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类群星闪耀时 - 第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章
  哥伦布让欧洲人陷入了一股狂热的掘金浪潮,正式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却也将数之不尽的无辜的人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1493年,当“大西洋海军元帅”哥伦布结束240天的远洋航行凯旋归国时,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不仅使西班牙沸腾了,甚至连整个欧洲都大为震惊。
  为了犒赏哥伦布的壮举,西班牙的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决定在巴塞罗那举办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很多人为了一睹英雄的英姿,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的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凯旋队伍最前面的10名赤体纹身的印第安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红色的皮肤,头上插着鲜艳的羽毛,脸上戴着怪异的面具,手里提着漂亮的鹦鹉,这种打扮让所有的西班牙人大开眼界。不仅如此,还有那灵巧漂亮的鹦鹉、憨厚笨重的貘,玉米、烟草、椰子等,这些都是西班牙人见所未见的。但这些罕见的玩意并不是国王和官吏们最关心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反而是他们最常见的东西——黄金。
  哥伦布带回来了几小箱黄金,是他从土著手里换来或抢来的,仅仅是一些小饰品、小金锭,或一些金末,根本就不值钱。
  其实哥伦布发现的岛屿压根就没有太多的黄金。但这个想象力丰富的家伙,竟然执拗地认为自己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对那些岛屿上有大量的黄金深信不疑。他在向国王汇报时充分发挥了自己惊人的想象力,说这些黄金只是他带回来的样品而已;那些新岛屿上不仅有丰富的金矿,而且金子几乎就在地表,很容易就能挖到金灿灿的黄金。他还夸大其词,说新岛屿的南边还有一个黄金国。在那里,黄金不过就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金属,甚至比西班牙的铅还要廉价,连国王们饮水喝酒的杯子都是用黄金做的。
  哥伦布真挚而兴奋地吹牛,感染了所有人,大家对此深信不疑。国王全神贯注地听着这一切,为了黄金,他很快便组织了第二次远航。
  有了哥伦布的“现身说法”,关于遍地黄金、轻易就能成为富翁的黄金国的消息在西班牙被传得沸沸扬扬,愈加离奇。这些人被发财梦冲昏了头,当他们听到第二次远航的消息后,全都争先恐后涌到了远航的出发地巴罗斯和加地斯。
  这些满脑子贪念的人臭味相投,汇聚成了一股污浊不堪的人潮。他们从全国四面八方奔来,其中虽然有真正的探险家和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穷人、窃贼和强盗,甚至是杀人犯,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共同的目标把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达官贵人希望升官发财;穷人渴望从沉重的债务和妻子喋喋不休的唠叨中解放出来,到黄金国实现自己的财主梦;盗贼们、罪犯们则寄希望于逃脱法律的制裁,飞黄腾达,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就这样,西班牙的危险人物和罪犯、歹徒齐聚于此,都是因为他们所看不见的一个理由——贪欲。

  这群疯狂的乌合之众完全被哥伦布的花言巧语迷失了心智,他们满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挥起自己的铁锹,就能轻而易举得到一个闪耀着诱人光芒的金矿,就能飞黄腾达。连达官贵人都抵挡不住富贵梦的诱惑,更不用说那些一穷二白的人了。
  为了第一时间把黄金运走,一些富人带了很多佣人和牲口。而那些没能登上远洋航船的人毫不气馁,他们千方百计出海。尤其是那些胆大妄为的冒险家,竟然将政府的法令置之脑后,铤而走险自己出海。
  所有人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到达那片未知的海岸,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
  他的名字叫巴尔沃亚
  这股强劲的掘金狂潮将巴尔沃亚这个普通的士兵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的称得上伟大的事业由此开始。
  人们的希望化作了泡影——新发现的岛屿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岛)上连黄金的影子都没有。
  土著身上少量的金饰根本就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将土著人抢劫一空后,这群人穷凶极恶地在岛上四处游荡,伺机抢劫。印第安人整日惶惶不安,备受压迫却敢怒不敢言,而岛上的总督也不胜其烦:尽管西班牙海船带来了新的货物,但随船而至的这群恶徒,根本就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无恶不作,不断地滋生事端。
  总督寄希望于通过分给他们土地、牲口和印第安人奴隶,使他们安定下来,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因为无论是贵族骑士,还是强盗罪犯,他们到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黄金而一夜暴富,而不是在这里过平庸而安稳的生活。所以疯狂的“淘金者”丝毫不关心自己的土地,也从不过问耕耘收获,他们只能从折磨印第安奴隶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在短短几年里,当地的印第安女人都被这群狂暴之徒虐杀殆尽了。
  除此之外,他们将剩余的时间耗在了赌场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赌债。为了还债,他们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包括最后一件蔽体的衣服,甚至还有人因此而丧命。
  情况愈发混乱,但人们依旧没有清醒。从1509年开始说起:西班牙两位赫赫有名的冒险家阿隆索?德?奥赫达和迭戈?德?尼古萨在斐迪南国王的授权下,在巴拿马地峡附近和委内瑞拉建立了殖民地,他们称这里为“黄金的卡斯蒂利亚”。这是个非常诱人的字眼,却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欺骗了大量做发财美梦的人,法学家恩西索就是其中一个。他狂热地追求黄金,在别人的鼓吹下,为了这块殖民地倾囊付出。令人失望的是,他不仅没有从被寄予了极大希望的“黄金的卡斯蒂利亚”获得一斤半两的黄金,反而陷入了无休止的营救中。那些去拯救的人,不是在与土著的争斗中丧命,就是被活活饿死。尽管如此,已经走投无路的恩西索为了拯救自己的财产,不得不重整旗鼓,再次扬帆远行。1510年,恩西索学士决定招揽人员组成船队,去支援他的另一块殖民地。这一次,他孤注一掷。

  看上去这又是一次绝好的逃亡机会。为了躲避债主和总督严密的监视,失败的淘金者和失意的赌徒选择再次踏上逃亡的路。但这一次,他们没能如愿。债主们察觉到他们的企图后,恳求总督严密监视这些负债人,严禁他们离岛。这样,恩西索的船只能在港口停泊,他们的美梦破灭了。
  对这些债务缠身的人来说,死并不是最可怕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偿还高山似的重债。而现在,随着恩西索的船队渐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他们就这样与逃亡的唯一机会失之交臂却无能为力,他们绝望了。
  恩西索的船从伊斯帕尼奥拉岛出发,开往“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在被风鼓满的帆的带领下,船离小岛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苍茫的天际,旅程就这样静静地展开了。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异常。
  但这种安静的气氛被一个“天外来客”——一只凶猛的小狼狗破坏了。它不听任何人的命令,也没人知道它的主人是谁,更不知道它是怎么混到船上的。现在小狗烦躁不安地在船上来回走动,像在寻找什么。终于,它在一个大木箱前不动了。这个大木箱是最后一天被运上船的,里面应该装的是食品,表面上看来和普通木箱差不多,只是体积稍微大点。船员仔细地打量这个木箱,根本就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蹊跷呢?正当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时,一名男子突然从箱子里出来了。此人35岁左右,全副武装——头戴盔甲,手持盾牌,身背长剑,这架势酷似几百年前的十字军,他的名字叫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
  巴尔沃亚是赫雷斯?德?洛斯?卡瓦雷洛斯的贵族,热衷于一切冒险活动。早年他曾为追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航海而自降身份,心甘情愿做一名普通士兵。遗憾的是,他的第一次探险可谓荆棘丛生,几次迷航、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才艰难地抵达伊斯帕尼奥拉岛。在岛上,他的勇气和毅力得到了总督的青睐。总督不仅赏赐他很多土地,还想培养他成为出色的殖民地开拓者,但总督最后失败了。
  和所有的探险者一样,巴尔沃亚对农垦丝毫不感兴趣。只短短几个月,他就厌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之后他不仅丢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还因农场经营不善而负债累累,穷困潦倒。
  就在巴尔沃亚走投无路之际,恩西索拯救了这个濒于崩溃的灵魂。巴尔沃亚在船队航行的最后一天悄悄躲在一个空食物箱里,终于逃离了牢笼。船上混乱不堪,这个普通的木箱根本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直到船远离了小岛,巴尔沃亚确信自己已经安全了才现身。与此同时,债权人正在四处寻觅他的身影,那些和他同样处境的人也只能在政府的严密监视下痛苦过活。

  在这次冒险中,巴尔沃亚第一次证实了自己过人的胆识。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恩西索并不欢迎他这个“不速之客”,这位保守的法学家无法容纳这个不劳而获而且身份不明的人。作为殖民地的行政长官和警察总监,恩西索毫不留情地命令巴尔沃亚:经过下一个海岛时无论岛上情况如何,他都必须上岸。
  就在巴尔沃亚几乎绝望的时候,在航船驶向下一个海岛的途中发生了一次意外,这使这个好运气家伙又一次顺利过关。
  事情是这样的:船员在海上看到一只坐满人的小船,这简直太令人惊奇了。
  当时,只有一些大船才敢冒险在这些不知名的海洋上行驶,并且大都是一些“熟面孔”,而眼前的这艘船不仅非常小还坐得满满当当,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小船的指挥竟然是弗朗西斯科?皮扎诺,他们是从“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回来的。一开始,恩西索以为他们擅离职守,但事实却并不如此:他们不是叛变者,而是“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幸存的征战者。也就是说,征战失败了,“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再也不存在了。
  从幸存者的口中,恩西索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战争失败后,指挥官奥赫达驾船逃走了,只留下两艘双桅小帆船。这根本就不能容纳滞留在岛上的所有征战者,因此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直到又有70人陆续死去,这些幸存的征战者们才踏上了回国的路。没想到刚到海上,一艘船就发生了意外,现在就剩下包括皮扎诺在内的35名幸存者了。
  听完这些话后,前去支援的人已经对“黄金的卡斯蒂利亚”不抱任何信心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绝对的把握去适应那湿热的气候和抵抗土著的毒箭。
  照这样看来,似乎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原路返回。这时,巴尔沃亚站了出来,他讲述了自己跟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航海的经历,并信心百倍地告诉他们:本人对美洲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他说,那里一个叫达连的地方附近有一条“黄金河”,土著友好和善,他们完全可以去那里开辟一片新天地,为什么非要回到贫穷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呢?
  生存和法律产生了矛盾,唯一的结果是巴尔沃亚的胜利:他与全体人员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起开往位于巴拿马地峡的达连,用血腥的屠杀换来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整个人群顿时沸腾了,他们在达连定居下来。为了感激上帝的恩赐,他们将这座新城市命名为“达连古老的圣马阿马丽亚”。
或许您还会喜欢: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知道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再把地图拿来给我看一看,悦子。”站在拐角处向左右两侧张望的哥哥说。我从提包皮中取出一张已经被翻看得满是皱纹的纸片。“说得倒轻巧,很不容易!牧村这家伙画的地图,怎么这么差劲!”哥哥一边嘟嚷着,一边用手背抹去额头顶的汗。就在这时,右边路程走过来一个人。这是一个穿着淡青色衬衫。夹着一半公文包皮的青年男子。 [点击阅读]
癌症楼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肖韦宏瑞典皇家学院将197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苏联作家索尔仁尼琴,从而使前苏联与西方之间继“帕斯捷尔纳克事件”之后又一次出现了冷战的局面。从那时以来,索尔仁尼琴也由一个“持不同政见者”变为“流亡作家”,其创作活动变得更为复杂,更为引人注目。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