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类的故事 - 第三章 史前人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三章 史前人类
  史前人类开始为自己制造工具
  早期的人类不懂得时间的含义,他们从不记录生日、结婚纪念日或者悼亡日,也不理解什么叫日、月、年。可通过一种普遍的方法,他们跟上了季节变迁的轨迹。他们发现,寒冷的冬天过后,温暖惬意的春天总是翩然而至;随着春天慢慢地变成炎夏,树上的果实饱含浆汁,野麦穗迎风招展,等待收割;然后夏天结束,阵阵狂风卷光树上的叶子,一些动物已准备好漫长的冬眠了。
  这时,一件不同寻常的恐怖事情发生了,它与气候有关。暖和的夏日姗姗来迟,果实无法长熟。那些本来覆盖着绿草如茵的群山之顶,现在却为一层厚厚的积雪所笼罩。
  随后的一天早上,一群野人突然从山上摇摇晃晃地冲下来。他们与住在山脚下的居民很不相同。他们瘦弱干枯,看起来已经挨饿好久。本地的居民听不懂他们卿卿咕咕的语言,可看样子;他们好像在说自己想吃东西。本地的食物不足以同时养活老居民和新来者,当过了几天他们还赖着不走,于是一场可怕的战斗发生了。人们相互撕咬,发疯般地肉搏。有的全家被杀死,其他人则逃回山区,死于下一场袭来的暴风雪。可住在森林里的居民也吓坏了。现在,白昼变得一天比一天短,而夜晚却冷得异乎寻常。
  最后,在两山之间的裂缝里,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小冰块。它们迅速地变大,长成巨大的冰川,沿山坡滑下来,把巨大的石块推进山谷。在雷鸣般的响声中,裹挟着冰块、泥浆和花岗岩的巨流呼啸着卷过森林,许多人在睡梦中就遭受了灭顶之灾。百年的老树被齐腰折断,倒在燃烧起来的森林里。随后,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绵绵不绝的大雪下了一个又一个月。所有的植物都冻死了,大批动物逃往南方,去寻找温暖的太阳。人类肩挑手打,背起年幼的孩子,跟动物一起踏上了逃难的旅程。可他们跋涉的速度比用四肢奔跑的动物慢了许多,严寒却毫不留情地在身后紧紧追赶。他们不得不迅速想出办法,否则只能坐以待毙。事实证明,他们更情愿开动脑子。在冰川纪,有四种情形对地球上的人类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可他们都—一想出了对付的办法,使自己幸免于难。
  首先,人类必须穿衣服御寒,否则只能冻死。于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制造捕猎的陷阶:挖一些大坑,上面覆以枝条和树叶,一俟熊和鬣狗掉下去,便用石块砸死它们,用它们的毛皮做大衣。接下来是解决住房的问题。这很简单。许多动物都有睡黑乎乎的山洞的习性。现在,人类也学动物的样子。他们把动物们赶出这些温暖的巢穴,自己住了进去。
  即便有毛皮大衣穿、有山洞住,天气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太寒冷了。老年人和小孩成批地死去。这时,人类中的一个天才想出了用火御寒的主意,他记得有一次在森林里差点被火烤死。那时,火是一个凶险的敌人。可在眼下的冰天雪地里,火很有希望变成一个助人为乐的朋友。这位天才把枯树干拖进山洞,从一棵着火的树上取下一根燃烧的枝条,点着了洞里的枯树干。熊熊的火光一下子使得黑暗寒冷的洞穴变成了一个温暖宜人的小房间。
  一天傍晚,一只死鸡不小心掉进了火堆。一开始,没人在意这事儿,直到烤熟的阵阵香味飘进人们的鼻孔。啃一口尝尝,人们发现,烤熟的肉食味道比生吃好上许多。于是,人类终于抛弃了长期以来与动物一样生吃食物的习惯,开始做起熟食来了。
  慢慢地,几千年的冰川纪过去了。只有那些脑子最聪明、最肯动手的家伙们幸存了下来。他们必须日夜不停地与寒冷、饥饿搏斗,他们被迫发明出种种工具。他们学会了怎样磨制锋利的石斧,制造石锤;为度过漫长的寒冬,他们必须储存大量的食物;他们发现能用黏土制成碗和罐子,放在阳光下晒硬后使用。就这样,时时威胁着要毁灭整个人类的冰川纪,到头来却变成了人类最伟大的导师。因为它迫使人类运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或许您还会喜欢: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镜·辟天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六合之间,什么能比伽蓝白塔更高?唯有苍天。六合之间,何处可以俯视白塔顶上的神殿?唯有云浮。云浮城位于最高的仞俐天,飞鸟难上,万籁俱寂。九天之上白云离合,长风浩荡着穿过林立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尖碑,发出风铃一样的美丽声响。从云荒大地上飞来的比翼鸟收敛了双翅,落到了高高的尖碑上,瞬间恢复了浮雕石像的原型。无数的尖碑矗立在云浮城里,一眼望去如寂寞的森林。每一座尖碑底下,都静默地沉睡着一个翼族。 [点击阅读]
马云创业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第1章序言毋庸置疑,今天的马云已经是名震神州的企业家和当之无愧的“创业教父”。对于正在创业和梦想创业的人来说,马云已经成了一个楷模:从最初的一个普通高校教师到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帝国——阿里巴巴的缔造者。不仅阿里巴巴成了一个神话,马云创业的成功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点击阅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史蒂芬·柯维品德成功论强调,圆满的生活与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惟有修养自己具备品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没有正常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乔登(DavidStarrJordan),美国生物学家及教育家25余年来,我在商界、大学与担任家庭婚姻顾问的工作经验中,接触过形形色色表面上事业有成、内心却感到匮乏的人,他们极渴望过和谐、圆满的生活,并享有不断开展的良好人际关系。 [点击阅读]
黑暗精灵三部曲之二:流亡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怪物在幽暗地域的通道中笨重地行进,它的八只脚在岩石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噪音,在寂静中四处回荡。怪物并没被自己制造的噪音吓得慌张乱窜,四处寻找掩护以躲避其他掠食者的袭击。尽管幽暗地域危机四伏,它显然自信满满,完全未把任何敌人放在眼里。它呼吸的气息是致命的毒气,利爪能凿穿坚硬的石头,嘴里森然环列着好几排矛状尖牙,可以轻易撕裂最厚的毛皮。而最骇人之处在于它的视线,一眼就能将猎物化为石像。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不抱怨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美国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o鲍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个国家、600万人热烈参与了这项运动,学习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点击阅读]
不碎之灵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诸色众相,所存者灵。在他的脑海之中,这句平淡的话语竟然逐渐地演化成一道永久回荡着的箴言,守护起他新近所感知到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这句箴言已经使他经历了一次对世间真谛的顿悟,并成为钥匙,为他开启一扇通向宇宙知识之海的大门。并且,这顿悟也将他带来了这里。当努波顿缓缓地在赞加沼泽内那片由巨形蘑菇所构成的丛林中穿行时,这句话令他倍感舒适与安宁。 [点击阅读]
专业主义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专家的定义***************专家要控制自己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我想把他们称之为专家。前言--预言将自我实现我想做出这样的预言:“专家阶层的势力迟早会增强,并动摇日本的产业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