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人类群星闪耀时 - 第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
  短暂的希望
  在拜占庭人的诚心祈祷下,救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虽然援兵的规模与他们的期望相差甚远,但好歹也有赢的希望了,总比孤立无援强吧!
  1453年4月20日凌晨三点,援兵到来了。三艘巨大的热那亚战船出现在海面上,并发出灯光信号,整个拜占庭沸腾了。他们欢呼雀跃,争先恐后聚集到城墙边,兴高采烈地迎接他们的救世主。
  三艘大船一路乘风破浪,缓缓靠近拜占庭,它们中间是一艘运粮的小船,在大船的保护下徐徐前进。但与此同时,穆罕默德下令全力阻拦,不准它们抵达拜占庭的港口。他甚至跨上战马,火速奔向土耳其舰队停泊的港口,想亲自指挥这场战斗。
  很快,奥斯曼帝国的150艘战船竞相驶向拜占庭,几千副船桨把海水搅得哗哗直响。这150艘战船全是清一色的三桅帆船,虽然体形较小,但装备齐全,武器先进。不过,就像是得到了上帝的庇佑,强风将那四艘大橹战船的风帆吹得鼓鼓的,逐渐把它们送往拜占庭的港口。它们的行驶速度远远超过了那些装备齐全、武器先进的三桅帆船,根本就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就从容不迫地驶向金角湾的安全港口。
  在此之前,拜占庭已经在与加拉塔之间的金角湾水域布下了铁索阵,只要援兵的船只一到,铁索就会将敌舰拦截在外面,使它们无法进攻。眼看四艘大船马上就要安全抵达了,港口的铁链也已经放下来了。渐渐地,城墙上的人甚至都能看清船上人员的面貌了。拜占庭的人民,不论男女,都跪下来由衷感激上帝和圣徒们的恩赐。
  但就在一瞬间,风突然停止了!
  那四艘战船就像被磁铁吸住了一样,随着风停而停止了前进。它们静静地躺在海面上,纹丝不动,仿佛四座笨重的塔楼一般。而那时,它们与金角湾安全港口的距离仅有几箭之遥。
  土耳其战舰上的士兵禁不住高声狂呼,他们拼命地划桨。转眼间,150艘战船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四艘不能动弹的大船,就像砧板上的肉一样,只能无奈地僵在原地等待命运的终结。
  首先靠近大船的是16条桨舰。士兵们一拥而上,先用铁爪篙钩住大船的两侧,然后再狠狠地用刀斧砍大船的船身,目的是使船沉下去;有的爬到锚链上,扔一些火把和燃烧的柴火到大船的帆篷上,希望把船烧成灰烬。此外,为了将粮船撞伤,土耳其舰队司令命令自己的旗舰使出全力去冲撞它。两艘船就像角斗士一样,紧紧地扭成一团。
  一开始,热那亚士兵凭借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优势占了上风,不仅将往上攀登的敌人杀得落花流水,还用刀斧、石块等有力地还击,将他们丢上来的火把扔了下去。但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结局早已注定。如果两军再继续对峙,损失最大的肯定是热那亚,他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在城内的拜占庭人眼里,这是最令人惶恐不安的场面。平时,他们观看古希腊战车在竞技场上的残酷搏杀时能感受到很大的乐趣。但此刻,在这场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血腥搏斗中,他们感到万分痛苦。他们与自己的兄弟仅有几箭之遥,却无法帮他们一把,而这些人是千里迢迢来助他们一臂之力的人。他们只能无奈地在城墙上观战,紧紧地握着拳头,气急败坏地嘶吼。在他们看来,胜负已定,自己输定了。

  照这样的形势下去,只要两个小时,那四艘大船上所有的人就会在大海的竞技场上丧命,救援者根本就无法拯救他们,回天无力了。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鼓舞正在浴血奋战的兄弟,一些拜占庭人在城墙上拼命地为他们呐喊助威。另外一些人则双手伸向天空,虔诚地呼唤着基督、大天使米迦勒、教派的所有圣者,以及一直保佑拜占庭的僧侣,祈求他们的庇佑,希望奇迹的发生。
  与此同时,为了鼓舞士兵的斗志,土耳其人也热情万分地在加拉塔岸边呐喊和祈祷。他们的态度非常严肃,也在祈求圣人的保护。此刻,大海就是一个竞技场,角斗士在残酷的海战中倾力演出。
  穆罕默德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骑马狂奔到港口,站在水中观战,连上衣被打湿了都浑然不觉。他的双手在嘴边合拢,怒不可遏地冲自己的士兵大喊,要他们无论如何一定要打败这四艘基督徒的大船并活捉他们。他一边不停地斥骂,一边拼命地挥舞着手里的弯刀,给自己的海军司令下达死命令:“如果被他们脱逃,你也不用回来了!”
  慑于穆罕默德的威胁,土耳其的士兵更加卖命了,而经历了与多于自己50倍的敌人几个小时不间断的奋战后,热那亚士兵已经精疲力竭了。
  随着夜幕的降临,四艘大船仍然纹丝不动地坚守岗位,没被土耳其人占领。虽然还有一个多小时就要天黑了,光线昏暗,但敌人仍然能清楚地看到大船上的情形。可以说,大船被完全曝光在敌人面前,这对它非常不利。并且这时海水开始涨潮,水流极有可能把大船推到加拉塔后面土耳其领地内的海岸。如果真是如此,这次救援就彻底完了,胜负再无任何悬念。
  就在这关键时刻,一件意外的事降临了——风,在人们的祈祷和期盼中终于姗姗来迟了!
  在拜占庭城内已经几乎绝望、无比惶恐和愤怒的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奇迹!
  起初是一阵微风,接着风势越来越大,再次将四艘大船上垂头丧气的船帆吹得圆鼓鼓。船头高昂地抬起来了,摆出了胜利者的高傲姿势。又是一阵强劲的风,船开始动了!它们很快冲出了土耳其人的包围圈,他们安全了!见此情景,整个拜占庭城被人们的一片欢呼声笼罩着,震天动地。
  承载了几千人的期望,第一艘船安全地驶进了港口,接着是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之后,铁链很快被拉起来,敌人被挡在了外面。土耳其人猎犬式的小船无法进入港口,只能无奈地在铁索阵外面的海面上气急败坏地徘徊。那个曾经充斥着绝望与恐惧的城市,如今又萌发了新的希望,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日了。
  就是这个小小的胜利,也让拜占庭人民欢呼雀跃,城内到处弥漫着一片疯狂而久违的快乐。他们被这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连意识也逐渐变得迷糊,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又有了信心。看来欧洲并没有遗忘他们,这个夜晚以后,整个基督教世界将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新的船只会源源不断地来到这里,带来数不尽的士兵和粮食。他们乐观地认为,土耳其的包围圈已经被打破,他们已经彻底安全了,总之一句话,他们会赢得这场战争。

  穿越陆地的舰队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必胜关键。与其他军事家相比,穆罕默德似乎更有天分。
  但是,这仅仅是一厢情愿而已。实际上,他们的敌人远比他们想象的强悍得多。
  与拜占庭人相同,穆罕默德也热衷梦想,但不同的是,他总能想方设法使自己梦想成真。死里逃生的四艘大船徜徉在金角湾的海面上,自以为已经脱离险境了,却不知自己已经成为穆罕默德的眼中钉。默德心里冒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决不允许自己与金苹果般的拜占庭失之交臂,他对它志在必得。
  看来,金角湾是土耳其进攻的最大绊脚石。它非常深,就像弯弯绕绕的盲肠,土耳其军队根本无法驶进这里。金角湾入口处附近是热那亚人的聚居地加拉塔。加拉塔和拜占庭之间的海域,便是金角湾的入口处,这里被设下了天罗地网——铁索阵,使土耳其舰队无法从正面进入金角湾。但由于热那亚曾经与穆罕默德签订中立协议,所以穆罕默德在热那亚领地及海域内畅通无阻。但即使是这样,舰队也很难避开铁索阵直接进入内部水域。穆罕默德倒是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再重新建造一支舰队,但这势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心急如焚的穆罕默德肯定接受不了,他太想将拜占庭据为己有了。
  正是这种急不可耐的心情,使穆罕默德产生了一个无比大胆的,称得上震古烁今的计划,它丝毫不比战争史上汉尼拔和拿破仑的大胆行为逊色——既然土耳其的战舰无法在外海体现他们强大的战斗力,海路走不通,还不如干脆走陆路,将上百艘舰队从陆上直接运送过去。
  根据穆罕默德的计划,土耳其士兵将用人力拖着庞大的战舰穿越坎坷不平的多山的岬角地带,长驱直入,直接抵达加拉塔边缘的内部水域。
  这个想法实在太令人吃惊了:让舰队翻山越岭,这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完全出乎拜占庭人和他们的援军的意料之外,他们被穆罕默德杀了个措手不及。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少见,比如他们以前的罗马人和他们之后的奥地利人,就因为完全没有料到这么荒诞的行径而掉以轻心,最终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两个神话。
  自古以来,伟大的军事天才都不屑于墨守成规,他们总是会产生一些奇思怪想,并将它们付诸实施,最终点石成金。穆罕默德这个军事天才也正是如此。就这样,一个前所未见的舰队穿越陆地的大规模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按照穆罕默德的安排,土耳其士兵运来了大量的圆木头,木匠们把它们制成滑板。之后,木匠们将从海上拖上来的战舰固定在上面。同时,上千名工人也展开了土方工作。
  由于山上的路上坡和下坡都非常狭窄、崎岖,所以战舰经过佩拉山丘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于是,土方工人将山路填平,为下一部的运输工作打好基础。但是,工人聚集势必引起敌人的注意。为避免打草惊蛇,穆罕默德下令,每天晚上都连续不断地向拜占庭及其周围地区发射臼炮,除处于中立的加拉塔外。当然,这些轰炸仅仅是为了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使运船工程顺利进行,便于舰队驶进金角湾,因而没有对拜占庭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损害。

  一切都朝着穆罕默德期望的方向发展——所有的拜占庭人都对土耳其军队只有海上进攻这唯一一条路可走深信不疑。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一个黄昏,土耳其的舰队终于在陆地上迈出了第一步。无数的巨大圆木被士兵和工人们涂满了油脂,接着,他们将被固定在滑板上的战舰放到圆木上;拉着船前行的是两排数不尽的水牛,无数工人和士兵则在后面推着。终于,圆木滚动了,战舰也开始移动了。但令人失望的是,舰队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却失败了。
  船本来就只能在水里航行,穆罕默德却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让它们在陆地上行走,甚至要它们勉为其难地翻山越岭。
  自古以来,世间所有的壮举都是人们不知不觉地实行的,而世间的智者无一例外都深谋远虑。正是用了这种表面看来无比笨拙的办法,土耳其悄悄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一支舰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金角湾。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一切军事行动的取胜关键。与其他军事家相比,穆罕默德似乎更有天分。
  从来没人能摸清他的想法,也从来没人能预测他的下一个行动。对此,这位天才谋略家曾有过非常形象贴切的说法:“如果我的胡须中出现了一根能了解我想法的毫毛,我会毫不犹豫地将它连根拔起。”在臼炮天衣无缝地掩护下,穆罕默德异想天开的想法终于实现了,这真是个奇迹!
  4月22日晚上,当毫无防备的拜占庭人还沉浸在美梦中时,70艘土耳其战舰已经越过了山头和峡谷,穿过了种着葡萄的山丘、田园和丛林,悄无声息地抵达加拉塔边缘的内部水域。对拜占庭人来说,4月23日的早晨就是一个噩梦的开始。从此以后,他们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仅仅在一夜之间,70艘挂着三角旗、满载水兵的土耳其战舰从天而降,奇迹般地出现在金角湾中央。拜占庭人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当战舰在水面上航行时,他们狠狠地揉揉眼睛后才确信自己的危境。他们一直坚信土耳其军队根本不可能进入金角湾,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
  不管怎么说,土耳其军队确实进入了有基督教世界援军的金角湾。这个拜占庭曾经最坚不可摧的守护者,如今却成了穆罕默德的囊中之物。
  城墙外,是土耳其军队的欢呼雀跃,军号声、铜钹声、战鼓声交织在一起,庆祝他们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胜利。自此,土耳其军队就可以在穆罕默德的带领下,通过自己搭建的浮桥向拜占庭发起猛烈的进攻了。
  由于临海的城墙是拜占庭城墙中最薄弱的部分,也是进攻的最好着力点。而现在,拜占庭最薄弱的地方已经置于土耳其军队的掌握之中,这更促使它本就地广人稀的脆弱防线几近崩溃。
  拜占庭的喉咙,被穆罕默德的“铁手”狠狠地掐住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致加西亚的一封信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我相信我自己。我相信自己所售的商品。我相信我所在的公司。我相信我的同事和助手。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方式。我相信生产者、创造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正在努力工作的人们。我相信真理就是价值。我相信愉快的心情,也相信健康。我相信成功的关键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我相信阳光、空气、菠菜、苹果酱、酸-乳-、婴儿、羽绸和雪纺绸。请始终记住,人类语言里最伟大的词汇就是“自信”。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0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艳阳下的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罗吉-安墨林船长于一七八二年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建造一栋大房子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那是他怪异行径的极致。像他这样出身名门的人,应该有一幢华厦,座落在一大片草地上,附近也许有一条小溪流过,还有很好的牧场。可是安墨林船长毕生只爱一样:就是大海。所以他把他的大房子——而且由于必要,是一栋非常坚固的大房子——建在这个有风吹袭,海鸥翱翔的小岛上。每次一涨潮,这里就会和陆地隔开。他没有娶妻,大海就是他唯一的配偶。 [点击阅读]
芥川龙之介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宽广的门下,除他以外,没有别人,只在朱漆斑驳的大圆柱上,蹲着一只蟋蟀。罗生门正当朱雀大路,本该有不少戴女笠和乌软帽的男女行人,到这儿来避雨,可是现在却只有他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懂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 [点击阅读]
花儿无价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一过晚上八点,商业街上营业时间最长的中华荞麦店也打烊了,小城顿时漆黑一片,复归寂静。夏季里,商家的经营对象是从东京、大阪等地回来省亲的人们,因此,常常会有许多店铺营业到很晚。可是,自秋风初起,东北小城的夜幕就开始早早降临了。晚上十点,城边的卡拉OK快餐店也关了门。几个手握麦克风、狂唱到最后的男女客人走出来,各个怕冷似地缩着身子,一面商量着接下来去何处,一面钻进停在路边的汽车。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0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
茶花女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 [点击阅读]
草叶集
作者:佚名
章节:364 人气:0
摘要:作者:瓦尔特·惠特曼来吧,我的灵魂说,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因为我们是一体,)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再继续歌唱时,(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和激荡的海水,)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代表肉体和灵魂,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点击阅读]
荒原狼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本书内容是一个我们称之为“荒原粮”的人留下的自述。他之所以有此雅号是因为他多次自称“荒原狼”。他的文稿是否需要加序,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不过,我觉得需要在荒原狼的自述前稍加几笔,记下我对他的回忆。他的事儿我知道得很少;他过去的经历和出身我一概不知。可是,他的性格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不管怎么说,我对他十分同情。荒原狼年近五十。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