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青年近卫军 - 《青年近卫军》小说——第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五章
  舒尔迦在离开奥西摩兴家的小房子的当天,他就到旧称“鸽房”的克拉斯诺顿郊区去,找他从前打游击时的老朋友伊凡·康德拉多维奇·格纳简柯。
  这个郊区,跟克拉斯诺顿的许多区一样,已经造起了标准式房屋,但是舒尔迦知道,康德拉多维奇还住在他私有的小木屋里,这木屋就是使这个郊区得名“鸽房”的古老房屋之一。
  随着敲窗声,门口出现了一个样子像茨冈女人的妇人。她还相当年轻,但是脸上的皮肤已经十分松弛,穿得虽不寒伧,但是不修边幅。舒尔迦说,他是路过这里,想看看康德拉多维奇,如果可能,他想请老头出来跟他谈谈。
  舒尔迦和康德拉多维奇,就在这座小屋后面的草原上会面了。那一天还听得见远方隆隆的炮声,他们走到洼地里,免得在高处被人看见。
  康德拉多维奇,是有权自认为顿涅茨矿山创始者的那几代矿工的后裔。他的祖父、父亲——乌克兰来的移民、还有康德拉多维奇本人,都是建设顿巴斯的真正的血统矿工,是矿工的荣誉和传统的保持者,在一九一八到一九一九年,他们组成了矿工近卫队,使德国干涉军和白匪在顿巴斯一碰到他们,就遭到失败。
  这也就是同自己的井长瓦尔柯以及谢夫卓夫一同炸毁新一号井的那个康德拉多维奇。
  在草原的这块洼地里,在已经西斜的夕阳下,他和舒尔迦进行了下面的谈话。
  “康德拉多维奇,你知道我来找你干什么吗?”
  “我不知道,可是我猜得着,马特维·康斯坦丁诺维奇。”
  康德拉多维奇忧郁地说,他并不望着舒尔迦。
  草原上一阵微风吹进洼地,把老头的打满补钉的老古董短上衣的下摆吹得歪到一边。那件上衣穿在老头的干瘪的身上,好像是挂在十字架上一样。
  “我是留在这里工作的,像一九一八年一样,所以我来找你。”舒尔迦说。
  “我的整个生命都是你的,这你是知道的,马特维·康斯坦丁诺维奇,”康德拉多维奇用沙哑低沉的声音说,眼睛并不望着舒尔迦,“但是我不能让你住到我家里,马特维·康斯坦丁诺维奇。”
  康德拉多维奇的话完全出人意料,使人难以相信,舒尔迦听了不知怎样回答,只好不作声。康德拉多维奇也不作声。
  “康德拉多维奇,你是不让我住到你家里去,我这样理解你的话对吗?”舒尔迦轻轻地问,他不敢望着老头。
  “我不是不让,我是没有办法。”老头沉痛地说。
  他们就这样谈了一会,彼此谁也不望着对方。
  “你不是表示过同意的吗?”舒尔迦问,他心里的怒火沸腾起来。
  老头垂下了头。
  “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同意的是什么?”
  老头不作声。
  “你可明白,你这等于是出卖我们吗?”

  “马特维·康斯坦丁诺维奇……”老头非常低沉地、沙哑地、完全像嘶喊似地叫起来,声音里带着威胁的调子。“不要把话说得这么绝。”
  “我怕什么?”舒尔迦恨恨地说。他的充满血丝的牛眼直盯着康德拉多维奇的干瘪的脸和稀稀拉拉的、好像拔过似的、被香烟熏黄的胡子。“我怕什么?再没有什么比我听到的话更可怕了!”
  “等一等……”康德拉多维奇抬起头来,用骨骼粗大的手抓住舒尔迦的胳膊肘,他的手指甲是黑的,残缺不全。“你相信我吗?”他悲痛地、低沉地问,声音压得不能再低。
  舒尔迦想说什么,可是老头抓紧他的胳膊肘,刺人肺腑的深陷的眼睛凝望着他,几乎是哀求着说:
  “等一等……你听我说……”
  他们现在是四目相对了。
  “我不能让你住到我家来,因为我怕我的大儿子。我怕他出卖你。”老头把脸凑近舒尔迦的脸,用沙哑的低音说道。
  “你记得吗,一九二七年你曾到我们家来过?那是你最后一次到我们家来,那时我和我的老伴在庆祝我们共同生活的二十五周年,也就是我们的银婚纪念。你大概不会记得我所有的孩子,而且你也没有这种义务,”老头笑了一下,“可是我的大儿子你应该在一九一八年就记得他……”
  舒尔迦没有作声。
  “他走上了邪路,”康德拉多维奇用沙哑的低音说。“他在一九二九年就已经缺了一只手,你记得吗?”
  舒尔迦依稀记得一九一八年他在康德拉多维奇家里看见过一个半大的男孩子,愁眉苦脸,行动迟缓,不爱说话。但是到了一九二九年,在康德拉多维奇家里围绕着舒尔迦的那些年轻人里面,谁是当年的那个少年,他们里面谁缺了一只手,这些他已经不记得了。他惊奇地发觉,那天晚上的情形他差不多都不记得了。大概,他那时去看康德拉多维奇是有些碍于情面,所以那天晚上的情形就和许多类似的、跟另外一些人一块、在另外一些场合,也是碍于情面而去度过的晚上一样,被遗忘了。
  “他的手是在鲁干斯克工厂里轧断的……”康德拉多维奇说的是伏罗希洛夫格勒的旧称,根据这一点,舒尔迦明白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他回家靠我们过活。让他念书已经嫌晚,而且当时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一点,合适的、他干得了的职业他又找不到,于是他就走上了邪路。他开始用父亲的钱,那就是用我的钱喝酒。我呢,也可怜他。谁也不肯嫁他,因此他喝得更厉害。到一九三○年,你刚才看见的那个活宝缠住他,跟他结了婚,后来他们那里就出现了些不干不净的事。她好像成了个卖私酒的,他们还投机倒把,——我对你是十分坦白的,——他们连赃物都可以收买。起初我是姑息他,后来又怕丢脸。我和老太婆就拿定了主意,我们决不声张。我们真的保持沉默。甚至在亲生的孩子们面前也是保持沉默。现在我们也是保持沉默……在苏维埃政权下他受过两次审讯,——应当审讯那个臭婆娘,可是他每次都把罪名往自己身上揽。唔,你知道,法官们都知道我是个老游击队员,有名的采煤工人,一个有名的人,所以第一次把他训了一顿,第二次是缓刑。可是他却一年比一年更坏。你相信我吗?我怎能让你住到我家里来呢?为了把房子弄到手,他甚至可以把我和老太婆都出卖!”康德拉多维奇惭愧地扭过脸去,不敢看舒尔迦。

  “你既然知道这一点,怎么还会表示同意的呢?”舒尔迦激动地说,他望着康德拉多维奇的像刀那样瘦削的脸,不知该不该相信他。他突然绝望地发觉,自己心里已经没有了谱,不知道在他所处的情况下,对哪些人可以相信,对哪些人不能相信了。
  “但是我怎么能拒绝呢,马特维·康斯坦丁诺维奇?”康德拉多维奇声音里含着苦恼说,“你只要想一想,我伊凡·格纳简柯,竟会拒绝。多么可耻!你要知道,那一次的谈话是在什么时候啊?他们是这样说的:‘也许不需要,如果需要,你同意吗?’他们仿佛在检查我的良心,我怎么能忽然提起儿子的事。那样一来,我自己好像在逃避责任,又要害儿子坐牢。说什么他总是我的儿子啊!……马特维·康斯坦丁诺维奇!”老头突然万分绝望地说,“我整个人都属于你,随你怎么支配都成。你知道我的性*格——我到死也不会泄露,死,我并不怕。你可以支配我像支配你自己一样。我可以给你找个地方躲藏,我认识人,我可以找到可靠的人,你尽管可以相信我。我当时在区委就是这么想的:我本人准备去干一切,可是我儿子的事,我作为一个非党员,没有必要向区委说明,就是说,我可以问心无愧……我主要是要你相信我……住的地方我是可以给你找到的。”康德拉多维奇说,他没有发觉在他的声音里竟露出了讨好的语调。
  “我相信你,”舒尔迦说。但他说的并不完全是真话:他既相信又不相信。他在疑惑不定。他这样说,无非因为这对他比较合适。
  老头的脸忽然整个变了样,他顿时泄了气,垂下了头,呼哧呼哧地呼吸着,半天没有出声。
  舒尔迦望着他,心里在琢磨康德拉多维奇对他说的这一番话,不住掂着这些话的分量。当然,他知道康德拉多维奇是自己人。但是他不知道康德拉多维奇在整整十二年里,而且是在国内完成着十分巨大事业的这些年头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康德拉多维奇对当局隐瞒了儿子的罪状,甚至在生活最重要的关头隐匿他,而且在可能利用他的房子做地下工作和德国人进行斗争这样的大事上都撒了谎——这一切加重了天平的一头,表示对他不能完全信任。

  “你先在这里坐一会或是躺一会,我去给你拿点吃的来,”康德拉多维奇沙哑地低声说,“然后我马上到一个地方去,我可以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有一刹那的工夫,舒尔迦差点接受了康德拉多维奇的建议,但是内心的声音立刻告诉他,不应该为感情所动。他认为这不仅是小心谨慎的呼声,而且是生活经验的呼声。
  “你何必去奔走,我心目中可住的地方不止一处,我会找到地方。”他说,“至于吃,那倒不着急:要是那个鬼婆娘跟你儿子想出什么坏主意,那就更糟了。”
  “你当然更清楚,”康德拉多维奇伤心地说,“不过你千万别对我这个老头失望,我对你还有用。”
  “这我知道,康德拉多维奇。”舒尔迦这样说,无非是为了安慰安慰他。
  “你要是相信我,就请你告诉我你要去找什么人。我可以顺便告诉你,那个人好不好,值不值得去找他,万一有事,我也好知道到什么地方去找你……”
  “要我告诉你我到哪里去,我没有权这样做。你自己是老地下工作人员,你总知道要保密,”舒尔迦调皮地笑着说,“我要去找的人,是我知道的人。”
  康德拉多维奇心里想说:“我不也是你知道的人吗?可是你瞧,你知道的到底有多少呢,所以现在你还是跟我商量商量的好。”但是他不好意思对舒尔迦这样说。
  “你当然更清楚。”老头-阴-郁地说,他最后明白了舒尔迦并不相信他。
  “好,康德拉多维奇,该走啦!”舒尔迦装出高兴的样子说。
  “你当然更清楚。”老头沉思着又说了一遍,他并不看着舒尔迦。
  他本来要带舒尔迦经过他的屋子走到街上去。但是舒尔迦止住脚步,说:
  “你还是带我走小路出去吧,不然又要被你那个……宝贝看见。”他干奖了一声。
  老头想对他说:“你既然知道秘密活动的规则,你就该知道,你是怎么进来的,就该怎么出去,——谁会想到你来找格纳简柯老头是为了地下工作呢。”但是他知道人家不相信他,说也无益。于是他就顺小路把舒尔迦领到旁边的一条街上。走到那边一个小煤栈旁边,他们站下了。
  “再见,康德拉多维奇,”舒尔迦说,他的心痛得像刀扎似的,还不如躺进棺材倒舒服些。“我还会来找你的。”
  “那就随你的便了。”老头说。
  舒尔迦沿街走去,干瘪、长腿的康德拉多维奇还站在这个小煤栈旁边,久久目送着舒尔迦;式样古老的短上衣穿在他身上,就像挂在十字架上一般。
  这样,舒尔迦就向自己的死亡迈出了第二步。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暮光之城4:破晓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童年不是从出生到某一个年龄为止;也不是某一个特定的年纪孩子长大了,抛开幼稚童年的国度里,没有人会死去EdnaSt.VincentMillay前言我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濒临死亡的经历;这并不是一件你真正会习惯的事。这似乎有些奇怪,我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对着死亡。好像注定逃不开这一宿命,每一次我都成功逃开了,但是它又一次次地回到我身边。然而,这一次的似乎与众不同。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朗热公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泰蕾丝修女地中海一岛屿上,有一座西班牙城市。城中有一所“赤脚穿云鞋”的加尔默罗会修道院。泰蕾丝女圣徒,这位名见经传的女子,一手进行了宗教改革,创立了一个新教派。这修道院中一切规章,从宗教改革时期严格保持至今,一成不变。这件事本身可能已使人感到非同寻常,但却是千真万确的。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时期的荡涤,伊比里亚半岛和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几乎全部被毁或遭到激烈冲击。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