的闪光灯,熟悉的媒体朋友的面孔。在此前的职业生涯中,我代表所服务的公司经历了无数次大小发布会。 [点击阅读]
浪潮之巅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1.百年帝国编者按:当吴军跟我谈起想写这个《浪潮之巅》系列的时候,心中吃了一惊也有很多感动。吃惊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军是谷歌的研究员、是《数学之美》的作者、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想象关注学术领域的他对商业领域也有着自己的观察。感动是因为收到第一篇文章,通读下来,感觉这些故事编纂起来出一本书也不为过!但他却投给我们这个“小小”的黑板报。 [点击阅读]
激励孩子一生的88个励志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87 人气:2
摘要:第1章走下去,你还有双完美的脚2010年10月10日晚上,中国达人秀总决赛圆满落幕,断臂青年刘伟凭借一曲钢琴合唱《you’rebeautiful》夺得总决赛冠军。1987年出生的他,从小便热爱足球,希望长大能成为一位职业球员。可是,10岁那年,一场噩运突然降临于他身上——因和伙伴们玩捉迷藏而被电击,失去双臂,成为一残疾人,从此足球之梦与他失之交臂。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5节: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成功需要学习和实践(序一)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商人”。那么,他们的成功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亚伯拉的这部专著《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回答。最直接的答案就是:一、犹太人非常尊重教育和知识;二、犹太人用昨天的磨难换取今天的成功。一言以蔽之:犹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