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人豹 - 公园的怪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体形如人的猛兽,对他来说最合适的隐身之处,就是逃入都市丛林。有山有水有树林,还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建筑,以各种形态、从各个角度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大道、小巷、街道……寻遍整个东京还会有比浅草公园更复杂的迷宫吗?而且,那儿终年都有川流不息的人流在令人目眩地蠕动。要搜寻混入这样的人工密林之中的犯人,必然比寻找掉进火盆中的银币还要难。
  第二天一大早,警视厅和所辖警察署组成了混成便衣队。并且,作了各种乔装改扮的刑警们,从公园的四周,不分住宅、商店、饭馆,几乎一个不漏地收缩着搜索的范围。搜索极其细致,流浪汉们被驱赶出来,从浅草寺正殿的天花板到地板下面,五重塔自不必说,就连仁王门的大灯笼里面都检查到了。但,两天时间毫无收获地过去了。
  第二天,根据恒川警部的动议,浅草附近的街头路旁开始贴满了奇异的招贴。招贴的正中央印着请画家描绘的人豹恩田的肖像画,是实物的两倍大小。下面写着这样一段浅显易懂的文字并给汉字注上了假名:“这是最近使世人骚动的杀人犯恩田的肖像画,发现此种人物者请毫不犹豫地通知最近的派出所”。那张肖像画是曾经在大都剧场目击过人豹形象的一洋画家,根据明智夫妇的描述而画成的,这张颇具特征的背人的肖像画,凭借记忆作出了充分的描绘。
  作为警察非常大胆的这一招贴战术,在街头路旁引来了人山人海。一双双充满恐惧的眼睛集中在丑陋的肖像画上。关于人豹的恐怖的传言,在大众当中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来。
  “哇,太可怕了!听说这家伙的眼睛,在黑暗中也会发出蓝幽幽的光呢!”

  “有牙齿呢!”
  “真的!有牙齿。听说不管是狗还是什么都会狼吞虎咽地吃掉哪!”
  “不对!不是狗。是吃女人哦!”
  “真是讨厌啊!这种东西进了公园,公园也会冷清了。”
  “我见过这家伙!瞧,就是上次大都剧场骚乱的时候。和这幅画一模一样。不对,不是这种温顺的表情。当时这家伙,站在歌舞剧舞台的正中,瞪着观众席,露出这排牙齿,嗷地一声大吼的时候,实在是,怎么说呢,真是吓死人了!”
  “啊?那次你见到了?我也听说了,不是说江川兰子在舞台上被他抓得浑身是血吗?”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俺就在昨天晚上还见到了这家伙呢!”
  “在哪儿?在哪儿?”
  “在殿后面的大银杏树那儿。俺正在下面睡觉,不知道谁踩上了俺的头。俺吃惊地跳起来,看到一个漆黑的东西哧溜溜像猫似地爬上了大银杏树的树枝。我‘喂!’地吼了一声,结果那家伙就从树上瞪着我。”
  “是这张脸吗?”
  “是啊!蓝幽幽的眼睛在树枝上闪着星星样的光。俺吓得头也不敢回地跑开了。”
  “你去向警察报告呀!”
  “报告啦!虽然报告了,但等警察去搜查那棵大银杏的时候,已经什么也没有了。”
  流浪汉、报童、中学生、青年团员、商店的老人、过路的公司职员都聚在一起,纷纷议论着招贴画上的那个可怕的主人公。
  理发店里、澡堂里、电影院的观众席上,只要有人聚集,就必定有关于人豹的传言。各种各样的奇谈被创作出来,再添枝加叶地传播开去。
  说是某地的老板娘,在打开公共厕所门的时候,竟然发现人豹正蹲在里面,眼睛闪着蓝幽幽的光芒。

  还有人说,在深更半夜的时候,有人看见人豹,仿佛石川五右卫门一样,从仁王门的栏杆上,托着腮,俯视着观音堂前的商店街。
  还有这么一件事,说是每夜参拜观音娘娘的年轻的艺人,和朋友两人结伴,在通过仁王门的时候,其中一人无意中抬头看了看门上的天花板,结果,借着远处商店街的灯光,隐隐约约看到在前面提到过的供奉用的大灯笼上,忽然露出一个人头样的东西,仿佛枭首一样。
  因为她抬头看天花板停下了脚步,另一个人也随之一起往上看去,的确有一颗人头,而且两眼闪着磷火样的蓝光。
  两人吓得喉头梗塞,两腿发麻,差点要晕倒,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刚刚轻手轻脚地离开了门的下面,就突然尖叫了一声,向商店街方向飞奔而去。
  警察之所以连仁王门的大灯笼都搜查到了,就是因为有这段原委。不知道是趁着那段时间逃走了,还是一开始就只是两位年轻女子的幻觉,搜查的时候,灯笼里面自然已空无一物了。
  奇谈再生奇谈,欢乐地顷刻化为恐怖巷。白天暂且不说,到了夜间,一离开电影街,那宽大的公园就仿佛墓地一般不见人影,一片萧条景象。如今的浅草公园,甚至可以说已被便衣警察、青年团员、好事爱起哄者而不是游客所占领。
  招贴贴出来的第二天早上,在那些街头路旁,又由于另外的原因,聚集起了人山人海。那是因为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在一夜之间,招贴上的肖像画整个变了样。
  “真奇怪啊!是谁捣的乱呢?那边的招贴上也贴上了同样的东西。”
  “替换人豹的这回不是个大色狼吧?这张脸好像在那儿见过。”
  人群中到处都在交谈着这类话题。

  人豹的肖像画上又贴上了另外一张纸,上面用笔画着一张美男子的脸。所有的招贴画都变成了同一张脸的画像。一定是有人在夜间,细心地转来转去,在所有的招贴上都贴上了这样一幅相同的肖像画。
  “啊!明白了!这幅肖像画是那个人,是人豹的仇敌的脸!”
  “仇敌?谁呀?”
  “你难道不知道吗?明智小五郎呀!不是听说人豹就是因为明智才倒的霉吗?”
  “嗯,叫你这么一说,是明智先生。跟明智先生很像。”
  的确,那一定是明智小五郎的肖像画。无须的清洁的脸庞、浓密蓬松的头发、颇具特征的浓眉,真是一幅非常逼真的名侦探的漫画。人们通过报纸上的照片,已经很熟悉这张脸了。
  “喂,这可滑稽啦。下面的句子你读读看。也就是说明智小五郎变成了要寻找的杀人犯了。这可太过分了。到底是谁搞的鬼呢?”
  “绝对不会是警察吧!”
  “也许是对明智先生心怀怨恨的家伙干的。”
  “说起心怀怨恨,那不就是人豹吗?”
  一听这句话,人群中一下子静了下来。因为这实在是太可怕、又大确切的推断。
  在夜深人静的半夜里,那个眼睛闪着蓝光的怪物,一边自言自语叽哩咕噜地咒骂着,一边像一阵黑风似地转来转去,到处张贴着仇敌、明智小五郎的肖像画,这样一幅稀奇古怪的情景令人们打心底不寒而栗。原来那家伙还藏在浅草公园里的什么地方。原指望他已经逃去了别处,现在这个希望又落了空。当地人开始大声抱怨警察的无能。
  警察和青年团员们重又开始了挨门逐户的访问,但当天也一无所获就天黑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