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清洁女工之死 - 第二十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伊娃-卡彭特非常随便地走进了萨默海斯家的房子,像大多数人那样,哪个门和窗户方便就从哪里进去。
  她是来找赫尔克里-波洛的。当她找到他的时候,开门见山地说:
  “听着,”她开口道,“你是侦探,而且大家公认是个好侦探。好吧,我要雇你。”
  “假如我不接受雇佣呢,亲爱的女士,我可不是辆出租车!”
  “你是一位私人侦探,而私人侦探收取佣金对不对?”
  “这是惯例。”
  “好,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付钱给你。我会付出很高的价钱。”
  “为什么?您想要我干什么?”
  伊娃-卡彭特厉声道:
  “保护我不受警察干扰。他们愚蠢透顶。他们好像以为我杀了厄普沃德家那个女人。他们到处打探,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东翻西找。我不喜欢这样。它会叫我脑子受不了。”
  波洛打量一下她。她说的话有些的确是事实。她看起来比他几星期前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面貌老了许多。她的眼圈说明她熬过了很多不眠之夜。从嘴唇到下巴,还有手上都出现了皱纹,当她点一支香烟时,手抖得厉害。
  “你必须制止这一切,”她说,“你必须这么做。”
  “夫人,我能做什么?”
  “不管用什么办法,把他们赶走。真可恶!如果盖伊是个男子汉,他就会制止这一切。他不会允许他们迫害我。”
  “噢——他什么也不做?”
  她闷闷不乐地说:
  “我还没有告诉他。他只是一个劲谈给警察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他倒是挺好。那天晚上他参加了一个可恶的政治集会。”
  “您呢?”
  “我就坐在家里。事实上我在听收音机。”
  “可是,如果您能证明——”
  “我怎么能证明?我主动提出给克罗夫特夫妇一大笔钱,让他们说他们进出过我家,看见我呆在那里没动——那该死的下流坯拒绝了。”
  “那对您来说可是个极不明智的举动。”
  “我不明白为什么。那样本来可以把这件事了结。”
  “您这样做,很可能等于让你的仆人相信你确实犯下了那桩谋杀罪。”
  “呃——我给克罗夫特钱,无论如何是为了——”
  “为了什么?”
  “什么也不是。”

  “记得——您需要我的帮助。”
  “噢!确实没什么关系。可是克罗夫特传的她的口信。”
  “厄普沃德太太的?”
  “对。请我那天晚上过去看她。”
  “您就说您不去?”
  “我为什么要去?该死的无聊的老太婆。为什么我要去握她的手?我从来连一次想去的念头都没有过。”
  “口信是几点捎给您的?”
  “是我不在家的时候。我不知道具体的时间——我想大概是五六点钟之间吧。克罗夫特带的口信。”
  “您给他钱,要他忘掉他带过口信。为什么?”
  “别装傻。我根本不想跟那事沾边儿。”
  “那么,您给钱让他证明您不在案发现场吗?您认为他和他妻子会怎么想?”
  “谁管他们怎么想呢?”
  “陪审团会管的。”波洛严肃地说。
  她瞪着他。
  “你不是当真吧?”
  “我极其认真。”
  “他们会听仆人的话——而不听我的?”
  波洛看着她。
  竟然如此粗暴愚蠢!竟然与可能对她有帮助的人为敌。目光短浅,愚蠢透顶的想法。目光短浅——
  如此湛蓝可爱的大眼睛。
  他平静地说:
  “您为什么不戴眼镜呢,夫人?您需要眼镜。”
  “什么?噢,我有时候戴。小时侯我戴。”
  “您那时侯还带牙托。”
  她瞪大眼睛。
  “我是那样,事实上。为什么说这些?”
  “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我过去当然很丑。”
  “您母亲也这么认为吗?”
  她生气地说:
  “我不记得我母亲。我们这是在说什么鬼东西?你愿意接受这份差事吗?”
  “很遗憾我不能。”
  “你为什么不能?”
  “因为在这件事上,我为詹姆斯-本特利工作。”
  “詹姆斯-本特利?噢,你是说杀了那个清洁女工的缺心眼的家伙。他和厄普沃德家有何相干?”
  “也许——什么也没有。”
  “那么,好啦!是不是钱的问题?你要多少?”
  “这是您一个极大的错误,夫人。您总是从钱上来考虑问题。您有钱,您就认为只有钱是重要的。”
  “我并不是总是有钱。”伊娃-卡彭特说。
  “是啊,”波洛说,“我想也不是,”他轻轻地点着头,“这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这也原谅了一些问题……”

  2
  伊娃-卡彭特原路返回,和来的时候一样,只是因为波洛记得她以前的事而走路有点儿跌跌撞撞。
  波洛轻声自言自语:“伊夫林-霍普……”
  这么说,厄普沃德太太给迪尔德丽-亨德森和伊娃-卡彭特两个人都打了电话。
  也许她还打电话叫过其他人。也许——
  随着砰一声门响,莫林进来了。
  “这回是找我的剪子。很抱歉午饭做晚了。我有三把剪子,可是一把也找不到。”
  她朝橱柜冲过去,她那套波洛很熟悉的程序又重复了一遍。这一次,东西很快就被翻了出来。带着一声喜悦的欢呼,莫林离开了。
  几乎是不由自主地,波洛迈步上前,开始往抽屉里重新放回东西。封蜡,记事簿,照片——
  照片……
  他站在那里,瞪着手里拿的那张照片。
  走廊上传来了疾步奔走的脚步声。
  尽管上了年纪,波洛还是能够很快移开脚步。他把那张照片扔在沙发上,又在上面放了一个座垫,然后自己坐在上面,刚坐好莫林又进来了。
  “真见鬼,我那满满一漏勺菠菜又放哪儿了?”
  “在那边,夫人。”
  他手指着那个漏勺,因为它就安放在他身边沙发上。
  “原来我把它放这儿了。”她一把抓了起来。“今天什么事都耽误……”
  她的目光停在了赫尔克里-波洛身上,他正直挺着腰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你坐在那里究竟想干什么?还加个座垫,那是这房间里最不舒服的座位了。所有的弹簧都断了。”
  “我知道,夫人。可是我——我在欣赏墙上那幅画。”
  莫林抬头瞥了一眼那幅油画,画面上是一个海军军官手拿望远镜。
  “啊——是好看。这大概是这所房子里惟一的好东西。我们说不准这是不是著名肖像画家庚斯博罗的作品,”她叹息一声,“反正约翰尼不愿意卖掉它。画上的人是他的祖父的祖父,我想是好多辈了吧,他和他的船一块沉入海里,或者是做过什么特别英勇的壮举。约翰尼为此感到无尚骄傲。”
  “是的,”波洛轻声说,“是的,他有令他骄傲的地方,我说的是您的丈夫!”
  3
  三点钟的时候,波洛来到了伦德尔医生家。

  他吃的是炖兔肉、菠菜和很硬的土豆,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布丁,这次倒是没有烤糊,相反,“水用得太多了。”莫林这样解释。他还喝了半杯泥糊糊的咖啡。他感觉不好。
  门是那位上了年纪的女管家斯科特太太打开的,他请她引见伦德尔太太。她正在客厅听收音机,当听说他来访时,吃了一惊。
  他对她的印象则和第一次见面时相同。她小心谨慎,警惕性很高,害怕他,或者害怕他所代表的某种东西。
  她好像比原先更苍白忧郁了。他几乎可以断言,比以前也更加瘦削。
  “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夫人。”
  “一个问题?噢,说吧。”
  “厄普沃德太太在她死那天给您打过电话吗?”
  她盯着他。她点点头。
  “在什么时间?”
  “斯科特太太传的口信。我想大概六点钟左右吧。”
  “内容是什么?是请您那天晚上过去吗?”
  “是的。她说奥里弗夫人和罗宾要去基尔切斯特,她将独自一人在家,因为那天晚上,珍妮特照例应该放假外出。问我能不能过去和她作伴。”
  “定什么时间了吗?”
  “九点钟或者稍晚一些。”
  “您去了?”
  “我本来要去的。我真的打算去。可是我不知道怎么搞的,那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十点多了。我当时想时间太晚了。”
  “您没有告诉警察厄普沃德太太给您打过电话?”
  她的眼睛瞪大了,流露出孩子般天真无邪的神情,凝望着波洛。
  “我应该那么做吗?既然我没去,我认为就没关系。也许,即使如此,我也觉得相当内疚。如果我真去了,她可能现在还活着。”她说着突然屏住了呼吸,“噢,我希望事情不像那样。”
  “不完全像那样。”波洛说。
  他停了一会儿,然后又说:
  “您害怕什么,夫人?”
  她猛地吸了口气:
  “害怕?我不害怕。”
  “可是您害怕。”
  “胡说。什么——我应该有什么可害怕的?”
  波洛停了一会儿才开口说道:
  “我想也许您是害怕我……”
  她没有回答。但是她的眼睛睁得很大。她慢慢地不服气地摇了摇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清洁女工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从维拉饭店出来,迈步朝索霍区走去。他竖起大衣领护住他的脖子,他这样做,与其说是一种需要,不如说是处于谨慎,因为这时的夜晚并不太冷。“不过,在我这种年龄,一个人还是别冒什么风险的好。”波洛习惯这样说。他心情愉快,两眼睡意朦胧。维拉饭店的蜗牛实在是美味极了,真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道的小餐馆,这次总算是找对了。 [点击阅读]
漂亮朋友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往往因此而被湮没。其实,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前者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从事长篇创作是在写作短篇小说之后,其时他并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随着他声誉鹊起,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 [点击阅读]
父与子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 [点击阅读]
理想国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399年)①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年)的老师。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热爱祖国,热爱哲学。他的最高理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点击阅读]
瓦尔登湖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这本书的思想是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就像是个智慧的老人,闪现哲理灵光,又有高山流水那样的境界。书中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读本书,能引领人进入一个澄明、恬美、素雅的世界。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超验主义作家。 [点击阅读]
男人这东西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对于性,少男们由于难以抑制自己而感到不安;与此同时,他们又抱有尝试性爱的愿望。因此,他们的实情是:置身于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情感的夹缝中苦苦思索,闷闷不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成长为响当当的人是极其不易的。在此,我们所说的“响当当的人”指的是无论在肉体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健康且成熟的男人和女人。在成人之前,人,无一例外要逾越形形色色的障碍、壁垒。 [点击阅读]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相约星期二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最后的课程——《相约星期二》中文版序余秋雨一我们人类的很多行为方式是不可思议的,有时偶然想起,总会暗暗吃惊。譬如,其中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稍稍多谈几句的,一是高中毕业生,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二是街头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英国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英国病人》,早已蜚声影坛,成为世界经典名片,而它正是改编于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尔的同名小说...一部《英国病人》让他一举摘得了英国小说的最高奖项———布克奖(1992)。翁达杰的作品,国内鲜有译介(当年无论是电影《英国病人》还是图书《英国病人》,都没能引发一场翁达杰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