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三章
  第三章
  博士的朋友——追溯他们的友谊——肯尼迪-肯尼迪到轮敦——建议出乎意料,但落实具体让人放心——令人忐忑不安的谚语——有关在非洲殉难者的几句话——气球的优点——弗格森博士的秘密
  弗格森博士有一位朋友,但并不是另一个他(alterego)。因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之间是不可能存在友谊的。不过,肯尼迪与塞缪尔-弗格森的脾气、禀性与才能虽不相同,俩人却心心相印。差异并没怎么妨碍他们的交往,相反倒是更加深了他们的友谊。
  这位肯尼迪-肯尼迪是位地地道道的英格兰人。他性格坦率、处事果断,头脑固执。肯尼迪住在爱丁堡附近的利斯小城。那地方算得上是“老熏炉”①真正的郊区。他有时喜欢捕捕鱼,但无论何时何地最喜欢的还是打猎。这对一位生长在喀里多尼亚②,经常在苏格兰高地的大山中走来走去的孩子来说不足为奇。他是当地公认的优秀射手。他不仅能用枪击中刀刃,把子弹劈成完全相等的两半,而且,如果随后用秤称一称,就会发现甚至两半子弹的重量也分毫不差。
  ①爱丁堡的别称——原注
  ②苏格兰的古代名称。
  肯尼迪的相貌很像沃尔特-斯各特③在《修道院》一书中描写的霍尔伯特-格轮丁宁。他的身高超过6英尺,举止优雅,看上去力大无比。被阳光晒成褐色的面孔,乌黑发亮的眼睛,与生俱来的果断、勇敢,总之,从他整个身上都可以看到苏格兰人根深蒂固的美好东西。
  ③1771-1832,苏格兰作家。
  两位朋友是在印度结识的。当时,两人在同一个团里服役。每当肯尼迪去打虎猎象时,弗格森就去采集植物和昆虫标本。每个人都是自己那一行的佼佼者,不止一种稀有植物成了博士的胜利品,其价值与一对大象牙不差上下。
  这两位年青人从没有过机会救对方,也没帮过对方任何忙。但是,他们的友谊始终不渝。命运有时使他们分离,但心灵的相通往往又使他们重逢。
  从印度退役返回英国后,他们两人常常因博士的远途旅行而分开一段时间。不过,博士每次回来,必然去苏格兰朋友家,当然不是去寒喧几句,而是住上几个星期。肯尼迪谈谈往事,弗格森说说未来:一个前瞻,一个后顾。由此看出,弗格森生性不安分,肯尼迪却沉稳、平和。
  西藏之行后,博士几乎两年没谈进行新探险的事。肯尼迪猜想他的旅行瘾和冒险欲在渐渐淡下来。肯尼迪为此非常高兴。他认为旅游探险总有一天会送命。一个人不论多么有经验,也不可能总是安然无恙地穿行于食人者和猛兽之间,因此,肯尼迪极力劝阻弗格森别再去探险。况且,他为科学贡献得够多了,早已远远超过人们给他的荣誉。
  对这番劝告,博士不作任何回答。他依然想他的事,埋头于他那深奥的计算,一夜夜地摆弄着数据,实验着仪器。没人能弄明白他那些希奇古怪的机械玩意儿是什么。显然,他的脑海中正在孕育着一个伟大的想法。

  正月里,弗格森离开了肯尼迪返回轮敦时,肯尼迪心里犯起了嘀咕:“他又在打什么主意?”
  一天早晨,肯尼迪从《每日电信报》上得到了答案。
  “我的天哪!”他叫道,“他简直疯了!真是个神经病!竟然想乘气球穿过非洲!亏他想得出!弄了半天,这两年他都在想这事!”
  如果把这些惊叹号看成肯尼迪狠狠打在脑袋上的拳头,你就能想象得到诚实的肯尼迪当时这么说话时的心情了。
  值得信赖的女人——老埃尔斯拜丝想宽慰他,说这很可能是骗人的。肯尼迪立即叫道:
  “哪能呢!我还不了解我的朋友吗?这难道不是他干的事?空中旅行,亏他想得出!他现在竟然跟鹰比起来了!不,这当然不行!我非阻止他不可!要是由着他的性子来,总有一天他会到月亮上去!”
  肯尼迪又急又气,当晚就在中央火车站上了火车,第二天便到了轮敦。三刻钟后,一辆双轮马车把他带到希腊大街索霍广场弗格森博士的小房子门前。肯尼迪走上台阶,朝门上重重地敲了五下,通报开门。
  弗格森闻讯亲自为他打开了门。“肯尼迪吗?”他问道,脸上并不显得十分惊讶。
  “正是本人。”肯尼迪反唇相讥。
  “怎么,亲爱的朋友,冬天正是打猎的季节,你怎么在轮敦?”
  “是的,在轮敦。”
  “那么,你来干什么?”
  “阻止一件荒唐透顶的荒唐事!”
  “荒唐事?”博士问。
  “这份报上说的可是真事?”肯尼迪边问边把一份《每日电信报》递过去。
  “哦!你说的原来是这回事!这些报也真是的,太不慎重了!好了,亲爱的朋友,请坐吧。”
  “我不要坐。你当真想做这趟旅行?”
  “当真,我的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而且我……。”
  “准备的东西在哪儿?让我把它们给毁了!我非把它们砸个稀巴烂不可!”
  这位可敬的苏格兰人确实气极了。
  “安静点,我亲爱的肯尼迪。”博士接着说,“我料到你会生气。你恨我还没有告诉你我的新计划。”
  “你竟把这称作新计划!”
  “我确实太忙。”弗格森不容打断地接着说,“我要做的事太多了!不过请放心,我不会不给你写信就走的……。”
  “嗨!我可不在乎……。”
  “因为我想让你与我一起去。”
  苏格兰人活像一只受惊的岩羚羊敏捷地往前一跳,吃惊地嚷道:
  “啊!居然有这种事!你是想让别人把咱俩关进白特尔汉姆疯人院吗?”
  “亲爱的肯尼迪,我确实指望你去。况且,我早已选中了你,其他好多人要去都被我拒绝了。”
  肯尼迪万分惊讶地呆住了。
  “你听我谈十分钟后,”弗格森博士沉静地继续说,“你会感谢我的。”

  “你说的是正经话?”
  “非常正经。”
  “要是我拒绝陪你去呢?”
  “你不会拒绝的。”
  “如果我非要拒绝呢?”
  “那我就一个人去!”
  “咱们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谈谈。”猎人提议,“既然你不是开玩笑,这事得好好商量商量。”
  “亲爱的肯尼迪,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咱们就边吃早饭边谈好了。”
  两位朋友面对面在一张小桌子前坐下。桌上放着一迭三明治和一把大水壶。
  “亲爱的弗格森,”猎人开口道,“你的计划太荒诞!行不通!它完全不象一个正儿八经、切实可行的计划!”
  “这要在我们试了后才知道。”
  “不过,说白了吧,试也不要试。”
  “为什么?请你说说看。”
  “当然是危险多,困难大了。”
  “困难嘛,是人为了战胜它而臆想出来的。”弗格森严肃地说,“至于说危险,谁能保证可以避得开?生活中什么都有危险。在桌子前坐下或把帽子戴到头上也可能是很危险的。再者,应该把可能发生的事看成已经发生过的。只看将来中的现在,不要从现在看将来,因为,将来只不过是距离稍远些的现在罢了。”
  “能这样说?!”肯尼迪耸了耸肩,“你总是宿命论!”
  “是宿命论,但要从这个词的好的意义上去理解。我们因此不要去躁心命运给我们安排了什么,也从不忘记我们英国的好谚语:‘命中注定被吊死,就决不会被淹死!’”
  肯尼迪无言以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又找出一大堆很容易想到的理由,但他说得太长,这儿无法一一转述。
  “不过,总之,”两人争了一个小时后,肯尼迪说,“既然你铁了心要横穿非洲,既然这对你的幸福很重要,你为什么不走正常的路,而非要从空中飞呢?”
  “为什么?”博士兴奋地答道,“因为至今为止,所有从陆地走的尝试都失败了!因为从蒙戈-帕克在尼日尔河被杀到弗格尔在瓦代①失踪,从奥德内死于米尔,克拉珀顿死于萨卡图到法国人麦桑被剁成肉块,从莱恩少校被图阿雷格人杀害到汉堡的罗舍尔1860年初丧命,非洲殉难者名单上已经记下了多少遇害者的名字!因为,与自然力、饥饿、干渴、热病、猛兽作斗争,特别是,与更凶猛的野蛮部落作斗争是不可能的!因为,用这种方式无法办到的事就应该试试另一种办法!总而言之,从中间走不过去的地方就应从旁边绕行,要么就从上面飞过去!”
  ①历史上的乍得王国,为现今乍得的瓦达伊地区。
  “如果只是从上面飞过去,那就好了!”肯尼迪反驳道,“但这可是一直飞在上面啊!”
  “怎么!”博士异常冷静地接着说,“有什么要怕的?我已经采取了预防气球掉下来的措施,你会完全同意我的做法的。再说,万一我没了气球,无非像其他探险家们的情况一样,步行前进罢了。不过,我的气球是不会让我失望的。你就别总想着这个啦!”

  “恰恰相反,就应该想到这点。”
  “好了,亲爱的肯尼迪,在到达非洲西海岸前,我根本不打算离开气球。有了气球,什么都可能做到。如果没了它,以前探险队遇到的危险、大自然的困难又都来了。乘上气球,无论酷暑、激流、风暴、沙漠、干热风,有害气候,还是野兽、土人,我都不用怕!如果太热,就升高些;如果太冷,就降低些;遇到高山,就越过它;遇到悬崖绝壁,就穿过去;遇到河流大川,就飞过去;遇到狂风暴雨,爬到它上面;遇到激流,我还可以像鸟儿一样掠过水面!我毫无疲倦地前进,我停下来不是因为需要休息!我在新城上空翱翔!我疾风般地时而飞在最高空,时而紧贴地面滑行。你瞧,非洲地理概貌就像世界上的一幅大地图展现在我眼前。”
  诚实的肯尼迪有些被感动了,不过弗格森博士在他面前提到的场景使他头晕目眩。他又喜又怕地注视着弗格森,感觉到自己仿佛已经在空中摇摆了。
  “得了,悠着点吧,亲爱的弗格森。这么说,你已经有办法躁纵气球的方向了?”肯尼迪问。
  “一点没有,这是个幻想。”
  “那你打算飞往……?”
  “听天由命,不过反正是由东往西飞。”
  “为什么?”
  “因为我打算利用信风。因为信风的方向是不变的。”
  “哦!的确如此!”肯尼迪若有所思地说,“信风……当然……,迫不得已时可以……差不多……。”
  “只要是差不多就行!况且,我诚实的朋友,现在是万事俱备。英国政府把一艘运输舰交给了我使用。而且说定了在估计我到达西海岸的那段时间里,有三、四艘船会去那一带海域巡逻。最多三个月我就到桑给巴尔了。在那里我把气球充满气,然后我们就升空……。”
  “我们?”肯尼迪叫道。
  “怎么,看样子你还有什么反对意见?说吧,肯尼迪老友。”
  “反对意见,我有上千条呢!不过,别的暂且不提,先给我说说:既然你打算旅行,既然你想着任意升高降低,那么,不消耗气体,你就不可能做得到!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其他不消耗气体的办法呢。正是这点一直阻碍了在空中进行长途旅行。”
  “亲爱的肯尼迪,我只给你说一件事:气体的一个原子,一个分子,我也不会浪费。”
  “那你任意降低呢?”
  “我是要任意降低。”
  “你怎么做?”
  “这可是我的秘密。肯尼迪老友。请相信我。让我的座右铭也成为你的座右铭吧:excelsior!”
  “好吧,Excelsior就Excelsior!”猎人应道。他对拉丁语一窍不通。
  不过,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尽一切可能与他朋友的出发计划唱反调,因此,他表面假装同意弗格森博士的意见,其实仅仅是袖手观望而已。至于弗格森,立即又去忙他的准备工作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2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回忆录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银色马一天早晨,我们一起用早餐,福尔摩斯说道:“华生,恐怕我只好去一次了。”“去一次?!上哪儿?”“到达特穆尔,去金斯皮兰。”我听了并不惊奇。老实说,我本来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英国各地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离奇古怪的案件,可是福尔摩斯却没有过问。他整日里紧皱双眉,低头沉思,在屋内走来走去,装上一斗又一斗的烈性烟叶,吸个没完,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议论,完全置之不理。 [点击阅读]
夜城6·毒蛇的利齿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伦敦中心附近藏有一个可怕的秘密,有如毒蛇缠绕在其中:夜城。一个黑暗堕落的地方,一个大城市中的小城市,一个太阳从未照耀也永远不会照耀的所在。你可以在夜城中找到诸神、怪物,以及来自地底深处的灵体,如果他们没有先找上门来的话。欢愉与恐惧永远都在打折,不但价格低廉,也不会在橱柜中陈列太久。我是个在夜城出生的人,而打从三十几年前出生的那天开始,就不断有人想要置我于死地。我名叫约翰·泰勒,职业是私家侦探。 [点击阅读]
威尼斯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二十世纪某年的一个春日午后,古斯塔夫-阿申巴赫——在他五十岁生日以后,他在正式场合就以冯-阿申巴赫闻名——从慕尼黑摄政王街的邸宅里独个儿出来漫步。当时,欧洲大陆形势险恶,好儿个月来阴云密布。整整一个上午,作家繁重的、绞脑汁的工作累得精疲力竭,这些工作一直需要他以慎密周到、深入细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事。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新人来自火星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侯维瑞赫-乔-威尔斯与另两位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和阿诺德-贝内持并称为本世纪初英国小说中的现实主义三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在狄更斯和萨克雷等大师手中达到了灿烂辉煌的高峰。19世纪末、20纪初英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现实主义小说依然发挥着它的批判作用,从道德、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暴露与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点击阅读]
日常生活的冒险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读者可曾想象过接到这样来信时的辛酸味?信上说,你的某一尽管时有龃龉,但长期来常挂心间交谊甚笃的好友,不意在某个远如火星上的共和国的哪个陌生处所,原因不明,轻生自尽了。在弱小的兽类世界,想来也有像遇到较强兽类,将其坚实头颅,如同软蜜饯似地一下咬碎一类的残酷体验,但在人类世界,以我目前的想法,即此便是辛酸不过的体验了。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5:午夜阳光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每天的这个时候,我总是祈祷自己可以入睡。高中——或者称为炼狱更为恰当!如果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我的罪过,那恐怕就是我读高中的记录了。这种厌烦感不是我曾经体会过的,每一天看上去都要比前一天更加极度无聊。也许这就是我睡眠的方式——如果说,睡眠的含义就是在变幻的时期内处于呆滞状态的话。我凝视着食堂角落水泥墙上的裂纹,想象着它们所呈现的花纹其实并不存在。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