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第一部分 高山上的伟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高山上的伟人很多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小时候却被人称为“傻瓜”、“弱智”,例如牛顿、爱迪生等。后来成了全世界公认最伟大的、当代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一样,他小时候被人们称为“笨蛋”、“笨东西”,没有人认为他可以成才。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据说,在他的名字中蕴含了父母对他的某种希望。但是,爱因斯坦却令父母失望了,三岁时的他——别的孩子都已经会说话了——才开始“咿呀”学语。甚至当比他小两岁的妹妹已经能和邻居交谈时,爱因斯坦说起话来还是不利索。他的父母开始忧虑爱因斯坦的智能是否正常,为此还请来了医生。医生说孩子没有病,只是不善于说话而已。四五岁时的爱因斯坦经常一个人对某个物体发呆,而且不爱跟其他孩子一起玩。爱因斯坦10岁时才上学。由于性格孤僻,他在学校里受到了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老师也不喜欢他。他总是默默地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老师向他提问题他都听不见。他的成绩也不好,经常被教师呵斥:“你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实际上,爱因斯坦喜欢自己独立思考,不喜欢受人打扰。12岁时,他只花了很短的时间就读完了一本几何书。从此,他就像钻进了一座迷宫一样,开始看各类科学书籍,只要是能弄得到的书他都读,如《力和物质》《宇宙》等等。14岁时,爱因斯坦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他喜欢提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数学老师常常被他问得张口结舌,因此老师不喜欢他,说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有一次,爱因斯坦的父亲问校长,爱因斯坦将来该从事什么职业,校长毫不掩饰地说:“干什么都一样,反正他长大后也决不会有什么成就。”老师和学校一致认为爱因斯坦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是他的家人慢慢发现,爱因斯坦对世界抱有独特的看法,他能学会许多深奥的学问。在爱因斯坦的少年时期,有两个人曾对他产生过不小的影响,一个是他的叔叔,一个是一位老琴师。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经常给爱因斯坦讲解方程式,他讲解得生动有趣,爱因斯坦很喜欢。雅各布给爱因斯坦讲代数课、几何课,还拿给他很多书看。爱因斯坦曾梦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可是他完全没有音乐天赋,连父母都觉得他拉得实在太蹩脚了。有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他拉了一首帕格尼尼的练习曲给老琴师听——他拉得简直是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问他:“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演奏家。”“那你拉琴快乐吗?”“非常快乐。”于是,老琴师把爱因斯担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你拉小提琴的目的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你现在已经是这样,那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但是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却也同样美丽,这就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是一种大智慧!”这位老琴师的话让爱因斯坦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也让他不再刻意去改变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他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他安静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别人的讥讽和侮辱中,在自己默默学习与努力中,爱因斯坦升入了中学。在中学里,孤独的他开始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他读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也读歌德、莫扎特……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由于他肯动脑、爱思考,爱因斯坦深得他的导师——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的赏识。校园的树林里、草地上,常可见师生二人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问题。有一天,爱因斯坦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或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呢?”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问住了。三天后,想到答案的他兴冲冲地拉起爱因斯坦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好的水泥地面。看着地上被踩出的脚印,爱因斯坦不解地问:“老师,您这不是领我误入歧途吗?”“是的,但只有这样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迹!”明可夫斯基又解释说:“只有新的领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在新的领域做一个开路者,也许会孤独无助,但只有这样才能留下自己的足迹。这一席话对爱因斯坦启发很大。走出校园后,爱因斯坦成了伯尔尼专利局里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业余时间里,爱因斯坦全力进行科学研究,在物理学的三个未知领域里孤独探索,并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挑战牛顿力学。26岁那年,爱因斯坦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论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在人类科学史册上,爱因斯坦留下了自己深深的、闪光的足迹。从那以后,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接连不断,并于1923年获得了著名的诺贝尔奖。作为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获得了全世界的瞩目,法国、德国、美国、波兰等许多国家的著名大学向他颁发荣誉证书,聘请他做教授。成名后,尽管爱因斯坦在世界上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但他从不贪图虚名,生活一直艰苦简朴。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气,他喜欢拉小提琴,也喜欢爬山、骑车、赛艇、散步等体育活动。他从不因自己的名声而要求更高的礼遇,甚至出国演讲都拒绝使用国王派来的车子。他极富正义感,但不参与政治,曾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的职务。人们在称赞他卓越的科学成就之时,更应该特别注意他那高尚的人品、完美的精神,而且后一点使他变得更伟大。有一次,爱因斯坦在一所著名的大学演讲。在演讲完毕后的自由提问时间里,一位女生站起来问:“您被誉为科学界的巨人,您认为自己是巨人吗?”爱因斯坦微笑着对她说:“巨人是长得高大的人,我如此瘦小,怎么能算巨人呢?如果说我看得远一些,那也是因为我站得高一些而已!”提到比别人站得高一些这个话题,一个男生接着问:“不久前您在阿尔卑斯之巅曾和一位女士长谈过。我想知道,当您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已是科学史上的一座山峰了呢?”爱因斯坦再次微笑着说:“我这个身高不管怎么站都成不了山峰。再者,高峰也会被人征服的,我们不要做高峰,而要做登上高峰的人!”说完,爱因斯坦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站在山顶,你并不高大,反而更加渺小!”然后,他转过身来,对着台下的人说:“最后,我告诉大家一句话,这也是我在阿尔卑斯山绝顶之上对那位女士讲的最后一句话:任何一座高峰都是可以征服的,世上从无巨人,只有站得更高的人!”那位在阿尔卑斯山顶聆听爱因斯坦教诲的女士,就是居里夫人!他们在科学史上的成就,他们高尚完美的人格,他们对荣誉和声望的淡泊,将为后人永世敬仰。【人生感悟】在举世的名誉之下,他们宁愿淡泊,宁愿寂寞,宁愿渺小……他们的成就和人格同样值得称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