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天气变化——肯尼迪发烧——博士的药——陆地旅行——依芒热盆地——鲁伯霍山——在6000尺的高度——白天的中途休息
  一夜平安无事。然而,星期六清早,肯尼迪一醒来就抱怨四肢无力。浑身发热烧得直打颤。天气在起变化,空中覆盖了厚厚的乌云,老天爷好像在积蓄能量准备来场滂沱大雨。他们正待在曾戈麦罗,这儿可是个阴暗的地区。雨一年到头下个不停,也许只在一月份里有半个月的晴朗日子。
  倾盆大雨说来就来,劈头盖脸地扑向3位旅行家。他们下面的那些道路被一股股“努拉斯”——一种短时湍流——冲成许多段,顿时变得寸步难行,况且,路面上到处长满多刺灌木丛和杂乱的藤本植物。空气中散发着伯顿上尉谈到的那种浓重的硫化氢气味。
  “伯顿说的话确实有道理,”博士讲,“每簇荆棘丛的后面都像隐藏着一具尸体似的。”
  “真是个糟透的地方。”乔答道,“我觉得肯尼迪先生的身体似乎不怎么样,无法在此过夜。”
  “的确如此,我烧得很厉害。”猎人承认。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亲爱的肯尼迪,我们现在是在非洲最有害于身体健康的一个地区。你放心,我们不会在这儿待很久的,上路吧!”
  多亏了乔身手敏捷,锚立即被从枝杈上取了下来。乔顺着梯子回到吊篮里。博士拧大火头,使气体迅速膨胀。不大一会儿,“维多利亚号”在劲风吹送下又开始了飞行。
  透过这瘴雨蛮烟,隐隐约约看到下面有几座茅屋。地面上的模样不断变化着。在非洲,经常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对身体有害的地块紧挨着一个对身体非常有利的地区。
  肯尼迪显然很痛苦,高烧在摧残着他强壮的体质。
  “病得真不是时候。”他全身裹着被子,躺在帐篷里,懊丧地说。
  “亲爱的肯尼迪,忍着点。”弗格森博士安慰道,“你很快就会好的。”
  “会好的,这毫无疑问!弗格森,如果你那旅行药箱里有什么能治我这病的药,就快拿点给我服。我闭上眼一口就吞下了。”
  “肯尼迪老友,我有比这更好的东西。我当然会给你一付分文不花的退烧药。”
  “你怎么弄到呢?”
  “这非常简单,我现在就把气球实实在在地升到袭击我们的这些雨云上面去,离这种有害的空气远点。给我10分钟时间,我让氢气膨胀起来。”
  10分钟还没到,旅行家们已经冲到了云雨带上面。
  “肯尼迪,再坚持一会儿,你很快就能感觉到纯洁空气和阳光的作用了。”

  “原来是这么一付药!”乔恍然大悟,“真不可思议!”
  “不对!这很正常的嘛。”
  “噢!既然你说正常,我就不怀疑。”
  “我把肯尼迪送到新鲜空气里,因为,在欧洲每天都这么做。如果是在马提尼克岛①,我会把他送到‘皮顿’山上躲避黄热病。”
  ①位于加勒比海东部。
  “啊,居然是这样!看来我们的气球是座天堂喽!”此时,肯尼迪已经舒服了些。
  “不管怎么说,它是在带我们去天堂。”乔一本正经地说。
  此时,吊篮下方乌云团团密布,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观:它们你压着我,我压着你,不停地翻来滚去,在绚丽的光辉下,映着阳光,连连搅和在一起。“维多利亚号”已抵达4000尺的高空。温度计表明气温已有所下降。从气球上,已看不见大地。在西方约50英里处,鲁伯霍山露出洒满阳光的顶峰。它构成了乌戈戈国的边界,位置在东经36度20分。风以每小时20英里的速度吹着,但3位旅行家丝毫没察觉到。他们没有任何颠簸的感觉,甚至没有意识到气球在移动。
  3个小时后,博士的预言成了事实。肯尼迪不再有任何烧得发抖的感觉,而且吃饭有了胃口。
  “这办法就是不错,比吃奎宁片还管用。”他满意地说。
  “将来,”乔仿佛下定了决心,“我就到这儿来养老。”
  上午10点钟左右,天气开始好转,云渐渐散开,大地又露出了面目。“维多利亚号”不知不觉间又向大地靠拢。弗格森博士极力寻找能把他们带往东北方去的气流。在降到距离地面600尺的高度时,他的愿望实现了。下面的地势变得高低不平,甚至成了多山地区。往东飞,随着越过该纬度的最后几棵椰子树,曾戈麦罗地区消失在了身后。
  不多时,一条条高低不等的山岳屹立在眼前,四处一个个山峰直插云端。弗格森必须时时刻刻万分小心,注意避开那些似乎突然从云中冒出来的锐利尖峰。
  “我们现在身处乱石暗礁中了。”肯尼迪担心地说。
  “放心吧,肯尼迪。我们碰不上它们。”
  “这种旅行方式还是挺逗的嘛!”乔插嘴道。
  的确,博士躁纵气球的技术令人赞叹。
  “假如我们在这样泥泞不堪的路面上前进,”他说,“我们都会陷进污泥里,步履艰难,困苦不堪。从桑给巴尔动身走到现在的话,恐怕一半的牲口已经累死,我们的样子也会人不人鬼不鬼的,而且一个个灰心丧气,早就绝望了。我们会不断地与向导、脚夫发生冲突,在他们肆无忌惮的粗暴言行下忍声吞气。白天,那潮湿的热气蒸得你头晕脑胀,难以支撑;夜晚,寒冷常常使你无法忍受。再说,还有蚊蝇的叮咬。它们的尖牙利嘴能刺透最厚的布,而且能把人叮得发疯!光这些就够受的了,更不说什么猛兽和残暴的土人了。”

  “我请求咱们别去尝试步行。”乔爽直地回了一句。
  “我一点也不夸张。”弗格森接着说,“因为,读一读那些曾经敢于到这个地区冒险的旅行家们的记叙,你的眼泪都会流出来的。”
  将近11点时,他们飞过了依芒热盆地。散住在这些山丘上的土人徒劳地用他们的武器威吓“维多利亚号”。气球终于飞临鲁伯霍山前的最后一片丘陵地。这片丘陵构成乌扎加拉山的第三条,也是最高一条支脉。
  几位旅行家全面地了解了该地区山岳形态的构造:这三条支脉中,杜图米是第一条,它们之间被一条纵向宽阔的平原隔离开;这些高高的山由一些圆锥形山峰组成,山峰之间的地面上布满了瓦砾和卵石;山中最陡峭的斜坡与桑给巴尔海岸遥遥相望,西坡不过是微微倾斜的高原;低洼地里覆盖着一层黑油油的沃土,上面的草木生长茁壮;大片大片的是埃及无花果树,罗望子树,葫芦树和棕榈树;树丛里,大大小小的水流辗转向东流淌,最后汇入金加尼河。
  “注意!”弗格森博士提醒道,“我们正接近鲁伯霍山。‘鲁伯霍’在当地土语中,意思是‘风口’。我们最好绕过较高的锐利山脊。如果我的地图没有错,我们要让气球上升5000多尺才行。”
  “我们常常有机会升那么高吗?”
  “很少,非洲的山相对于欧洲和亚洲的山来说似乎不怎么高。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的‘维多利亚号’不可能被挡住过不去。”
  很短的时间内,氢气在热能的作用下膨胀起来,气球明显地开始上升。氢气的膨胀丝毫不会带来危险,再说,气球的巨大体积里只盛了四分之三的气体。气压表显示已上升到6000尺的高度,因为,水银柱的刻度下降了将近8寸。
  “我们这样要很长时间吗?”乔问。
  “地球大气层有6000托瓦兹①厚。”博士回答,“用大体积气球可以飞很高。这是布利奥希和盖-吕萨克②曾做过的试验。可是他们飞得太高了,以至于嘴巴和耳朵都往外流血。空气稀薄,呼吸起来就困难。几年前,两位勇敢的法国人,巴拉尔和比克西奥,也冒险升到很高的区域。但是他们的气球撕破了……。”
  ①法国旧长度单位,1托瓦兹相当于1,949米。
  ②盖-吕萨卡1778-1850,法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研究气体的先驱者。

  “他们掉下来了?”肯尼迪关切地问。
  “当然啦!不过,既然科学家可能掉下来,他们就不会让自己受到丝毫伤害。”
  “那好吧!诸位,”乔说,“你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让他们掉下去。可是,我不过是个没学问的小人物,我更愿意待在适当的位置,不太高也不太低。我压根就没有那个雄心壮志。”
  在6000尺的高空,空气密度已经明显降低;声音传播困难,说话也听不大清楚;下面的物体变得模模糊糊,只看见一大团一大团的东西,难以确定是什么;人和动物根本看不见了;道路像根鞋带,湖泊成了小水塘。
  博士和他的同伴都感觉自己的状态不大正常。一股强劲的气流带着他们飞过一座座荒山峻岭。山顶覆盖着大片大片的积雪,让人看了眼花。群山间道道纵沟,条条凸脊的模样显示出远古初始水在造山运动中的作用。
  头顶太阳倒悬,烈日直射荒凉的山峰。博士把群山概貌精确地绘制成图。这群山由四条不同的岭构成;四条岭几乎处在一条直线上,其中最北边的那条最长。
  不大一会儿,“维多利亚号”沿着枝繁叶茂,绿树成阴的山腰,在鲁伯霍山背面山坡的上空降下了高度。乌戈戈国前沿是一块荒无人烟的地区。层层峦岭,道道峡谷映入了眼帘。再往下,大片黄黄的平原铺展开来,在灼热的阳光烘烤下,大地龟裂,处处是一簇簇盐性植物和带刺灌木丛。
  一些远望成林,近看稀稀落落的矮树点缀在地平线上。博士把气球贴近了地面。锚扔了下去,其中一只很快挂住一棵硕大的埃及无花果树的枝杈。
  乔顺着锚索飞快地滑到树中,小心翼翼地把锚固定好。博士让氢氧喷头继续喷着火好使气球保持着一定的升力浮在空中。这时,风几乎突然平息了下来。
  “现在,”弗格森说,“肯尼迪老友,拿上两杆枪,你一支,乔一支。该你们俩去试试啦,搞几块嫩羚羊腿肉回来当我们的晚饭。”
  “打猎去啦!”肯尼迪高兴地叫起来。
  他翻过吊篮,立即下到地面。乔早已抓着树枝打秋千似地冲下树,在那儿伸展着胳膊腿等他了。因两位同伴下了吊篮,气球的载重减轻,弗格森博士可以把火完全熄灭了。“我的主人,您可别飞走。”乔喊道。
  “放心吧,小伙子,我会牢牢地看住咱们的气球。我打算把笔记整理一下。祝你们打猎愉快。一路要小心啊。另外,我在这儿注意观察周围的动静,一有可疑情况,我就用马枪放一枪。这是咱们集合的信号。”
  “一言为定。”猎人应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1Q84 BOOK1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nbs;A.今年年初,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凭借着《海边的卡夫卡》入选美国“2005年十大最佳图书”。而后,他又获得了有“诺贝尔文学奖前奏”之称的“弗朗茨·卡夫卡”奖。风头正健的村上春树,前不久在中国出版了新书《东京奇谭集》。 [点击阅读]
廊桥遗梦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 [点击阅读]
乞力马扎罗的雪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3
摘要: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①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奇怪的是它一点也不痛,”他说。“你知道,开始的时候它就是这样。”“真是这样吗?”“千真万确。可我感到非常抱歉,这股气味准叫你受不了啦。”“别这么说!请你别这么说。 [点击阅读]
别相信任何人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如果你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你虚构了一个人生,你还能相信谁?你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更何况是别人要你看的。20年来,克丽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每天早上醒来,她都会完全忘了昨天的事——包皮括她的身份、她的过往,甚至她爱的人。克丽丝的丈夫叫本,是她在这个世界里唯一的支柱,关于她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由本告知。但是有一天,克丽丝找到了自己的日记,发现第一页赫然写着:不要相信本。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3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墓中人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3
摘要:春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丛,斑驳地落在大牟田子爵家府评的西式客厅里,大牟田敏清子爵的遗孀瑙璃子慵懒地靠在沙发上,她是位鲜花般的美人,陪伴在旁的是已故子爵的好友川村义雄先生。漂亮的子爵府位于九州S市的风景秀丽的小山上,从府邸明亮的大客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S市那美丽的港口。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今年是20世纪英国最有成就、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劳伦斯诞生!”!”0周年。这位不朽的文学大师在他近20年的创作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0多部小说、3本游记、3卷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散文集、书信集,另有多幅美术作品,不愧为著作等身的一代文豪。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HerbertLawrence)!”885年9月!”!”日出生在英国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心是孤独的猎手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心是孤独的猎手》曾被评为百部最佳同性恋小说之一,在榜单上名列17,据翻译陈笑黎介绍,这是麦卡勒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她一举成名的作品,出版于1940年她23岁之时。故事的背景类似于《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炎热的南方小镇。她说:“小说中两个聋哑男子的同性之爱令人感动,而同性之恋又是若有若无的,时而激烈,时而沉默。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