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清洁女工之死 - 第二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伊娃-卡彭特非常随便地走进了萨默海斯家的房子,像大多数人那样,哪个门和窗户方便就从哪里进去。
  她是来找赫尔克里-波洛的。当她找到他的时候,开门见山地说:
  “听着,”她开口道,“你是侦探,而且大家公认是个好侦探。好吧,我要雇你。”
  “假如我不接受雇佣呢,亲爱的女士,我可不是辆出租车!”
  “你是一位私人侦探,而私人侦探收取佣金对不对?”
  “这是惯例。”
  “好,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付钱给你。我会付出很高的价钱。”
  “为什么?您想要我干什么?”
  伊娃-卡彭特厉声道:
  “保护我不受警察干扰。他们愚蠢透顶。他们好像以为我杀了厄普沃德家那个女人。他们到处打探,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东翻西找。我不喜欢这样。它会叫我脑子受不了。”
  波洛打量一下她。她说的话有些的确是事实。她看起来比他几星期前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面貌老了许多。她的眼圈说明她熬过了很多不眠之夜。从嘴唇到下巴,还有手上都出现了皱纹,当她点一支香烟时,手抖得厉害。
  “你必须制止这一切,”她说,“你必须这么做。”
  “夫人,我能做什么?”
  “不管用什么办法,把他们赶走。真可恶!如果盖伊是个男子汉,他就会制止这一切。他不会允许他们迫害我。”
  “噢——他什么也不做?”
  她闷闷不乐地说:
  “我还没有告诉他。他只是一个劲谈给警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他倒是挺好。那天晚上他参加了一个可恶的政治集会。”
  “您呢?”
  “我就坐在家里。事实上我在听收音机。”
  “可是,如果您能证明——”
  “我怎么能证明?我主动提出给克罗夫特夫妇一大笔钱,让他们说他们进出过我家,看见我呆在那里没动——那该死的下流坯拒绝了。”
  “那对您来说可是个极不明智的举动。”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样本来可以把这件事了结。”
  “您这样做,很可能等于让你的仆人相信你确实犯下了那桩谋杀罪。”
  “呃——我给克罗夫特钱,无论如何是为了——”
  “为了什么?”
  “什么也不是。”

  “记得——您需要我的帮助。”
  “噢!确实没什么关系。可是克罗夫特传的她的口信。”
  “厄普沃德太太的?”
  “对。请我那天晚上过去看她。”
  “您就说您不去?”
  “我为什么要去?该死的无聊的老太婆。为什么我要去握她的手?我从来连一次想去的念头都没有过。”
  “口信是几点捎给您的?”
  “是我不在家的时候。我不知道具体的时间——我想大概是五六点钟之间吧。克罗夫特带的口信。”
  “您给他钱,要他忘掉他带过口信。为什么?”
  “别装傻。我根本不想跟那事沾边儿。”
  “那么,您给钱让他证明您不在案发现场吗?您认为他和他妻子会怎么想?”
  “谁管他们怎么想呢?”
  “陪审团会管的。”波洛严肃地说。
  她瞪着他。
  “你不是当真吧?”
  “我极其认真。”
  “他们会听仆人的话——而不听我的?”
  波洛看着她。
  竟然如此粗暴愚蠢!竟然与可能对她有帮助的人为敌。目光短浅,愚蠢透顶的想法。目光短浅——
  如此湛蓝可爱的大眼睛。
  他平静地说:
  “您为什么不戴眼镜呢,夫人?您需要眼镜。”
  “什么?噢,我有时候戴。小时侯我戴。”
  “您那时侯还带牙托。”
  她瞪大眼睛。
  “我是那样,事实上。为什么说这些?”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我过去当然很丑。”
  “您母亲也这么认为吗?”
  她生气地说:
  “我不记得我母亲。我们这是在说什么鬼东西?你愿意接受这份差事吗?”
  “很遗憾我不能。”
  “你为什么不能?”
  “因为在这件事上,我为詹姆斯-本特利工作。”
  “詹姆斯-本特利?噢,你是说杀了那个清洁女工的缺心眼的家伙。他和厄普沃德家有何相干?”
  “也许——什么也没有。”
  “那么,好啦!是不是钱的问题?你要多少?”
  “这是您一个极大的错误,夫人。您总是从钱上来考虑问题。您有钱,您就认为只有钱是重要的。”
  “我并不是总是有钱。”伊娃-卡彭特说。
  “是啊,”波洛说,“我想也不是,”他轻轻地点着头,“这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也原谅了一些问题……”

  2
  伊娃-卡彭特原路返回,和来的时候一样,只是因为波洛记得她以前的事而走路有点儿跌跌撞撞。
  波洛轻声自言自语:“伊夫林-霍普……”
  这么说,厄普沃德太太给迪尔德丽-亨德森和伊娃-卡彭特两个人都打了电话。
  也许她还打电话叫过其他人。也许——
  随着砰一声门响,莫林进来了。
  “这回是找我的剪子。很抱歉午饭做晚了。我有三把剪子,可是一把也找不到。”
  她朝橱柜冲过去,她那套波洛很熟悉的程序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东西很快就被翻了出来。带着一声喜悦的欢呼,莫林离开了。
  几乎是不由自主地,波洛迈步上前,开始往抽屉里重新放回东西。封蜡,记事簿,照片——
  照片……
  他站在那里,瞪着手里拿的那张照片。
  走廊上传来了疾步奔走的脚步声。
  尽管上了年纪,波洛还是能够很快移开脚步。他把那张照片扔在沙发上,又在上面放了一个座垫,然后自己坐在上面,刚坐好莫林又进来了。
  “真见鬼,我那满满一漏勺菠菜又放哪儿了?”
  “在那边,夫人。”
  他手指着那个漏勺,因为它就安放在他身边沙发上。
  “原来我把它放这儿了。”她一把抓了起来。“今天什么事都耽误……”
  她的目光停在了赫尔克里-波洛身上,他正直挺着腰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你坐在那里究竟想干什么?还加个座垫,那是这房间里最不舒服的座位了。所有的弹簧都断了。”
  “我知道,夫人。可是我——我在欣赏墙上那幅画。”
  莫林抬头瞥了一眼那幅油画,画面上是一个海军军官手拿望远镜。
  “啊——是好看。这大概是这所房子里惟一的好东西。我们说不准这是不是著名肖像画家庚斯博罗的作品,”她叹息一声,“反正约翰尼不愿意卖掉它。画上的人是他的祖父的祖父,我想是好多辈了吧,他和他的船一块沉入海里,或者是做过什么特别英勇的壮举。约翰尼为此感到无尚骄傲。”
  “是的,”波洛轻声说,“是的,他有令他骄傲的地方,我说的是您的丈夫!”
  3
  三点钟的时候,波洛来到了伦德尔医生家。

  他吃的是炖兔肉、菠菜和很硬的土豆,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布丁,这次倒是没有烤糊,相反,“水用得太多了。”莫林这样解释。他还喝了半杯泥糊糊的咖啡。他感觉不好。
  门是那位上了年纪的女管家斯科特太太打开的,他请她引见伦德尔太太。她正在客厅听收音机,当听说他来访时,吃了一惊。
  他对她的印象则和第一次见面时相同。她小心谨慎,警惕性很高,害怕他,或者害怕他所代表的某种东西。
  她好像比原先更苍白忧郁了。他几乎可以断言,比以前也更加瘦削。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夫人。”
  “一个问题?噢,说吧。”
  “厄普沃德太太在她死那天给您打过电话吗?”
  她盯着他。她点点头。
  “在什么时间?”
  “斯科特太太传的口信。我想大概六点钟左右吧。”
  “内容是什么?是请您那天晚上过去吗?”
  “是的。她说奥里弗夫人和罗宾要去基尔切斯特,她将独自一人在家,因为那天晚上,珍妮特照例应该放假外出。问我能不能过去和她作伴。”
  “定什么时间了吗?”
  “九点钟或者稍晚一些。”
  “您去了?”
  “我本来要去的。我真的打算去。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搞的,那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十点多了。我当时想时间太晚了。”
  “您没有告诉警察厄普沃德太太给您打过电话?”
  她的眼睛瞪大了,流露出孩子般天真无邪的神情,凝望着波洛。
  “我应该那么做吗?既然我没去,我认为就没关系。也许,即使如此,我也觉得相当内疚。如果我真去了,她可能现在还活着。”她说着突然屏住了呼吸,“噢,我希望事情不像那样。”
  “不完全像那样。”波洛说。
  他停了一会儿,然后又说:
  “您害怕什么,夫人?”
  她猛地吸了口气:
  “害怕?我不害怕。”
  “可是您害怕。”
  “胡说。什么——我应该有什么可害怕的?”
  波洛停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我想也许您是害怕我……”
  她没有回答。但是她的眼睛睁得很大。她慢慢地不服气地摇了摇头。
或许您还会喜欢:
动物农场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庄园农场的琼斯先生锁好几间鸡棚准备过夜,只是这一天他喝得烂醉,竟忘记关上那几扇小门了。他东倒西歪地走过院子,手中一盏提灯的光圈也随着摇摇晃晃。走进后门,他把靴子甩掉,又从放在洗碗间的酒桶里给自己倒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杯啤酒,就爬上床去。这时琼斯太太早已在那儿打呼噜了。琼斯先生寝室里的灯光一灭,农场里个个厩棚就响起一阵骚动和嘈杂的声响。 [点击阅读]
北回归线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亨利·米勒(HenryMiller,1891年12月26日-1980年6月7日)男,美国“垮掉派”作家,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富有个性*又极具争议的文学大师和业余画家,其阅历相当丰富,从事过多种职业,并潜心研究过禅宗、犹太教苦修派、星相学、浮世绘等稀奇古怪的学问,被公推为美国文坛“前无古人, [点击阅读]
南非洲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南非洲历险记--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第一章在奥兰治河边1854年2月27日,有两个人躺在奥兰治河边一棵高大的垂柳下,一边闲谈一边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河面。这条被荷兰殖民者称作格鲁特河,被土著霍顿督人称作加列普的奥兰治河,可以与非洲大陆的三大动脉:尼罗河、尼日尔河和赞比西河相提并论。像这三大河流一样,它也有自己的高水位、急流和瀑布。 [点击阅读]
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点击阅读]
学生街杀人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从收音机里缓缓流淌出的路唐纳森的演奏,作为此时在场两人心情的BGM明显有些不合适。光平盘腿坐在原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六榻榻米大小的房间立刻被沉默所支配。广美的表情比平时更严肃,她把日本茶倒进两个茶碗里,然后把较大的一个茶碗放到了光平面前。这个茶碗是附近一个寿司店开张的时,抽奖获得的奖品。 [点击阅读]
新月集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白昼更加深沉地投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光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中华读书报记者施诺一位当年出版斯蒂芬·金小说的编辑曾预言:“过不了多久,斯蒂芬·金在中国就会像在美国一样普及。”中国出版商认为这位给美国出版商带来巨额利润的畅销书作者也会给中国出版社带来利润,全国有5家出版社先后推出斯蒂芬·金,盗版书商也蜂拥而至,制作粗糙的盗版书在市场迅速露面。然而,令出版商失望的是,斯蒂芬·金并没有给中国出版商带来惊喜。它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没有出现预想中热卖的高xdx潮。 [点击阅读]
永别了武器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永别了,武器》一书系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早期代表作。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此书以爱情与战争两条主线,阐述了作者对战争及人生的看法和态度。美国青年弗雷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到意大利北部战争担任救护车驾驶员,期间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莱相识。亨利在前线执行任务时被炮弹炸伤,被送往后方的米兰医院就医。由于护士紧缺,凯瑟琳也来到了米兰,两人又一次相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