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三十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七章
  往西的旅程——乔醒了——乔的执拗——乔的个人历险记——塔热莱尔——肯尼迪的不安——向北飞——阿加德兹①附近的一夜
  ①尼日尔中部阿加德兹省省会,几乎全部处在撒哈拉大沙漠里。
  夜里,风势从白天的狂暴中缓和下来,最后停止了。“维多利亚号”的锚勾住一棵硕大的西克莫无花果树树顶,气球稳稳当当地停在空中。博士和肯尼迪轮流值班,乔放心大胆地睡了整整一天一夜。
  “他需要吃的药,就是这个。让大自然来治好他的病吧。”弗格森说。
  天亮时,风力又加大了,但是,风向却变化不定,一会儿突然转南风,一会儿又骤然变北风,最后,“维多利亚号”终于往西飞去。
  博士手里拿着地图,辨认出他们是在达迈古王国上空。这儿的地势起伏不定,但土地极为肥沃。村里的茅屋都是用长长的芦苇与马利筋树的树枝混合一起做成的。耕田里,一个个小小的支架上,高高地堆放着打好的粮食。这些支架显然是用来保护粮食不遭田鼠和白蚁糟蹋的。
  3位旅行家很快到了津德尔城②上空。从那宽广的刑场很容易认出它来。刑场中间高耸着一棵“死亡之树”。刽子手就守在树下。凡从树荫下经过的人,不管他是谁,都要被立即吊死!
  ②尼日尔津德尔省省会,为全国第二大城市
  肯尼迪查看了一下罗盘,忍不住地说:
  “哎呀!我们又向北飞了!”
  “这有什么关系?即使风把我们带到延巴克图,我也没有什么意见!还从来没有过这么自在地完成美妙的旅行的呢!……”
  “也没有身体这么健康地结束旅行的。”乔插话道。他那欢快的面孔从帐篷里露了出来。
  “呵!瞧我们勇敢的朋友!”猎人嚷道,“我们的救命恩人!怎么样?你还好吗?”
  “那当然了。我很好!肯尼迪先生。我还从来没觉得这么好过。一个人跳到乍得湖洗个澡,然后,再作一趟愉快的短途旅行,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你觉得合适了!主人,不是吗?”
  “好样的,小伙子!”弗格森紧紧握着他的手夸奖道,“你让我们多么担心,多么难受啊!”
  “哎呀呀!你们不也是吗!你们以为我就不担心你们的命运了吗?你们这下子可以得意地说把我吓坏了。”
  “好个乔!你还挺会倒打一耙的!”
  “我看,这一次掉下去,并没有改变他的脾气。”肯尼迪插了一句。
  “我的小伙子,在危险关头,你表现出了崇高的献身精神。是你救了我们,当时‘维多利亚号’正在往湖里坠落。要知道,气球一旦掉下去了,没有人能把它拉起来。”

  “什么献身呀!你们乐意的话,就说我翻了个筋斗好了。如果说我的所谓自我牺牲救了你们,不也救了我自己吗?瞧,我们3人的身体多健康!因此,想来想去,这件事从头至尾,我们都没有什么可自责的。”
  “算了吧!你就别指望这小伙子听你的。”猎人嚷道。
  “想要我听的最好办法,就是别再提这事啦。”乔说,“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不管是好是坏,反正不能再从头来一遍。”
  “嘿,真是个犟脾气!”博士笑道,“不过,至少你也要好好给我们讲讲这一段你怎么过来的吧?”
  “如果你们坚持非听不可的话,我就说几句吧。可是,在此之前,我想先把这只野鹅烤熟了。看来,前一段时间,肯尼迪先生没有闲着。”
  “你说得不错,乔。”
  “哈哈!我们来瞧瞧,这非洲的野味在欧洲人的肚皮里好不好消化。”
  很快,架在氢氧喷嘴上的野鹅烤好了。只一会儿的功夫,整只野鹅就被3人狼吞虎咽地消灭光了。乔可没少吃,一个人好多天没有东西下肚,的确够饿的了。喝过茶和烧酒后,乔给同伴们讲述了自己的冒险经历。尽管他对所遭遇的事像平时一样看得很开,但他说着说着,仍难免有几分动情。博士从乔的叙述中发现这位忠诚的仆人关心他比关心自己还多时,抑制不住地一次又一次握住他的手。当乔说到比迪奥玛人的小岛沉没时,博士给他解释说,这种情况在乍得湖经常发生。
  最后,乔谈到他陷入沼泽地,发出最后一声绝望的呼喊时的情景。他说:
  “我以为这一下完了,主人,真的,当时我满脑子就想着您了。于是我拼命挣扎起来。到底干了些什么,我也说不上来。反正我铁了心,不能这么眼睁睁地让沼泽埋了。就在这时,我依稀看见两步开外有个东西。你们说是什么?一截才断不久的粗绳头!我使出了最后一点力气。结果还好,我勉勉强强够到了它。我拉了拉,绳子还挺能吃住劲。我就拽住绳子往外爬。最后总算爬上硬地了!看了绳子的另一头,我发现上面竟连着一个锚!……嗨!主人!如果您觉得没什么不便的话,我完全应该把它称为‘救命锚’!我一眼就认出了那只锚!它是‘维多利亚号’上的!我马上明白,你们曾经在那块硬地上着陆过!绳索的位置给我提示了你们往哪个方向飞的。我就顺着找。我费了不少气力,总算走出了沼泽地。有了勇气,我的劲也来了。我走了半夜,离湖越来越远。最后,我到了一块很大的村子边。那里有一块围起来的草地,里面关着一些马。那些马很温顺。生活中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不会骑马的一下子会骑了。你们说不对吗?我联想也没想,跳上一匹马,就往北猛跑。我说不来一个城市,因为我没有见过;我也说不来一个村子,因为我都是避开的。我骑着马跑过一块块庄稼地,穿过一簇簇荆棘丛,跨过一道道绿篱。我使劲赶着,吆喝着,逼它再跑快些。我一口气跑到耕地的边界,往前一看,嘿!是沙漠!这倒合我的胃口!往前看得更清楚,而且更远了。我时时刻刻希望看见‘维多利亚号’在慢慢地飞着等我。但是,什么也没有。就这样跑了3个钟头后,我竟然傻乎乎地闯进了一个阿拉伯人的宿营地!唉!多像一场围猎!……。肯尼迪先生,要知道,一个猎人如果自己没被当作猎物追过,就不明白什么是打猎!不过,如果可能碰上这种事,我劝他还是别去试!后来,我的马累倒了,我也摔在地上,别人又紧紧逼了上来。我急了,一下子窜到一个阿拉伯人的马背上。我当时不是跟他过不去,我是没办法呀!我真心希望他别恨我掐杀了他!这时候,我看见你们了……。以后的事,你们都知道了。‘维多利亚号’跟在我后面。再以后嘛,你们像一个骑手骑着马捡地上的戒指一样,飞着把我救了上来。你们说,我指望你们难道不对吗?怎么样,弗格森先生?您看这一切多简单!再自然不过了。如果这样做还对你们有用的话,我随时准备再来一次!再说,主人,我给您说过,这件事不值得一提。”

  “真诚的乔!”博士激动地说,“我们的确没有看错你的聪明和机灵!”
  “呵!先生,只要顺其自然,车到山前必有路嘛!您瞧,最稳妥的莫过于既来之,则安之。”
  乔讲述他的历险记的时候,气球已迅速飞过很长一段路程。这时,肯尼迪让两位同伴注意看远方地平线上的一片矮房,看模样像是一座城。博士马上查了一下地图,认出这是达迈古国的塔热莱尔镇。
  “我们又找到巴尔特博士走过的路线了。”博士说:“他当年就是在那儿与他的两位同伴理查逊和奥韦尔韦格分手的。理查逊走的想必是津德尔路线,奥韦尔韦格走的是马拉迪①路线。你们还记得吗?这3位旅行家,只有巴尔特一人最后回到了欧洲。”
  ①尼日尔中部城市和省会。
  “这么说,根据‘维多利亚号’的飞行方向看,我们正一直往北去吗?”肯尼迪问。

  “亲爱的肯尼迪,正是如此。”
  “你不有点担心吗?”
  “为什么担心?”
  “因为这条路是到的黎波里的,我们又要到大沙漠了。”
  “唔,朋友,我们不会飞那么远,起码,我希望是这样。”
  “那么,你打算在哪儿停下?”
  “肯尼迪,难道你就不很想参观一下延巴克图②吗?”
  ②马里中部城市,历史名城,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
  “延巴克图?”
  “当然想啦。”乔插话说,“不看看廷巴克图,就不能算是到非洲旅行!”
  “你将成为看见这座神秘之城的第5位或第6位欧洲人。”
  “去延巴克图!”
  “好吧!让风把我们带到北纬17度和18度之间,到时候我们再找一股能把‘维多利亚号’往西送的顺风,就行了。”
  “好极了。”猎人说,“可是,我们还要往北走很长的路吗?”
  “至少150英里。”
  “那么,我要睡一会儿了。”肯尼迪说。
  “先生,您睡吧。”乔说,“我的主人,您也该学学肯尼迪先生,去打个盹。你们都需要休息。我折腾得你们连觉都没能睡。”
  猎人在帐篷里躺下。轻易不知累的弗格森仍待在他的观察位置上。
  3个小时后,“维多利亚号”飞快地越过高山连绵的多石地区。大大小小的山上光秃秃的,全是些花岗岩。一些孤峰甚至高达4000尺。山脚下生长着茂密的刺槐、金合欢、战捷木和椰枣树。长颈鹿、瞪羚①和鸵鸟在林子里异常敏捷地跑来跳去。干旱贫瘠的茫茫沙漠消失后,大地又成了草木的王国。这儿是凯鲁阿人的地盘。和他们危险的邻居图瓦雷格人一样,凯鲁阿人也用棉布带裹头把脸包住。
  ①产于非洲和亚洲的一种小羚羊。
  顺利地飞了250英里后,晚上10点,“维多利亚号”停在了一个大城市上空。借着月色,隐约可以看见城市的一部分已坍塌一半。城里星星点点耸立着一些清真寺的尖塔。它们静静地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中。博士观察了星星的方位,判断出他们现在是在阿加德兹上空。
  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大的贸易中心,但是在巴尔特博士到来时,该城已经衰落了。
  黑夜中,“维多利亚号”没被发现。它悄悄降落在阿加德兹以北2英里的一块宽阔的黍田地上。一夜平平安安地过去了。早晨5点钟左右,一股微风吹拂着气球向西稍稍偏南的方向倾斜。
  弗格森急忙抓住这个天赐良机。气球很快升了起来,在一缕朝阳中飞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愤怒的葡萄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具结释放的汤姆·约德和因对圣灵产生怀疑而不再做牧师的凯绥结伴,回到了被垄断资本与严重干旱吞食了的家乡。他们和约德一家挤进一辆破卡车,各自抱着美好的幻想向“黄金西部”进发。一路上,他们受尽折磨与欺凌,有的死去,有的中途离散。 [点击阅读]
我在暧昧的日本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回顾我的文学生涯,从早期的写作起,我就把小说的舞台放在了位于日本列岛之一的四国岛中央、紧邻四国山脉分水岭北侧深邃的森林山谷里的那个小村落。我从生养我的村庄开始写起,最初,只能说是年轻作家头脑中的预感机能在起作用,我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将会成为自己小说中一个大系列的一部分。这就是那篇题为《饲育》的短篇小说。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0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尽管我已经死了很久,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但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肚子踹了一脚,把我扛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点击阅读]
我的爸爸是吸血鬼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0
摘要:序幕那是萨瓦纳的一个凉爽春夜,我的母亲走在石子路上,木屐像马蹄似的敲得鹅卵石哒哒响。她穿过一片盛开的杜鹃,再穿过铁兰掩映下的小橡树丛,来到一片绿色空地,边上有一个咖啡馆。我父亲在铁桌旁的一张凳子上坐着,桌上摊了两个棋盘,父亲出了一个车,仰头瞥见了我母亲,手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兵,棋子倒在桌面,滑下来,滚到一旁的走道上去了。母亲弯下身子,捡起棋子交还给他。 [点击阅读]
战争与和平
作者:佚名
章节:361 人气:0
摘要:“啊,公爵,热那亚和卢加现在是波拿巴家族的领地,不过,我得事先对您说,如果您不对我说我们这里处于战争状态,如果您还敢袒护这个基督的敌人(我确乎相信,他是一个基督的敌人)的种种卑劣行径和他一手造成的灾祸,那么我就不再管您了。您就不再是我的朋友,您就不再是,如您所说的,我的忠实的奴隶。啊,您好,您好。我看我正在吓唬您了,请坐,讲给我听。 [点击阅读]
户隐传说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没有想到拉动门栓时竟然发出惊人的响声,令男子吓了一大跳,好在风声掩去了这一声响,没有惊动房间里的人。从太阳落山的时候起就起风了。风儿摇动着树林里粗壮的树枝。整座山峦开始呼啸,呼啸声掠过屋子的屋顶。已经到了11月的月底,天空却刮起了在这季节里不可能出现的南风。据村子里的老人说,现在这个时候刮这样的风,不是一个好兆头。但愿这不是出事的征兆。对男子来说,就是靠着这风声,才使他在拉动门栓时没有被人发现。 [点击阅读]
手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脉冲”事件发生于十月一日下午东部标准时间三点零三分。这个名称显然不当,但在事情发生后的十小时内,大多数能够指出这个错误的科学家们要么死亡要么疯癫。无论如何,名称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响。那天下午三点,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人正意气风发地在波士顿的波伊斯顿大街上往东走。他名叫克雷顿·里德尔,脸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步伐也特别矫健。他左手提着一个艺术家的画夹,关上再拉上拉链就成了一个旅行箱。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