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八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八章
  第八章
  乔的重要性——“决心号”运输舰的舰长——肯尼迪的军火库——上货——饯行——2月21日启程——博士的学术漫谈——杜韦里埃和利文通斯——空中旅行详解——肯尼迪闭上了嘴
  2月10日左右,一切准备工作即将就绪。两只套在一起的气球已完全做好。充上气后,它们的各个侧面都经受住了强大的空气压力试验。这使人对它们的牢固性有了深刻印象,证明了制作它们时下的功夫没有白费。
  乔高兴得昏了头。他在希腊街和米切尔工厂之间不断忙忙碌碌地跑来跑去,脸上总是喜气洋洋的。他见人就谈有关旅行探险事宜的详情细节,也不管别人问不问他。他觉得最为骄傲的就是能陪主人一起去。我们甚至相信,带人看气球,给人一点一滴地讲述博士的想法和计划,让人透过半开着的窗子看上一眼博士,或博士路过大街时让人瞅瞅,这些都让机灵鬼乔赚了不止几个半克朗。不过也怪不得他,他完全有权利用当时人们的惊讶与好奇稍稍渔一点儿小利的。
  2月16日,“决心号”运输舰驶入格林威治港抛下了错。这是一艘载重800吨的螺旋桨推进式快船。该船曾负责给上次去两极地区探险的詹姆士-罗斯①爵士供应生活必需品,皮耐特舰长是位和蔼可亲的人。他对博士的旅行特别感兴趣。他早就仰慕弗格森博士。这位皮耐特舰长与其说是军人,倒更不如说像位学者。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舰船装上四门大炮。不过,这四门短炮身粗口径的大炮还从未伤过任何人,仅仅是用来发出世界上最和平的声音的。
  为适合安置气球,“决心号”的底舱经过了改装。2月18日白天,气球被小心翼翼地运来,以最稳妥安全的方式存放到了货舱尽头。吊篮及附属部件,锚、绳子、食物,到达马苏阿港口时必须装满水的水箱,一切物质都在弗格森博士的监督下用绳索紧固停当。
  此外,装到船上的还有制造氢气的十大桶硫酸和十大桶废铁。其实,根本用不了这么多原料。不过,考虑到制造氢气时有可能损失一部分,博士还是让人多预备了些。用于生产氢气的全套设备和30只桶也放到了船舱下面。
  这些烦琐的准备工作在2月18日晚上完成。船上为弗格森博士和他的朋友肯尼迪准备了两间舒适的舱房。这位怀疑论者一面发誓赌咒不去,一面上了船舷,全套的狩猎用具,两支上等的双筒后膛枪和一只经过爱丁堡市珀迪-穆尔-肯尼迪逊工厂全面检验过的马枪也一起带到了船上。用这么一支马枪,猎人能在两千步以外一枪打中岩羚羊的眼睛,而且百发百中,从未失过手。另外,他随身佩带了两支六响科尔特手枪以备万一。算上数量充足的火药、子弹袋、铅弹和子弹,全部重量加在一起没有超过博士允许他携带的重量。

  这三位旅行者于2月19日白天登船安顿了下来。他们受到了舰长和全体军官热烈而隆重的欢迎。弗格森博士依然相当冷静,一心想着他的探险;激动的狄克-肯尼迪拼命抑制住自己,不愿让感情流露出来;蹦蹦跳跳的乔语言诙谐,张口就惹人发笑,很快成了船员舱里最会逗乐的人。那里给他安排了一个帆布吊铺。
  20日,皇家地理学会为弗格森博士和肯尼迪举行了一个场面浩大的欢送会。皮耐特舰长和他的军官们也应邀出席。宴会气氛热烈,酒肴丰盛,话语醉人。大家为身体健康频频干杯。举杯次数多得足可使每位宾客相信自己能活到百岁。弗朗西斯-M××爵士主持宴会,他极力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举止始终十分得体。
  令肯尼迪-肯尼迪感到十分困窘的是,很多次祝酒是冲着他来的。在“为无畏的弗格森,英国的荣誉”干杯后,又为“有勇气的肯尼迪,博士的勇敢伴旅”举杯,肯尼迪的脸变得通红,这被看作是谦虚的表现,大伙儿的掌声反而更响了,肯尼迪的脸也就更红了。
  宴会快结束时,收到了女王的贺信。女王在信中向两位旅行家致意,并预祝考察探险成功。这难免使得大家又为“神圣的女王陛下”干杯。
  午夜时分,在一番动情的告别和热烈握手以后,参加宴会的宾客们纷纷散去,各自回家。
  “决心号”的几条小船正等候在西明斯特桥口,舰长在乘客和他的军官们陪同下坐上小船。泰晤士河急速的水流把他们送往格林威治码头。
  1点钟,舰上的人都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2月21日早晨3点钟,运输舰的锅炉发出隆隆的轰鸣声。5点,船锚拉了起来。在螺旋桨的推动下,“决心号”运输舰向泰晤士河河口缓缓驶去。
  不用说,全舰上所有人的谈话都是紧紧围绕着弗格森博士的探险进行的。见到他,简直就相当于听到了他的声音。他使人们不由得对他万分信任,以至于很快,全船上上下下,除了苏格兰人以外,没有第二个人对博士的事业会不会成功产生怀疑。
  在这漫长闲暇的航行过程中,博士在作战会议室里给军官们上了一堂名副其实的地理课。这些年青军官们如醉如痴地倾听博士侃侃而谈四十年来人们在非洲的发现。博士给他们讲述了巴尔特、伯顿、斯皮克、格兰特等人的探险活动,描述了方方面面都成了科学调查对象的那块神秘土地。年青的杜韦里埃①在非洲北部考察了撒哈拉大沙漠,并且把图瓦雷格人的几位首领带到了巴黎。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目前,两支探险队正作准备。它们一支将由北往南而下,一支由东往西而来。最后,两支队伍在廷巴克图会合。在南面,不知疲倦的利文斯通一直在向赤道进发。自从1862年3月起,他正在麦肯西的陪伴下沿罗沃尼亚河而上。最后,弗格森博士预言,六千年来非洲深藏不露的秘密必将于十九世纪大白于天下。

  ①1840-1892,法国的撒哈拉沙漠考察家,曾发表《撒哈拉-北部图瓦雷格部落的考察》一书。
  倾听弗格森博士谈话的军官们顿时对非洲探险产生了兴趣,尤其当博士向他们详细介绍了他旅行的准备工作后。他们更是来了劲头。他们想验证一下博士的计算,随即展开了讨论,连博士也坦诚地参与了进来。
  大家普遍对博士随身只携带那么一点有限的食物感到吃惊。一天,一位军官就这一点询问了博士。
  “这让您感到意外了,是吗?”弗格森博士反问道。
  “当然了。”
  “那么,您料想我的旅行要多长时间?整整几个月吗?那可大错特错了。假如旅行时间延长,我们就完了,就到不了目的地。您知道,从桑给巴尔岛到塞内加尔海岸,路程不超过3500英里,就算4000英里吧。就算气球每12小时飞行240英里,这个速度还没有我们的火车快,那么,如果日夜不停的话,七天时间穿越非洲也足够了。”
  “但是,那样的话,您就什么也看不到了。您既无法测定地理位置,也根本考察不了那个地区。”
  “您别忘了,”博士回答道,“既然我是气球的主人,既然我可以随意升降,只要我喜欢,我随时可以停下来,尤其是当气流过强,有把我裹走的危险的时候。”
  “噢,你会遇到的。”皮耐特舰长插话道,“有些飓风的风速甚至超过每小时240英里呢。”
  “您瞧瞧,”博士顺势说,“要是有这么快的风,12个小时内就能横穿非洲了。这样,早上在桑给巴尔岛起床,晚上就可睡在圣-路易岛。”
  “但是,”一位军官问道,“气球飞得能和风一样快吗?”

  “这事有过。”弗格森回答。
  “真的?气球经得住?”
  “完全经得住。拿破仑1804年举行加冕礼时就有过这种事。那天晚上11点,法国航空家加尔纳里安①在巴黎放了一只气球。上面写着这样几个金色大字‘巴黎,13年霜月②25日,教皇七世陛下为拿破仑大帝加冕。’第二天早上5点钟,罗马的居民看见这只气球在梵蒂冈上空游荡。气球越过罗马平原,掉到了巴塞罗纳的湖中,因此,先生们,气球是可以经得住这样的速度的。”
  ①1769-1823,法国航空家,第一个按正规方式使用降落伞,并从空前高度跳下。
  ②法国共和历的3月,即阳历的11月21日到12月20日。
  “气球能经得住,但是人呢?”肯尼迪试探着问。
  “是的,人也是一样的!因为,就气球周围的空气而言,气球是静止的。不是气球在运动,而是空气团自身在运动,所以,你在吊篮里点燃一根蜡烛的话,火苗连晃都不晃。如果一位乘客登上加尔纳里安的气球旅行,他一点也不会觉得在这种速度飞行下有什么难受的。不过,我还不想尝尝在那种速度下飞行的滋味。假如晚上我能勾住一棵树或绊住一块起伏不平的地面,我是不会放过的。况且我还带了二个多月的食物呢。再说,着陆时,没什么能挡得住我们这位精干的猎手给我们提供充足的野味。”
  “哇!肯尼迪先生!这回您在那儿真可大显身手了。”一位海军少尉羡慕地望着苏格兰人说。
  “何止这个,”另一位军官接过话头,“崇高的荣誉会使您更加快活的。”
  “先生们,”猎人答道,“对你们的恭维——我很——感动。我无权接受。”
  “嗯?为什么?”大家齐声发问。“您不去吗?”
  “是的,我不去。”
  “您不陪弗格森先生一起去了?”
  “我不仅不陪他去,而且我来这儿就是为了最后阻止他的。”
  众人刷地把目光全都转向了博士。
  “别听他的。”博士神情平静地答道。“这事不用和他争。其实,他完全清楚他会去的。”
  “以圣帕特利克的名义起誓!”肯尼迪大呼。“我保证——”
  “你什么也别保证了。肯尼迪老友。你的块头量过了,你的重量称过了,包括你的枪支、子弹、火药都过了磅。所以咱们就别再谈了吧。”
  的确如此,从那天起一直到踏上桑给巴尔岛,肯尼迪只谈其他的,再不开口提此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千只鹤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菊治踏入镰仓圆觉寺院内,对于是否去参加茶会还在踌躇不决。时间已经晚了。“栗本近子之会”每次在圆觉寺深院的茶室里举办茶会的时候,菊治照例收到请帖,可是自从父亲辞世后,他一次也不曾去过。因为他觉得给她发请帖,只不过是一种顾及亡父情面的礼节而已,实在不屑一顾。然而,这回的请帖上却附加了一句:切盼莅临,见见我的一个女弟子。读了请帖,菊治想起了近子的那块痣。菊治记得大概是八九岁的时候吧。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0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华莱士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第一部分序章片麟(19世纪香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是伟大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是提出进化论的旷世奇才。乘坐菲茨·路易船长率领的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环球航行时,他才三十一岁。正是这次航行,使达尔文萌发了进化论的构想。然而,《物种起源》并非进化论的开端。 [点击阅读]
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0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印第安酋长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你知道,“青角”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无论用在谁身上,这个词都损人、气人到极点,它指的是触角。“青”就是青,“角”就是触角。因此“青角”是个刚到这个国家(指美国),缺乏经验,尚显稚嫩的人,如果他不想惹人嫌,就得小心翼翼地探出他的触角。我当初也是这么一个“青角”。 [点击阅读]
双城记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内容提要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Dr.Manette)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MarquisSt.Evremonde)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婬*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 [点击阅读]
古拉格群岛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在专政时代,在处于敌人四面八方包皮围的情况下,我们有时表现出了不应有的温和、不应有的心软”克雷连科:在审理“工业党”案件时的发言第一章逮捕这个神秘的群岛人们是怎样进去的呢?到那里,时时刻刻有飞机飞去,船舶开去,火车隆隆驶去——可是它们上面却没有标明目的地的字样。售票员也好,苏联旅行社和国际旅行社的经理人员也好,如果你向他们询问到那里去的票子,他们会感到惊异。 [点击阅读]
叶盘集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0
摘要:地球夕阳西坠,黄昏的祭坛下,地球,接受我双手合十最后的顶礼!女中俊杰,你历来受到英雄的尊崇。你温柔而刚烈,秉性中揉合着男性、女性的迥异气质;以不堪忍受的冲突摇撼人们的生活。你右手擎着斟满琼浆的金钟,左手将其击碎。你的游乐场响彻尖刻的讥嘲。你剥夺英雄们享受高尚生活的权力。你赋于“至善”以无上价值,你不怜悯可怜虫。你在繁茂的枝叶间隐藏了无休无止的拼搏,果实里准备胜利花环。 [点击阅读]
吉檀迦利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冰心译1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点击阅读]
名人传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0
摘要:《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又称三大英雄传。《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点击阅读]
名士风流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柳鸣九文学的作用在于向别人展示作家自己所看待的世界。这部小说的一个人物曾经这样认为:“为什么不动笔创作一部时间与地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呢?叙述一个当今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忧虑,发现自己的问题,既不去揭示什么,也不去鼓动什么,仅仅作为一个见证。”这个人物这样思忖着。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