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 岛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大家都在喊保护钓鱼岛,其实我也很有这方面的理想,可总在制订作战方案的阶段就受挫。在一个禁止私人拥有枪支,菜刀又实名的国度,总不能举块石头跟敌人硬拼吧。当然也可以为配合我军总攻打个前站先,孤身游过去侦察一下,可最近又禁海了,稍不留神就被世代交好的某国海军绑了肉票。后来大家就改在网上隔空叫骂,骂着骂着就变成了国人之间的对骂......和每一次一样。所以,不要以为保护得了那个岛,其实你只保护得了一个鸟。
  然后某部再次强烈要求日方道歉、道歉、必须道歉,可日本人说我不道歉、不道歉、就不道歉。某部又要求曰方赔偿,日方说我不赔偿不赔偿......这样的局面很熟悉,
  就像复读机。我觉得这个部实该改名叫抗议部,是古时候的一个兵种,不负责打仗,只负责领一帮大嗓门跑对手营前搦阵,从赵钱孙李骂到周武郑王,从天地玄黄骂到宇宙洪荒,敌人毫发未损,但我们主观气势上已把对方主将骂到了吐血三升、气绝而亡。
  单挑不行,骂来骂去也没什么用,自然要抵制曰货。我有一个开酒吧的哥们,每说起日本人就按捺不住,他说要在酒吧门口打出“日本人与狗禁止入内”的横幅,激愤处甚至想立马烧了街对面那个有很多日货的电器店。我总是陪着他,一边喝着朝曰啤酒声讨日本人,一边通过索尼电视看球赛,再后来又听歌手用雅马哈琴弹唱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然后他就开着日产丰田回家了......这就

  是抵制日货的现状。我觉得抵制是一种态度,可以抵,但不必完全当真。你并不知两边老大在想什么,小弟们抵来抵去,最后难免抵到自己。最近人民网上有人号召向日本禁运稀土,反响平平,因为日常生活中,跟老百姓有关的并不是稀土,是稀饭。
  我查过那个岛的一些资料。二战后期的北非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多次说要借胜利之势把那个本属于中国的岛还给中国,可前朝领袖蒋介石犹豫再三,表示还是由中美共管。罗斯福再次暗示还给中国,蒋介石再次表示中美共管......此情节反复上演,很像一只丢失的钱包皮归还记。连罗斯福都纳闷,天下竟有拒收钱包皮的失主,却要求跟别人共同拥有这个钱包皮。再往后蒋介石被打跑,美国人跟日本人成为战略伙伴,本来共管的那个钱包皮自然归了日本。中途也有收回钱包皮的动议,可有领袖说,大国就要大度嘛。这些史料说明不仅是日本人占了那个岛,也是我们自己并没有坚持那个岛。

  可见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远的博弈,你强大牛逼,地就多,只会抗议和大嘴巴搦阵,地就少。究其实质跟混混在街头打架是一个道理,要么就把对方打趴下,要么就老实装孙子,装孙子也没什么,可你没一次敢打,还总幽怨翘起兰花指倾诉怎被凌辱,就很没气质。
  整理这本杂文时,正值九一八事件八十周年。爱国者按惯例又血脉贲张,貌似当晚就要杀到日本本土。可他们并不知道,八十年前的“九一八”:短短四个多月内, 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三千多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四个月就丢掉128万平方公里,最快的关东大马也跑不完全程,可这么辽阔的黑土地忽地就没了。三千万东北同胞,连眼前的父老都保不住,你还那么煽情地扬言要收复遥远的失岛?我忍不住发一条微博:纪念“九一八”最好的方式,就是想想现在和八十年前有什么惊人相似之处;纪念“九一八”最不好的方式,就是容忍这些积患并幻想游到那个岛把所有女人强姦。我想我已说得够爱国了,可爱国者们还是说我是卖国贼,声泪俱下,肝肠寸断,再次被我伤到了情感的幽门。
  我觉得这些朋友的心理结构是很好玩的,在一个你从来没见过选票、不拥有一寸私土、见城管来袭即拔腿逃跑的地方,却要去单挑其他的敌人。也许你是个特别精忠报国的刺身控,我只好说:那个岛,你认为是你的就该赶紧弄回来。那个岛说了多年,实在有些审美疲劳。你说那妞是我的、我的,却一直不敢上去摸一把,最后连那个妞也看不起你。

  那个岛并不是屁民有能力解决的。游过去被抓,国家还得花纳税人的钱帮你包皮机回家;上街抗议又阻碍交通,警察叔叔还怕你被反动势力利用;抵制日货,最先不干的
  是政府,这正是地方财政收入很大的一宗。当然,如果爱国者誓死要收复那个岛,我只好建议:这个岛最好由国家出面解决,国家可以把这个岛可视作死扛多年的一颗边疆钉子户,你看,拆迁办的同志们做了多少工作甚至用“共同开发”委以股东身份,它也坚决不从,这多没面子。所以必须得把这颗钉子拔下来,才好给内地钉子户一个安慰。
  好吧,搞一搞就搞一搞,别只敢在里面虎躯一震,也要敢在外面弄得敌人菊花紧缩。技术上很简单:给我三千城管,一夜解放钓鱼岛。
  虽然这跟爱国主义并无关系。
  27/09/2010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妻妾成群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3
摘要:第1节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芙蓉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001婚礼中的插曲1林静站在巨大的落地镜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不禁伸手抚触自己的脸庞。高挽着的头发,披着轻柔的婚纱,精致的妆容,有着一种妖冶的美,雪白的项颈装饰这耀眼的钻石项链,圆润的耳垂搭配着同一系列的耳环,巴黎空运过来的婚纱,镂空的设计衬托着她那姣好的身材,带着点妖娆。这是她吗?林静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是的,是她,今天是她结婚的日子,而她就是新娘。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4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被禁止的爱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我初识丛昌岷博士是在仁心医院开设心理诊所的头一年。心理诊所顾名思义就是治疗人们的“心病”的地方,它不像医院的精神科那样,用传统的处方开药的方式来治疗,而是用谈话交流、认知的改变,或者梦分析、催眠、音乐、以及艺术的表现,甚至生物反馈等技术来进行,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鬼车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6
摘要:这已经是苗我白近几天第4次在深夜3点钟被楼下的汽车报警器的鸣叫声吵醒了。他怒不可遏。从30岁起,苗我白的夜间睡眠改为一次性的:醒了当夜就再也睡不着,不管几点醒。这个毛病已经困扰苗我白6年。为了能睡一个完整的觉,苗我白每天下午从5点起就停止饮水,以防夜间膀胱骚扰大脑。和苗我白睡在一张床上的,是他的妻子鲍蕊。鲍蕊不是苗我白的原配妻子。苗我白的第一任妻子是崔文然,那是苗我白的至爱。 [点击阅读]
韩寒《青春》
作者:韩寒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皮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