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 独腿旅行的人(9)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男人说了个地名,伊莲娜没听懂他的话,却还是点了点头。
  灰太大了,量地板的男人说。
  伊莲娜把电话和钟装进塑料袋。
  靠窗的男人跟着她走到门口。他脚上穿着袜子,踮着脚尖,把门从里面锁上,挂上链锁。
  整个中庭里充斥着打磨机的嗡嗡声。
  伊莲娜从城里回来的时候,两个波兰人已经走了。打磨机装进了旅行袋,立在门后。磨掉的两块墙皮,有四个餐盘大小。
  顺着墙还立着空饮料瓶和矿泉水瓶。烟灰缸里有抽到一半剩下的烟头,散发出另一个国家的烟味。
  三天以来,两个波兰人都摸黑来摸黑走。他们脱了鞋穿着袜子踮着脚尖在房间里走了三天。三天以来,每当伊莲娜经过中庭或在接骨木和草丛里穿行,打磨机都在嗡嗡作响。墙上的所有窗子都在嗡嗡作响。
  每天晚上,靠墙而立的空瓶子又都增加了几个。
  这三天里,伊莲娜在另一个国家所熟悉的疲惫感没有任何改变。伊莲娜知道,这疲惫感渗进每个毛孔,是隐患。两张脸的毛孔里充满对打磨机噪音的恐惧。
  这三天里,什么也没有改变。只有地板上刮出来的污迹越来越大。到了第三个晚上,那污迹跟房间一样大了。
  伊莲娜买了一张明信片。上面是个游泳池。黑白图案。水面上露出的脑袋是灰色的。
  岸边有一个象棋盘,上面摆着棋子。下棋的人站在水里。他们在思考,直视着画面。这是一张下棋者的卡片。下棋的人是画面上的风景之一。
  一个男人坐在另一边,双手托着下巴。摄影师给下棋的人拍照的时候,好像并没注意到他。
  这个独坐一隅的男人,不属于画面。
  在伊莲娜眼里,下棋者的卡片成了这个独坐一隅的男人的卡片。这样,卡片才像是一个没有完结的故事。
  两天以来,自从伊莲娜买卡片到现在的两天里,这个独坐一隅的男人发生了变化。对他而言,刚刚过去的时间似乎比两天要长。
  伊莲娜把男人坐着的岸上部分剪了下来。剪刀没碰到象棋盘。
  男人窝着躺在水面。伊莲娜把池水也剪了下来。男人躺在伊莲娜的手心。
  因为他对我来说并非无所谓,我差点把他淹死,伊莲娜写在一张纸上,就像你在海里一样,他也没带游泳圈。

  弗兰茨,给你写字的时候我很彷徨。
  有一种欲望,它令人失去力气。给你写信的这一刻,我的手似乎要睡着了。
  伊莲娜折好信纸,把那个男人也塞了进去。他就像躺在雪地里。对他而言,太晚了,好像信已经寄到了。
  伊莲娜在信封上写下“马堡”,全部大写,好像能写得下似的。然后,是弗兰茨的地址。
  伊莲娜茫然地站在信筒前。投信口下面写着:其他方向。“其他方向”赫然印在信筒上,就跟信封上的“马堡”二字一样醒目。
  那张有游泳池的卡片放在厨房的桌子上。伊莲娜把手压在男人坐过的地方。她看见的是自己的手指甲。
  那本可以是个关于某块不起眼的手指甲的故事,假如伊莲娜没有把那张游泳池的卡片从厨房拿进屋里的话。
  卡片旁边有个男人,只能看见背影。他旁边有条鱼。
  一个男人站在一条街上,街道两侧高耸着房屋。
  男人戴着一双白手套走过公园。空荡荡的天,天底下有位老人坐在椅子上读报纸。旁边有座教堂。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旁边,有很大的一块大拇指指甲。一座门的废墟旁边有块手表,那座废墟之门从石板路通向看不见的远方。人们飞驰在一个摩天轮上,旁边是一处流向远方的活水。空中有架飞机,挨着一只手。一张脸飞快地从秋千上的女孩子旁边闪过。一只手握着手枪,旁边是个男人,正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树荫里。一张哭喊着的嘴,一直咧到了眼角处。两个戴鸭舌帽的男人,站在水边张望。一位老妇人坐在城市上方的一个阳台上。一个戴黑色太阳镜的女人。一个穿着西装的死者。一盘水磨。一个被查抄过的房间。一个穿水手服的男孩子。一条拥挤的商业街。石山上的一个旋转门。
  伊莲娜把照片从报纸上剪下来,边缘剪得大都不太齐。因此大部分照片并不是黑色的。伊莲娜剪得不整齐的边缘,看上去好像报纸把照片要了回去似的。
  伊莲娜把照片一张挨一张地贴在一卷烘烤用纸上。她花了好长时间找纸,比较哪两张照片匹配。照片一旦彼此相遇,就自动配上了对。

  恰恰是彼此间的反差让这些照片有了联系。每张照片都自成一道陌生的风景。这幅图像如此陌生,以至于适合表现一切场景。它在不断的运动中。
  这幅图像如此离奇,以至于秋千上女孩子的笑容跟穿西装的死人共用一个背景。
  伊莲娜把拼贴画挂在厨房的墙上,自己坐在厨房桌边,目光像脚步一样移动。
  伊莲娜在图像上寻找一个主人公。
  主人公是一个静物:门的废墟,从石板路通向远方的门。
  厨房桌立在石板路面上。伊莲娜手里握着刀和叉,就好像那个在空荡荡的天底下手里攥着报纸的老人。
  切割、咀嚼、吞咽等动作,与伊莲娜的沉思擦肩而过。它们瞬间扫过伊莲娜的嘴,如此短暂,令她浑然不觉。
  旋转门静静地矗立在那儿。它从石山的方向呆呆地凝视着盘子。
  只剩下唯一一张照片,跟整个图像不太搭调。
  那是一个年轻男人的照片。他有一个深色的额头,一双闪烁的眼睛。他的手放在了胸前,于是可以清楚地看见他白色的指甲根。他的嘴唇半张着。
  这个人是位政客,失势了,之后不长时间,被人在某个湖边的豪华宾馆里发现了。
  该政客英年早逝。谋杀还是自杀,尚且无人知晓。
  这些天里,电视机里的政客们显得比平时更加陌生了。他们寻找着彼此,却又心烦意乱。他们像栖息在小船上的蜻蜓一样围坐在桌子边。
  桌子在摇晃。政客们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他们的额头在权力的“映衬”下显得很暗。他们的眼里闪烁着怀疑的目光。虚伪令他们的指甲根变得更加苍白。
  那个死去政客的照片在伊莲娜的房间地板上待了一个半天。
  伊莲娜梳着头发。她在镜子里看到了那张照片。伊莲娜一手握着梳子,一手把照片翻了个面。
  伊莲娜锁好房门,边走边扣上大衣扣子。她的步子在走廊里发出回音。
  寒意由体内向外散发出来。她把大衣领子提到脖子。头发冻上了,冻得她头皮直疼。
  走到中庭时,她抬头看看窗户,感觉到胳膊下面有块湿冷的地方。她出汗了。
  然后,伊莲娜又站在了房门前。她跑回房间,把照片揣进大衣兜里。伊莲娜走回门口的时候,发现钥匙串一直还在门锁上打晃。

  街上被一道慵懒的光线所覆盖。
  一个女人说:今天有雪。我的腿能感应得到。伊莲娜从没在这条街上见过这个女人。她很老,拄一根抛过光的手杖。看看她的大衣,能估计出售价来。
  伊莲娜穿过街道。街道一旁是座断树枝摞成的小山。那些树枝并不属于这条街边的树,它们已经在同一个地方摞了好些天,一动不动。由于天很冷,叶子一直是绿的,用手一碰,就断了。
  伊莲娜把手伸进大衣兜,揉皱了那张照片,扔进一个废纸篓。
  接着,伊莲娜开始有种感觉,这座城市里的一切可能在转瞬之间面目全非。头顶白色波浪卷的老妇,抛光的手杖,保健鞋,可能一瞬间青春焕发,走进德意志少女团〔1〕(〔1〕第三帝国期间纳粹的青少年组织。)的队伍。可能会有长长的、没窗子的车开过商店门口。穿制服的男人们没收了柜台上的货物。报纸上会登出法律法规,就跟另一个国家里的一样。
  一个女人靠着电话亭,嚼着口香糖,呆呆地盯着脚下的街面,嘴里吐出白色的泡泡,在空气中爆开,嘴唇上粘着白色的碎块。
  路边停着一辆汽车。女人从电话亭里冲出来,冲向一个男人,用嘴里奶白色的气泡迎接他的到来。
  伊莲娜走到地铁站,那儿有个自动拍照机。
  伊莲娜拉上帘子,把硬币扔进投币口,照照镜子,然后掀起上衣,看着镜子里的胸,接着开始梳头,往前梳梳,再往后梳梳,一只耳朵掖着,一只耳朵露着。然后,伊莲娜把额头前的头发吹了回去。
  由于头发总是这么不听话,由于脑袋中央头发的纹路像一条白线,伊莲娜哭了,闪光灯闪了一下。地铁一阵呼啸,停了下来。
  伊莲娜在自动拍照机前面等着她的照片。地铁开走了。地道里有风在沙沙作响。
  伊莲娜知道,自动拍照机的里面有个男人。因为照片是温热的。那是一种体温。
  就像在另一个国家一样,跟护照照片上的如出一辙,这些照片里面一如既往地有个陌生人。
  在自动拍照机拍出来的照片上,是另一个伊莲娜。
或许您还会喜欢: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田园交响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 [点击阅读]
畸形屋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大战末期,我在埃及认识了苏菲亚-里奥奈兹。她在当地领事馆某部门担任一个相当高的管理职位。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个正式场会里,不久我便了解到她那令她登上那个职位的办事效率,尽管她还很年轻(当时她才二十二岁)。除了外貌让人看来极为顺眼之外,她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令我觉得非常愉快的一本正经的幽默感。她是一个令人觉得特别容易交谈的对象,我们在一起吃过几次饭,偶尔跳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点击阅读]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