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情人 杜拉斯 - 杜拉斯《情人》书评·永远的分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特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过去更美。相比你年轻的容貌,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摧残的面容。”——《情人》
  一直下着淅沥的雨,然后现在终于停了。抬头望向天空,那是一种奇异的蓝色。寂寞,空旷而美丽。窗户外面有匆匆的人群,忙碌,疲倦,却不留痕迹。坐在角落的地板上,随手翻开这本《情人》,就像打开了一扇时间的门。
  依稀看见湄公河静静的流淌在这个古老城市的一角。河不在两边的芦苇丛中蜿蜒。
  一个15岁的白人女孩,穿着破旧的丝制连衣裙,和镶金边的高跟鞋。她脸上流露着这个年纪的叛逆和纯真,心灵深处却背着为属于这个年纪的苦难和早熟。
  女孩站在湄公河的渡船上。船的旁边有一辆黑色的轿车,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只是当时她还未察觉。
  第一次读到杜拉斯的文字,便是这篇《情人》。读完后,有一种精疲力竭的疲惫。文章晦涩,深奥,却拥有一股奇异的力量使我无法中途放弃。这里的文字背后,却是无尽的绝望。这样的情绪,一丝丝、一缕缕、从指缝间流淌出来,弥漫在整个房间里。将我缠绕其中,无法脱身。
  我只用了不到一个下午,就读完了这本书,用了此后的两天去回味那无尽的绝望与孤寂。然后又用了整整两个星期去遗忘。直至记忆中,只剩下那些破碎的场景和凌乱的片断。
  早晨的阳光,还是那样锰烈。迷人的茉莉花香,却浓郁的让人厌烦。湄公河的渡船上,西贡的街道上。女孩遇见了那个来自中国北方的男人。
  他们开始谱写爱情。在老式的有轨电车上,在喧闹的洒吧里,在海边的小木屋中。放肆的眼神,发梢的幽香,交缠的手指,肌肤的温暖,暖昧的气息,
  分离的绝望。然后一切嘎然而止。再也没有了,所有的都到此结束。剩下的只有无边无尽的绝望和孤寂,就像经历了一场盛宴,到头来依然孤单一人。
  一个女孩,渴望用爱情来拯救绝望的生活,她在底层不断挣扎,疯狂。然后依然失败,早已注定的失败。其实从一开始,宿命的阴影就笼罩在她头上,随时准备塌方。有些事情是注定的。爱上他是她的动难。
  只是开始时,女孩尚未察觉。
  这样的爱情,是女孩心甘情愿的。这样的结局,是女孩无能为力的。故事写下开局的时候,就开始残酷的等待,等待分离。人生,也只是相聚后的分别。
  杜拉斯用蒙太奇的手法叙述这段分离缓慢而凌乱。通篇都是破碎的句子,不曾连贯,也未曾间断。她随意的更换人称,时间和场景。在不同的角度间徘徊,随意的充当主角或者旁观者。这种镜头的切换让人不由的想起王家卫。
  然后,很久很久过去了。和已不能再记得故事里的情节和对话,却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些静止的场景。女孩站在渡船上,身后是清晨的阳光。船上有着拥挤的人群。女孩的目光穿过人群,在远方定格……
  很多很多年以后,女孩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她在经历了桑苍后再次遇见那个男人。他说“相比你年轻的容颜,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于是尘土封已久的往事开始涌上脑海。她终于发现,原来往事依然如此清晰,那些气味、感觉依然在心底。
  时间带走一切伤痛,然而将温柔留在心府。只是当时的她尚未察觉。
  时间是一剂良药,可以抚平伤疤。然而伤痕永远的留在心底。
  我们在生命间行走,遇见一些人,彼此相爱,然后又彼此分离。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去遗忘对方,然后一切归于平静。却在很久很久以后,发现掩埋在心底的痕迹。
  爱情不能够永远。分离可以。
  永远的分离,在杜拉斯的笔下,华丽而寂寞。
或许您还会喜欢:
邦斯舅舅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一谈及巴尔扎克,人们首先会想到他的《高老头》、《欧叶妮·格朗台》、《幻灭》,而《邦斯舅舅》恐怕就要稍逊一筹了。然而,我们却读到了也许会令中国读者意外的评论。安德烈·纪德曾这样写道:“这也许是巴尔扎克众多杰作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不管怎么说,它是我阅读最勤的一部……我欣喜、迷醉……”他还写道:“不同凡响的《邦斯舅舅》,我先后读了三、四遍,现在我可以离开巴尔扎克了,因为再也没有比这本书更精彩的作品了。 [点击阅读]
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1我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我的童年幸福快乐。我有一个可爱的家庭和宅院,一位聪颖耐心的保姆;父母情意甚笃,是一对恩爱夫妻和称职的家长。回首往事,我感到家庭里充满了欢乐。这要归功于父亲,他为人随和。如今,人们不大看重随和的品性,注重的大多是某个男人是否机敏、勤奋,是否有益于社会,并且说话算数。至于父亲,公正地说,他是一位非常随和的人。这种随和给与他相处的人带来无尽的欢愉。 [点击阅读]
魔山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魔山》是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美国著名作家辛克莱·刘易斯对《魔山》的评价很高,他于一九三○年看了这部书后曾说:“我觉得《魔山》是整个欧洲生活的精髓。”确实,它不愧为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九二九年托马斯·曼获诺贝尔文学奖,《魔山》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评论界公认的事实。二关于托马斯·曼,我国读者并不陌生。 [点击阅读]
魔戒第一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天下精灵铸三戒,地底矮人得七戒,寿定凡人持九戒,魔多妖境暗影伏,闇王坐拥至尊戒。至尊戒,驭众戒;至尊戒,寻众戒,魔戒至尊引众戒,禁锢众戒黑暗中,魔多妖境暗影伏。※※※当袋底洞的比尔博·巴金斯先生宣布不久后会为自己一百一十一岁大寿举行盛大宴会时,哈比屯的居民都兴奋的议论纷纷。比尔博不但非常富有,更是个特立独行的奇人。 [点击阅读]
七钟面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早起那平易近人的年轻人,杰米·狄西加,每次两级阶梯地跑下“烟囱屋”的宽大楼梯,他下楼的速度如此急速,因而撞上了正端着二壶热咖啡穿过大厅的堂堂主仆崔威尔。由于崔威尔的镇定和敏捷,幸而没有造成任何灾难。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你好忧愁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这种感情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索绕不去,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之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今日,有什么东西像一层轻柔的、使人难受的丝绸在我身上围拢,把我与别人隔开。那年夏天,我对岁。我非常快乐。“别人”指的是我父亲和他的情妇艾尔莎。 [点击阅读]
元旦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她过去很坏……一向如此,他们常常在第五大道旅馆见面。”我母亲这么说,好像那一越轨的情景增加了她所提起的那对男女的罪过。她斜挎着眼镜,看着手里的编织活,声音厚重得嘶嘶作响,好像要烤焦她毫不倦怠的手指间编织的雪白童毯一样。(我母亲是一个典型的乐善好施的人,然而说出的话却尖酸刻薄,一点也不慈善。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再次集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昆虫的天地卡弥尼树的枝丫,悬曳着露水打湿的坚韧的蛛丝。花园曲径的两旁,星散着小小的棕色蚁垤。上午,下午,我穿行其间,忽然发现素馨花枝绽开了花苞,达迦尔树缀满了洁白的花朵。地球上,人的家庭看起来很小,其实不然。昆虫的巢穴何尝不是如此哩。它们不易看清,却处于一切创造的中心。世世代代,它们有许多的忧虑,许多的难处,许多的需求——构成了漫长的历史。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