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生是一场修行 - 第14章 气质是一种看不到的尊贵(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4章 气质是一种看不到的尊贵(3)
  所以,置身不如意环境的人们,停止抱怨吧,面对现实,把握机会充实自己。一个肯努力上进的人,在任何环境里都要保持自己的自信。不要对自己目前的现状抱怨或不满,它们可能是贫乏的、不好的,但是你可以从中去发现出路和希望。
  一个人如果不能重视现在,就绝不会有可以期待的未来。
  悲观绝望的人心中永远盛着苦水
  罗曼·罗兰说过:“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古人也讲“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这品尝需要勇气!其实,要让自己快乐非常简单,那就是在身处绝境时,懂得苦中求乐,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冻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也唯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顾及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而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二战期间,一位名叫伊丽莎白·康黎的女士在庆祝盟军在北非获胜的那一天收到了一份电报,她的侄儿,她最爱的一个人死在战场上了。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决定放弃工作,远离家乡,把自己永远藏在孤独和眼泪之中。
  正当她清理东西,准备辞职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封早年的信,那是她侄儿在她母亲去世时写给她的。信上这样写道:
  我知道你会撑过去。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曾教导我的,不论在哪里,都要勇敢地面对生活。我永远记着你的微笑,像男子汉那样,能够承受一切的微笑。她把这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似乎他就在她身边,一双炽热的眼睛望着她。你为什么不照你教导我的去做呢?
  康黎打消了辞职的念头,一再对自己说,我应该把悲痛藏在微笑下面,继续生活,因为事情已经是这样了,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但我有能力继续生活下去。
  人生是一张单程车票,一去无返。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座15世纪的教堂废墟上留着一行字:事情是这样的,就不会那样。藏在痛苦泥潭里不能自拔,只会与快乐无缘。告别痛苦的手得由你自己来挥动,享受今天盛开的玫瑰的捷径只有一条:坚决与过去分手。

  “祸福相依”最能说明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贝多芬“用泪水播种欢乐”的人生体验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痛苦的正面作用,传奇人物艾柯卡的经历更传神地阐明了快乐与痛苦的内在联系。
  艾柯卡靠自己的奋斗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
  1978年7月13日,有点得意忘形的艾柯卡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在福特工作已32年,当了8年总经理,一帆风顺的艾柯卡突然间失业了。艾柯卡痛不欲生,他开始喝酒,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要彻底崩溃了。
  就在这时,艾柯卡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凭着他的智慧、胆识和魅力,艾柯卡大刀阔斧地对克莱斯勒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在艾柯卡的领导下,克莱斯勒公司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推出了k型车的计划,此计划的成功令克莱斯勒起死回生,成为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第三大汽车公司。
  1983年7月13日,艾柯卡把生平仅有的面额高达8.13亿美圆的支票交到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事后,艾柯卡深有感触地说:奋力向前,哪怕时运不济;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罗曼·罗兰语)古人讲“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这品尝需要勇气!其实,要让自己快乐非常简单,那就是少一份欲望,多一份自信,在身处绝境时,懂得苦中求乐,才是人生的真谛。
  嫉妒是一种扭曲的心理人格
  巴尔扎克曾说: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他们往往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更不会承认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他们对成功者吹毛求疵,以寻找别人的缺陷来平衡自己的不足,以此为个人寻求解脱,达到心理平衡,从而在心理上逃避现实。因此,他们也就无法做到向别人学习,更谈不上吸取别人的经验以求进步。无形之中,人为地就给自己制造了一块巨大的心理绊脚石。
  嫉妒是人类心灵的肿瘤,人一旦有了嫉妒的念头,他的心灵就会很容易被嫉妒所带来的副作用牵绊住,让你裹足不前。
  在日常工作和社会交往中,嫉妒心理常发生在一些与自己旗鼓相当、能够形成竞争的人身上。就如他人潇洒、漂亮的外表,华丽的服饰,横溢的才华等。有许多青年,在听到自己好友或同事获得某些成就时,心中便滋生无限妒意,总是一味地抱怨:“为什么成功的不是我呢?”

  在这种嫉妒心理的驱使下,嫉妒者常会不能自控地产生排斥的想法,不理智地做出一些伤害别人的举动,他会不自觉地去攻击别人,诋毁他人取得的成就,甚至还会产生不屑与之为伍的愚蠢念头。其实,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你没有把别人的长处,当做很正常的东西来看待,因为你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总以为自己应无所不有、无所不能。由此一来,盘踞在你内心深处的可怜的嫉妒,无形中便演变成为一种障碍,阻碍了你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也阻碍了你赢取成功的机会。
  纪晓年和汪杰都在一家高科技公司担任工程师,两个人是极为要好的朋友,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给予对方很多帮助。纪晓年比汪杰大5岁,在公司的工龄也比汪杰多3年,因此,大家都认为会是他先得到升迁的机会。但是汪杰为人随和,工作努力,做事主动,并有丰富的创造力,不久便被提升为地区业务助理。
  这让纪晓年十分不平,并嫉妒得两眼发红。身为汪杰朋友的他,并没有为汪杰祝福,相反,他几乎每天都要给汪杰点“脸色”看看。
  一天,纪晓年看见汪杰和公司老总一同从远处走过来,便故意高声对身旁的几位同事说道:“哼,汪杰那家伙,要是你问他几点了,他会跟你说表是怎样做的!他表面上是不会说什么的,不过时间久了,你们就会发现他背后的一些事了!”
  转头看着走近的汪杰,他又悄声说:“看,来了个‘大人物’。”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久而久之,原本与他关系不错的同事也渐渐与他疏离了。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嘲弄汪杰时,汪杰正极力向老总推荐纪晓年。可惜,老总对他的印象并不好,一切都化为泡影。
  最后,被嫉妒折磨得近乎崩溃的纪晓年,不得不收拾东西离开了这家公司。
  要知道,你不可能十全十美,在任何公司,都存在着比你优秀的同事。因此,可以想象,即使纪晓年转聘别的公司,如果他仍然持有这种心态,不容别人比自己强的话,他依然无法获取成功。在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离群索居,独立生存,朋友的支持对于你的成功,就好似葡萄的主枝对于一串串味美色香的葡萄那样重要。如果葡萄脱离了枝干,就会萎缩枯干。如果你因嫉妒而不去和超越于自己的人接触,不去和一些经验多学问深的人接触,这无异于拒绝了别人对你的帮助,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
  可我们到底该怎样来消除这种心理,管束那过分高傲的心理呢?最主要的就是摆正心态,甘心示弱。这就意味着,你要认真地、坦诚地对待他人的成绩。在别人的成绩面前以虚心的态度来认同对方,这对你自己本身会有正面的效用。
  有了善意的认同,才能够以冷静的思考来反省自己不如对方的地方,把别人的长处当做自己的努力目标,学习他人的优点,超越他人。

  正如着名思想家伯特兰·罗素谈到嫉妒时说的那样,“嫉妒尽管是一种罪恶,它的作用尽管可怕,但并非完全是一个恶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种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现……要摆脱这种绝望,寻找康庄大道,文明人必须像他已经扩展了他的大脑一样,扩展他的心胸。”
  具体来说,化解嫉妒心理的良方有以下几个:
  1.胸怀大度,宽厚待人
  19世纪初,肖邦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从波兰流亡到巴黎。而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当时已蜚声乐坛。二人惺惺相惜,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也深为赞赏,他希望帮助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于是李斯特想了个妙法。那时候的钢琴演奏会,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聆听。
  而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等灯一灭就悄悄地拉了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灯亮,肖邦因此横空出世。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的胸襟深表钦佩。
  学会欣赏他人的才华和优点,从美好的一方面看待问题,就能最大限度地抑制我们的嫉妒心理。
  2.自知之明,客观评价自己
  当发现自己产生嫉妒心理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找出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当认清了自己后,再评价别人,自然也就能够有所觉悟了。
  3.少一份虚荣就少一份嫉妒心
  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所追求的也不过是一种虚假的荣誉。很多时候,嫉妒来源于我们的虚荣心,不愿意别人超过自己,以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单纯的虚荣心与嫉妒心理相比,还是比较好克服的。而两者又紧密相连,相依为命。所以少了一份虚荣心就少了一分嫉妒。
  4.自我宣泄,是治疗嫉妒心理的特效药
  嫉妒心理也是一种痛苦的心理,可以用各种感情的宣泄来舒缓一下。最好能找一个较知心的朋友或亲友,痛痛快快地说个够,暂求心理的平衡,然后由亲友适时地进行一番开导。
  虽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但至少能得到缓解,也让自己有思考的余地。也可以借助各种的业余爱好来宣泄和疏导。
  如唱歌、跳舞、书画、下棋、旅游等。
  明白了这些,你就能很好地化解掉在你心中的嫉妒,使你自己人为设置的成功障碍不攻自破。
  嫉妒如醋,酸酸涩涩,可以是人生的调味品,但如果不加抑制地乱放,则会坏了一盘好菜。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成绩超过自己,就发表“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要知道,别人的优点不是你自卑的原因,更不应是你嫉妒的内容,而应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