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四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四章
  第四章
  到非洲的探险家——巴尔特、理查森、奥韦尔韦格、沃纳、布轮-罗莱、珀尼、安德里-德博诺、米阿尼、纪尧姆-勒让、布鲁斯、克拉普夫和雷布曼、麦桑、罗舍尔、伯顿、斯皮克
  弗格森博士打算走的空中航线不是偶尔选定的,出发地点也经过了认真的研究。他决定从桑给巴尔岛升空不是没有道理。该岛靠近非洲东海岸,在南纬6度线上。也就是说,在赤道下方距赤道430地理里①的地方。通过大湖地区去寻找尼罗河源头的一支探险队刚由该岛出发不久。
  ①地理里等于1,852公里。
  但有必要指出,弗格森博士有意把那些探险活动联系起来,尤其是其中的两次主要探险活动:1849年巴尔特博士领导的探险和1858年伯顿与斯皮克两位上尉领导的探险。
  巴尔特博士是汉堡人。他与同胞奥韦尔韦格②获得允许参加了英国人理查森③的探险活动。后者负有到苏丹去的使命。苏丹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位于北纬15度与10度之间。就是说,要到达目的地,必须深入非洲内陆1500英里。
  ②1822-1852,德国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和旅行家,是环绕乍得湖航行并绘制湖区地图的第一位欧洲人。
  ③1787-1865,苏格兰海军军官和博物学家,曾三次去北极探险。
  直到那时为止,该地区只有丹汉姆、克拉珀顿和奥德内于1822-1824年旅行到过。理查森、巴尔特和奥韦尔韦格巴望着把他们的调查推进得更远些。他们像前人一样先到了突尼斯,然后走的黎波里①,最后抵达费赞的首府穆尔祖克。
  ①的黎波里为利比亚首都。
  这时,他们放弃了走与赤道垂直的路线,往西绕个急弯向加特②进发。由于向导是图瓦雷格人,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在遭受了上千次洗劫、凌辱、武装袭击后,他们的骆驼队终于在10月到达阿斯本广阔的沙漠绿洲。巴尔特博士在那里离开了同伴去阿加德兹③城旅行了一趟,然后又与探险队会合。12月12日探险队重新登程进发。队伍到了达迈古省后,这三位旅行家分手。巴尔特博士踏上了去卡诺④的路。多亏了他的毅力和一次次的重金厚礼,最后终于抵达目的地。

  ②利比亚西南部绿洲,位于古代撒哈拉商队的路线上。
  ③现尼日尔北部阿加德兹省的首府。
  ④尼日利亚北部城市。
  尽管患上了极厉害的热病,巴尔特博士还是于3月7日离开该城,身边只带了一名仆人。他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是察看乍得湖,当时,距该湖还有350英里远。他向东进发,到了博尔努⑤的祖利科罗城。它是非洲伟大中央帝国的核心。在那里巴尔特博士得知理查森因劳累、遭劫去世的消息。他继续前进,抵达乍得湖畔的博尔努首都库卡城。又过了三个星期,4月14日,在离开的黎波里十二个半月后,巴尔特博士终于到达恩戈努城。
  ⑤即现在的“博尔诺”,是尼日利亚北部州名和世袭酋长国名。
  我们知道巴尔特博士是1851年3月29日和奥韦尔韦格一起动身去乍得湖南边参观阿达玛瓦⑥王国的。他一直抵达北纬9度略微偏下一点的约拉城。这就是这位大胆旅行家往南到的最远的地方。
  ⑥尼日利亚贡戈拉州世袭酋长国。
  巴尔特博士8月又来到库卡。他从那里出发先后经过曼达拉、巴尔吉米、卡奈姆,最后抵达位于西经17度20分的马塞纳城,这是他往东到的最远的地方。
  1852年11月25日,他的最后一位旅伴奥韦尔韦格去世。此后,他向西深入,参观索科托①,穿越尼日尔河,最后到达延巴克图②。在那儿,他不得不在部落酋长的肆意凌辱下,忍受着虐待、苦难的煎熬,度过了漫长的8个月。但是,城里出现一位基督徒是当地人无法长期容忍的。富拉尼人③威胁要围城。巴尔特博士只好在1854年3月17日逃离该城,来到边境。他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在边境逗留了33天,11月再次来到卡诺,然后返回库卡。等了四个月,他重新踏上丹纳姆走过的路。1855年8月底左右抵达的黎波里。同年9月6日巴尔特博士终于回到轮敦。他是旅伴中唯一活着回来的。这就是巴尔特这次冒险旅行的大致情况。
  ①尼日利亚西北部最大的城镇和州首府,19世纪20年代以拥有两大清真寺和苏丹王宫著称。
  ③马里中部城市,历史名城。
  ③又称颇尔人或富拉贝人,穆斯林民族,散居在乍得湖到大西洋沿岸的西非更多地区。

  弗格森博士仔仔细细地记下巴尔特博士在北纬4度和西经17度的地方停过。现在再来瞧瞧伯顿中尉与斯皮克中尉在东非干了些什么:
  沿尼罗河而上的各种探险队从未能到达这条河流的神秘源头。根据德国医生费迪南德-沃纳的叙记,他所在的那支探险队在穆罕穆德-阿里④的帮助下于1840年到过北纬4度与5度之间的刚多科罗。
  ④1769-1849,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总督。
  1855年,萨瓦人布轮-罗莱被任命为东苏丹撒丁岛的领事,以代替刚刚死去的沃迪。他从卡尔图姆①启程,一路化名为贩卖树胶、象牙的商人亚库伯。他到了北纬4度以上的贝莱尼亚。随后因病返回卡尔图姆,1857年在该地病故。
  ①又译为“喀什穆”。
  埃及医务处处长珀尼博士乘小火轮到过比刚多科罗低1度的地方。他回去后因精疲力竭死在卡尔图姆。威尼斯人米亚尼绕过位于刚多科罗下面的瀑布到了第二条纬度线地区。马耳他的批发商安德里-德博诺沿着尼罗河走得更远。但是,他们都没能越过这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1859年,纪尧姆-勒让受法国政府的委托,走红海去卡尔图姆。他率领21名船员和20名士兵在尼罗河驾船启程。但他没能越过刚多科罗,而且还在充满反抗的黑人眼皮底下航行时,冒了很大的风险。代斯凯拉德洛杜爵士领导的探险队也曾试图到达尼罗河真正的发源地。
  但是,这条命中注定的界限总是使旅行家们难以逾越。尼禄②的使者过去曾到过北纬9度的地方。这么说来,18个世纪里人们只向前推进35.6度,也就是说300到360地理里。
  ②公元54-68年间的罗马皇帝。
  好多旅行家也尝试过从非洲东海岸出发去找尼罗河发源地。
  1768年到1772年,苏格兰人布鲁斯从阿比西尼亚③的港口马苏亚启程,穿过提格雷省④,探访了阿克苏姆废墟,看了所谓的尼罗河源头(根本不在那儿)⑤,最后,没有取得任何重大结果。
  ③埃塞俄比亚的旧称。
  ④埃塞俄比亚北部的一个省,首府为阿克苏姆。
  ⑤布鲁斯曾到过青尼罗河的源头河,当时那儿被认为是尼罗河的主要发源地。

  1844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克拉普夫博士在桑给巴尔海滨的蒙巴兹建立了一个慈善机构。他和尊敬的雷布曼神甫一起发现了距海滨300公里的两座山。这就是乞力马札罗山和肯尼亚山。霍伊格林和桑顿先生不久前刚攀登过这两座山的一部分。
  1845年,法国人麦桑独自一人在桑给巴尔岛对面的巴加莫约①登陆,到了德热拉莫拉。在那里他被一位酋长严刑拷打至死。
  ①坦桑尼亚东部的古海港,从前是一个奴隶贸易站。
  1859年8月份,来自汉堡的年青旅行家罗舍尔同一支阿拉伯商人的骆驼商队一起动身到达尼亚萨湖②。在那儿,他在熟睡中被杀害。
  ②又称马拉维湖。
  最后,1857年伯顿中尉和斯皮克中尉,两人都是孟加拉军队的军官,受轮敦地理学会派遣去考察非洲的大湖。7月17日,他们离开桑给巴尔,直接向西进发。一路上他们的行李多次遭抢劫,脚夫多次被痛打,忍受了4个月前所未有的苦难后,他们才走到商人和骆驼商队的聚集中心卡泽赫,就是月亮山地区。他们在那儿搜集了一些当地风俗、政府、宗教、动植物方面的宝贵资料后,接着去了大湖区的第一个湖,坦噶尼喀湖。该湖位于南纬3度与8度之间。1858年2月14日,他们到了那里,并走访了沿湖一带的各个部落。这些部落大部分保留着食人肉的习俗。
  他们5月26日踏上归途,于6月20日回到卡泽赫。在那儿,身心疲惫的伯顿病了好几个月。趁这段时间,斯皮克向北挺进了300多英里,一直走到乌克雷维湖。那天是8月3日。不过,他只是看见了位于南纬2度30分处的湖口。斯皮克8月25日返回卡泽赫。随后,他与大病初愈的伯顿一起踏上去桑给巴尔的路程。第二年的3月份他们到了那里。这两位勇敢的探险家就这样回到了英国。巴黎地理学会向他们颁发了该学会的年度奖。
  弗格森博士特别注意到伯顿与斯皮克既没跨越南纬2度线,也没超过东经29度的地方。
  因此,问题在于把伯顿和斯皮克的探险与巴尔特博士进行过的活动归并一起,就是说,要着手穿越宽约12度多的一大片地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妖怪博士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时值春天的一个星期日的傍晚,天空被一片厚厚的乌云覆盖着,显得格外闷热。一个小学生吹着口哨,漫不经心地走在麻布六本木附近的一条高级住宅街上。他叫相川泰二,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刚才去小朋友家玩了以后,正赶着回家。他家就住在麻布这一带叫笄町的地方。马路两边全是些豪宅大院,高高的围墙连成一片。走过几家大院,在一家神社的门前,可以看见里面的一片小树林。这条马路平时就是行人稀少,今天更显得格外地空寂。 [点击阅读]
寓所谜案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我不知道到底从哪儿开始这个故事,但是我还是选择了某个星期三在牧师寓所的午餐时分开始。席间的交谈大部分与将要叙述的故事无关,但还是包含得有一两件有启发的事件,这些事件会影响到故事的发展。我刚切完了一些煮熟的牛肉(顺带一句,牛肉非常硬),在回到我的座位上时,我说,任何人如果谋杀了普罗瑟罗上校,将会是对整个世界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讲的这番话,倒是与我的这身衣服不太相称。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康复的家庭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看见起居室门背面贴着一张画卡——这是我们家祝贺生日的习惯方式——祝贺妻子的生日。这张贺卡是长子张贴的,画面上两个身穿同样颜色的服装、个子一般高的小姑娘正在给黄色和蓝色的大朵鲜花浇水。花朵和少女上都用罗马字母写着母亲的名字UKARI——这是长子对母亲的特殊称呼。对于不知内情的人来说,这首先就有点不可思议。长子出生的时候,脑部发育不正常。 [点击阅读]
弥尔顿的诗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十四行诗之十九我仿佛看见了我那圣洁的亡妻,好象从坟墓回来的阿尔雪斯蒂,由约夫的伟大儿子送还她丈夫,从死亡中被抢救出来,苍白而无力。我的阿尔雪斯蒂已经洗净了产褥的污点,按照古法规净化,保持无暇的白璧;因此,我也好象重新得到一度的光明,毫无阻碍地、清楚地看见她在天堂里,全身雪白的衣裳,跟她的心地一样纯洁,她脸上罩着薄纱,但在我幻想的眼里,她身上清晰地放射出爱、善和娇媚,再也没有别的脸,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他沉浸在眼前的场景中。一切都那么宁静,那么安谧,又那么……平常。这才是他一直盼望的生活,亲朋好友团聚——他深信,眼前正是那幅画面,尽管惟一能认出的面孔是疼爱自己的母亲。生活本该如此:充满温馨、亲情、欢笑、恬静。这是他魂牵梦索的生活,是他无时无刻不在祈盼的生活:体味暖人的笑容,分享惬意的交谈,轻拍亲人的肩头。但最令他神往的是母亲脸上绽出的微笑。此时此刻,他深爱着的母亲无比幸福,她已不再是奴隶。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系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一个遥远星系。故事已经结束了,任何事都不能改变它。这是一个关于爱情与失去、友情与背叛、勇气与牺牲以及梦想破灭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至善与至恶之间模糊界限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一个时代终结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有一件很奇怪的事——它既发生在语言难以描述其长久与遥远的时间之前与距离之外,又发生在此刻,发生在这里。它就发生在你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 [点击阅读]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末代教父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与圣迪奥家族的那场决战过了一年之后,就在棕榈主日①那一天,唐-多米尼科-克莱里库齐奥为自家的两个婴儿举行洗礼仪式,并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决定。他邀请了美国最显赫的家族头目,还有拉斯维加斯华厦大酒店的业主艾尔弗雷德-格罗内韦尔特,以及在美国开创了庞大的毒品企业的戴维-雷德费洛。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他的合伙人。①棕榈主日:指复活节前的礼拜日。 [点击阅读]
此夜绵绵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终了也就是开始”……这句话我常常听见人家说。听起来挺不错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有这么一处地方,一个人可以用手指头指下去说道:“那天一切一切都是打从这开始的吗?就在这么个时候,这么个地点,有了这么回事吗?”或许,我的遭遇开始时,在“乔治与孽龙”公司的墙上,见到了那份贴着的出售海报,说要拍卖高贵邸宅“古堡”,列出了面积多少公顷、多少平方米的细目,还有“古堡”极其理想的图片,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