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很多时候,你不能潇洒撤退,故乡意味着不归。
  去年春运,东莞车站的站长书记双双被免职。因为报纸登了一张图片,车站工作人员奋力帮乘客以各种姿势翻进车窗,列车即开,十分危险。上峰阅后勃然大怒,就地撤销站长和书记的职务,因为这破坏了“和谐春运”景象。据工作人员透露,由于列车在该站只停四分钟,四分钟内要让一千五百人正常进入车厢根本不可能,车站人员情急之中为了帮人们回家,才使劲把乘客往车窗里面推。
  我曾建议过一款类似古罗马抛石机的装置,把乘客们以每秒三十个的速率抛进车厢。还设计过一种巨大集装箱,把人类像装鸡蛋那样先行码好,待列车抵达便一股脑地推上车。不仅节约时间,投放率也很高。可是上峰没采用,可能是因为春运是季节性的,政府采购季节性需求的玩意,赚头不大,性价比太低。
  去年的事情很快被人淡忘,今年是尿不湿和索票裸男,我觉得明年可能出现壁虎男,凌空挂在厢顶上,不占空间,空气新鲜。所以说打起仗来中国一定赢,人人都是超级忍者,大型兵群运送能力举世无双,春运的28.5亿人次,就是一百个诺曼底登陆。巴顿有什么了不起,好不容易把一个坦克旅搞上滩涂,抬头就见密密麻麻的中国人以爬、挂、粘、钻、吸等姿势盘踞在茫茫大地一切附属物上,巴顿瞬间吓成巴豆。

  总有人说: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陋习。我希望他参看《人人都是外地人》,他就该明白中国人在自己国家却寄居的凄凉,生在袓国,时时活出一种非法移民的感觉。他还该明白,真正的陋习是集权模式下打造的城市,让农民失地后再失去生存机会,被像角马一样迁徙外出觅食。这些超大城市其实是超大车间,人们永远没有家的感觉,难道不该恩准他们春节回一趟家。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年轻人年尾时终于可以回家,爸妈做好菜等他。可半路上他接了老板的电话,车停在一座桥上进退不得……这是我见过的一个有想法的广告,那桥很隐喻,就是新时代的奈何桥,前面是家乡,后面是职场,对这一代年轻人,职场是回不去的家乡,家乡是够不到的职场。
  不要怪他们不回家,回家的路如此漫长。即使回了家,夹起饺子就想起那天同事阴险的笑,是不是给老板打了小报告;端起酒杯就想起老板在年会上暗示有人不忠诚,说不定发现了自己想跳槽;刚给领导发了短信,忽想起那段精心编排的谀词忘了标明是“纯原创”......你得承认,春节不是春晚,没那般祥和温馨,只有整整一年的心酸,不堪与人言。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叫毕晓璞的北大法学院女生春节回家,却在天津火车站却被警戒线拦住。她问为什么。警察说让领导先走。她好奇是哪路领导便拿起手机拍照。警察大怒,缴了手机还让她跟着走一趟。这女生赶紧解释没恶意还拿出学生证。警察叔叔说,学生证有什么用,今天就别想走了。上来就抓这女生。女生质问他凭什么抓人。警察叔叔说,公共场所你不听指挥,我就可以抓人。出于影视经验那女生大叫警察打人了......群众纷纷围观。另一个便衣见势不妙才让女生离开。最后还说了一句,法学院的,什么素质。
  我也觉得,该名女生什么素质,竟然还跟领导抢路,竟然还想回家。只有领导才有资格回家,只有领导才可以有家。
  看到这个故事,你说哪里才是你的家。
  最后一个关于春运的故事是:前天我终于回到成都,差点跟司机打起来。我好容易在机场排队上了车,正满头大汗搬行李之际,那司机听说我到红牌楼,嫌太近就让我下车。我不下车,跟他讲理。他就指指点点还骂了我一句“你娃批事情多”(批,在四川话里指B或逼)。我抓住他的腕子说了一句“我撇断它”。他吃疼,但边开还边说拉我太亏了,最近规费又涨了。我很想投诉他,后来想算了。到家门口时,表上是六十多块,我给他一百。不是因为我装大度,因为听到他在手机里跟他女人说,今天回不了家吃饭,今天还没拉够规费。后来他告诉我,他是一个下岗工人......下车时,我俩互相道歉,我说我不该冲动。他说他不想开出租了,既危险又挣不到什么钱,他想开一个面馆子,这样可以经常跟家人在一起。

  屁民和屁民之间常会在回家的路上掐架,只言不合,恶从胆边生。可这不是屁民的错,是管屁民的人的错,是规费奇高的出租车公司和让警察拦了警戒线回家的领导的错。至少,我可先行回家,那个司机还得在路上再飞一会,希望他回家的时候,能把好一些的心情带回家。
  我们其实都很爱这个国,可这个国到底爱不爱我们?你到不了帝都,又回不了家乡,很多时候,你觉得已无处是家乡,你永远在路上。
  26/01/2011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历十五年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4
摘要:本书的英文版书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作者的署名为RayHuang,1981年美国耶鲁大学出版。初稿是用英文写的,写成后,出于向国内读者求教之忱,乃由笔者本人译为中文,并作某些修改润色。我对明史感觉兴趣,说来话长。1959年,我在密支根大学历史系读书,选定了“明代的漕运”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这一研究过程花了5年。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4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3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9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莫言《丰乳肥臀》
作者:莫言
章节:71 人气:3
摘要:母亲上官鲁氏。乳名璇儿。自幼丧母,随姑父于大巴掌和姑姑长大,嫁给铁匠儿子上官寿喜。晚年信仰甚督教,寿九五而终。大姐上官来弟。母亲与姑父于大巴掌所生。先嫁沙月亮,生女沙枣花。解放后迫嫁给残疾军人孙不言。后来爱上了从日本归来的鸟儿韩,生子鹦鹉韩,在搏斗中打死孙不言,被处决。二姐上官招弟。生父亦为于大巴掌;嫁给抗日别动大队的司令司马库,生女司马凤、司马凰。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5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悟空传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3
摘要:今何在,出生年月,一九七八年六月。被《中国图书商报》誉为内地网络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悟空传》《若星汉天空》《九州:羽传说》。做过网站管理、游戏策划、影视编剧。现为自己与朋友联合设计的大型虚拟幻想世界《九州》的小说出版、网站运行及游戏改编而努力中。今何在。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4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