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青年近卫军 - 《青年近卫军》电子书——第四十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四十章
  奥列格的脸色*略微有点发白,他从上衣里面的插袋里摸出一个笔记本,一边聚精会神地翻阅,一边坐到桌旁。桌上放着一瓶伏特加、几个酒杯和没有盛任何小吃的盘子。大伙也默不出声,脸色*严肃地坐下来:有的坐在桌旁,有的坐在沙发上。大伙都默默地望着奥列格。
  不久前他们还不过是同学,无忧无虑,顽皮淘气,可是从他们宣誓的那一天起,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似乎都跟以前的自己告别了。他们仿佛断绝了以前的轻率的友谊关系,进入了一种新的、更崇高的关系——思想一致的友谊、组织上的友谊、每人誓为解放祖国土地而流血的友谊。
  在柯舍沃伊家的大房间里(它跟所有标准式房屋里的大房间一样),没有漆过的窗台上满是没有熟透的西红柿,一张胡桃木长沙发是给奥列格做床用的,叶列娜·尼柯拉耶芙娜的床上放着好多拍得鼓鼓的、套着花边枕套的枕头,——这个房间还能使他们回想起在父母庇护下无忧无虑的岁月,但同时它已经成为秘密活动的场所。
  奥列格也已经不是奥列格,而是卡苏克了:这是他继父的姓,他继父年轻时是乌克兰相当有名的游击队员,在去世前一年是卡涅夫土地部的主任。奥列格拿他的姓来做自己的化名;在他心里,对于游击斗争的最初的传奇性*想象以及继父给予他的多方面培养勇敢性*格的锻炼——田间劳动、狩猎、骑马、在德涅泊河上划船影响。主要著作有《历史序论》。,——都和这个姓联系着。
  他打开他用暗号记着一切的那一页,请刘巴·谢夫卓娃发言。
  刘勃卡从沙发上站起来,眯起了眼睛。她的充满如此难以想象的艰险、会见和冒险的整个旅途都浮现在眼前,——
  这些事就是讲两夜也讲不完。
  昨天白天她还提着这只她觉得十分沉重的手提箱站在十字路口,可是现在她又到了自己的朋友中间了。
  照她事先跟奥列格讲好的那样,刘勃卡首先向总部委员们传达普罗庆柯告诉她有关斯塔霍维奇的一切。当然,刘勃卡没有讲出普罗庆柯的名字,虽然她一眼就认出他,——她说她偶然碰到了一个以前跟斯塔霍维奇同在一支游击队里的人。
  刘勃卡是个直率大胆的姑娘,在她不喜欢某人的场合下甚至有些无情。所以她并不讳言那人的推测,说斯塔霍维奇可能落到过德国人手里。
  在她讲述这一切的时候,总部委员们对斯塔霍维奇连望都不敢望。可是他坐在那里表面上倒很镇定,瘦削的双手放在桌上,眼睛直望着前面,——他脸上的表情坚强有力。但是一听到刘勃卡的最后几句话,他的脸刷地变了色*。
  他使自己保持的那种紧张状态松弛了,嘴巴和双手松开了。他突然委屈地、惊讶地、同时又公然地对大伙扫视了一下,马上变得像孩子似的。
  “他……他是那么说的吗?……他能够那样想吗?”他重复说了几遍,一面带着这种受委屈的孩子的表情直望着刘勃卡的眼睛。
  大伙都不作声,于是他把脸埋在手掌里,这样坐了一会。
  然后他把手从脸上拿开,轻轻地说道:
  “我受到这样的怀疑,说我……那他为什么不对你说,我们已经被追逐了一个星期,而且上级对我们说过,应当分成小组散开的呢?”他抬起眼睛望着刘勃卡说,接着又公然望了望大伙。“我躺在矮树林里的时候,心里想:他们为了逃生准备突围,即使不是全体,也要有一大部分会牺牲,我也可能和他们同归于尽,可是我能够逃生,将来还可以有用。这是我当时的想法……现在,我当然明白这是一种借口。炮火这么猛……真可怕。”斯塔霍维奇天真地说。“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认为我是犯了滔天大罪……要知道,他们也是要逃生……天已经黑了,我心里想:我游泳游得很好。我一个人可能不会被德国人发觉。等大伙都跑了,我还躺了一会,这边的炮火停了,后来在另外一个地方响起来,非常猛烈。我想:是时候了,——我就仰游起来,只露出鼻子,我游得很好,先游到河心,后来就顺着水势游。我就是这样逃出性*命来的!……可是竟会引起这样的怀疑……这怎么行?……这个人自己,归根到底,不是也逃出性*命了吗?……我心里想,我既然游泳游得好,我就来利用这一点吧。于是我就仰游起来。我就是这样逃出性*命来的!……”
  斯塔霍维奇坐在那里,头发蓬乱,样子像个小孩。
  “好吧,就算你是这样逃出来的。”万尼亚说,“那你为什么对我们说,你是游击队司令部派来的呢?”
  “因为他们确实是要派我的……我心里想:我既然活下来了,那就什么也没有改变!……归根到底,我并不是仅仅逃出一条命,我过去要、现在也要跟侵略者斗争。我有经验,我参加过游击队组织,而且参加过战斗;——这就是我要这样说的理由!”

  大家心情都非常沉重,经斯塔霍维奇这么一解释,大伙都感到轻松些。不过这毕竟是一桩非常不愉快的事件。要是没有这件事多好!
  大伙都明白,斯塔霍维奇说的是实话。但是大伙都觉得他做得不好,对于他自己的做法讲得也不好。这件事既使人气恼,又令人不解,叫人不知道拿他怎么办。
  实际上,斯塔霍维奇也并不是外人。他也不是一个贪图名利地位或是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他这种年轻人从小就跟重要人物接近,在他还不能了解人民政权的真正内容和目的,还不能了解使用这种权力的权利是由这些重要人物用顽强的劳动和意志锻炼而取得的时候,他就已经因为经常采用这些人物表现权力的某些表面方式而染上了不良习气。
  他是个聪明孩子,样样事一学就会。他在学生时代就受到本城重要人物的注意,其原因是因为他的党员哥哥们也是重要人物。他从小就出入于这些人的圈子,惯于在同龄的孩子中间谈起这些人来就像谈自己的平辈一样。他表面上很有学问,善于在口头上和文字上把不是他自己的、他还想不出来的、而是他常常听到的别人的意见运用自如。他在他的生命史上还毫无成就,可是在共青团区委干部中间已经被认为是积极分子。至于那些和他素不相识的普通团员,只看见他在所有的会议上不是坐在主席台上就是在台上做报告,一向更是把他当作要不是区一级、便是州一级的干部。对于他经常出入其间的那些人的工作的真正内容他虽然不了解,但是对于他们之间的私人关系和职务关系、谁跟谁是对头、谁支持谁等等情况,却了如指掌,于是在他的头脑里就形成一种关于如何使用权力的艺术的错误观念,仿佛它不是在于为人民服务,而是在人事关系上耍权术,以便得到更多的人的支持。
  他模仿这些人彼此之间的带着嘲弄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模仿他们直言无忌和独立的见解,但是他不懂得这种态度后面有着多么不平凡的和艰苦的生活经历。他总是故作矜持,来代替青年特有的活泼的和直接的感情流露,用矫揉造作的轻轻的声音说话,特别是在电话里跟生人说话的时候。总之,他在对待同学的关系上善于强调出自己是高人一等的。
  这样,他从小就习惯了自命不凡;对他,人类共同生活的普通准则是不一定要遵守的。
  到底为什么他应当牺牲,而不能像别人,像刘勃卡碰到的这个游击队员那样逃命?游击队陷入这种处境,过错并不在他斯塔霍维奇,而在别的比较负责的人,那么,此人有什么权利可以这样怀疑他呢?
  在大伙踌躇不决,没有开口的时候,斯塔霍维奇甚至因为自己这种推论而稍微振作起来。但是谢辽萨忽然毫不留情地说:
  “另外一个地方响起了炮火,可是他倒仰游着一走了事!炮火是因为游击队要突围才引起的,这时候每个人都很宝贵。
  结果,岂不变成大家冲出去是为了救他了吗?”
  指挥员杜尔根尼奇坐在那里仍旧保持着军人的姿势,脸上露出异常正直、果断的神色*,眼睛并不望着谁。他说:
  “一个战士必须执行命令。可是你在战斗中开了小差。简而言之——你是临阵脱逃。在我们前线,这是要枪毙的,或是关进惩戒营。这样的人要用血才能赎自己的罪……”
  “我并不怕流血……”斯塔霍维奇说,脸色*都苍白了。
  “你只知道自高自大,再也没有别的!”刘勃卡说。
  大伙都望了望奥列格:他对这件事到底怎么看法?于是奥列格非常平静地说:
  “凡尼亚·杜尔根尼奇已经都说了,说得不能再好了。根据斯塔霍维奇的表现,很显然,他根本目无纪律……这样的人能不能待在我们队伍的总部里?”
  奥列格这么一说,大伙心里要说的话都冲出来了。青年人群情激昂地痛斥斯塔霍维奇。他们不是一起宣誓的吗?——斯塔霍维奇干了这样的亏心事,他怎么还能起誓,他怎么可以不把这种行为坦白出来?这位同志可真行,居然敢玷污这样神圣的日子!当然,一分钟也不能把这样的同志留在总部里。姑娘们,刘巴和邬丽亚,对斯塔霍维奇鄙视到极点,甚至不屑发言,这是使他最为难堪的。
  他变得十分狼狈,卑屈地望着人,竭力要窥探大家的眼色*,一再重复说:
  “你们难道不相信我?随便给我怎样的考验吧……”
  这时奥列格的确表现出他已经不是奥列格,而是卡苏克了。
  “可是你自己总该明白,不能把你留在总部吧?”他问。
  斯塔霍维奇只得承认,当然不能再把他留在总部。
  “重要的是要你自己明白这一点。”奥列格说,“至于任务,我们会给你,而且不止一个。我们要考验你。你的五人小组仍旧留给你。你可以有不少机会来恢复你的好名誉。”
  刘勃卡这时说话了:
  “他的家庭这么好,——简直气人!”

  他们表决把叶夫盖尼·斯塔霍维奇开除出“青年近卫军”总部。他垂着头坐着,后来站起身来,克制着自己说道:
  “这使我非常痛苦,你们自己懂得。但是我知道——你们不能不这样做。所以我并不怪你们。我可以起誓……”他的嘴唇颤抖起来,于是他就跑了出去。
  大伙心情沉重地沉默了一会。这第一次对同志的严重的失望使他们很难受。忍痛采取断然措施毕竟是很难下手的。
  但是奥列格却咧开嘴笑了一笑,略微有些口吃地说:
  “他还—还会改正的,伙伴们,真的!”
  杜尔根尼奇也用他的低低的声音支持他说:
  “你们以为前线没有这种情形吗?一个年轻战士起初会胆怯,可是后来他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战士呢!”
  刘勃卡觉得,是时候了,应该详细讲述跟普罗庆柯会面的经过了。她虽然没讲她是怎么到他那里的,——一般地说,她无权讲述她的活动的另一面,——但是她甚至在房里踱了几步,向大伙描述他怎样接待她和说了些什么。当刘勃卡讲到游击队司令部的代表表扬他们、夸奖奥列格,以及在告别时亲吻刘勃卡,大家都活跃起来。大概,他的确对他们很满意。
  他们又是激动,又是高兴,甚至还有几分惊奇,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了自己。他们互相握手道贺。
  “不,万尼亚,你只要想一想,你只要想一想!”奥列格带着天真而幸福的表情对万尼亚说,“‘青年近卫军’成立了,连州的领导都承认它了!”
  刘勃卡搂住邬丽亚,像亲吻姐姐那样亲吻了她。她跟邬丽亚从那次在杜尔根尼奇家里开会以后就成了朋友,但是见面后还没有来得及向她问好。
  后来奥列格又看了看自己的笔记本。于是上次会议被推为五人小组的组织者的万尼亚就建议,再内定几个五人小组的组长——组织不是要发展嘛。
  “也许,我们从五一村开始吧?”他透过他那教授式的眼镜,高兴地对邬丽亚望了一眼,说道。
  邬丽亚站了起来,双手贴在身旁。大伙脸上突然都情不自禁地反映出一个少女的美在这些纯洁的心灵里不能不唤起的那种美好、幸福和无私的感情。但是邬丽亚并没有发觉他们对她的这种欣赏。
  “我们,就是托里亚和我,提名维嘉和玛雅。”她说。她忽然看见刘勃卡在激动地望着她,“至于‘八家宅’方面,让刘巴挑选吧:将来我们就是邻居。”她用平静舒畅的低沉的声音说道。
  “你真是,你怎么啦!”刘勃卡的脸红了,她忙不迭地摆着雪白的小手,表示实际上她哪里算得上什么组织者!
  但是大伙都附议邬丽亚的建议,刘勃卡只好马上乖乖地不开口了:一刹那间她想象自己是“八家宅”的组织者,这使她非常得意。
  杜尔根尼奇认为,提出昨夜他跟奥列格商定的那个建议的时机到了。他讲述了奥列格贴传单的全部经过,讲到这不仅会使奥列格个人,而且会使整个组织遭受怎样的危险。接着他就提议应该通过一项决议:没有总部批准,永远禁止奥列格参加任何行动。
  “我想,这甚至不用解释。”他说,“当然,这项决议对我也应该适用。”
  “他是对—对的。”奥列格说。
  于是他们一致通过了这项决议。接着谢辽萨站了起来,样子非常窘。
  “我也有两件事要报告。”他嘟起好像有点肿的嘴唇,面色*-阴-郁地说。
  大伙忽然觉得非常好笑,甚至有一会儿没有让他讲。
  “不,我先要讲讲这个福明。我们对这个坏蛋难道还能容忍吗?”谢辽萨气愤得脸色*发紫,突然这样说道。“这个犹大①出卖了奥斯塔普楚克和瓦尔柯。我们还不知道,有多少我们的矿工埋在他的黑心里!……我要建议什么?……我建议干掉他。”谢辽萨说。“你们可以把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因为我迟早总要把他干掉。”他说。突然大伙都明白,谢辽萨是真会把福明干掉的。
  【①犹大是耶稣的门徒之一,后出卖耶稣。此处泛指叛徒。】
  奥列格的脸变得非常严肃,额头现出一条条很粗的皱纹。
  总部所有的委员都没有作声。
  “那又有什么呢?他说得对。”杜尔根尼奇用平静的、低低的声音说,“福明是存心在出卖我们的人。应该绞死他。绞死在我们的人可以看到的地方。还要在他胸口留一张纸,说明为什么要绞死他。这样才能杀一儆百。其实,这又算得了什么?”他说话时口气残酷,这在他是很出人意外的。“他们反正也不会放过我们!……把这件事交给我和谢辽萨吧……”
  在杜尔根尼奇对谢辽萨表示支持之后,大伙心里仿佛都轻松了。因为不管他们心里对叛徒的仇恨有多么深,他们在最初一刻还是难以越过这一步。但是杜尔根尼奇说的话很有分量,这是他们的年长的同志,是红军指挥员,就是说,是应该这么办。

  “当然,我们做这件事应该得到上级同志的批准。”奥列格说。“但是要请求批准先要有我们全体的意见……我把谢辽萨关于福明的提议先提付表决,然后再表决委派谁。”他说明道。
  “问题够清楚了。”万尼亚说。
  “不错,问题很清楚,不过我还是要把关于福明的问题单独提出来。”奥列格-阴-沉而固执地说。
  于是大家明白了奥列格为什么对这一点要这样坚持。他们宣过誓。每个人应当在自己心里重新决定这件事。他们在严肃的气氛中表决了处死福明,并且委派杜尔根尼奇和谢辽萨去干。
  “决定得对!对付他们这批坏蛋就应当这样!”谢辽萨说时眼睛里闪耀着热情的光辉,“我现在来报告第二件事……”
  医院的娜塔丽雅·阿列克谢耶芙娜医生,就是那个长着胖胖的小手、眼睛里带着无情而讲求实际的表情的女人,告诉谢辽萨,在离城十八公里一个也叫克拉斯诺顿的村子里,有一群青年已经组织起来准备跟德国占领军作斗争。娜塔丽雅·阿列克谢耶芙娜本人并没有参加这个小组,她是听村里(她母亲在那里长住)跟她同住的女教师安托妮娜·叶里谢延柯说,才知道有这个小组,并且已经答应帮他们跟城里建立联系。
  根据谢辽萨的提议,总部委派华丽雅去跟这个小组联系,这是缺席委派,因为妮娜、奥丽雅和华丽雅这些联络员并不出席总部的会议,而是和玛丽娜一起坐在院子里的柴房里给总部望风。
  叶列娜·尼柯拉耶芙娜和柯里亚舅舅到玛丽娜的亲戚家的那个区里去住几天,——带了些东西去换粮食。“青年近卫军”总部就利用这个机会在这里开会。维拉外婆装出她相信孩子们是聚起来开晚会的,她把玛丽娜舅母和她的小儿子都带到柴房里去。
  他们还在讨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维拉外婆出人不意地走了进来。她的一只眼镜腿已经断了,用黑线绑着挂在耳朵上,她从眼镜上面朝桌上一望,看见那瓶伏特加并没有动过,杯子也是空的。
  “你们茶总要喝一点吧,我正好给你们热好了!”她这么一说,弄得那批地下工作者大为狼狈。“我已经劝玛丽娜带着孩子在柴房里睡下了,那边空气比较新鲜。”
  外婆把华丽雅、妮娜和奥丽雅带进来,拿来了茶壶,还从五斗橱(不是食橱)下面的一只抽屉里摸出了几块糖,然后关上百叶窗,点上油灯,就出去了。
  现在,只剩下这批年轻人留在这盏冒烟的油灯下,小小的火焰摇曳不定,从昏暗中只显出偶然照到的一部分脸、一部分衣服和物件,这时候,他们的确很像从事秘密活动的人了。他们的声音也显得更喑哑、更神秘了。
  “你们想不想收听莫斯科?”奥列格轻轻地问。
  大伙都把这句话当做开玩笑。只有刘勃卡微微一颤,问道:
  “怎么收听莫斯科?”
  “只是有一个条件:什么都别问。”
  奥列格到院子里去了一下,转眼就回来了。
  “请你们稍微耐心等一下。”他说。
  他隐没在柯里亚舅舅的黑房间里。
  青年人默默地坐着,不知道该不该相信。可是此时此地哪能开这样的玩笑!
  “妮诺奇卡①,来帮帮忙。”奥列格唤道。
  【①妮诺奇卡是妮娜的小名。】
  妮娜走到他那里去。
  这时突然从柯里亚舅舅的房间里传出了这样熟悉的、但是大伙几乎已经忘掉的、不很响的咝咝声,轻轻的噼啪声和音乐声:什么地方在跳舞。一直有德国进行曲夹进来。一个从容不迫的中年人的声音用英语列举地球上被打死的人数,还有一个人不停地说着德语,说得很快,语无伦次,好像生怕别人不让他说完似的。
  突然透过空气中的轻微的噼啪声——空气像波涛那样从浩瀚的空间涌进室内——播音员列维丹的熟悉的声音用柔和悦耳的微带低音的调子非常清晰地、庄严地、照常地、流畅地开始播音。
  “……苏联情报局发布……九月七日战报……晚间消息……”
  “记下,记下!”万尼亚忽然咝咝地低声叫起来,自己马上抓起一支铅笔。“我们明天就把它发出去!”
  这个来自自由土地的自由之声隔着千里迢迢的空间说着:
  “……九月七日,我军在斯大林格勒西面和西南面,同时在新罗西斯克和莫兹多克等地区与敌人激战……其他战线上无重大变化……”
  伟大战役的回声好像冲进了室内。
  青年们和姑娘们的身子都绷得像琴弦一样前倾着,他们的脸好像圣像上的面容,眼睛在油灯光下显得又黑又大,他们都不出一声地倾听着这来自自由土地的声音。
  在门口,维拉外婆倚门站着,没有被任何人发觉,她的满布皱纹的古铜色*的瘦脸很像但丁的脸。
或许您还会喜欢: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盖特露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倘若从外表来看我的生活,我似乎并不特别幸福。然而我尽管犯过许多错误,却也谈不上特别不幸。说到底,追究何谓幸福,何谓不幸,实在是愚蠢透顶,因为我常常感到,我对自己生活中不幸日子的眷恋远远超过了那些快活的日子。也许一个人命中注定必须自觉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须备尝甜酸苦辣,必须克服潜藏于外在之内的内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运,这么说来我的生活实在是既不穷也不坏。 [点击阅读]
盛夏的方程式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1只需一眼,就能看到从新干线转乘在来线的换乘口。沿着楼梯上到月台,只见电车已经进站,车门也已经打开。车里传出了嘈杂声。柄崎恭平不由得皱起眉头,从最近的车门上了车。盂兰盆节已经结束,父母也说过应该不会太挤,可电车里却几乎是座无虚席。车里那一排排四人合坐的包厢座位上,几乎全都坐了三个以上的人。恭平在车厢过道里走过,想要找一处只有一两个人坐的座位。合坐在座位上的,大部分都是一家人。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真假亨特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我决定侦察悬崖上的城堡,救出被囚禁的德国同胞。我们要带的东西分量不轻,至少要带足三到四天的用品,包括干粮、马饲料、灯泡和长火炬。我们还给三个大油箱加足了燃油。所有这些用品,都是梅尔顿在同庄园主的买卖成交之前,向乌里斯商人订购的。事先,他还与尤马部落进行过谈判,把所有急需的东西交给他们运输。海格立斯对我说过,城堡周围的尤马部落有三百来人,四百多匹马。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0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砂之器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剧本作者:松本清张改编:桥本忍、山田洋次翻译:叶渭渠人物表今西荣太郎新闻记者松崎吉村弘俱乐部女招待和贺英良三森警察局局长本浦秀夫三木的旧同事本浦千代吉桐原小十郎高水理惠子检验处技师田所佐知子伊势扇屋老板田所重喜伊势扇屋女佣三木谦一光座经理三木彰吉山下妙侦察处长世田谷的外科医生侦察科长世田谷的巡警西浦田警察局便衣冷饮店老板警察若叶庄女管理员岩城警察局局长警察朝日屋老板农妇酒吧女招待其他 [点击阅读]
神秘岛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这部中,他把前两部情节的线索都连结了起来。神秘岛》中,船长是一位神秘人物,一直在暗中帮助大家。后来由于神秘岛的火山活动,岩浆堵住了岩洞口,使潜艇无法离开。船长帮助大家逃离后,自己说什么也要坚持与陪伴了自己一生的潜艇和伙伴在一起。最终当然是永远地留在海底了尼摩船长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 [点击阅读]
神秘火焰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爸爸,我累了。”穿着红裤子,绿罩衫的小女孩烦躁地说,“我们还不能停下来吗?”“还不能,亲爱的。”说话的是一个高大、宽肩的男人。他穿着一件破旧。磨损了的灯芯绒夹克衫和一条普通的棕色斜纹裤,他拉着小女孩的手,飞快地走在纽约第三大街上。回头望去,那辆绿色轿车仍在跟着他们,紧靠人行道慢慢地向前爬行。“求求你,爸爸。求求你了。”他低头看看小女孩。她的脸色苍白,眼睛下面出现了黑晕。 [点击阅读]
神秘的奎恩先生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新年前夜。罗伊斯顿招待会上的大人们都聚集在大厅里。萨特思韦特先生很高兴,年轻人都去睡觉了。他不喜欢成群结队的年轻人。他认为他们乏味,不成熟,直白。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变得越来越喜欢微妙的东西。萨特思韦特先生六十二岁了——是个稍有点驼背的干瘪老头。一张奇怪的孩子似的脸,总是一副盯着人的样子。他对别人的生活有着过分强烈的兴趣。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