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输出了价值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4月26日这天,我不小心看到一则新闻:
  罗马尼亚当地时间4月21日,尼罗市场管理方对市场实行了强拆。罗马尼亚华人维权委员会负责人潘继东接受记者采访时愤怒斥责:“法院还没宣判的时候就把它拆掉了,这本身就是犯法,市场老板在操纵政府。”
  据了解,1998年尼罗市场里本有两千多家华人店铺,拥有“永久使用权”。但尼罗集团却强行要求华商搬迁至每间租金高达30000欧元且只有十年使用权的红龙市场。更甚者,尼罗集团只赔偿华商每间店铺3000—5000欧元,即华商从永久使用的店铺换租到位置偏僻的红龙市场,还要付给管理方余下的25000—27000欧元现金。从去年n月底始,尼罗市场上演了撤物业管理,警察强行封店、拉货、驱赶商户等闹剧,后更是停水、停电甚至撤出清洁和保安人员。随后罗马尼亚有关部门称接到了举报,尼罗市场部分商铺存在偷漏税及假冒商品、卫生、消防隐患等问题,2010年4月21日下午五点左右突然实施了强拆,据描述,“用那个大型挖掘机推倒压过去就像坦克一样的,几个小时就推平了”。闻讯赶来的数十名市场华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私有财产被毁于一旦,无言以对,唏嘘不已。
  潘继东说:“我们也劝着大家不要有过激的行为,毕竟我们在别人的地盘上。”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则认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眼红被中国产品占领市场,不断制造贸易争端,目的是转嫁金融危机。”

  我的读后感:
  我是仔细看了两遍,才确认本次强拆发生在罗马尼亚而不是中国。
  一、这么漂亮的歼灭战,罗马尼亚一定抄袭了中国。情节和战术都很眼熟:高价修,低价拆,差价高达五倍。撤掉物管,停水停电,出动警察,及至“接到群众举报,部分商铺果然存在偷漏税及假冒商品、消防隐患,有关部门趁势封铺”,简直深得联合执法之真传。一直说中国盗版着世界,这次终于轮到世界盗版中国,一直纠结中国没跟世界接轨,世界却主动跟中国接轨了。4月26日是“知识产权日”,切题的日子。
  二、由于缺乏实战经验,罗马尼亚有关部门并未做到炉火纯青。从战略上,红龙市场从2003年就开建,可直到2010年才强行拆掉尼罗市场,这就闲置了资金,浪费了利息,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滋生。从战术上,仍有很多拆迁细节值得向中方学习,比如:第一波该由警车开道,第二波派黑帮持械驱散不明真相群众,第三波则是大型挖掘机闪电作业,不给钉子户任何反应时间,第四波为救护车(显示出对紧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然后是殡仪馆的车(有利于争抢尸体迅速焚化),远处还有武警维持秩序......的一条龙服务。罗方只派了点警察和几辆铲车,不专业,不严谨,没有及时组织专家论证物业税的合理性和国家建设的迫切性,更没及时组织民意调查和舆情评论员,在舆论上压倒对手、理论上挤压对手。

  三、作为社会主义一脉相承的香火,罗马尼亚施工队在气场上与我们还是较为相近,几小时前那些女华侨还在商铺里卖丝巾和中国服装,不过回家打了个盹,回到商铺只剩残砖剩瓦了。可深层次分析,这次强拆居然要花几个小时,导致群众大量围观,看得出还没摸索出城管部队这种高效准确的建制,要是有城管,女华侨上趟厕所,轰的一声商铺就秒了。尚嫌不足的还有细腻感,整个现场乱糟糟的。不像河北那家,半小时回来,屋子连块碎砖都不在了,但房顶上原本插着的国旗居然没动过,证明中国铲车师傅知道个人是可以铲掉的,而国家却不能铲掉。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中国铲车师傅屡屡创造技术大比武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连根针都拎得清。
  四、整起事件,那个叫潘继东的侨领是很有意思的。他的正式身份是华人维权委员会负责人,难道罗马尼亚方面还没把维权列为敏感词吗?居然还允许成立维权委员会。他说:“法院还未宣判,怎能强拆?这太不符合司法程序......”让我怀疑他是不是1949年前就出国了。
  五、他又说:“我们也劝大家不要有过激的行为,毕竟在别人的地盘上。”他的意思是,要在国内就可以有过激行为了,国内的强拆,不会出现精神病也不会出现父子被烧伤烧死,不会出现老太太自行摔下土沟被泥土淹没以及一个妇人试图爬上铲车不慎滑下,被履带辗轧......当然在潘继东的指挥下,本次事件中方保持高度的冷静和克制,没有上访,没有千人下跪,更没有让掷燃烧瓶、自焚等绝招流失海外,充分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我们不能活得很有尊严,也要被拆得很有尊严。

  六、至于拆除这么大一个市场居然没有发生伤亡,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这证明罗马尼亚有关部门还是忌惮中国国力日益强大,导致拆迁作风偏软。比如你看,在国外还可以找大使馆,在国内只有找殡仪馆。
  七、目前,中国使馆正就强拆展开交涉并持续关注。我看到国内各大门户网站有很多爱国志士群情激昂,纷纷要求派一支军队打到罗马尼亚去,中国人不可辱,中国人财产不可外人侵犯!我想,中国人确实是不许外国人辱,中国人只许中国人自己辱。中国人的房产不可外人侵犯,中国人房产只准自己强拆。
  八、我认为,军队就算了,报仇雪恨不如派城管和贪官,给我三千城管,一夜收复台湾,给我五千贪官,一周搞垮美利坚。
  九、口号是:世界给CHINA—个机会,拆呢还世界一个惊喜,地球给CHINA—把铁铲,拆呢敢把火星拆遍。
  我们,终于输出了价值观。
  27/04/2010
或许您还会喜欢: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寻找罗麦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赵捷和李亦是好朋友。他们中学时不在一个学校,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及星期天,他们都同在市少年宫学习。赵捷学舞蹈,李亦学画。他们不知是在一个什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认识了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地,赵捷开始经常去李亦家玩儿。李亦从小丧父,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母亲拉扯着他长大。李亦刚上中学时,母亲改嫁。继父是个老实人,与李亦的母亲在一个工厂里,是工程师。李亦和继父不怎么说话;因为长大了,跟母亲之间的话也少了。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白客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不管是一摸二摸还是三摸,孔若君都出类拔萃名列前茅。但愿不要有人一看到“摸”字就发生龌龊的联想,特别是“摸”和数字连在一起更容易引起伪道学家的佯愤。如今上过学的人都知道一摸二摸三摸是重大考试前校方对学生应试水平进行摸底的简称,全称应为第一次摸底第二次摸底第三次摸底,简称一摸二摸三摸。 [点击阅读]
芙蓉镇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当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农村经济开始复苏时,胡玉青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生意兴隆。 [点击阅读]
夜谭十记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不负十年寒窗苦读,我终于赢得一个“洋翰林”的尊号,在一所国立大学的中文系毕业了。当我穿上黑袈裟样的学士服,戴上吊须绦的学士方帽,走上台去,从我们的校长手里领来一张金光灿烂的毕业证书,真是趾高气扬、得意忘形,以为从此以后,摆在我面前的就是青云直路、鹏程万里了。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