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十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十七章
  第十七章
  月亮山——绿色的海洋——扔下锚——牵引气球的大象——猛烈开火——厚皮动物之死——原野间搭烤炉——草地上就餐——陆地上过夜
  星期一,早上6点左右,太阳跃出了地平线。乌云四散,柔风吹拂着熹微晨光,空气格外凉爽。
  散发着清香的大地重新映入了几位旅行家的眼帘。一直在对流气团中转来转去的气球几乎没有离开老地方。博士一边让氢气收缩,一边降低气球,以企找到往北去的气流。他费了很长的时间,仍没有结果。风吹动“维多利亚号”向西飞去,一直到了望见月亮山的地方。月亮山呈半环状,怀抱着半个坦噶尼喀湖。远方近似青色的地平线上,清楚地显现出较为平缓的山峦。可以说,它是到非洲中部去的探险家们难以逾越的一条天然屏障。一些孤峰披着长年不化的积雪。
  “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从未有人勘察过的地区。”弗格森博士开口说道,“伯顿上尉向西行进了很远,但是没能抵达这座名山下。他甚至否认有这么一座山,尽管他的同伴斯皮克向他肯定过。他断言这是斯皮克想象出来的。诸位朋友,对我们来说,这座山的存在不会再有任何疑问了。”
  “我们飞过去吗?”肯尼迪来了兴致。
  “但愿别飞过去。我想找到一股能把我们再带向赤道的顺风。如果需要的话,我甚至打算等一等。事实上,我将把‘维多利亚号’当作一艘船来躁纵,逆风时就把锚抛下去。”
  不过,博士的预言很快成为现实。在试了各种不同的高度后,“维多利亚号”终于以不快不慢的速度向东北飘去。
  “我们的方向正对头。”博士查了查罗盘说,“现在我们离地面将近200尺,考察这个地区再合适不过了。斯皮克上尉去寻找乌克雷维湖时,是更靠东些沿着卡泽赫北面的直线走的。”
  “我们要这样飞很长时间吗?”肯尼迪问。
  “也许吧,我们的目标是要推进到尼罗河源头的岸边。这样算来,要到达由北方出发的探险家到过的最远点,我们还必须飞600多英里。”
  “那么,我们不能着陆,活动一下腿脚再飞吗?”乔问。
  “是要着陆的,再说,我们必须节省食物。喂,勇敢的肯尼迪,途中你可要给我们提供些新鲜肉哟。”
  “弗格森老友,只要你想要,随时供应!”
  “我们还要把水箱的水补充一下。谁知道我们会不会被带到没水的地方去?有备无患总好些。”
  中午时分,“维多利亚号”飞到东经29度15分,南纬3度15分的地方。气球穿过乌约夫村的上空。该村是乌尼央维基最北的边界,离乌克雷维湖不远。不过,在气球上还看不见该湖。
  靠近赤道居住的部落好像比较开化些。这些部落分别由一些权力无边的独裁君王统治着。部落最稠密的地区构成了卡拉瓜省①的地盘。
  ①位于现在的刚果境内。
  三位旅行家决定下来,一遇到合适的空地就着陆。他们准备多停些时候。再说,气球也需要仔细检查一下。氢氧喷嘴的火头调小了。从吊篮里抛出的锚很快就掠着了茫茫草原上的阔叶高草。凭高俯瞰,草原就像是一块平展展的草坪,但实际上,这块草坪上的草足有七八尺深。
  “维多利亚号”如同一只巨大的蝴蝶,擦着草地轻轻飞过,甚至连草都没压弯。一眼望去,地上没有任何障碍物,真像一片岩礁不存的绿色海洋。

  “看来,我们得这样飞很久了。”肯尼迪说,“瞅不见哪儿有树能挂住锚。我想,打猎恐怕也要落空了。”
  “等一下吧,亲爱的肯尼迪。草比你还高,你是不可能在这种地方打猎的。我们最终会找到一块好地方。”
  这确实是一次愉快的漫游,一次十足的海上航行。这片大海是那么的绿,几乎透明,在风的吹拂下时时漾起微微的波浪。吊篮似乎成了名副其实的划艇,正在这片海洋中劈波斩浪。一群色彩艳丽、欢快地歌唱着的飞鸟,从阔叶高草中不时惊起。垂下的锚隐没在这片花海中,犁出一道浅浅的痕迹。如同水上泛舟激起的微波一样,这道浅痕在锚的后面转眼消失了。
  突然,气球猛地震动了一下。锚显然勾住了这片大草坪遮盖下的一块石头的缝隙。
  “勾住了!”乔欢呼道。
  “好极了!快放绳梯。”猎人迫不及待地吩咐。
  话音未落,下面传来一声尖叫。紧接着,3位旅行家情不自禁地失声惊呼起来。
  “这是什么?”
  “叫声好奇怪!”
  “瞧!我们在往前进!”
  “脱锚了吗?”
  “啊,不对!锚还勾着呢。”乔拉了拉锚索,说。
  “莫非石头会走?”
  草丛中,的确出现一大片蚤动。不多久,一个长长的弯弯曲曲的东西从草丛里露了出来。
  “蛇!”乔叫道。
  “蛇!”肯尼迪一边喊,一边给他的马枪上膛。
  “不对!是象的鼻子。”博士更正道。
  “什么,弗格森?是一只象?”肯尼迪思忖着,端起了武器。
  “等一等,肯尼迪,等一等!”博士连忙叫住猎人。
  “的确不错!这个蠢货拖着我们走呢。”
  “而且,它的方向正对。乔,它正往我们要去的方向拖。”
  大象快步往前移动,不多久到了一块空地上。这一来可以看清大象的整个身躯了。博士从它巨大的个头辨认出这是一只优种公象。它的嘴上长着两颗曲线优美的白牙。这对牙可能有8尺长。锚的爪正好牢牢地钩在两颗象牙之间。
  大象试图用鼻子弄断把它与吊篮连在一起的锚索,然而,一切努力均无济于事。
  “前进!勇敢点!”乔欣喜若狂地大呼小叫,使劲吆喝着这只奇特的“辕马”,“这又是一种新的旅行方式!比用马强多了!有象听您的使唤呢。”
  “可是,它在把我们往哪儿带呀?”肯尼迪挥了挥手中的枪问。他真想放上一枪。
  “亲爱的肯尼迪,它正带我们去我们想去的地方。耐心点儿吧!”
  “就像苏格兰农民说的:‘Wigamore!Wigamore!’”乔兴高采烈地叫道,“走啊!走啊!”
  大象发疯似地奔跑起来,鼻子左右甩动着,特别是它往前跳的时候,总要扯得吊篮猛地乱晃一阵。博士手里拿着斧子准备着,如果有必要,马上砍断锚索。
  “不过,不到最后时刻,我们不把锚丢下。”他说。
  大象拖着气球跑了一个半小时,仍没显出丝毫疲惫的样子。这种厚度的庞然大物很能跑。它就像块头和行进速度都差不多的鲸一样,一夜之间可以跑很远很远的路。
  “其实,”乔说,“它就是我们用鱼叉叉住的一条鲸,所以,我们只要学着用捕鲸人捕鲸时用的手段就行了。”
  可是,地面自然条件的改变迫使博士不得不改变移动的方式了。
  在草原北面约3英里的地方出现了一片“卡马尔多”树密林。现在使气球与它的“司机”分手,成了当务之急。

  肯尼迪理所当然担负起使大象在奔跑中停下来的任务。他端起了马枪。要想成功地击中大象,他处的位置可不大有利。第一枪打到了象的颅骨上,可是子弹就像打在钢板上似的给撞扁了。大象看上去没有丝毫反应,听到子弹的射击声,它的步伐反而更快了,速度变得像飞驰的赛马一样。
  “真见鬼!”肯巴迪愤愤地说。
  “多硬的脑袋!”乔惊讶地叹道。
  “我们再来试试打几粒尖头子弹。”肯尼迪说着,仔细地往他的马枪里装上子弹,接着开了一枪。
  大象发出一声可怕的叫声,但跑得更快了。
  “好吧,”乔说着拿起一支枪来,“肯尼迪先生,我该来帮您一把,要不然,完不了。”
  两粒子弹同时击中了大象的双肋。
  大象停了下来,扬了扬长鼻,接着又飞速向树林跑去。它晃着大脑袋,鲜血开始泉涌般从伤口流出来。
  “肯尼迪先生,咱们接着打吧。”
  “不仅接着打,而且要不停地打。”博士补充说,“我们离树林只有20托瓦兹远了!”
  又响了十几枪。大象拼命一窜,吊篮和气球噼啪乱响像散了架似的。博士手中的斧子也被这一晃,撞得跌落到了地上。
  这时,情况变得十分危急。牢牢固定在吊篮里的锚索解也解不开,用旅行刀又割不断。就在气球靠近树林,大象扬头的一刹那间,眼睛挨了一枪。它停下来,身子摇晃一下,跪倒在地上。这一下,它的肋部正好朝着猎人。
  “再给心脏来一枪。”猎人说着,射出了马枪里最后一粒子弹。
  大象发出了垂死的哀嚎。它又挺起身子站了一会儿,甩了甩长鼻子,然后重重地倒了下去。它那对好看的象牙,有一根在它倒地时拖断了。大象终于死了。
  “它的象牙断了一根!”肯尼迪叫道,“在英国,100斤重的象牙值35畿尼①呢!”“那么值钱吗?”乔一边问,一边顺着锚索滑到地上。
  ①英国旧时金币名,1畿尼等于21先令。
  “亲爱的肯尼迪,惋惜有什么用。”弗格森博士说,“我们是象牙商吗?我们来这儿是发财的吗?”
  乔查看了一下锚。它仍然牢牢地卡在那颗完好无损的象牙上。弗格森和肯尼迪跳到了地上,膨胀一半的气球在大象的躯体上方摇来摆去。
  “多出色的大象!”肯尼迪欣赏地说,“多大的块头!我在印度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象呢!”
  “亲爱的肯尼迪,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非洲中部的象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象了。由于安德森和卡明两伙人在开普敦周围地区乱杀滥捕,大象都迁移到了赤道地区。以后我们在赤道附近会经常遇到成群成群的大象。”
  “我想,我们暂且品尝一点儿大象肉,怎么样?”乔建议,“我保证用这只大象身上的东西给你们收拾出一顿美味佳肴来。肯尼迪先生去打一二个小时的猎。弗格森先生去检查‘维多利亚号’。我呢,就趁这段时间来烧菜。”
  “安排得挺不错。”博士赞同地说,“就这么办。你爱怎么烧就怎么烧吧。”
  “至于我嘛,”猎人开玩笑地说,“我就去用掉这两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吧。这可是承蒙乔俯允我支配的哟。”
  “朋友,去吧,不过要多加小心,别走远了。”
  “放心吧。”
  于是,肯尼迪带着枪,一头扎进了林子。
  这时,乔动手忙起他的事来。他首先在地上挖了一个2尺深的坑,里面填上枯树枝。这东西地上到处都有,其中许多都是大象在林中经过时弄断的。这一点从那些大象脚印上可以看出来。坑填满后,他在坑上面堆起两英尺高的一个柴垛,把火点着。然后,他转身走到距树林10托瓦兹远的地方。大象的尸体就倒在那儿。他灵巧地切下靠近象鼻根部这一段最粗的象鼻。这一部分象鼻约2尺宽,是肉质最嫩的。另外,他又切下一只象掌。他选的这些,其实都是大象身上最好吃的东西,就像野牛里脊、熊掌或野猪头一样。

  当柴堆烧完后,乔把坑里的灰烬和木炭扒出来。这时,坑里的温度很高。他用有芳香气味的树叶把象鼻和象掌分别精心包好,放入这个临时烤炉中,埋上热灰。随后,他在上面又堆起一个柴垛。等到这堆柴烧尽后,肉正好烤熟了。
  乔从他的烤炉中掏出烧好的晚餐。他把这些香味扑鼻的肉放在绿叶上,摆到一块优美宜人的草坪中。之后,他又从吊篮里拿来了饼干、烈酒、咖啡,还从旁边的小溪里舀来些凉爽清澈的溪水。
  摆放整齐的这“桌”盛宴让人赏心悦目。但是,乔并没因此得意忘形,他认为吃起来才会更加令人高兴呢。
  “既不累,又安全。这趟旅行太美了!”他满意地唠叨着,“饭按钟点开;吊床随时可睡,还想要什么?可是,这位亲爱的肯尼迪先生竟然还不想来!”
  旁边,弗格森博士正专心致志地细心检查气球。“维多利亚号”看上去没有受到暴风骤雨的损害。塔夫绸和球囊外表涂的马来橡胶都出色地经受住了考验。测过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并计算了气球的升力之后,博士满意地发现氢气一点没少,气球外壳至今仍然一点不透水。
  算来,旅行家们离开桑给巴尔才五天。干肉饼还没有动,饼干和罐头肉也足够维持一段日子的。剩下的只有储备水需补充。直管和蛇形管看上去没任何问题。幸亏中间装了橡胶接头,这些管子才能经得起气球来回摆动的折腾。
  博士检查完后,就忙着整理笔记。他把周围原野的景致画成一幅相当不错的草图:上面有一望无垠的草原,“卡马尔多”树林和飘浮在巨象尸体上空一动不动的气球。
  2个钟头后,肯尼迪回来了,随身带回一串肥肥的山鹑和一条直角大羚羊腿。这种大羚羊是羚羊中最灵活的一种。乔马上去收拾,准备再把这几道菜添上。
  “晚餐准备好了。”不大会儿,乔扯着他那付好嗓子,高声招呼道。
  这时,3位旅行家才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坐了下来。象掌和象鼻的确鲜美可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像往常一样,3人首先为英国干了杯。之后,这片世外桃源上空第一次散发出了芬芳的哈瓦那雪茄的香味。
  肯尼迪吃得多,喝得也多,话更是比谁都多。他有些忘乎所以了。他一本正经地向博士朋友建议,在这片林中用树枝搭间小屋定居下来,开创一个非洲鲁滨逊王朝。
  尽管乔自告奋勇,愿意充当星期五的角色,可是建议再也没有了下文。
  整个原野显得那么祥和,那么僻静,博士决定在陆地上过夜。乔绕宿营地用枯树枝围了一个大火圈。这道火篱就成了抵御猛兽袭击的屏障,因为,受到大象肉香的吸引,鬣狗、美洲狮、豺一直在附近转来转去。夜里,肯尼迪好几次不得不抓起他的马枪,向这些胆大包天的来访者开枪。不过,这一夜最终还是平安无事地过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河系漫游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0
摘要:书评无法抗拒——《波士顿环球报》科幻小说,却又滑稽风趣到极点……古怪、疯狂,彻底跳出此前所有科幻小说的固有套路。——《华盛顿邮报》主角阿瑟·邓特与库尔特·冯尼格笔下的人物颇为神似,全书充满对人类社会现实的嘲讽和批判。——《芝加哥论坛报》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最滑稽、最古怪的科幻小说,封面和封底之间,奇思妙想随处可见。 [点击阅读]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这些地方的变化日新月异,它们已有了戴王冠的仙女。——莱昂德罗·迪亚斯这是确定无疑的:苦扁桃的气息总勾起他对情场失意的结局的回忆。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刚走进那个半明半暗的房间就悟到了这一点。他匆匆忙忙地赶到那里本是为了进行急救,但那件多年以来使他是心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 [点击阅读]
霍桑短篇作品选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01牧师的黑面纱①①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他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注一个寓言米尔福礼拜堂的门廊上,司事正忙着扯开钟绳。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