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很多时候,你不能潇洒撤退,故乡意味着不归。
  去年春运,东莞车站的站长书记双双被免职。因为报纸登了一张图片,车站工作人员奋力帮乘客以各种姿势翻进车窗,列车即开,十分危险。上峰阅后勃然大怒,就地撤销站长和书记的职务,因为这破坏了“和谐春运”景象。据工作人员透露,由于列车在该站只停四分钟,四分钟内要让一千五百人正常进入车厢根本不可能,车站人员情急之中为了帮人们回家,才使劲把乘客往车窗里面推。
  我曾建议过一款类似古罗马抛石机的装置,把乘客们以每秒三十个的速率抛进车厢。还设计过一种巨大集装箱,把人类像装鸡蛋那样先行码好,待列车抵达便一股脑地推上车。不仅节约时间,投放率也很高。可是上峰没采用,可能是因为春运是季节性的,政府采购季节性需求的玩意,赚头不大,性价比太低。
  去年的事情很快被人淡忘,今年是尿不湿和索票裸男,我觉得明年可能出现壁虎男,凌空挂在厢顶上,不占空间,空气新鲜。所以说打起仗来中国一定赢,人人都是超级忍者,大型兵群运送能力举世无双,春运的28.5亿人次,就是一百个诺曼底登陆。巴顿有什么了不起,好不容易把一个坦克旅搞上滩涂,抬头就见密密麻麻的中国人以爬、挂、粘、钻、吸等姿势盘踞在茫茫大地一切附属物上,巴顿瞬间吓成巴豆。

  总有人说:春节回家是中国人的陋习。我希望他参看《人人都是外地人》,他就该明白中国人在自己国家却寄居的凄凉,生在袓国,时时活出一种非法移民的感觉。他还该明白,真正的陋习是集权模式下打造的城市,让农民失地后再失去生存机会,被像角马一样迁徙外出觅食。这些超大城市其实是超大车间,人们永远没有家的感觉,难道不该恩准他们春节回一趟家。
  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年轻人年尾时终于可以回家,爸妈做好菜等他。可半路上他接了老板的电话,车停在一座桥上进退不得……这是我见过的一个有想法的广告,那桥很隐喻,就是新时代的奈何桥,前面是家乡,后面是职场,对这一代年轻人,职场是回不去的家乡,家乡是够不到的职场。
  不要怪他们不回家,回家的路如此漫长。即使回了家,夹起饺子就想起那天同事阴险的笑,是不是给老板打了小报告;端起酒杯就想起老板在年会上暗示有人不忠诚,说不定发现了自己想跳槽;刚给领导发了短信,忽想起那段精心编排的谀词忘了标明是“纯原创”......你得承认,春节不是春晚,没那般祥和温馨,只有整整一年的心酸,不堪与人言。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叫毕晓璞的北大法学院女生春节回家,却在天津火车站却被警戒线拦住。她问为什么。警察说让领导先走。她好奇是哪路领导便拿起手机拍照。警察大怒,缴了手机还让她跟着走一趟。这女生赶紧解释没恶意还拿出学生证。警察叔叔说,学生证有什么用,今天就别想走了。上来就抓这女生。女生质问他凭什么抓人。警察叔叔说,公共场所你不听指挥,我就可以抓人。出于影视经验那女生大叫警察打人了......群众纷纷围观。另一个便衣见势不妙才让女生离开。最后还说了一句,法学院的,什么素质。
  我也觉得,该名女生什么素质,竟然还跟领导抢路,竟然还想回家。只有领导才有资格回家,只有领导才可以有家。
  看到这个故事,你说哪里才是你的家。
  最后一个关于春运的故事是:前天我终于回到成都,差点跟司机打起来。我好容易在机场排队上了车,正满头大汗搬行李之际,那司机听说我到红牌楼,嫌太近就让我下车。我不下车,跟他讲理。他就指指点点还骂了我一句“你娃批事情多”(批,在四川话里指B或逼)。我抓住他的腕子说了一句“我撇断它”。他吃疼,但边开还边说拉我太亏了,最近规费又涨了。我很想投诉他,后来想算了。到家门口时,表上是六十多块,我给他一百。不是因为我装大度,因为听到他在手机里跟他女人说,今天回不了家吃饭,今天还没拉够规费。后来他告诉我,他是一个下岗工人......下车时,我俩互相道歉,我说我不该冲动。他说他不想开出租了,既危险又挣不到什么钱,他想开一个面馆子,这样可以经常跟家人在一起。

  屁民和屁民之间常会在回家的路上掐架,只言不合,恶从胆边生。可这不是屁民的错,是管屁民的人的错,是规费奇高的出租车公司和让警察拦了警戒线回家的领导的错。至少,我可先行回家,那个司机还得在路上再飞一会,希望他回家的时候,能把好一些的心情带回家。
  我们其实都很爱这个国,可这个国到底爱不爱我们?你到不了帝都,又回不了家乡,很多时候,你觉得已无处是家乡,你永远在路上。
  26/01/2011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棋王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也不去注意那条临时挂起来的大红布标语。这标语大约挂了不少次,字纸都折得有些坏。喇叭里放着一首又一首的语录歌儿,唱得大家心更慌。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家具上都有机关的铝牌编号,于是统统收走,倒也名正言顺。我虽孤身一人,却算不得独子,不在留城政策之内。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Q版语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从前啊,有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七个白雪公主和一个小矮人,而且白雪公主们爱穿着高叉泳衣去打猎(哎呀,不好……不好意思啊,作者又跑题了。真是低能且变态!)。森林里住着一只美若天仙的猪妈妈,(听猪五郎说的)猪妈妈生了三只可爱的猪娃娃。猪娃娃一天天长大了,猪妈妈想,该是他们独立生活的时候了。猪长大了,都是要独立谋生的。于是在孩子们生日这天,她把三只小猪叫到身边。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