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 第一部分 中华学魂(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中华学魂(2)在这种四处颠沛居无定所、没有书籍资料的情况下,陈寅恪依然笔耕不辍。陈寅恪之女陈美延回忆说:“父亲工作的时候汗流浃背,在一个风雨一来都能刮塌的那种茅草房里,也没有桌子,就是一个箱子,搬一个小凳写文章。”这期间里,陈寅恪撰述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得已重回清华,但那时他已是56岁、双目几近失明的老人了。陈寅恪是倔犟的,眼睛失明,对他是一种怎样的毁灭,他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让人读到他内心的痛楚。据他的家人回忆,在最初的日子里,他变得非常暴躁,但很快便归于宁静。当他被人搀扶着回到清华园时,校长梅贻琦曾劝他休养一段时间。陈寅恪回答:“我是教书匠,不教书怎么能叫教书匠呢?我每个月薪水不少,怎么能光拿钱不干活呢?”学生们回忆,陈先生说这话时,脸上虽是笑着,但让他们感受到的神情,却是严肃而坚决的。一个盲人被聘为教授,为大学生授课,在世界上实在是绝无仅有。清华为陈寅恪配了三个助手来协助他的教学和研究。这三个助手都是他当年的学生。1948年,国民党准备退踞台湾,动员了很多学者离开大陆,陈寅恪对腐败的国民党极度失望,拒绝去台湾。岭南大学的校长、教育家陈序经邀请陈寅恪到广州任教,就这样,陈寅恪在南国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南国校园很美,一年四季树木常青,但是陈寅恪看不见,他在黑暗中已经生活了5年。很多人回忆,陈寅恪以前上课是很有特点的,讲到深处,他会长时间紧闭双眼,但他眼睛失明之后,再也没有人看见他闭着眼睛讲课。他永远睁大着眼睛,一如我们今天见到的他晚年的照片,目光如炬。陈寅恪是以古代书院的精神授课的,师生之间以学问道义相期。后来成为陈寅恪助手的胡守为,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堂课:那天他是唯一的学生。当他来到陈宅时,陈寅恪正在工作。在他来后,先生挪步到楼上,下楼时,竟郑重地换了一身装束:长袍。后任中山大学教授的胡守为说:“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这就是为人师表啊!”因为生病,陈寅恪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学术转向。1953年,在清华时的学生蒋天枢,他寄来了长篇弹词《再生缘》,陈寅恪听了,大受震动。他认为,这就是中国式的史诗,以前大家以为中国是没有史诗的,而《再生缘》就是史诗。陈寅恪在病中,用口述的方式撰写《论再生缘》。由此,他开始了对明清历史、文化的探索。《论再生缘》完成了。封面依然是唐筼题写的。但当时无法正式出版,陈寅恪只能请人用蜡版刻印,分送友人。“文章我自甘沦落,不觅封侯但觅诗”,全书结尾处,陈寅恪用自己的两句诗隐喻心境和志趣。在陈寅恪的晚年,像他这样学问和思想都很高的人越来越少,听他课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他所看重的学生也不跟他了。到了1958年,陈寅恪竟成了学术界“拔白旗”的对象。他不再教课,转为专力著述。虽然那时候陈寅恪的学问已经不为主流学术所推崇,但是他仍然沉浸在他所构筑的那个纯粹的学术世界中。他依然坚持用文言文写作,他还固执地坚持用繁体字竖排出版自己的著作。他强调文责自负,著作里的每一个字都是自己的,甚至不允许别人改动一个标点。晚年的陈寅恪不顾双目失明,疾病缠身,口述《柳如是别传》。这部百科全书,皇皇85万言,写得很艰难,陈寅恪为此耗费了整整10年的时间。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全书“忽庄忽谐,亦文亦史”,极其丰富的史料,经过精密的排比和考据,与自由穿插其间的陈寅恪天才般的感悟融为一体,书中浓缩了陈寅恪一生的学养和志趣。《柳如是别传》完成时,陈寅恪已75岁,疲惫交加,又遭受迫害,在病床上度过了他孤独寂寞的几年。1969年10月7日,陈寅恪走完了他79年的生命历程。弥留之际,他一言不发,只是眼角不断地流泪。【人生感悟】只有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执著于理想的人,才能耐得住人生中的寂寞,才能不媚俗、不取宠,做真正的自己。真正的大学者、大人物,多是历经大磨难、耐受大寂寞,才成得大事业,获得大智慧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石油战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当我坐在桌前,铺开笔墨,准备为本书中文版撰写序言的时候,既感到自豪,也感到惶惑。中国读者智慧而敏锐,要在这样一篇短序中将一个纷乱嘈杂的世界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以一种不同于美国的方式,在世界事务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是当今中国的历史使命。 [点击阅读]
格林童话
作者:佚名
章节:209 人气:2
摘要:雅科布·格林国籍:德国生平:雅科布·格林(1785年1月4日-1863年9月20日),德国著名语言学家,和弟弟威廉·格林(1786年2月24日-1859年12月16日)曾同浪漫主义者交往,思想却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他们注意民间文学,搜集民间童话,亲自记录,加以整理。 [点击阅读]
激荡三十年
作者:佚名
章节:172 人气:2
摘要: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2006年1月29日,中国春节。写于38000英尺高空,自华盛顿返回上海。说来新鲜,我苦于没有英雄可写,尽管当今之世,英雄是迭出不穷,年年有,月月有,报刊上连篇累牍,而后才又发现,他算不得真英雄。 [点击阅读]
云中歌3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树上的叶儿快落尽时,刘弗陵离开了长安未央宫,移居骊山温泉宫。大部分的事情已经不再亲理,每日里只在温泉宫内接见几个大臣,政事都交托给霍光、杨敞、张安世、隽不疑四位议政大臣处理。在议政大臣的选任上,朝堂内起了不少风波。忠于皇权、或者对霍氏有怨的人拼尽全力想维护皇族的利益,力争刚调回京城的赵充国将军能被皇上委任,而霍氏集团则全力排斥赵充国将军。 [点击阅读]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2*/序一、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草木可以在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 [点击阅读]
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感谢我妻子艾琳·考威尔,感谢她的爱和支持,感谢她在编辑方面给我许多出色的建议,感谢她在这25年中与我深入、有益的沟通。感谢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的编辑米歇尔·霍瑞和亚历山德拉·奥西,感谢他们热情而富有建设性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这本书的信任。 [点击阅读]
买夫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楔子那年的冬天很冷,长得像是没有尽头。岁末将至,家家户户忙置办年货,围炉守岁过个好年。那是她失去家人的第四个年头,却依然无法习惯没了亲人在身旁围炉守岁的新年。她讨厌安安静静的屋子,说了话无人应答,空冷的木桌、木椅,怎么也坐不满。每一个独自面对的新年,都好寂寞,好难挨。送走最后一个客人,她收拾妥当,隔壁摊上还剩两块干烙大饼,她索性全买了,却一点想吃的欲…望也无。 [点击阅读]
婚姻潜规则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序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婚姻是人们最终的归宿。爱情与婚姻共同构成了人生两大主题。没有爱情的婚姻是危险的,没有婚姻的爱情是无望的,爱情与婚姻注定将捆绑在一起。都说爱情是生命的一场意外,这场意外却每天都在上演。你爱他,他不爱你;他爱你,你不爱他;两个人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爱情就在煎熬和考验中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忽然某一天,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到了合适的人,婚姻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点击阅读]
帝凰神医弃妃
作者:佚名
章节:270 人气:2
摘要:【简介】试问女子的贞洁有多值钱?大婚当天,她在郊外醒来,一件薄纱、一身吻痕,在众人的鄙夷下,一步一个血印踏入皇城……她是无父无母任人欺凌的孤女,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铁血王爷。她满身是伤,狼狈不堪。他遗世独立,风华无双。她卑微伏跪,他傲视天下。如此天差地别的两人,却阴差阳错地相遇……一件锦衣,遮她一身污秽,换她一世情深。 [点击阅读]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陆琪内地首席励志作家说职场是“老板公敌”说情感是“男人公敌”说成功是“所有成功者的公敌”在任何时候,都只为小人物说话简介:著有畅销职场书《潜伏在办公室》系列、《上班奴》职场、情感、人文等跨界专栏名家博客点击过千万,作品网络转载过亿国内顶级编剧之一,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委员会互联网首期创业者, [点击阅读]
我用一生去寻找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有一句话叫做“真理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走入社会,就进入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社会是很多人际关系的总和,你必须了解他人,与人谋事,而不是无目的地拉人闲谈,这样才能不虚度光阴,完成“社会实践”。你一定会与某些人达成关系,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必有关系是你无法回避的命运。 [点击阅读]
秋水映尘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3
摘要:第一章午后,冷风阵阵吹拂,远方飘来一朵乌云,掩去微弱的一抹斜阳。幽僻的竹林,断断续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约可辨明是风声拍打竹叶的声音,然而,除此之外,若凝神细听,其中犹交杂着细碎虚浮的跫音。该死的!谷映尘的额上冒着冷汗,暗声低咒。事发至今,已近半个时辰,药性已发挥到极致,他若再不设法解决,恐怕……颠踬的步伐踩上一地的竹叶,为这幽寂的林子添上一缕清冷萧条之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