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类群星闪耀时 - 第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章
  决定生命的最后时刻
  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决斗,拜占庭胜则存,败则亡。而将拜占庭推入深渊的,竟是一扇敞开的小城门。
  拜占庭最终还是没能看到灿烂的太阳。凌晨一点,穆罕默德一声令下,如潮水般的土耳其士兵涌进了拜占庭。
  在大旗的引导下,数以万计的土耳其士兵高呼“真主”冲向城墙。顷刻间,云梯、绳索、铁爪篙,武器和士兵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咆哮着扑向拜占庭的城墙。震耳欲聋的战鼓声、高亢嘹亮的军号声、尖锐刺耳的铜钹声、震天动地的炮轰声,以及催人奋进的鼓声和笛声等,再加上人群的高声呐喊,所有高分贝的声音在这一刻汇聚成一股力拔山河的强劲声浪,似乎能将城墙震倒。
  为了确保攻城胜利,穆罕默德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他第一步派出了一支英勇的敢死队,他们完全没有作战经验。从表面上看来,这个计划似乎欠妥。但穆罕默德自有打算:只有先使拜占庭守城人员精疲力竭后,再派出精锐之师,才能轻而易举就取得胜利。这个计划可谓天衣无缝。
  半裸的敢死队率先登上城墙。周围一片漆黑,他们带着几百架云梯拼命往上冲,发疯似的爬上城垛和稚堞。但如果没有盔甲的装备,肉体根本就无法抵挡从城墙上丢下来的数不清的箭镞和石块。很快,他们就溃败了。他们前赴后继,一次又一次地被击落。在他们身后,是土耳其的主力军,也就是将他们推到死亡边缘的人,他们不过是替死鬼罢了。
  由于敢死队战斗力比较薄弱,以及地理优势,这一回合拜占庭人暂居上风。但无可否认的是,穆罕默德的战术发挥了效用。守城的人全副武装,穿着沉重的甲胄不停地迎战,非常疲惫,于是有的轻装上阵,甚至还有人索性半裸。这时,土耳其人又故伎重演,再次使用人海战术发起猛烈的进攻。拜占庭人只有区区8000人,根本就不是土耳其15万大军的对手。他们只能采用游击战术,时不时地变换反击的地方,到处跑来跑去,非常疲惫。在这种情况下,拜占庭人体力透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对此刻的拜占庭人而言,要想战胜敌人,首先必须战胜疲惫不堪的他们自己。
  战斗已经持续了两个小时,天也逐渐亮了。就在拜占庭士兵的旺盛精力几乎被消耗完时,土耳其的第二批士兵现身了!
  与上一拨进攻的士兵所不同的是,这次是由向来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安纳托利亚(现土耳其的亚洲部分——编者注)人组成的第二梯队。他们穿着网状的铠甲一窝蜂地涌上城墙的架势,顿时使拜占庭人阵脚大乱,惊魂失色,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刚上战场的土耳其攻城士兵则个个生龙活虎,并且在数量上也占绝对优势。再反过来看看拜占庭守城人,他们奔波于各个突破口之间,身心疲惫。战斗结果似乎已成定局。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土耳其士兵再次被顽强拼搏的拜占庭战士击溃。之后,穆罕默德不得不亮出他的撒手锏——土耳其近卫军。
  土耳其近卫军由全国的士兵精英组成,而这些精英中的精英,就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当时被称为全欧洲最优秀的军队。这次,穆罕默德亲率12000名精英,勇猛地冲向气喘如牛的拜占庭。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胜败就在此一举!在拜占庭城内,钟声响起来了,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投入到保卫城墙的战斗中,就连水兵也从船上赶过来了。真正的决斗终于展开了!

  但令人沮丧的是,热那亚部队的司令、英勇无比的朱斯蒂尼亚尼中了流弹,身负重伤,不得不回船上治疗。司令重伤的消息严重影响了士兵的斗志,军心动摇,为敌军的进攻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
  就在这危急时刻,君士坦丁十一奔赴前线,亲自安慰、鼓励每位士兵,好不容易才堵住了这个缺口。大家万众一心,再次推开了敌人的云梯。在这场殊死搏斗中,土耳其人最终开始疯狂地进攻,拜占庭命悬一线。幸运的是,拜占庭又一次在战斗中占了上风,击退了这场最恐怖的进攻,化险为夷。虽然拜占庭再次获得了喘息的机会,却在一次悲剧性的意外事故中走进坟墓。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几乎不值一提的小疏忽,但就在这几秒钟,甚至一秒钟里,神圣的上帝就改变了拜占庭的命运。
  就在拜占庭喘息的当口,一扇小城门——改变历史的小城门不知何时打开了!一切都那么令人匪夷所思,那么深不可测,难道是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我们不得而知。
  在离正面战场不远处,几个土耳其士兵从千疮百孔的外层城墙的缺口冲了进来,但他们不敢再往前冲了,只好像无头苍蝇一样在第一道城墙和第二道城墙之间乱闯。就在这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内墙竟然有一扇城门敞开着。
  那扇城门就是凯尔卡门,是开战时拜占庭城内唯一敞开的城门,是人们进出的唯一通道。大概因为它并没有很大的军事战略地位,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最后一晚,它竟然被忘得一干二净。放在平时,这个疏忽根本是小事一桩,但此情此景,这个疏忽实在让人费解,同时也令人震惊!
  土耳其的几个近卫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拜占庭坚不可摧的坚固工事让他们久攻不下,它却主动敞开了大门。很自然地,他们怀疑那是一个陷阱,如果不是,该多么荒诞啊!
  当时,拜占庭城的每一个缺口、每一扇大门,甚至是每一个小窗口都尸横遍野,矛、枪、箭、火等铺天盖地,这里却像假日一样,宁静、祥和。他们急忙想方设法搬救兵,从这个城门冲了进去。整整一支军队,没有任何阻拦,轻而易举就进了内城。
  而外层城墙的守卫人员对此还浑然不知,他们压根就没料到自己会腹背受敌。更不幸的是,当土耳其士兵横空出世,出现在拜占庭士兵面前时,有人竟然失口喊出:“拜占庭被攻占了!”
  在战场上,这样的话甚至比火炮具有更大的杀伤力,哪怕它仅仅只是一个不确切的谣言。与此同时,土耳其士兵也大喊起来:“拜占庭被攻占了!”
  致命的谣言,失声尖叫,歇斯底里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顷刻间,拜占庭人所有的抵抗被彻底摧毁了。尽心尽力保卫拜占庭的雇佣兵们误以为自己被出卖了,纷纷弃械逃走。君士坦丁十一带着几个随从仍然负隅顽抗,但这根本就是螳臂当车,大局已定,回天乏力。果然,这位皇帝很快就倒下了。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人们只顾着活命,谁还会想到他呢,更加不用说认出他了!这位英勇不屈的皇帝的尸体,就与他的臣仆以及他的敌人的尸骸一样任人践踏。直到第二天,人们才在横七竖八的尸体中认出了他。从此,东罗马帝国再也不存在了,一段新的历史即将展开。

  一个芝麻绿豆般的意外,一扇遭人遗忘的凯尔卡门,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了改变世界历史的始作俑者。
  有时候,历史俨然一个玩数字游戏的高手:整整1000年前,罗马被汪达尔(古代日耳曼人于429年在非洲突尼斯地区建立的王国——编者注)人洗劫一空;1000年后,这一幕又一次重演,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城再次遭受灭顶之灾。
  “攻取拜占庭后,他们可以任意在拜占庭城内劫掠三天;那里的一切都属于他们,包括家具器皿、装饰品、珍宝、钱币和金银,甚至还包括男人、女人和孩子”,穆罕默德兑现了自己在战前对士兵许下的疯狂的诺言。
  攻城的第一次屠杀完成后,土耳其军队发疯似的开进拜占庭,穆罕默德听任自己的士兵恣意妄为。从不能动的民房、宫殿、教堂、寺院,到活生生的男人、妇女、孩子,全都没能幸免,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土耳其士兵为抢夺战利品扭打成一团的身影。
  而在这场大洗劫中,教堂首当其冲,因为那里有数之不尽的金银珠宝,价值倾城。为了得到这些财宝,在战争中亲如手足的土耳其人霎时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他们互不相让,甚至大打出手,抢着将它们据为己有。无论是黄金、珍宝、衣料等,还是妇女、男人和儿童,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女人被当作苏丹宫殿里的交换品,其实就是皇宫贵族们的玩物;男人和儿童则被当作卑贱的奴隶任主人随意买卖。即使是躲在教堂里的拜占庭人也不能幸免于难,最终还是会被土耳其人像赶牲口一样赶出来。那些年纪大的人不能干重活,在奴隶市场上不畅销,养着他们就等于白费粮食,因此当场就被杀死;年轻人则被当成牲口,被捆得五花大绑。
  拜占庭在面临土耳其人的疯狂劫掠的同时,还遭到了最惨无人道的破坏。
  事实上,自从1204年十字军疯狂劫掠拜占庭以来,拜占庭的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所剩不多。当土耳其人于1453年再次“光临”时,这里仅剩下一些圣人的遗物和艺术品,稀少却非常珍贵。但是,这群疯狂的土耳其人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它们。最让人痛心的是,他们没有将其据为己有,而是竭尽所能地摧毁它们:漂亮的雕塑粉身碎骨,昂贵的名画成了灰烬!
  一直以来,拜占庭人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希腊人最伟大的思想和最著名的文学作品的书籍。但现在,它们不是被烧毁就是被丢弃,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无法估算,在历史的重要时刻,只因一个小小的疏忽而敞开的凯尔卡门究竟对历史文化造成了多大损失;历史上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和拜占庭遭遇的劫难又在人类的精神世界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记。
  直到结束了占领拜占庭的那天下午的大屠杀后,穆罕默德才从容地进入了这座令他魂牵梦萦的城市。饰有金辔的骏马上的穆罕默德,看起来自豪而庄重。他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哪怕亲眼目睹士兵的劫掠行为也不加阻拦,压根就不用正眼看他们。不管士兵们的行为是多么野蛮和疯狂,他都会遵守自己的诺言,允许那些为他出生入死的士兵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欧洲人永远的遗憾
  欧洲人的冷漠无情和鼠目寸光,让他们对拜占庭的求助置之不理,却导致了自己被胁迫、被制约长达几个世纪被动而无奈的局面。
  十字架终于还是倒下了,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对穆罕默德而言,他根本就不再需要任何东西,因为他已经得到了他最想要的——这个国家、这个令人朝思暮想的昔日圣地。
  他高昂着头,缓缓地走向拜占庭辉煌一时的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还记得,50多天前他还只能满怀崇敬的心情,远远地望着这个闪耀着神圣光芒的钟形圆顶。而现在,他终于以胜利者的尊贵身份堂而皇之地站在金碧辉煌的教堂里。这一切恍如隔世,却是真实存在的。
  在穆罕默德看来,这次的胜利除了士兵们的拼死搏斗外,真主的庇佑也至关重要。因此他在进入教堂向真主献礼前,首先衷心表达了对真主的感激之情。
  他好不容易才克制住自己激动而急切的情绪,毕恭毕敬地跪在地上向真主叩头,并虔诚地祈祷。表达了自己对真主的敬畏后,他起身昂首挺胸地朝着查士丁尼大帝建造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大步走去——以真主的第一个忠实的奴仆的名义。
  此刻,穆罕默德的心情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激动”。他仔细地打量着这座壮美的建筑:高高的穹顶,像镜子一样明亮的大理石和马赛克,精美巧妙的弧形拱门,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们在黄昏中竟然奇迹般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这壮观华美的教堂面前,胆大妄为的穆罕默德变得小心翼翼,他不敢将其据为己有。他认为只有至高无上的真主才有资格享有这份的荣誉——在穆罕默德心里,教堂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想到这里,他迫不及待地命令一个伊玛目(伊斯兰教里做礼拜的主持人)在布道坛上宣讲伊斯兰教教义。他自己则面朝麦加,在真主面前做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历史上第一次伊斯兰教的祷告。
  第二天,穆罕默德就命令工匠拆除了教堂里所有与基督教有关的标志,拆掉了基督教的圣坛,并在马赛克上涂了一层厚厚的石灰。就连高耸在大教堂顶上的千年十字架也没能幸免,它被拆下来后像垃圾一样被扔在地上。从此以后,它不再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再也无法代表上帝站在高空中,伸开有力的双臂,拥抱那些经受苦难折磨的人们了。
  十字架终于还是倒下了!它落地时发出了巨大的声响,震撼了整个教堂,同时也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
  十字架倒了,这不仅使罗马、热那亚、威尼斯那些沉湎于争权夺利的人对自己的危境有了清醒地认识,也使法国、德国开始了对本国安全的思索。
  此时,整个欧洲才幡然醒悟:他们为明哲保身而置拜占庭的陷落于不顾,这正好为土耳其这个后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那扇几乎已经被遗忘的凯尔卡门,竟然会将欧洲卷入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强劲风暴中,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他们为此懊悔不已。
  但这就是历史,客观而无情。有时候,哪怕一个小小的过错,也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即使用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无法挽回。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衣怪圈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1月4日星期一上午7时5分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冬夜一片漆黑。海伦·卡伯特在拂晓时醒了过来。她躺在路易斯伯格广场她父母的家中,一缕缕暗淡的晨曦刺破了笼罩这间三楼卧室的黑暗。她睡在一张有顶篷装饰的床上,懒得睁开眼睛,依然沉浸在鸭绒被赐予的舒适温暖之中。她称心如意,全然不知她的脑组织已出了大毛病。这次假期海伦并不很愉快。她是普林斯顿大学3年级学生,为了不影响功课,她预约了在圣诞和新年假期中做刮子宫手术。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中叶,在我们这个奇怪的世界上,有一类人开始变得愈来愈多。他们大都快上了年纪,被大家称为“科学家”,这个称呼颇力恰当,可是他们自己却非常下喜欢。他们对于这个称呼是如此之厌恶,以致在他们那份叫作《大自然)的有代表性的报纸里一直谨慎地避开它,好像所有的坏字眼都源出于它似的。 [点击阅读]
窄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你们尽力从这窄门进来吧。”——《路加福音》第13章24节。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补缀或通连: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点击阅读]
等待野蛮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两个圆圆的小玻璃片架在他眼睛前的环形金属丝上。他是瞎子吗?如果他是个盲人想要掩饰这一点,我倒可以理解。但他并不瞎。那小圆玻璃片是暗色的,从里面看出来并不透明,但他就是能透过这样的玻璃片看过来。他告诉我,这是一种新发明的玩意儿:“它能保护眼睛,不受阳光的炫照,戴上它就不必成天眯缝着眼。也可减少头痛。 [点击阅读]
罗杰·艾克罗伊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谢泼德医生在早餐桌上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青春咖啡馆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那家咖啡馆有两道门,她总是从最窄的那扇门进出,那扇门人称黑暗之门。咖啡厅很小,她总是在小厅最里端的同一张桌子旁落座。初来乍到的那段时光,她从不跟任何人搭讪,日子一长,她认识了孔岱咖啡馆里的那些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跟我们年纪相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都在十九到二十五岁之间。有时候,她会坐到他们中间去,但大部分时间里,她还是喜欢坐她自己的那个专座,也就是说坐最里端的那个位子。她来咖啡馆的时间也不固定。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