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二十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八章
  美妙的夜晚——乔的烹调手艺——谈论吃生肉——詹姆士-布鲁斯的故事——露营——乔的梦想——气压表下降——气压表上升——出发前的准备——飓风
  饱餐了一顿营养丰富的晚饭,并痛痛快快地享用了大量的茶和烈酒后,三位旅行家在合欢树清凉的树阴下,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当然,肯尼迪从不同的方向踏遍了这小块绿洲,并仔细搜索了每一簇灌木丛。最后,旅行家们确认,他们是这块人间天堂中唯一的生物。他们舒展手脚躺在铺盖上,放心大胆地度过了祥和的一夜。这一夜使他们忘却了刚刚经历过的苦难。
  第二天是5月7日,太阳最大限度地释放着光芒,然而,阳光还是无法穿透厚厚幕帘似的树叶。由于这儿有足够的食物和水,博士决定暂时留下等有了合适的风再动身。
  乔从吊篮里搬来了他的行军灶。他一心一意做起各种美味佳肴,向大家展示他那高超的烹饪技艺。他哗哗地用着水,再也不必担心浪费了。
  “一会儿忧愁悲伤,一会儿欢天喜地,多么奇特的轮转交替啊!”肯尼迪感慨万分,“绝后又逢生,苦尽甘又来,穷极骤富裕,人生何其怪!唉!我那时几乎都疯了!”
  “亲爱的肯尼迪,”博士安慰他,“如果不是乔,你也就不会在这儿大谈什么人生的变幻不定了。”
  “谢谢你,忠诚的朋友!”狄克-肯尼迪说着,把手伸给乔。
  “没什么可谢的。”乔回答说,“肯尼迪先生,说不定哪一天你会救我的。不过,我可宁愿不再碰上这样的事。”
  “说起来,我们的天性也真够脆弱的,因为芝麻粒大的事,自己就垮了!”博士说道。
  “主人,您的意思是说,喝不上水是芝麻粒大的事?应该说,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呀!”
  “毫无疑问是这样,乔。人不吃东西要比不喝水活的日子长。”
  “这我倒相信。再说,万不得已时,人可以逮到什么吃什么,甚至吃自己同类的肉,尽管这种饭留在肚子里不好消化,可到那时,不吃也得吃!”
  “不过,野人并不认为吃人肉是不好的事。”肯尼迪说。
  “对嘛,所以他们是野人呀。他们还习惯吃生肉哩。这种习俗真让我恶心!”
  “的确让人恶心,所以最初来非洲考察的旅行家们讲述此事时,才会没有人相信。”博士证实道,“当初,那些旅行家报告说,非洲好多部落吃生肉。可是,人们普遍不愿承认这个事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詹姆士-布鲁斯意外经历了一件特别的事。”

  “先生,您给我们讲讲吧,反正我们有时间。”乔请求说。他舒展着双手和双脚,在清新的草地上躺着,心里非常惬意。
  “好吧,我就讲讲:詹姆士-布鲁斯是苏格兰斯特灵郡①人。他在1768年到1772年间,走遍了直到提亚那湖的整个阿比西尼亚去寻找尼罗河源头。后来,他返回了英国。1790年,他才发表了他的游记。当时,他的报导受到了人们的极度怀疑。顺便说一句,我们的游记以后发表了,肯定也会受到怀疑。阿比西尼亚人的风俗习惯与英国人的差别极大,以至于没人愿相信他的话。在详述非洲人的生活时,他提到非洲人吃生肉。这件事招致了所有人的反对,说他明知道不会有人去验证,所以只管信口开河,乱说一气。布鲁斯是位非常有胆量,同时又非常急躁的人,这些无端怀疑使他气极生怒。一天,在爱丁堡的一个沙龙里,一位苏格兰人当着他的面又拿这件事开玩笑。这位怀疑论者明确表示,有关吃生肉一事,既不可能也不真实。布鲁斯听后,什么也没有说。他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带了一块按非洲方式撒了盐和胡椒粉的生牛排,他对那位苏格兰人说:‘先生,既然您怀疑我说的事,就是对我的莫大侮辱。您认为这事做不到,那您完全错了。因此,为了向所有在场的人表明您错了,您必须马上把这块生牛排吃了。要么,您就得把您说过的话给我解释清楚。’苏格兰人害怕了,最后,只好一脸苦相地把生牛排吃了下去。而这时,镇定自若的詹姆士-布鲁斯又补充了一句:‘先生,既然承认事情不是真的,至少您就不要再坚持事情不可能。’”
  ①英国苏格兰中部城市,中央区首府。
  “真是绝妙的反击。”乔夸赞道,“那个苏格兰人要是得了消化不良症,也只能怪他咎由自取了。如果我们回到轮敦时,有人怀疑我们的旅行……。”
  “那么,乔,你怎么办?”
  “我会让那些怀疑论者们把‘维多利亚号’撕碎了吞下去,而且还不放盐和胡椒粉!”
  乔的方法把大家都逗笑了。一个白天就这样在愉悦的谈话中度过了。随着精力的恢复,大家又产生了希望,有了希望也就有了勇气,过去的很快就过去了,未来就在面前。
  乔一点儿不想离开这个迷人的避难地,声称这是他梦想中的王国,觉得在这儿就和在家似的。在他的一再央求下,博士为他测算了这块绿洲的精确方位。乔郑重其事地在他的旅行图表上记下:东经15度43分,北纬8度32分。

  肯尼迪只有一件事觉得惋惜,那就是在这个微型树林中,没猎可打。照他的看法,这儿什么都好,就是野兽少了点。
  “不过,亲爱的肯尼迪,”博士又说,“你怎么转眼就忘了呢?你不记得那只雄狮和那只母狮了?”
  “嗨!那不值一提!”他带着一个真正的猎人对被打死的动物不屑一顾的样子,说,“不过,在这块绿洲上出现狮子,毕竟可以使我们猜到,我们离肥沃地区已不远了。”
  “你这个证据可不怎么样,肯尼迪。像这种动物,如果受饥渴驱使,常常可以跑很远一程路。今天晚上,我们最好多加小心,另外,再点上几堆篝火。”
  “这么热的天还点篝火?”乔很不情愿,“不过,如果真有必要,那就点吧。可是,万一把这么美的一棵树烧着了,我会觉得良心很不安的。要知道,它对我们有过多少用处啊。”
  “你说的不错,乔。我们要特别小心,别把树烧了,这样,别的人有一天也能根据这棵树找到沙漠中的这块救命之地。”
  “先生,会当心的。您认为别人知道这块绿洲吗?”
  “肯定知道。这是经常出入非洲中心的那些骆驼商队的歇息地。不过他们的拜访不会使你高兴的,乔。”
  “这附近也有那些可怕的尼阿姆-尼阿姆人吗?”
  “当然了,那是这里所有居民的通称。而且,生活在相同气候下的同一种族的人,风俗习惯也是相同的。”
  “呸!”乔厌恶地唾了一口,“这事毕竟很正常!如果野人有了绅士的趣味,那野人和绅士还有什么区别?相反,那些诚实的人会不用请就把苏格兰人的牛排给吞吃了,甚至连那位苏格兰人也会给搭上。”
  出于这番非常明智的考虑,乔去搭了一些夜里用的柴堆,并尽可能把柴堆搭小点。所幸的是这些担心是多余的,一夜平安无事,每人轮流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天气仍没有变化,依然是晴空万里。气球悬在那儿一动不动,空中连一丝风也没有。博士又担忧起来。如果旅行不得不这样拖延下去,吃的东西很快就会不够了。前两天因缺水差点儿渴死,难道现在又要被逼到饿死的地步?可是,看到气压表上的水银柱明显下降,他又心安了一些。许多迹象明显表明,最近天气要发生变化。他决定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工作,以便一刮风马上可以飞走。于是,供气箱和水箱全都装满了水。

  之后,弗格森着手恢复气球的平衡。这么一来,乔又不得不牺牲很大一部分宝贵的金矿石。随着身体的恢复,乔的私心杂念又萌生了。他满脸的苦相,迟迟不想执行主人的命令。博士见状,给他指出气球带这么重的东西不可能飞起来,要水还是要金子,两条路由他选。乔不再犹豫了,立即动手把他那些宝贵的石头扔掉了许多。
  “这些金子留给后来的人吧。”他不无心疼地说,“在这儿发现一笔财宝,他们一定很惊奇的。”
  “嗨!要是凑巧哪位博学的旅行家碰到了这些金矿石呢?……”
  “亲爱的肯尼迪,你相信好了,他肯定非常吃惊,而且,会把他的意外发现写上好几页拿来发表。总有一天,我们会听说非洲沙漠里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金矿。”
  “这都是乔干的好事。”
  一想到或许会愚弄某位学者,乔的心里好受了些,脸上不觉地露出了笑容。
  一切准备就绪。余下的时间里,博士眼巴巴地等待着空气发生变化。然而,气温在继续升高,要不是待在绿洲上的树荫下,人会热得受不了。温度计在阳光下显示,气温高达华氏149度(69摄氏度)。天在下着一场名副其实的火雨。这一天的温度是他们旅行以来最高的了。
  晚上,乔像头一天一样准备了篝火。在博士和肯尼迪值班的时间里,没有任何事情发生。将近凌晨3点时,正在值班的乔发现温度骤然下降,空中很快布满了乌云,天也变得更黑了。
  “快起来!”乔喊醒两位同伴,“快起来!起风了!”
  “终于等到了!”博士观察着天空说,“还是一场暴风呢!我们快上‘维多利亚号’!”
  他们到的正是时候,在飓风的狂吹下,气球几乎贴了地,吊篮被拖在沙地上跑。万一部分压载物不巧被抛出了吊篮,气球就会离地而去。果真如此的话,根本不可能再找回来,整个希望也就彻底破灭了。
  幸亏敏捷的乔飞快跑来,死死按住了吊篮。这时,气球已经贴住了沙地,随时可能被划破。博士立即来到他习惯的位置上,点燃氢氧喷嘴,同时扔掉多余的重物。
  3位旅行家最后望了一眼绿洲上被飓风刮弯了腰的树木。气球很快升入离地200尺高的气流中。转眼间,“维多利亚号”在漆黑的夜空里消失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结局(1)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字叫爱迪的人,故事从结尾处爱迪死在阳光下开始。从结尾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但是,所有的结尾亦是开端。我们只是当时不知道而已。爱迪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小时,像大部分其它时间一样,是在“红宝石码头”——壮观的灰色大海边上的一个游乐场里度过的。 [点击阅读]
假戏成真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接听电话的是波洛的能干秘书李蒙小姐。她把速记簿摆到一边去,拎起话筒,平淡的说,“屈拉法加8137。”赫邱里-波洛躺回直立的椅背上,闭起双眼。他的手指在桌缘上轻敲着,脑子里继续构思着原先正在口述的信文的优美段落。李蒙小姐手掩话筒,低声问说:“你要不要接听德文郡纳瑟坎伯打来的叫人电话?”波洛皱起眉头。这个地名对他毫无意义。“打电话的人叫什么名字?”他谨慎地问。李蒙小姐对着话筒讲话。 [点击阅读]
吸血鬼德古拉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东欧,一四六二年自从她的王子骑马出征后,伊丽莎白王妃每晚都被血腥恐怖的恶梦折磨。每一夜,王妃会尽可能保持清醒;然而等她再也撑不住而合眼睡去后,她很快便会发现自己徘徊在死尸遍野、处处断肢残臂的梦魇中。她又尽力不去看那些伤兵的脸——然而,又一次,她被迫看到其中一人。永远是他那张伤痕累累的囚犯的脸,然后伊丽莎白便在尖叫声中醒来。 [点击阅读]
在人间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14年。讲述的是阿廖沙11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当洗碗工时,阿廖沙结识了正直的厨师,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激发了对正义和真理追求的决心。 [点击阅读]
地狱的滑稽大师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在环绕东京市的国营铁路上,至今仍有几处依旧带点儿乡间味的道口。这些地方设有道口值班室,每当电车要通过时,不同颜色相间的栏杆就会落下,道口看守员便开始挥动信号旗。丰岛区1站大道口也是这种古董式道口之一。那里是从市中心到人口众多的丰岛区外围之间惟一的交通线,因此,不分昼夜,轿车、卡车、汽车、摩托车的通行极其频繁,步行过往者就更不必说了。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3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心是孤独的猎手》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在榜单上名列17,据翻译陈笑黎介绍,这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出版于1940年她23岁之时。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她说:“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 [点击阅读]
恐怖黑唇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恐惧的亡灵复苏1阴谋初露刚刚步入八月份。炎热的太阳就将一切烤得烫人。出租车司机原田光政在这天午后回到家中。他打开大门,从信箱中取出一封信,边看边走进了厨房。走进厨房,原田光政坐在椅子上,准备喝点冷饮,然后再睡上一小时左右的午觉。他深深地感到自己已不是拼命干活的年龄了——近六十岁了。难道这是因为自己长期辛劳而自负了吗?人的自知之明,对于原田说来还是有的。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