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青年近卫军 - 《青年近卫军》阅读——第二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十五章
  若拉疏散不成回来之后,马上就跟沃洛佳和托里亚·奥尔洛夫建立了无话不谈的友好关系。不过他跟刘西雅的关系却是紧张而拘谨的。若拉住在新村里的一所小房子里,德国人对这些地方瞧不上眼,所以几个朋友大多是在若拉家里碰头。
  在沃洛佳接到刘季柯夫给的任务,派他去侦察铅字的情况的第二天,他们三人就聚在若拉家里。若拉住的房间小得勉强可以放下一张床和一张小书桌,不过总算是个单间。从下亚力山德罗夫卡庄回来的万尼亚就在这里找到他们。万尼亚更消瘦了,他的衣服破旧了,满身尘土,——他还没有回家去过。但是他的情绪高昂、积极。
  “你还有机会见到这个人吗?”他问沃洛佳。
  “干什么?”
  “请他准许立刻把奥列格·柯舍沃伊吸收进我们的小组。”
  “他说暂时不要吸收什么人到我们的小组里来,只是先挑选一些合适的青年。”
  “所以我说,要得到他的准许。”万尼亚说,“今天,比方说在天黑以前,你能不能碰到这个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急?”沃洛佳说的时候有点生气。
  “我来讲给你听‘为什么’……第一,奥列格是一个真正的好青年;第二,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就是说,是一个可靠的青年;第三,他比若拉更熟悉高尔基学校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孩子们,而留在城里的孩子们数这几班的最多……”
  若拉迅速地抬起他的炯炯发光的黑眼睛望着沃洛佳,说道:
  “自从我疏散不成回来之后,就向你详细介绍过奥列格的为人。还应当考虑到,他就住在公园附近,对于完成交给我们的任务最有帮助……”
  若拉有一种特长,善于用准确的句子表达他的意思,使他的意思显得非常郑重,简直像是指令。沃洛佳动摇起来。但是他记得刘季柯夫对他的警告,所以仍旧没有让步。
  “好吧,”万尼亚说,“我可以再给你举一个理由,可是只能单独对你说。你们不生气吗?”他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带着刚毅而又难为情的微笑转过身来对着若拉和托里亚·奥尔洛夫说。
  “搞秘密工作,个人根本不可以而且也不应当生气,只要对我们的目标有利,一切都应当服从。”若拉说完就和托里亚·奥尔洛夫一起走出房间。
  “我可以证明,我对你的信任超过你对我的信任。”万尼亚微笑着说,但是这次微笑已经没有难为情的表情,现在完全是一个坚决而勇敢的人的刚毅的微笑了。实际上万尼亚就是这样的人。“若拉有没有对你讲过,瓦尔柯和我们一块回来了?”
  “讲过。”
  “你没有把这件事告诉那位同志吗?”
  “没有……”
  “那么,请你注意,奥列格和瓦尔柯有联系,而瓦尔柯正在寻找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的关系……你把这个情况告诉那位同志。同时也转达我们的请求。告诉他,我们可以为奥列格担保……”
  这样,命里注定沃洛佳在他答应刘季柯夫的日期之前就到中央工厂去了。
  趁沃洛佳走开的当儿,万尼亚就派“雷响”托里亚去从旁探听,柯舍沃伊家里有没有驻扎德国人,能不能到他那里去。
  “雷响”从公园街那边走近柯舍沃伊家的时候,看见门口站着一个德国哨兵,一个衣服破旧、生着满头柔软的黑发的俊俏妇人,赤着脚,满面泪痕地从屋子里跑出来,跑进柴房就不见了。接着托里亚听见从那边传来她的哭声,还有一个男人的声音在安慰她。一个干瘦的、晒得黑黑的老妇人急匆匆地跑到门道里,青筋突露的手里提着一只水桶,用水桶从大桶里打了一桶水,又急急地回上房去。屋子里发生了一阵骚乱,听到一个年轻的德国人的声音在盛气凌人地发脾气,还有几个女人的声音似乎在向他道歉。托里亚怕引起注意,不能再耽搁下去,就沿着公园绕过整整这一区,顺着和公园街平行的后街走近这所房子。但是从这里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也听不到了。托里亚看到邻家的院子也跟柯舍沃伊家的院子一样,前后都有门,可以通到两条街上。他就穿过邻家的菜园,在通菜园的柴房后墙边站了一会。
  现在柴房里有三个妇女和一个男人的声音。一个年轻妇女的声音哭着说:“就是打死我,我也不回到屋子里去!……”
  那个男人的声音愠怒地劝道:“这倒不错!叫奥列格往哪儿住?还有娃娃呢?……”
  “出卖灵魂的东西!为了半公升橄榄油!出卖灵魂的东西!……你总有一天还要听到我的消息,是的,你还会听到我的消息,你将来想到我会后悔的!”奥列格从莲娜·波兹德内雪娃家里出来,在回家的路上这样说着。嫉妒和自尊心受伤害,使他痛苦万分。血红的、灼人的夕阳直射着他的眼睛,在联成一串的红光圈里,一次又一次浮过莲娜的浅黑的秀丽的小脸、她身上那件沉甸甸的暗花衣服和钢琴旁边穿灰衣服的德国人。他不住地重复着:“出卖灵魂的东西!……出卖灵魂的东西!……”一种几乎是孩子气的痛苦使他喘不过气来。
  他发现玛丽娜坐在柴房里。她双手捂着脸,覆着云一般柔软的黑发的头低垂着。家里的人都团团地围着她。
  长腿副官趁将军不在,想用冷水擦擦身子凉快凉快,就吩咐玛丽娜给他拿一个盆和一桶水来。玛丽娜拿着盆提着水推开餐室的门,副官已经脱得精赤条条地站在她面前。他的身子细长、雪白,“像条蛔虫。”玛丽娜边哭边讲。他站在沙发旁边稍远的角落里,玛丽娜刚进去的时候没有发现他。突然他几乎到了她身边,带着好奇的神气轻蔑而无耻地望着她。她感到一阵强烈的恐惧和厌恶,手一撒把盆和水桶都扔了。水桶倒了,水流了一地。玛丽娜就逃到柴房里。

  现在大家都等待着玛丽娜的卤莽举动的后果。
  “你哭什么呀!”奥列格态度粗暴地说,“你以为他想把你怎么样吗?如果他是这儿的头,他一定不会饶你,还会叫勤务兵来帮忙。可是实际上他不过是要洗个澡。至于他当着你的面赤身露体,那是因为他压根没有想到看见你要觉得不好意思!要知道,在这些畜生眼里,我们比野蛮人还不如。你应该谢谢他们,因为他们还没有像党卫队的官兵住在别人家那样,当着我们的面拉屎撒尿呢!他们当着我们的人大小便,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哼,我可看透了这些目空一切、卑鄙下流的法西斯坏种!不,他们不是畜生,他们比畜生还不如,他们是败类!”他恨恨地说,“你哭哭啼啼,我们大伙都围着你,——嘿,倒像是出了一桩大事!——这是气人的,可耻的!如果我们暂时不能打击他们和消灭他们,我们就应该蔑视这些败类,是的,应该蔑视他们,而不是这样没出息地哭哭啼啼,像婆娘那样唠唠叨叨!他们总会得到报应的!”奥列格说。
  他气冲冲地走出柴房。他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这些光秃秃的庭园,看到从公园到过道口的整段仿佛是剥光了的街道和街上的德国兵,心里十分反感。
  叶列娜·尼柯拉耶芙娜跟着他走了出来。
  “你老不回来,我很不放心。莲娜怎么样?”她注意地、探究地望着儿子的-阴-郁的脸,问道。
  奥列格的嘴唇像大孩子那样抖了一下。
  “出卖灵魂的东西!以后你再也不要对我提起她……”
  接着,也像平时一样,他不知不觉地把一切——他在莲娜家里看到的情况和他的举动——都告诉了母亲。
  “不然又叫我怎么办呢!……”他高叫起来。
  “你不必惋惜她,”母亲温柔地说,“你因为惋惜她,所以才这样激动,可是你不必惋惜。她既然能做出这种事,就是说她一向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她本来想说“像你所想的”,但是决定说“像我们所想的”。“但是这只暴露了她的丑恶,而不是表示我们……”
  草原上的一轮明月像夏天那样低低地挂在南方。尼柯拉·尼柯拉耶维奇和奥列格都没有去睡,他们默默地坐在柴房的开着的小门旁边,望着天空。
  奥列格睁大眼睛望着这挂在傍晚的蓝天上、好像围着月华的满月,月华的反光落在台阶旁边的德国哨兵身上和菜园里的南瓜叶上。奥列格望着明月,仿佛是第一次看见它。他习惯了草原上这个小城的生活,这里地上和天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但是现在呢,这一弯新月是怎样出来、怎样变大,最后,这一轮明月又是怎样升到蔚蓝的天空,——这一切他都忽略了。有谁知道,在他的生活中,和世界上一切单纯、善良而美妙的事物完全融合的那种幸福时刻会不会再来呢?
  冯·文采尔男爵将军和副官一声不响地走进屋子,他们的军服窸窣作声。四周的一切都归于寂静,只有哨兵在屋旁来回走着。尼柯拉·尼柯拉耶维奇坐了一会也去睡了。可是奥列格仍旧大睁着稚气的眼睛坐在打开的小门边,全身浴着月光。
  突然,他听到身后,在朝着邻家院子的柴房板壁外面,有一阵细语声。
  “奥列格……你睡了吗?醒醒!”有人贴着板壁缝低声叫道。
  奥列格转眼之间就到了这堵板壁旁边。
  “谁?”他轻声问。
  “是我……万尼亚……你那边的门开着吗?”
  “我不是一个人。还有哨兵在走来走去。”
  “我也不是一个人。你能溜出来吗?”
  “能……”
  奥列格等哨兵向通另一条街的门口走过去的时候,就贴着墙壁从外面绕过柴房。在邻家菜园的近旁,被柴房浓密的-阴-影遮掩着的苦艾丛里,扇形地趴着三个人——万尼亚、若拉,还有一个也像他们一样瘦长的青年,他的脸被帽子遮住了。
  “呸,真是见鬼!今天夜里月亮这么好,好不容易才溜到你这里!”若拉说,他的眼睛和牙齿都发光。“这是沃洛佳·奥西摩兴,伏罗希洛夫学校的。你可以绝对信任他,像信任我一样。”若拉说,他深信他是把最高评语给了他的同伴。
  奥列格在他和万尼亚中间趴下。
  “老实说,我再也想不到会在这个戒严的时候见到你。”奥列格咧开嘴笑着,对万尼亚轻声说。
  “你要是遵守他们的规矩,那你就得闷死。”万尼亚冷笑着说。
  “你真是个好青年!”奥列格笑起来,用他的大手搂住万尼亚的肩膀。“你把她们安排好了吗?”他凑着万尼亚的耳朵轻声说。
  “我能不能在你的柴房里坐到天亮?”万尼亚问,“我还没有回去过,因为我们家里有德国兵……”
  “我不是对你说过,可以在我们那里过夜吗?”若拉气呼呼地说。
  “到你们那里远得要命……你和沃洛佳觉得夜里很亮,可是我却会跌进潮湿的探井里,永远葬身在里面!”
  奥列格明白,万尼亚要和他单独谈话。
  “你可以待到天亮。”他紧搂万尼亚的肩膀说。

  “我们有非常好的消息,”万尼亚用几乎听不出的低声说,“沃洛佳跟一个地下工作者建立了关系,并且已经领了任务……你自己来说吧。”
  恐怕再也没有别的事能像青年们在夜里的突然出现,特别是像沃洛佳·奥西摩兴告诉他的话,那样激动奥列格的活跃的性*格了。有一霎时,他甚至觉得除了瓦尔柯之外,没有别人能够交给沃洛佳这样的任务。于是奥列格几乎把脸贴到沃洛佳的脸上,望着他的狭长的深色*眼睛,开始追问:
  “你是怎么找到他的?他是谁?”
  “我没有权利说出他的名字。”沃洛佳稍微有些狼狈地说。
  “你知道德国人在公园里的部署吗?”
  “不知道……”
  “我和若拉现在要进行一次侦察,只有我们俩当然很困难。托里亚·奥尔洛夫也要来,可是他咳得厉害。”沃洛佳笑了笑。
  奥列格有好一会工夫默默地望着他的身旁。
  “要是我,我可不主张现在就办。”他说,“只要有人走近公园,他们都看得见;可是公园里在干什么我们却看不见。如果这种事在大天白日公开地办,倒比较简单些。”
  公园四周围着栅栏,四面都临街。所以一向脑筋敏捷而又实事求是的奥列格,建议明天每条街上都派一个人去溜达,各人去的时间不同,任务是只要记住离这条街最近的高射炮、掩蔽部和汽车的位置。
  青年们来找奥列格时所怀的那种急于行动的兴奋情绪有些低落了。但是又不得不同意奥列格的简单的理由。
  读者,你有没有黑夜在密林里迷过路?或是孤苦伶仃地流落他乡?或是只身遇险?或是惨遭横祸,甚至亲人都不理睬你?或是在探索一件人们所不知道的新事物,久久不为大家所了解和承认?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些灾祸或困难里的一种,你就会了解,当一个人能遇到一个在诺言、信念、勇敢、忠诚方面都是始终不渝的朋友,他的内心会充溢着多么使人欢欣鼓舞的喜悦、多么难以言传的由衷的感激和多么难以抑制的汹涌澎湃的力量啊!你在世界上已经不是孤独的,在你身旁还有一个人的心在跳动!现在,当奥列格和万尼亚单独相对,借着在草原上空移动的月亮的光辉看见朋友这张镇静的、嘲弄的、受了鼓舞的脸和这双闪耀着善良和力量的近视眼,他所体验到的正是这股欢乐的情感的奔流和它紧压在胸口的感觉。
  “万尼亚!”奥列格用他的大手抱住他,把他搂在胸口,一面发出轻轻的幸福的笑声。“我总算看到你了!你怎么耽搁了这么久?你—你不在,把我闷死了!唉,你—你这个鬼东西!”
  奥列格结结巴巴地说,又把他紧搂在胸口。
  “放手,你把我的肋骨都要弄断了!我又不是年轻的姑娘。”万尼亚轻轻地笑着,一面挣出他的拥抱。
  “我想她是不会用链子把你拴住的!”奥列格调皮地说。
  “真亏你说得出口!”万尼亚不好意思起来。“出了这一切事情之后,我怎么能不先把她们安顿好,确信她们不会遇到危险,就把她们撇下不管呢?再说,她又是个不平凡的姑娘。
  心地多么纯洁,目光多么远大!”万尼亚一往情深地说。
  的确,万尼亚在下亚力山德罗夫卡度过的那几天里,他已经把他十九年的生活中思索过的、感受到的和写成了诗的一切都讲给克拉娃听了。而克拉娃,这个对万尼亚无限钟情的非常善良的姑娘,也默默地、耐心地听着他。无论他问什么,她总是欣然点头,一切都同意他。难怪万尼亚和克拉娃相处的日子愈久,他就愈觉得她的目光远大了。
  “我看得出,我看得出,你一你是被俘虏了!”奥列格结结巴巴地说,眼睛里含着笑意望着朋友。“你别生气,”他发觉万尼亚讨厌他的这种口吻,就突然严肃地说,“我不过是闹着玩的,我为你的幸福感到高兴。是的,我感到高兴。”奥列格深情地说,他额头上聚起了一堆皱褶,他向万尼亚的身旁望了一会。
  “你坦白地说,是不是瓦尔柯把这个任务交给沃洛佳的?”过了一会他问道。
  “不是他。这个人请沃洛佳通过你打听怎么去找瓦尔柯。
  老实说,我也是为了这件事才留在你这里不走的。”
  “糟就糟在我不知道。我真替他担心。”奥列格说,“可是,让我们到柴房里去吧……”
  他们随手掩上了门,两人就和衣躺在窄板床上,在黑暗中还长久地窃窃细语。仿佛离他们不远并没有那个德国哨兵,四周也没有任何德国人似的。他们不知已经说过多少次:
  “好,够了,够了,得稍微睡一会……”
  可是又开始低声谈起来。
  奥列格是被柯里亚舅舅唤醒的。万尼亚已经走了。
  “你怎么不脱衣服睡觉?”柯里亚舅舅问道,他的眼睛里和嘴唇上都隐隐带着一丝嘲笑。
  “睡神把勇士打倒了……”奥列格伸着懒腰,解嘲地说。
  “什么勇士!你们在柴房后面草丛里的会议都被我听见了。还有你跟万尼亚说的那些废话……”
  “你都听见了?”奥列格在板床上坐起来,犹有睡意的脸上带着迷惘的神气。“你怎么不给我们一个讯号,让我们知道你没有睡着呢?”
  “为了不妨碍你们……”
  “我真没有料到你会这样!”
  “我的事,你没有料到的还多呢,”柯里亚舅舅慢条斯理地说。“比方说,你可知道,我有一架收音机在地板下面,就在德国人脚底下吗?”

  奥列格大吃一惊,脸上都露出了一副傻相。
  “怎—怎么?你当时没有把它交出去?”
  “没有交出去。”
  “那么,你是向苏维埃政权隐瞒了?”
  “是隐瞒了。”
  “唔,柯里亚,真—真的……我不知道你这么鬼。”奥列格说,他觉得笑也不是,恼也不是。
  “首先,这个收音机是因为我工作好而奖给我的。”柯里亚舅舅说,“其次,它是进口的,是七灯机……”
  “不是答应过将来要发还的吗?”
  “是答应过的。要是那样,现在它就会落到德国人手里,可是此刻它却在我们的地板下面。昨天夜里我听了你的话,我就明白,它对我们的用处非常大。所以,我做得完全正确。”
  柯里亚舅舅说的时候脸上没有带笑容。
  “你这个人真了不起,柯里亚舅舅!我们去洗洗脸,早饭前下一盘棋玩玩……我们这里的政权是德国人的,所以我们也用不着给谁工作!”奥列格情绪很好地说。
  就在这时,他们俩都听到有一个少女的清脆的声音在高声问话,嚷得全院子都听得见:
  “你听着,笨家伙:奥列格·柯舍沃伊是不是住在这里?”
  “你说什么?我不懂,”①台阶旁边的哨兵回答道。
  【①原文为德语。】
  “妮诺奇卡,你见过这样的笨蛋吗?俄语一点都不懂。那你就该放我们进去,要不就叫一个真正的俄罗斯人出来。”那少女的清脆的声音说。
  柯里亚舅舅和奥列格交换一下眼色*,从柴房里探出头来。
  在那个甚至有点手足无措的德国哨兵面前,就在台阶旁边,站着两个姑娘。和哨兵说话的那个姑娘打扮得十分艳丽,所以奥列格和柯里亚舅舅首先都注意到她。这种艳丽的印象是来自她的绚烂夺目的衣服:天蓝色*的绉纱上满是红的樱桃、绿的圆点,还有亮晶晶的黄的和紫的亮片。朝阳照耀着她的头发。她前面的头发卷成金光粲然的一圈高耸着,后面卷成一个个细长的发卷,垂到颈上和肩上,这些发卷大概是照着两面镜子精心卷出来的。那件灿烂夺目的连衣裙非常合身地裹住她的腰肢,又轻盈飘逸地罩住她的穿着肉色*长袜和优雅的奶油色*高跟鞋的匀称丰满的双腿,使她整个给人一种非常自然、活泼、轻盈的印象。
  在奥列格和柯里亚舅舅从柴房里探出头来的那一刻,这个姑娘正试着要走上台阶,而一手端着自动枪站在台阶旁边的哨兵,却用另一只手挡住她的去路。
  这姑娘毫不着慌,不经意地用她的洁白的小手在哨兵的脏手上拍了一下,快步走上台阶,又扭过头来对女伴说:“妮诺奇卡,来啊,来啊……”
  女伴踌躇起来。哨兵跳上台阶,伸开胳膊在门口把那姑娘拦住。用皮带吊在他的粗脖子上的自动枪垂了下来。在德国人的没有刮过胡子的脸上挂着愚蠢而得意的微笑,他得意的是他在履行职责;这同时又是谄媚的微笑,因为他明白只有姑娘们才有权利这样对待他。
  “我就是柯舍沃伊,您到这边来吧。”奥列格说,一面从柴房里走出来。
  姑娘猛地朝他转过头来,眯缝起蓝眼睛望了他一下,几乎在同一刹那就蹬着奶油色*的高跟鞋,跑下了台阶。
  身材高大的奥列格垂着双手等着她,带着天真的、询问的、和善的神情迎面望着她,好像在说:“我就是奥列格·柯舍沃伊……只是要请您向我说明,您找我干什么?如果是为了好事,我就为您服务;如果是为了坏事,那您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我?……”姑娘走到他跟前,仿佛是对照片似的把他打量了一会。奥列格一直没有加以注意的那个姑娘也跟着走了过来,站在一旁。
  “不错;是奥列格……”第一个姑娘满意地说,仿佛是向她自己证实似的。“我们最好能跟您单独谈一谈。”她用一只蓝眼睛对奥列格微微眨了一下。
  奥列格又窘又急,把两个姑娘都让进了柴房。服装艳丽的姑娘眯缝起眼睛仔细打量了柯里亚舅舅一下,又带着诧异的询问的神情把目光移到奥列格身上。
  “您可以对我说的话,都可以当着他的面说。”奥列格说。
  “不行,我们要谈的是恋爱问题,是吗,妮诺奇卡?”她转过脸来向着女伴,带着轻快的微笑说。
  奥列格和柯里亚舅舅也朝另外那个姑娘望了一望。她的大脸盘晒得很黑;肘部以下裸露着的丰腴而美丽的手臂几乎晒得漆黑;深色*的头发浓密异常,一个个沉甸甸的、仿佛是青铜铸成的发卷围着她的双颊,一直垂到浑圆有力的肩头。在她的宽脸上,在那饱满的嘴唇、柔软的下巴和非常普通的鼻子的柔和的线条里,有着非常单纯、朴实的表情,但是她眉毛上面隆起的地方、两道剑眉和褐色*大眼睛里的正直而勇敢的目光,同时又显露出有力、挑战、热情和想象力丰富的表情。
  奥列格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停留在这个姑娘身上,在以后的谈话中他一直感觉到她的存在,使他开始口吃起来。
  等柯里亚舅舅的脚步声在院子里去远了,蓝眼睛的姑娘就把脸凑近奥列格,说道:“我是安德烈叔叔派来的……”
  “您的胆子可真不小……您对付哨兵的办法真妙啊!”奥列格沉吟了一会,笑着说。
  “不要紧,奴才喜欢挨揍!……”她笑起来。
  “那么您是谁啊?”
  “刘勃卡。”穿着色*彩鲜艳、香气袭人的绝纱连衣裙的姑娘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人性的记录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公众的记忆力是短暂的。曾几何时。埃奇韦尔男爵四世-乔治-艾尔弗雷德-圣文森特-马什被害一案引起巨大轰动和好奇,而今一切已成旧事,皆被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轰动一时的消息。人们谈起这案子时从未公开说及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我得说,这全都是由于他本人的意愿。他自己不想出现在案子里。也正如他本人所希望的,功劳就算到别人头上。更何况。按照波洛自己独特的观点,这案子是他的一个失败。 [点击阅读]
人是世上的大野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坑地阵亡战士纪念碑四周长满了玫瑰。这是一片茂密的灌木林。杂乱丛生,小草透不过气来。白色的小花开着,像纸一样卷起。花儿簌簌作响。天色破晓,就快天亮了。每天早上独自穿过马路去往磨坊的路上,温迪施数着一天的时光。在纪念碑前,他数着年头。每当自行车过了纪念碑后的第一棵杨树,他数着天数,从那儿他骑向同一个坑地。夜晚,每当温迪施锁上磨坊,他又数上一遍年头和天数。他远远地看着小小的白玫瑰、阵亡战士纪念碑和杨树。 [点击阅读]
人生的智慧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出版说明叔本华(1788-1860)是德国着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他于年写了《附录与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华一举成名。 [点击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作品简介StefanZweig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曾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获得博士学位。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茨威格便“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 [点击阅读]
人鱼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眼前是突兀林立的岩石群。多摩河上游的这片布满岩石的区域,地势险峻,令垂钓者望而却步。几年前,曾发现一女子被人推下悬崖赤裸裸地嵌陷在岩石缝中。岩石区怪石嶙峋、地势凶险,当初,调查现场的警官也是费尽周折才踏进这片岩石区域的。一个少女划破清澈的溪流浮出水面。十四五岁的样子,赤身倮体,一丝不挂。望着眼前的情景,垂钓者的两颊不由得痉挛起来。直到方才为止,在不断敲打、吞噬着岩石的激流中还不曾出现过任何物体。 [点击阅读]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他们来到巴格达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克罗斯毕上尉从银行里走出来,好象刚刚兑换完支票,发现自己存折上的钱比估计的还要多一些,因此满面春风,喜气溢于形色。克罗斯毕上尉看上去很自鸣得意,他就是这样一种人。他五短身材,粗壮结实,脸色红润,蓄着很短的带军人风度的小胡子,走起路来有点摇晃,衣着稍许有点惹人注目。他爱听有趣的故事,人们都很喜欢他。他愉快乐观,普普通通,待人和善,尚未结婚,没有什么超凡拔群之处。在东方,象克罗斯毕这样的人很多。 [点击阅读]
他杀的疑惑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最早发现山桥启太郎死去的,是山桥的夫人佐代子。那天,山桥从早晨起就失去了踪影。其实,说“从早晨起”还不正确。山桥离开自己家的时候,是前一天晚上9点以后。他从公司下班回家,吃了晚饭以后,说有一些东西要写,便去了附近当作工作室的公寓里。山桥在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诗歌和小说,还亲自主恃着一份《同人》杂志,屡次在文艺类杂志的有奖征稿中人眩对他来说,写作几乎已经超越了纯兴趣的阶段。 [点击阅读]
以眨眼干杯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她有个大目的1以深蓝色的蓝宝石为中心,围绕镶嵌着一圈小小的钻石。把这些宝石连接到一起的,是灿灿发光的黄金。卖点在于其非凡的品质。项链、挂坠、耳环、再加上一对手镯,共计七千四百三十万日元。旁边是一条用红宝石、钻石和水晶组合而成的项链,二千八百万日元。耳环,一千万日元--双层玻璃的背后,仿佛就像是另一个世界。一颗小小的石头,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个大活人。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它们是那样地耀眼夺目。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伊豆的舞女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道路变得曲曲折折的,眼看着就要到天城山的山顶了,正在这么想的时候,阵雨已经把从密的杉树林笼罩成白花花的一片,以惊人的速度从山脚下向我追来.那年我二十岁,头戴高等学校的学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纹的上衣,围着裙子,肩上挂着书包.我独自旅行到伊豆来,已经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温泉住了一夜,在汤岛温泉住了两夜,然后穿着高齿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