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群山回唱 - 第三章(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会过去的。他说。就像坏天气会过去一样。
  确实过去了。也许这孩子得了疝气,也许是因为其他不太严重的小毛病。可是太晚了。帕尔瓦娜留给人的印象已经难以消泯。
  双胞胎十个月大的时候,正值夏末的一个午后,沙德巴格的村民参加完婚礼,在一起聚餐。女人们热火朝天地忙活着,把白米饭堆进盘子,弄成一个个松软的金字塔,再撒几片番红花。她们切馕,刮掉瓮底的米饭锅巴,递上一个个菜盘,里面装着炸茄子,上面放了酸奶酪和干薄荷。纳比和别的男孩们玩去了。村里那棵大橡树下,母亲带着姐妹俩,和邻居们一起,坐在刚铺的小地毯上。她不时低下头,看一眼并排睡在树荫下的两个女儿。
  吃完饭,喝完茶,姐妹俩也睡醒了。眨眼之间,就有人把马苏玛一把抱了起来,高高兴兴地递来递去,娘舅递给大姑,大姑再递给大爷,在这个腿上颠几下,再到另一个膝盖上立一会儿。一只只手挠着她软软的小肚皮,一个个鼻子蹭着她的小鼻头。她顽皮地一把揪住谢基卜毛拉的胡须,逗得大伙哈哈大笑,抱着她又是一通疯摇。她表现得如此大方,合群,真让人啧啧称奇。他们举着她,赞美她粉嘟嘟的脸蛋,宝石蓝的眼睛,线条优雅的双眉,夸她是个美人坯子,过不了几年,她便要出落得靓丽夺目。
  帕尔瓦娜留在母亲的膝头。马苏玛表演的时候,帕尔瓦娜安静地看着,带着一丝困惑。在一群如醉如痴的观众当中,只有这一位不明白,眼前的满堂喝彩到底是为了啥。母亲不时低头看看她,伸出手,轻轻捏一捏她的小脚丫,仿佛在以此致歉。听到人家议论马苏玛出了两颗牙,孩子她妈便用蚊子般的声音说道,帕尔瓦娜都出三颗了。可是谁也没有理她。
  姐妹俩九岁的时候,全家人去了萨布尔家,吃黄昏前的开斋饭,庆贺斋月的结束。屋子里沿墙摆放了一圈坐垫,大人们围坐着,高声聊天。你来我往,传来递去的,总也少不了茶、祝福和闲话。老头们捻着念珠。帕尔瓦娜安静地坐着,为能与萨布尔呼吸同样的空气,为他那双猫头鹰般的眼睛就在近旁而暗自欢喜。整个晚上,她时不时就瞥他一眼,看他在嚼方糖,在摸自己光溜溜的大脑门,或是被某位老大爷的话逗得哈哈大笑。如果他注意到她在看他,确有那么一两次他注意到了,她便赶快把目光挪开,因为难为情而不免动作生硬。她的腿开始发抖,嘴发干,几乎讲不出话来。
  此时,帕尔瓦娜想起了那个笔记本,它就藏在家里,压在她一堆东西下。萨布尔老有故事讲,讲精灵,讲仙女,讲妖怪和魔王。村里的小孩经常围着他,屏息凝神,听他给大伙编故事。大概半年前,帕尔瓦娜听到萨布尔告诉纳比,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写小说。此前不久,帕尔瓦娜和母亲去了一趟邻镇的巴扎,在一个卖旧书的摊子上,她相中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干干净净的纸上印着一道道的横线,本子皮是厚厚的深棕色皮革,四边压花。帕尔瓦娜把笔记本拿在手上,知道妈妈付不起钱,便趁卖货的不注意,飞快地把它塞进了自己的毛衣。

  可是,半年过去了,帕尔瓦娜依然无法鼓起勇气,把笔记本送给萨布尔。她害怕他笑话她,也怕他看明白其中的含意,再把它退还。于是,她只能每天夜里躺在小床上,手偷偷伸在毯子下,抓着那笔记本,用指尖摩挲封皮上的压花。明天。她每晚都暗自发誓。明天我一定要拿上它,去见他。
  那天晚上很晚的时候,吃过开斋饭,所有小孩都跑到外面去玩。帕尔瓦娜、马苏玛和萨布尔轮流荡起了秋千,那是萨布尔的父亲做的,吊挂在大橡树一根结实的树枝下。轮到帕尔瓦娜了,萨布尔却老是忘记推她,因为他正忙着讲新故事呢。这一回他讲的是大橡树。他说这是棵魔树,如果你想许愿,就得跪在树下,悄悄把愿望告诉它。如果树答应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它就会在你头顶落下树叶,不多不少,正好十片。
  秋千慢下来,眼看就要停了,帕尔瓦娜扭过头,想叫萨布尔接着推她,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萨布尔正与马苏玛含笑对视。帕尔瓦娜看见,萨布尔手里拿着那个笔记本。她的笔记本。
  我在咱家发现的。马苏玛后来说。是你的吗?我一定想办法还你。我保证。你不会往心里去吧,会吗?我只是觉得那本子特配他。让他写小说。你看见他的表情了吗?看见了吗,帕尔瓦娜?
  帕尔瓦娜嘴上说不,她不会往心里去,可她的心都要碎了。她姐姐和萨布尔含笑对视的画面,他俩会心会意的表情,一遍又一遍地在她眼前重现。帕尔瓦娜倒不如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像萨布尔故事里的妖怪一样,省得在他俩面前当电灯泡。她为此痛至骨髓。那天夜里,她在小床上无声地哭泣。
  等姐妹俩长到十一岁,帕尔瓦娜已经心智早熟,懂得男孩子们为什么在暗恋的女孩面前,会做出种种古怪的举动。尤其是她和马苏玛从学校走路回家的时候,她更是看得明明白白。所谓学校,其实只是本村清真寺的里屋,谢基卜毛拉除了在这儿教人背诵古兰经,还教村里的所有孩子读书写字,背诵诗歌。姐妹俩的父亲说过,沙德巴格有这样一位智者做头人,真是幸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姐妹俩经常碰见一群男孩子坐在墙头。小姑娘一路过,男孩们便要么起哄,要么扔石子。通常情况下,帕尔瓦娜会骂他们,用砖头回敬他们的石子,可马苏玛总是拉住她的胳膊,用一种识大体、顾大局的腔调催她快走,不让他们把她惹毛。可是她不明白,帕尔瓦娜之所以生气,不是因为他们扔石子,而是因为他们只朝马苏玛扔。帕尔瓦娜知道:他们只是在扮坏,扮得越起劲,就表明欲望也越强。她留意到了,他们的目光一碰到她就弹开,统统飞向了马苏玛,由绝望转为惊艳,再也无力旁顾。她知道,在他们粗俗的戏谑和猥亵的坏笑背后,是马苏玛带给他们的惊悸。

  后来有一天,有人扔出的便不是石子,而是一块石头。它滚到姐妹俩脚下。马苏玛把它捡起来,男孩子们窃笑不已,互相用胳膊肘顶来顶去。石头上用橡皮筋绑着一张纸。等她俩走到没人的地方,马苏玛才把纸展开,两个人一起读了那张纸条。
  我发誓,自从看到你的脸,
  世界就变得伪善与虚幻。
  花园也困惑,不知道什么是叶,什么是花。
  鸟儿心烦意乱,分不清哪是食物,哪是诱饵。
  这是鲁米的诗,谢基卜毛拉教过的。
  他们越来越老练了。马苏玛说,咯咯一笑。
  在这首诗的下面,那男孩写道:我想娶你。再下面,还有如下歪七竖八的附言:我有个表弟给她。绝对配得上。他俩可以到我舅的地里放羊。
  马苏玛把纸条撕成两半。别放在心上,帕尔瓦娜。她说,这帮蠢货。
  大白痴。帕尔瓦娜表示同意。
  她费力挤出笑容。纸条实在差劲,然而真正刺痛她的是马苏玛的反应。那男孩并没有明确表明纸条是写给谁的,可马苏玛上来就以为那首诗给她,表弟给帕尔瓦娜。这是第一次,帕尔瓦娜通过姐姐的眼睛看到自己。她看到了姐姐如何看她。和别人看她的方式一样。马苏玛的话让她内心翻江倒海,仿佛遭到了没顶之灾。
  再说了,马苏玛耸耸肩,笑着说道,我心里已经有人了。
  纳比回来了。他每个月回来一次。他是家里光宗耀祖的门面,或许也是全村的门面,因为他在喀布尔做事,因为他开着车回沙德巴格。车是老板的,一辆大大的、亮闪闪的蓝色小汽车,车头上立着发光的老鹰脑袋。所有人都围拢过来,看他驾到。村里的小孩们又喊又叫,跟着车跑。
  “过得怎么样?”他问。
  他们仨坐在小屋里喝茶,吃着杏仁。帕尔瓦娜想,纳比蛮帅的,他有刀削般的颧骨,淡褐色的眼睛,大鬓角,还有一头浓密的黑发,从脑门往后,梳得像墙一样。他穿着那身常穿的橄榄绿西装,衣服看上去太大了,差不多大了整整一号。帕尔瓦娜知道,纳比以这身西装为荣,他不停地抻袖子,抚平翻领,扯直裤线,可他身上有股子挥之不去的烧洋葱味儿,总也没办法清理干净。

  “嗯,昨天霍梅拉王后来喝茶,还吃了点心呢。”马苏玛说,“看到咱家的装修这么优雅,她赞不绝口。”她乐呵呵地看着哥哥,露出一口黄牙,纳比低下头,瞅着茶杯哈哈大笑。在喀布尔找到工作之前,纳比帮帕尔瓦娜照顾过马苏玛,或者说,照顾过一阵子。可他做不来。对他来说那太难了。喀布尔就像纳比的逃亡地。帕尔瓦娜羡慕哥哥,可也说不上打心眼里妒忌他,即使他确实让人妒忌——她知道,他每月拿钱给她,并不只是出于愧疚。
  马苏玛梳过头发,又抹了点眼影,纳比每次回来她都这样。帕尔瓦娜知道,她这样做只有部分原因是考虑到他,更多的是因为喀布尔,纳比是她与喀布尔之间的纽带。在马苏玛心里,正是纳比,让她与魅力和奢华有了联系,与城市的车水马龙和灯光璀璨,与那里的高档餐馆和王宫有了联系,不管这种联系是多么遥远。帕尔瓦娜还记得很久以前,马苏玛说过,她本来是个城里姑娘,却不幸落难到了农村。
  “你怎么样?找到老婆了吗?”马苏玛顽皮地问。
  纳比摆摆手,笑而不答,就像父母以前问他同样的问题时一样。
  “哥,你什么时候再带我去喀布尔转转?”马苏玛问。
  纳比带她俩去过一次喀布尔,前一年去的。他来沙德巴格接上她们,开车去了喀布尔,在城里的马路上到处转,带她们看清真寺、商业区、电影院和餐馆。他指给马苏玛看圆顶的巴格巴拉宫,它坐落在俯瞰城市的山上。到了莫卧儿皇帝巴布尔的花园,他把马苏玛从汽车前座上抬出,抱她去看巴布尔的大墓。他们三个人在沙贾汉清真寺做了礼拜,然后在一个蓝色泳池边上,吃了纳比给他们带的饭。这也许是出事以来,马苏玛过得最快乐的一天,帕尔瓦娜因此对哥哥心存感激。
  “很快了,托靠安拉。”纳比说,一根指头轻轻敲着茶杯。
  “纳比,你能帮我挪挪腿下面的垫子吗?哦,这样就好多了。谢谢你。”马苏玛叹了口气,“我爱上喀布尔了。如果可能的话,明天一大早我就会跑过去。”
  “也许有一天吧。”纳比说。
  “有一天什么?真让我跑着过去?”
  “不。”他结结巴巴地说,“我的意思是……”马苏玛大笑起来,纳比也咧开嘴笑了。
  到了门外,纳比把钱递给帕尔瓦娜。他侧倚着墙,点了支香烟。马苏玛在屋里午睡。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3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心是孤独的猎手》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在榜单上名列17,据翻译陈笑黎介绍,这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出版于1940年她23岁之时。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她说:“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 [点击阅读]
恐怖黑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恐惧的亡灵复苏1阴谋初露刚刚步入八月份。炎热的太阳就将一切烤得烫人。出租车司机原田光政在这天午后回到家中。他打开大门,从信箱中取出一封信,边看边走进了厨房。走进厨房,原田光政坐在椅子上,准备喝点冷饮,然后再睡上一小时左右的午觉。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已不是拼命干活的年龄了——近六十岁了。难道这是因为自己长期辛劳而自负了吗?人的自知之明,对于原田说来还是有的。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