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十一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到达桑给巴尔——英国领事——当地居民的敌对情绪——孔伯尼岛——“唤雨”——气球充气——4月18日的启程——最后告别——“维多利亚”号
  一路上时不时吹起的和风护送着“决心号”运输舰飞快地驶向目的地。舰只航行在莫桑比克海峡时更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航海使人对航空的成功也充满了希望。每个人都渴望快点到达桑给巴尔岛,想着为弗格森博士的准备工作尽最后一把力。
  终于,从舰上可以望见座落在桑给巴尔岛上的这座与岛同名的城市了。4月15日上午11点钟,“决心号”运输舰在码头抛下了锚。
  桑给巴尔岛属马斯喀特①的伊玛目②管辖。他是法国和英国的同盟者,桑给巴尔无疑是他管辖区中最美的殖民地了。港口里,大量来自邻近地区的船只每天进进出出。
  ①阿曼的首都。
  ②这里指伊斯兰教长。
  小岛与非洲大陆之间只隔一条最宽不超过30英里的海峡。
  岛上存在着大规模的橡胶、象牙交易,尤其是买卖黑人交易。桑给巴尔岛是一个大的奴隶市场。非洲内地各部落的酋长们源源不断地把在每次打仗中各自抓获的俘虏运到这里买卖,故尔,所有这种战利品都汇集到岛上来了。这种非法买卖从整个非洲东海岸一直扩展到尼罗河地区。M-G-勒让在这里就目睹过有人在法国船上公开进行这种交易。
  “决心号”舰一抵达桑给巴尔岛,英国驻桑给巴尔领事就登船拜访了弗格森博士。他表示愿为博士效劳,给博士的旅行提供帮助。早在一个月前,他就从欧洲的报纸上得到了弗格森博士将从这儿动身乘气球飞越非洲大陆的消息。但是,直到博士抵达之前,他总不肯相信确有其事。
  “我过去一直怀疑,”领事把手伸向弗格森-弗格森说,“但现在,我信了。”他邀请博士、肯尼迪-肯尼迪住到他的家中,诚实的乔自然也不例外。
  领事对博士关怀备至,让博士看了他收到的所有斯皮克上尉的来信。斯皮克上尉和他的同伴在到达乌戈戈国前已经饱受饥饿和恶劣天气之苦。他们只能在重重困苦中艰难跋涉,所以,已经顾不上考虑能不能及时递送消息了。
  这些旅行家的行李被送到了领事的家中。大伙计划把气球从船上卸到桑给巴尔的海滩上。信号柱附近有一块非常合适的场地,旁边的一栋高大建筑物正好挡住东面的来风。这栋高大建筑物是一座粗粗的塔楼,样子象一只竖起来的木桶。海德堡的酒桶与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这座塔楼是作堡垒用的,塔搂平台上,几位手执长矛的俾路支人在放哨。他们是那些整日里游手好闲,说起话来高声大气的驻防兵。

  但是,在往船下卸气球时,领事得到消息说,岛上的居民要用武力来阻止这件事。再没什么比狂热偏见更盲目了。一位想飞上天空的基督徒来到了岛上。这个消息激怒了当地的居民。黑人比阿拉伯人更容易激动,他们认为这个计划中充满了对他们宗教的敌意。他们想象来人是在打太阳和月亮的主意。要知道,这两个星球可是非洲当地居民崇拜的对象,所以,他们决定阻挠这次亵渎神灵的飞行远征。
  领事对当地居民的这种激烈情绪深有了解,连忙与弗格森博士及皮耐特舰长一起商议了此事。舰长固执地不愿在威胁面前退却,但是,他的朋友弗格森博士最终使他理智下来。
  “我们最终肯定要把气球运走的。”博士对他说,“需要时,伊玛目的这些驻防兵们也许会协助我们。但是,亲爱的舰长,意外说发生就发生。万一遭到袭击,足可以给气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那样,旅行也就无法进行了。因此,做事应当万分慎重才好。”
  “您说怎么办呢?即使我们在非洲海岸登陆了,也将碰到同样的难题!那时,怎么办?”
  “再简易不过了。”领事回答道,“你们瞧,码头那边有许多小岛。把气球卸到随便哪个小岛上,周围再派上一些水兵把守,这样,你们什么危险也用不着冒了。”
  “太好了!”博士说,“而且,做准备工作也很方便。”
  舰长赞成这个建议。“决心号”随后驶近了孔伯尼岛。4月16日上午,气球被安全地安置到树林中间一块长着青草的空地上。
  两根高80尺的木杆在草地上竖了起来。木杆之间的距离同样是80尺。一套滑轮装置被固定在木杆的缘上。这样,滑轮通过一条横在两根木杆之间的缆绳就可以把气球吊起来。这时,气球还没有充气,里层的小气球与外层的大气球连接一起,也微微地吊离地面。
  在每个气球下部的输气管口上固定了两根氢气导管。
  17日的一个白天都是在安装制造氢氧气体的设备中度过的。这套设备由三十只木桶组成。木桶中盛着大量的水,里面加上废铁和硫酸,水的分解就在桶里进行。产生的氢气在转化过程中经过去除杂质进入中央的一只大木桶。然后从那里通过导管进到每只气球中。用这种方法,每只气球里都装上了一定量的确凿无疑的氢气。

  这次躁作,一共需要使用1866加仑硫酸,16050斤铁和966加仑水。
  工作在随后的晚上开始进行,一直到第二天早上3点钟左右才结束。整个躁作持续了几乎8个小时。第二天,被套上网罩的气球已在吊篮的上方气势雄伟地晃动着了。气球被大量沙袋固定住,使气体产生膨胀的设备被小心翼翼地安装好,从气球里伸出的管子与圆柱形箱子也装配在了一起。
  锚、绳索、仪器、铺盖、帐篷、食物、武器,所有旅行必需物品都放在吊篮里指定的位置。储备水在桑给巴尔岛时就已经准备妥当。200斤压载物分装成50小袋放在了吊篮底部,不过随手就可以取到。
  这些准备工作到晚上将近5点钟才全部结束。整个过程中,哨兵们围着小岛不停地巡视,“决心号”运输舰的小划子也在海峡里来回游戈。
  黑人们依然喊叫着,又是龇牙咧嘴,又是扭动身躯以表示他们的愤怒之情。巫师们在激忿的人群中蹦来跳去,拼命煽情,更使他们暴躁不安。几位愤怒不已的狂热分子甚至试图游上小岛,但是哨兵们轻而易举地就把他们赶了回去。
  于是,巫师们开始施展起巫术,念动起咒语。“唤雨”大师们自称能指挥动云彩,他们要呼唤飓风“石雨”①来救助他们。为此,他们把该国各种各样的树叶采集来一些,用小火煮沸。同时,他们还把一根长长的针扎入一头绵羊的心脏,杀死绵羊。但是,不管他们搞什么仪式,天空依然晴朗无云。他们无论刺杀绵羊,还是龇牙咧嘴扮鬼相,全都徒劳无益。
  ①黑人称冰雹为石雨。
  极度失望之际,黑人们只好恣意地狂饮乱喝起来。他们忘记一切地猛喝“坦波”酒——一种从椰子树中提取的烈性饮料,和“托格瓦”——一种极其醉人的啤酒。他们唱个不停,一直折腾到深夜方才罢休。他们的歌声虽无优美的旋律可言,却极其富有节奏。
  晚上6点钟左右。三位旅行家与舰长及军官们聚集在“决心号”的餐厅里共进最后一顿晚餐。已没有人再向肯尼迪提问。他嘟嘟囔囔地低语着一些谁也听不清的话,眼睛紧紧地盯着弗格森博士。
  可以说,这顿饭气氛很沉闷。离别的最后时刻就要来临,这使得众人十分伤感。这三位勇敢的旅行家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他们有一天能与朋友们重聚吗?他们能重新坐在家里的壁炉旁吗?假如他们的气球不巧坏了,假如他们成了野蛮部落的俘虏,落入那些不曾勘察过的地区,或落入一望无垠的沙漠里,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些想法以前还只是零零散散地在人们头脑中闪现过,并没引起多大注意,现在,却大大激发起人们的丰富想象。向来沉着冷静的弗格森博士东拉西扯,没话找话说,想尽力消除笼罩在大家心头的忧郁之情。然而,他白费了口舌,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
  因为担心黑人对他们三人搞什么敌对活动,弗格森博士和他的两个伙伴都睡在了“决心号”运输舰上。清晨6点钟,他们离开舱房,前往孔伯尼小岛。
  气球在东风的吹拂下微微摇晃着。拉住气球的沙袋已被20名水手代替。皮耐特舰长和他的军官们参加了这次庄严的启程仪式。
  这时,肯尼迪径直走向博士,拉住他的手说:
  “塞缪尔,你真的决定走了吗?”
  “亲爱的肯尼迪,这是早已决定的了。”
  “为了阻止这次旅行,我能做的都做到了吗?”
  “都做到了。”
  “好吧,这样我就心安理得了。现在我陪你走。”
  “我断定你会这么做的。”博士答道,脸上立即流露出了激动的表情。
  告别的最后时刻到了。舰长和他的军官们热烈地拥抱了他们无畏的朋友,当然也没放过诚实、自豪和兴高采烈的乔。每位在场的人都想握一握弗格森博士的手。
  9点钟,三位伙伴登上吊篮。博士点燃了氢氧喷头,并把火头拧大,以便尽快产生热量。几分钟后,原本与地面保持十分平衡的气球开始上升。水手们不得不一点点放开手中拉住气球的绳子。气球上升了20尺。
  “朋友们,”博士站在两位伙伴之间,摘下帽子呼喊道,“给我们的空中航船起一个能带来好运的名字吧!就把它叫作‘维多利亚’号!”
  一片震天的欢呼声随即响起:
  “女王万岁!大不列颠万岁!”
  此时,气球的升力不可思议地越来越大,弗格森-肯尼迪和乔向朋友们作了最后一次道别。
  “全松开吧!”博士喊道。
  于是,“维多利亚”号迅速升入空中。这时,“决心号”运输舰上的四门大炮正鸣炮致意。
或许您还会喜欢:
高尔夫球场的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我知道有这么一则已为人所共知的铁事,它的大意是:一位年轻作家决心要把他的故事的开头写得独具一格、有声有色,想借此引起那些读腻了声色犬马之类文章的编辑们的注意,便写下了如下的句子:“‘该死!’公爵夫人说道。”真怪,我这故事的开头倒也是同一个形式.只不过说这句话的女士不是一位公爵夫人罢了。那是六月初的一天,我在巴黎刚办完了一些事务,正乘着早车回伦敦去。 [点击阅读]
黑暗塔之二:三张牌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三张牌》是长篇小说《黑暗塔》的第二部。《黑暗塔》的故事灵感在某种程度上来自罗伯特·勃朗宁的叙事诗《去黑暗塔的罗兰少爷归来》(其实这部作品亦受莎士比亚剧作《李尔王》的影响)。《黑暗塔》的第一部《枪侠》,交代了罗兰作为一个“转换”了的世界的最后一名枪侠,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那就戴顶金帽子,如果能打动她的心肠;如果你能跳得高,就为她也跳一跳,跳到她高呼:“情郎,戴金帽、跳得高的情郎,我一定得把你要!”托马斯-帕克-丹维里埃①——①这是作者的第一部小说《人间天堂》中的一个人物。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点击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人间失格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人间失格》(又名《丧失为人的资格》)日本著名小说家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纤细的自传体中透露出极致的颓废,毁灭式的绝笔之作。太宰治巧妙地将自己的人生与思想,隐藏于主角叶藏的人生遭遇,藉由叶藏的独白,窥探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耻的一生”。在发表这部作品的同年,太宰治就自杀身亡。 [点击阅读]
低地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站台上,火车喷着蒸气,亲人们追着它跑过来。每一步,他们都高高扬起胳膊,挥舞。一个年轻的男人站在车窗后。窗玻璃的下沿到他的腋下。他在胸前持着一束白色碎花,神情呆滞。一个年轻女人把一个脸色苍白的孩子从火车站拽出去。女人是个驼背。火车开进战争。我啪的一声关掉电视。父亲躺在房间正中的棺材里。房间四壁挂满照片,看不到墙。一张照片中,父亲扶着一把椅子,他只有椅子的一半高。他穿着长袍,弯腿站着,腿上满是肉褶子。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生于英国汉普郡,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的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活泼风趣的文字著称。有6个兄弟和一个姐姐,家境尚可。她的父亲乔治·奥斯汀(GeorgeAusten,1731年—1805年)是一名牧师,母亲名卡桑德拉(1739年—1827年)。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5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人味在夜空中飘荡。狼灵停在一棵树下,嗅了嗅,灰棕色毛皮上洒满了斑驳阴影。松林的风为他送来人味,里面混合着更淡的狐狸、兔子、海豹、鹿,甚至狼的气味。其实这些东西的气味也是人味:旧皮的臭气,死亡和酸败的气息,且被更浓烈的烟、血和腐物的味道所覆盖。只有人类才会剥取其他动物的毛皮毛发,穿戴起来。狼灵不怕人,就和狼一样。他腹中充满饥饿与仇恨,于是他发出一声低吼,呼唤他的独眼兄弟,呼唤他的狡猾小妹。 [点击阅读]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