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气球上的五星期 - 第二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二章
  第二章
  《每日电讯报》上的一篇文章——学术刊物之间的争论——彼得曼博士支持他的朋友弗格森博士——学者科内尔的答复——众人纷纷打赌——给博士提的各种建议
  第二天,1月15日,这一期的《每日电讯报》中刊登了一篇妙笔生花的文章:
  “非洲终于要公开它那辽阔荒野的秘密了。一位现代俄狄浦斯①将告诉我们60个世纪的学者文人没能识破的这个谜底。过去探寻尼罗河发源地(fontesNiliquoereres)总被视为异想天开,一个实现不了的梦。
  ①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巴尔特②博士沿着丹纳姆③和克拉珀顿④开辟的道路一直到了苏丹;利文斯通⑤博士从好望角到赞比西亚盆地反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调查;伯顿⑥上尉和斯皮克⑦上尉发现了内陆大湖;他们为现代文明打通了三条道路。三条道路的交叉点可谓是非洲的心脏。但至今还没有一位旅行家能涉足该地区。我们的全部力量正应该使在那儿。
  ②1821-1865,德国地理学家、非洲探险家,着有五卷本巨着《中北非游记和发现》。
  ③1786-1828,英国早期探险家,曾任塞拉利昂总督。
  ④1788-1827,苏格兰探险家,着有《1822,1823和1824年北非旅行和发现记事》。
  ⑤1813-1873,英国传教士、探险家,在非洲南部、中部和东部旅行,传教达30年之久。

  ⑥1821-1890,英国探险家,曾翻译《天方夜谈》。
  ⑦1827-1864,英国探险家,第一个发现东非维多利亚湖的欧洲人。
  “不过,这些勇敢的科学攀登者们未竟的事业就要由弗格森-弗格森博士的大胆尝试来完成。他以往的神奇探险活动早已得到了读者们的赏识。
  “这位无畏的发现者打算乘气球由东至西穿越整个非洲。据可靠消息,这次惊人旅行的出发点将设在非洲东海岸的桑给巴尔岛①。至于终点,只有上帝知道了。
  ①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港口城市。
  “这次科学探险的计划已于昨天正式提交给皇家地理学会。学会大会表决通过拨发一笔2500英镑的款项作该活动的费用。
  “这次尝试是地理探险大事记中史无前例的,我们将随时向读者提供消息。”
  正如我们所料,该文引起了巨大反响。它首先激起怀疑的浪潮:弗格森博士被当成是一个纯粹虚幻的人物,是巴纳姆②博士的发明。后者在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现在又准备打英轮三岛的“主意”了。
  ②1810-1891,美国游艺节目演出经纪人,常搞些稀奇古怪的展览、演出等,自称“胡诌王子”。
  日内瓦出版的《地理学会学报》二月号上刊登了一篇风趣的答读者信。文章巧妙地戏谑了轮敦皇家学会、旅行者俱乐部和那条鳟鱼。

  但是,彼得曼博士在哥达出版的“公报”中发表的文章,使日内瓦的这家学刊彻底闭上了口。彼得曼博士自己了解弗格森博士,而且愿意为他的勇敢朋友的无畏尝试担保。
  另一方面,很快就不可能再有怀疑了:旅行的准备工作正在轮敦进行着;里昂的几家工厂已接到生产制造气球用塔夫绸的大量订单。最终,不列颠政府允许弗格森博士使用《决心号》运输舰。该舰的舰长叫皮耐特。
  随即,成千上万件鼓励信、贺电纷至沓来。有关探险队举动的详情细节随着准备工作的进展全部发表在巴黎地理学会的学报中。在V-A-莫尔特一布轮①先生主编的《旅行、地理、历史和考古新年鉴》中登出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文章。W-科内尔博士在《德国地理学报》上发表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令人信服地证论了这次旅行探险的可行性、成功的机会、困难的性质和空中航行这种方式带来的种种好处。他仅仅对出发地点提出了批评。他指出,从马苏亚这个阿比西尼的小港口出发更好些。1768年,詹姆士-布鲁斯就是从马苏亚出发去寻找尼罗河源头的。另外,他毫无保留地赞赏弗格森博士的这种积极进取精神和这种想到、做到、决不回头的坚强毅力。
  ①法国地理学家,其父是巴黎地理学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董事长。

  《北美评论》看到英国得到这样的荣誉尤为不快。它把博士的计划当成了笑话,并不怀好意地怂恿博士半途中径直飞到美国来。
  总而言之,从《福音教会公报》到《阿尔及利亚与殖民地杂志》,从《传教年鉴》到《传教士新闻》,没有哪家科学杂志不用各种形式详叙此事的,更不用说全世界的报刊了。
  在轮敦,甚至在全英国,人们纷纷拿下面的问题打赌:第一,弗格森博士存在不存在;第二,旅行会不会进行;第三,这次探险活动能不能成功;第四,弗格森博士可不可能回得来。许多人投下了巨额赌注,活像是在埃普索姆②的赛马会上。
  ②英国的一个城市,以赛马闻名。
  这样以来,相信的、不相信的,外行、内行,所有的人都把眼睛盯住了弗格森博士。他不自觉地成了众人心目中的英雄。博士乐意提供有关远征探险的详细情况。他平易近人、淳朴自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诚恳的人了。不止一位胆大的冒险家找他毛遂自荐,想与他同甘共苦,但都被他不加解释地一律回绝了。
  许多研究气球转向机械结构的发明家向他推荐自己的发明,但他一个也不愿接受。有人问弗格森博士是不是已经发明了什么新的转向系统,但他概不回答。他更加积极地忙于探险的准备工作。
或许您还会喜欢:
贵族之家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伊万-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一八一八——一八八三)占有一席光荣的位置。而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中,长篇小说又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屠格涅夫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奠基者之一,他的长篇小说给他带来了世界声誉。他的六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与作家同时代的俄罗斯进步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屠格涅夫既是这些知识分子的编年史作者,又是他们的歌手和裁判者。 [点击阅读]
赫塔米勒短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 人气:0
摘要:1他已经死了。也许他还活着。人可以默默无闻地活着。我知道他再也不来了。每当铁皮咯吱作响的时候,每当我看见白色的树皮或者看见某人手中拿着一块手帕的时候,我就会浮想连翩,我就会想起我没有看见的某种事物。也许我应该想那些映入我的眼帘的事物,但是我不敢想。谁能告诉我必须想多久才能牢记那幕惨剧呢?怎样做才能从我的脑海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呢?我不知道我应该看外部世界的白树皮还是应该潜沉于内心世界之中。 [点击阅读]
达芬奇密码
作者:佚名
章节:114 人气:0
摘要:郇山隐修会是一个确实存在的组织,是一个成立于1099年的欧洲秘密社团。1975年巴黎国家图书馆发现了被称作“秘密卷宗”的羊皮纸文献,才知道包皮括艾撒克·牛顿爵士、波担切利、维克多·雨果和列昂纳多·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人们所知的“天主事工会”是一个梵帝冈教派——一个极度虔诚的罗马天主教派。 [点击阅读]
远大前程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0
摘要:1993年暑假后,我接到上海的老朋友吴钧陶先生来信,说南京译林出版社章祖德先生请他译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万一他没有时间,还请他代为找一位译者。吴先生正忙于孙大雨先生的作品编校,而且上海的一些译者手头都有任务,所以他请我译这部作品。我虽然在英语专业从事英美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一辈子,但还没有正正式式地译过一本世界名著。我大部分精力花在中美文化的比较,以及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方面。 [点击阅读]
迷茫的女郎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去年春天,三泽顺子刚从东京的一所女子大学毕业,就立刻进了R报社工作了。当时,在入社考试时,有关人员问她希望到哪个部去,她回答说,想到社会部。有关人员看了她的履历表说:“你的英语不错嘛!”是的,三泽顺子毕业的那所女子大学,英语教学是相当有名气的。然而,后来顺子没有能到社会部去,却被分配在R报社的资料调查部。和顺子同时考入报社的女性还有事业部的一个,校阅部的一个。 [点击阅读]
追风筝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卡勒德·胡赛尼(KhaledHo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胡赛尼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居加州执业。《追风筝的人》是他的第一本小说,因书中角色*刻画生动,故事情节震撼感人,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得各项新人奖,并跃居全美各大畅销排行榜,目前已由梦工厂改拍成电影。 [点击阅读]
透明的遗书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好像睡着了,尽管只是短暂的时间,感到“咯噔”一下小小的震动,醒了过来,西村裕一条件反射般站了起来,急忙朝车门方向走去。“咯噔”一声响过以后,不到二十秒钟将抵达Y车站。但站起身来,立即发觉窗外的景色与往常不同。只见一片广阔的河滩,电车临近铁桥,从脚下传来“轰隆、轰隆”重重的金属声。西村苦笑了一下,心想习惯这东西实在太可怕了。 [点击阅读]
通灵女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1十岁的香樱里还不懂得“烦躁”这个词,所以,她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只能认为“烦死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虽然并非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如此,但是,每天早晨起床时、吃饭时、上学时,那种“萦绕心头”的感觉总是挥之不去。每当这时候,母亲对待香樱里的惟一方法,就是说她,“什么呀,睡迷糊了吗?”香樱里自己也想:是呀,是睡迷糊了吧。 [点击阅读]
采果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吴笛译1如果你吩咐,我就把我的果实采满一筐又一筐,送到你的庭院,尽管有的已经掉落,有的还未成熟。因为这个季节身背丰盈果实的重负,浓荫下不时传来牧童哀怨的笛声。如果你吩咐,我就去河上扬帆启程。三月风躁动不安,把倦怠的波浪搅得满腹怨言。果园已结出全部果实,在这令人疲乏的黄昏时分,从你岸边的屋里传来你在夕阳中的呼唤。 [点击阅读]
金粉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一、夜访侦探夜晚,拉乌尔看完了戏,回到自己家里。在前厅的穿衣镜前面,他站了一会儿,自我欣赏了一番:优美的身躯,宽阔的肩膀,高挺的胸脯,健壮的肌肉,配上一套高级衣料制做的西服,真是一表人材。前厅不大,陈设挺考究。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单身汉居住的公寓套间,家具精美,起居恬适。住在这里,准是一个重视生活享受、又很富裕的人。每天晚上,拉乌尔都喜欢坐在工作间宽大的坐椅里,抽上一支香烟,闭目养神。 [点击阅读]
金色的机遇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乔治。邓达斯仁立在伦敦街头沉思。在他的周围,卖苦力的与赚大钱的像是席卷而来的潮水一样汹涌流动。此刻,乔治衣冠楚楚,裤线笔直,根本没有注意到他们。他正忙着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用社会下层的说法,乔治与他富有的舅舅(即利德贝特。吉林公司的艾尔弗雷德。利德贝特)“吵了一架”。准确他说,这嘲争吵”完全是利德贝特先生单方面的。那些言辞就像是愤怒的溪流从他的嘴里源源不断奔涌而来。 [点击阅读]
铁皮鼓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0
摘要:供词:本人系疗养与护理院的居住者①。我的护理员在观察我,他几乎每时每刻都监视着我;因为门上有个窥视孔,我的护理员的眼睛是那种棕色的,它不可能看透蓝眼睛的我——①本书主人公,自述者奥斯卡-马策拉特,因被指控为一件人命案的嫌疑犯而被“强制送入”疗养与护理院(疯人院的委婉称谓)进行观察。本书的脚注皆为译注。因此,我的护理员根本不可能是我的敌人。我已经喜欢上他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