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妻妾成群 - 苏童《妻妾成群》书评——宿命的两个无奈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讲的是无奈和宿命,挣扎和反抗都在颦笑间,欲说换休。本打算一条道走到黑自暴自弃,终了也的确是弃掉了,却不是自己暴自己弃的。进了这个漆黑的门洞, 是连死都不能给自己做主,你越是想死,那份薄如蝉翼的命却也不知哪来的力量,偏偏和你拗着干,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像太极推手似的,就是不顺你的意呀!那 么好吧,不跳井了,也不死了,可到这个地步,几乎已经无路可走,井还没跳,颂莲就已经坐在井里了,坐井观天,观命,气滞得很。有好几回,她灵魂出了窍,直 接去-阴-曹地府走了两遭,还看见了雁儿拿簪子捅她。不让死,又活不下去,于是,只有疯。看完了,再回头想想,这疯几乎是顺手推舟,一万个在理儿的,可读书 时,脊梁骨确实倒吸一丝凉气,说不惊心是撒谎。苏童的心也够狠,他把女人心理琢磨个透也罢了,阎王老子的心理也分析得丝丝入扣。不过话说回来,但凡一个现 实主义作家,一拿起笔,几乎都成了阎王老子的替身,杀人不眨眼。
  颂莲是准备自暴自弃的,她上了一年大学,懂得了一些道理,也皮毛地接触了一些文明开化,虽然在陈家住着,那点文明早被她抛到了脑后,但终究是 读过书的人,还是有些不一样。比如陈佐千要求后入时,她说,那我不成一条狗了?再比如她常常骂的话,谁是婊子?你们才是婊子?她的内心是排斥狗和婊子的, 那是下贱,是愚昧,是一万个不情愿。她自认是和那三房有些不一样的,至少她看见了自己的愚昧,她选择这条路是被逼的,她几乎是亲手把心的自由之火按灭了, 说白了,是和梅珊一样的清高。可是在这样长期笼罩在-阴-霾和乌云下的人家,一个人不下贱不愚昧就没有活路,你以为卓云愿意么?当初她跨出第一步,必定是和颂 莲一样的心情,谁都有心酸的过去。你大可以说卓云是行尸走肉的躯壳,无妨,她不需要尊严和自由,既过了门,尊严和价值就是雁儿手里的簪子,专要人命的。
  梅珊被行刑前,颂莲替她求情,“该怎样怎样”,陈佐千平淡地答道,这倒不是陈佐千心狠。在陈家,除了一座又一座的贞节牌坊,几乎是没有人道可 言,人道就像电冰箱,是他们听都没听说过的玩意儿。苏童的叙事异常冷静,看不出一点偏袒和私心,力道十足。在这强大的气场里,读者的心却被每一个人物牵 着,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穰穰蝇争血,卓云固然邪恶,也邪恶得可怜;陈佐千固然是封建愚昧,可那时代就是一个封建愚昧的时代啊!他也是别无选 择。
  这就是宿命和无奈。生不是我们决定的,这是一个无奈;且一生下来,阎王的生死薄上就有了我们的名字,这是另一个无奈。那么人又何必来到这世上呢?颂莲常常坐在井边呆想,想的大概就是这两个无奈吧!
  只是结尾显得有点突然,如果把两个女人的死再往后延一段就更好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