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二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空中扔下瓶子——棕榈无花果树——“巨人树”——“战争树”——长翅膀的“辕马”——两个部落间的厮杀——屠杀——神的干涉
  风越来越大,而且极不规律。“维多利亚号”真正是见风使舵。它一会儿向北飘,一会儿往南飞,怎么也碰不到一股方向稳定的气流。
  “我们飞得很快,就是没走出去多少路。”肯尼迪说。他注意到磁针在频频晃动。“‘维多利亚号’现在飞行的速度至少每小时30法里①。”弗格森-弗格森回答,“你们欠欠身往下看看,原野在我们脚下消失得多快。喏!这片树林好像正急急忙忙向我们迎过来!”
  ①法国古长度单位,1法里约合4公里。
  “现在树林已经变成空地了。”猎人回答。
  “现在空地变成村子了。”几分钟后,乔说,“快瞧!下面那些黑人的表情显得多惊讶!”
  “这很正常。”博士答道,“过去,法国的农民第一次看见气球时,就曾经对气球开过枪。他们当时把气球当成了空中怪物,因此,现在苏丹的黑人第一次看见气球时惊得睁大了眼,也是可以理解的。”
  “确实如此!”乔附和道,接着又提议:“主人,如果您许可的话,在‘维多利亚号’贴着村子上空100尺高飞行的时候,我打算扔个空瓶子给他们。要是瓶子落地后完好无损,他们一定会把瓶子供奉起来;如果瓶子碎了,他们也会把碎片捡起当护身符的!”
  说话间,乔扔下一个瓶子。瓶子一落地,立即摔成了无数碎片。然而,出乎乔的意料,土著人却大叫一声,扭头往他们的圆茅屋里跑去。
  离开村子上空不久,肯尼迪突然叫了一声:
  “你们快看!这棵树多奇怪!上半截一种树,下半截是另一种树。”
  “真是不错!”乔颇为感慨地说,“竟还有这么一个地方,甚至树都是一棵接在另一棵上面长。”
  “其实,这只是棵很普通的无花果树。”博士解释说,“树干上面落了点儿肥土,不知哪天,风把一粒棕榈树种子带到了上面,而这粒种子就像是在大田里一样发芽长起来了。”
  “这个办法倒少见!”乔颇有兴趣地说,“我一定记住带回英国去,最好能把它用在轮敦的公园里。更何况这还是繁殖果树的一个好法子。到那时,就会有些高空花园了。这法子一定会受到小花园主的欢迎。”
  “维多利亚号”这时必须升高了,因为前面要飞过一片大树林。林中全是300多尺高的上百年老菩提树。

  “多么出类拔萃的树!”肯尼迪又嚷了起来,“我真不知道,哪儿还有比这片老林子的树更美的了。弗格森,你看看吧。”
  “亲爱的肯尼迪,这些菩提树高的确实令人赞叹。不过,如果在美洲新大陆的森林中,这么高的树可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了。”
  “怎么!那儿还有比这更高的树?”
  “当然有啦。我们称为‘巨人树’的树,其中就有不少比这片树高。还有,在加利福尼亚,人们曾发现一棵高450尺的雪松,就是说比议会大厦的塔楼还要高,甚至高过了埃及的大金字塔。树干的底部一圈就有120尺。树的年轮显示这棵树已活了4000多年。”
  “噢!先生,这么说是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活了4000年,长这么高的个,这不很正常吗!”
  就在博士和乔一说一答的时候,下面的树林已经过去。现在,出现的是一个大居民中心。一座座茅屋成环状围绕在一个广场的四周。广场的中间长着一棵孤零零的树。乔看了一眼树,立即叫了起来:
  “啊呀!如果那棵树4000年都开这样的花,我可不敢恭维!”
  说完,他指了指一棵高大的埃及无花果树。这棵树的树干被一堆人骨整个遮住了。乔说的那些花,原来是些刚砍下不久,用匕首钉在树枝上的人头。
  “这就是那些吃人肉的家伙的‘战争树’!”博士说,“印地安人是剥头皮,非洲人却要整个头。”
  “只是方式不同罢了。”乔说。
  说话间,这个挂着血淋淋头颅的村子已经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但是,前边又呈现出另一种令人恶心的场面:被吃掉一半的尸体,倒在尘埃中的骷髅,到处散落的四肢。它们都遗留在那儿成了鬣狗和豹的食物。
  “这些肯定是罪犯的尸体,就像阿比西尼亚地区的做法一样。那儿的人把罪犯扔到荒郊野外喂野兽。野兽把他们一口咬死后,再舒舒服服地吃掉。”
  “这不比绞刑残忍多少,”苏格兰人说,“只是更脏罢了。”
  “在非洲南部,是把罪犯连同他的家畜,也许还有家人一起关在他自己的茅屋里,”博士接着说,“然后点着茅屋,一把火烧光。我认为这么做才残忍呢。不过,和肯尼迪一样,我承认,虽然绞刑不那么残忍,但也是很野蛮的。”
  乔用他那超乎常人的视力看到成群结队的猛禽正在空中翱翔。
  “是些鹰。”肯尼迪拿望远镜辨认以后,说道,“这些了不起的鸟,飞起来能和我们一样快呢。”

  “但愿上帝保佑我们别遭它们的攻击!”博士说,“对我们来说,鹰比猛兽或野人更可怕。”
  “啊,有这么可怕?放几枪就会把它们赶走的。”猎人说。
  “别开枪!亲爱的肯尼迪,我宁可不用你准确的枪法,也不愿招惹它们。我们气球上的塔夫绸可经不起它们的嘴啄一下。好在这种令人生畏的鸟可能被我们的气球吓住了,而不是吸引住了。”
  “对了,我倒有个主意。”乔突然说,“请原谅我的冒昧,因为今天我满脑子的主意,一不留神就蹦出一个来。我想,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把这些鹰活捉几只过来,把它们系在吊篮上,它们就可以在空中拉着我们飞了!”
  “这个方法倒真有人一本正经地提出过,”博士答道,“可是,我认为用这种生性十分倔强的鸟干这种事,恐怕不管用。”
  “可以训练它们呀。”乔又说,“咱们不用嚼子,就用眼罩遮住它们的视线来指挥它们。叫它们向左转或向右转时,可蒙住它们的一只眼;两只眼都蒙住,就是叫它们停下。”
  “可爱的乔,比起驱使你那长翅膀的鹰来,我还是愿意利用顺风,因为这么做便宜,牢靠,而且不用喂食。”
  “先生,你当然可以用风了。可是,我仍然不愿放弃我的想法。”
  中午时分,“维多利亚号”的行进速度早已缓了下来。现在它不快不慢地飘着,大地已不是在气球下面飞跑,而只是走了。
  突然,旅行家们的耳朵里传来阵阵厮杀声、叫喊声。3人俯身往下看,只见一片开阔地上在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搏杀:
  两个部落的人舞刀动斧,激战正酣;箭如雨点般飞来飞去,武士们个个杀红了眼,根本没觉察到“维多利亚号”飞来了。他们大约有300人。双方纠缠在一起,拼得你死我活,互相毫不留情,大多数人已是鲜血淋淋;他们扭杀着,在伤者堆里滚来滚去,毫不理会伤者的哀嚎。整个场面让人看了极其厌恶。
  一看到“维多利亚号”在战场上空出现,双方的残杀顿时停下。不过,最初的震惊过后,嚎叫声更响了。一些箭开始向吊篮射来,其中一支甚至离吊篮非常近,乔一把就抓住了。
  “我们升高点,到箭射不到的地方去!”弗格森博士连忙吩咐,“千万大意不得!我们可不能冒险。”
  发现气球逐渐离去后,双方接着又相互屠杀起来;斧子连连劈下,标枪根根投出;只要敌人一倒地,对手就急忙扑过去割下他的头颅。一些妇女也参加了这场战斗,她们夹杂在战士中,到处收集血淋淋的人头,捡起堆放在战场的前沿。为了争夺这种令人作呕的战利品,她们常常厮打起来。

  “多么可怕的场面呀!”肯尼迪极度厌恶地喊道。
  “这些可恶的家伙,真不是人!”乔说,“这场残杀后,如果给他们穿上套军装,他们和世界上所有当兵的没什么区别。”
  “我真恨不得干涉这场残杀。”猎人挥动着他的马枪,愤愤地说。
  “千万别干涉!”博士急忙制止,“与我们无关的事,我们干嘛搅和进去!你知道他们谁对谁错?你想充当上帝的角色吗?我们尽快离开吧!别去管这让人恶心的事了。如果那些大军事家们能像我们这样居高临下看看他们建功立业的场面,或许他们最终会对流血和战利品失去兴趣。”
  这些野蛮的人中有位酋长,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一只手持矛不断刺向敌人堆,另一只手挥斧,在人群中砍来砍去,所到之处,无人能挡。抓住机会,他突然把他那只被鲜血染红了的长矛远远投了出去。紧跟着,他扑向一位伤者,一斧子劈下那人的胳膊,随后伸手抓住胳膊,张开大嘴,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啊!”肯尼迪被震惊了,“这个万恶的畜生!我再也看不下去了!”
  说完,肯尼迪举枪就射。子弹击中了酋长的额头。只见他,一仰头倒在了地上。
  看到酋长死去,他的战士们一下子惊呆了。这种神奇的死亡使他们惊骇万分,不知所措。而他们的敌人却深受鼓舞,勇气倍增。转眼间,战场的形式发生了逆转。酋长的士兵们顿时死伤过半,剩下的立即溃逃了。
  “我们再升高点儿,找股气流带我们走吧。”博士说,“这一幕实在让我厌恶透了。”
  但是,他们走得不可能那么快,仍然看见了胜利者们急急忙忙扑到死伤者身上,你争我夺,贪婪地吞食留有余热的人肉的场面。
  “呸!”乔厌恶地说,“真叫人恶心死了!”
  “维多利亚号”一边膨胀,一边上升。这群狂徒的嚎叫声好大一会儿才渐渐从他们耳边消失。终于,风又把气球往南送去。三位旅行家离开了这个相互残食的场面。
  地面渐渐起伏不定,变化极大。无数溪流向东流去。这些河流无疑注入努湖和羚羊湖。纪尧姆-勒让先生曾对这两个湖作过极其详尽的描述。
  夜幕降临了。“维多利亚号”在东经27度,北纬4度20分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一天,气球飞了150英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