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第一部分 “寂寞女神”李清照(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寂寞女神”李清照(1)几千年的中国文学史,仿佛就是一部男性作家专史,而为我们所熟知的女性作家却屈指可数,仅有的几位女作家也是作品有限,所写题材往往也只限于闺阁愁怨,这实在是一种悲哀。好歹出了个李清照!李清照无疑为女性文学史失衡的天平增添了一个分量极重的砝码,论创作数量,她堪比任何一位男性作家;论质量,她这些传世之作,不论其题材之广、思想之深,还是艺术技巧之高,都让世人刮目相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一席。无论是李清照的同代人还是后人,不少大家都对李清照有着极高的评价。即便时至今日,李清照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还广为流传。李清照最著名的词应该是那首《声声慢》,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中的那种凄清的美,那种无以复加的愁,那种难以解脱的孤独寂寞,可以说空前绝后。千百年来,她被当做了愁的化身,当我们穿过历史的尘烟去咀嚼她的愁情时,依旧可以发现她的愁“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于公元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乃北宋后期一位著名文士。他博学多才,文学成就最为突出,与廖正一、李禧、董荣等当时号称苏门“后四学士”。而且,还是一位刚正秉直的好官。李清照的母亲姓王,是前状元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宋代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因为生于书香门第,李清照的母亲在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知书能文。古代的女子没有读书的权利,有语曰“女子无才便是德”,因为这种封建礼教,不知多少女子的才情被深深庭院禁锢,而有幸读到哪怕一点书的,也基本都是富家小姐、官家之女或是书香门第,李清照的家庭则兼而有之。李清照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对她的一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幼年时期,李清照大多是在风景如画、文学艺术气氛很浓的家乡历城度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做了京官,她便随父母迁居当时北宋的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李清照是在东京长大的。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则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了比自己大三岁的赵明诚。此后直至1107年,李清照夫妇一直居于京师。赵明诚是当时太学的学生,喜欢书画,也喜欢收藏,对金石很有研究。而李清照更是多才多艺,能书善画,诗词文造诣都很深,还精于考校金石,又通音律、善博弈,是个令须眉汗颜的全才。二人志同道合,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明代江之淮在《古今女史》卷一中有云:“自古夫妇擅朋友之胜,从来未有如李易安与赵德甫者,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在不准自由恋爱,婚姻全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主的封建时代,他俩的爱情结局可谓天赐良缘。婚后的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向着文学和艺术的巅峰进发,直至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请看这首《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相思诗,李清照写好后寄给了在外地为官的赵明诚。独处时的寂寞凄凉,对丈夫的痴痴思念,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不仅被词中深深的思念之情感动,更为此词高超的艺术技巧所激发,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于是,赵明诚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得词五十首,把李词混在这五十首词中,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看罢,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于是对妻子越发爱怜、越发佩服。后来,因为政治变动,李清照和赵明诚于1107年3月移家青州故里。这十年,是他们夫妇生活的黄金时代,甚至可以说是他俩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金石录后序》里记载了他们的屏居生活: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二人生活的充实与怡然,跃然于字里行间。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李清照也就会和寻常才女一样,写写相思写写闺怨写写生活。但是,国破家亡,时代变迁,生活颠沛,一下子降临在了她的头上,她开始经历不幸的后半生,但也因此,她的诗词攀上了艺术的最高峰。宋王朝经过160多年和平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公元1127年,北方新崛起的一个游牧民族——金人——攻陷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匆匆南逃。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