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清洁女工之死 -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最后,波洛吐出一口气,使自己振作起来。
  “啊,”他说,“我们已经浪费了钱的动机,让我考虑一下其它动机吧。麦金蒂太太有没有仇人?她是不是害怕什么人?”
  “没有这类证据。”
  “她的邻居们对此有何看法?”
  “没有太多看法。也许他们不愿对警察说,但我以为他们没有隐瞒什么。她独身一人,深居简出,但这看来很正常。我们的村民对人并不很友好,这您是知道的。在战争期间,从城里疏散到这儿的人都这么认为。麦金蒂太太和她的邻居们共渡时光,但他们彼此的关系并不亲密。”
  “她在那里住了多久了?”
  “大概有十八或者二十年吧。”
  “在这以前的四十年她是如何过的?”
  “她这人没什么秘密。她出生于德文郡北部,是个农民的女儿。她和她的丈夫在伊尔弗勒科姆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搬到了基尔切斯特,在那里拥有了自己的一所房子,但他们觉得那地方太潮湿,便搬到了布罗德欣尼来。她的丈夫似乎是一个一贯安分守己的人,做事很谨慎,他很少去公共场合,这是很能令人尊重的,是无可挑剔的。没有什么事情值得隐瞒。”
  “可是她还是被人谋杀了,不是吗?”
  “她还是被人谋杀了。”
  “那个侄女难道就不知道她的婶婶有什么仇人吗?”
  “她没有说过。”
  波洛恼怒地擦了一下鼻子。
  “您可以理解,我的朋友,如果麦金蒂太太过去的经历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话,那么就要容易理解得多了。如果她有可能是所谓的那种拥有鲜为人知的过去的那种女人,就好办多了。”
  “啊,她不是,”斯彭斯沉稳地说,“她就是麦金蒂太太,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多多少少是个缺少良好教育的女人。她出租房屋,给人做些杂活零工,在英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这样的女人。”
  “可是她们并没全被别人谋杀了呀。”
  “是的,我也这样认为。”
  “那么,为什么麦金蒂太太就该遭到谋杀呢?那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我们都不能接受。有什么可疑的人呢?一个捉摸不清,不可能杀人的侄女;还有一个更捉摸不清,更不可能杀人的陌生房客,事实呢?让我们来看看事实吧。事实是什么呢?一个年老的清洁女工被人杀害了,一个害羞的、缺乏风度的年轻人被捕了,而且被判定为谋杀者。为什么詹姆斯-本特利会被捕呢?”

  斯彭斯又瞪大了眼睛。
  “证据对他不利,我告诉过您。”
  “是的,证据。但是,请您再告诉我,我亲爱的斯彭斯,这些证据是真的还是有人蓄意安排的?”
  “蓄意安排?”
  “是的。假设詹姆斯-本特利是无辜的这一推理成立的话,那么只存在两种可能性。其一,证据是人为假造的,是故意做出的一种假象以便将嫌疑扣在他的身上;其二,他碰巧做了当时那种情况下的不幸的受害者。”
  斯彭斯想了想。
  “是的,我明白您的思路和想法了。”
  “没有证据说明第一种可能性的存在,但是,也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它的不存在。那些钱被拿走并藏到了房后的一个很容易找到的地方。如果把钱放到他自己的房间里,就可以使警察多费些事才能找到它。谋杀发生在他按照自己的习惯独自外出散步的时候,那沾在他袖口上的血迹是按照他在审判的时候说的那样沾到他袖口上的,还是有人故意那么做的?是不是有人在暗地里要栽赃陷害他,才将那个明显的证据偷偷地抹到了他的袖口上呢?”
  “我想这可能有点太离谱了,波洛先生。”
  “也许吧,但我们必须这样想。在这个案子里,我们必须要这样考虑,因为我们的想像力目前还不能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因为,你知道,亲爱的斯彭斯,如果麦金蒂太太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清洁女工——那个谋杀者肯定是很优秀的。是的——事情明明白白该这样想。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谋杀者而不是被害人,这是与大多数的案件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遇害人的个性才是案情的关键,我所感兴趣的往往是被害的人。他们的恨与爱,行为和做事才是我所关注的。当你真正了解了被杀害的人,当他能够开口说话,从他那死人的嘴里所吐出的名字——这就是你想要知道的杀害他的人。”
  斯彭斯的表情极不舒服。
  “这些外国人的想法真是奇怪!”他好像在心里这么对自己说。
  “但是这件案子,”波洛继续发表他的见解,“却恰恰相反。在这个案子中,我们猜想有一个没有出现的人——一个仍然躲在黑暗中,没有暴露的人物——他才是这件案子的关键。麦金蒂太太是怎么死的?她为什么会死?只研究麦金蒂太太的生活经历是找不到答案的。答案应该从那个谋杀者的经历中去找寻,他的行为个性才能解释此案的案情,您同意我的看法吗?”

  “我想是吧。”斯彭斯警监很有保留地说道。
  “究竟是谁想要杀死麦金蒂太太呢?为什么要杀她呢?或者说,为什么要除掉詹姆斯-本特利呢?”
  斯彭斯警监用怀疑的口吻哼了一声。
  “是的——是的,这是需要弄清楚的首要问题。谁是真正的受害者?那个谋杀者究竟想置谁于死地?”
  斯彭斯用难以相信的语气说:“您真的以为有人杀死一位非常无辜,绝对不会伤害别人的老妇人,目的是为了让别人承担谋杀罪而被处死吗?”
  “俗话说,不打碎鸡蛋就不能做蛋炒饭。麦金蒂太太如果说是被打碎的鸡蛋,那么詹姆斯-本特利就可能是蛋炒饭了。现在,请给我讲一讲您所知道的詹姆斯-本特利的情况。”
  “我对他并没有很多的了解。他的父亲是位医生,在本特利九岁时就去世了。他进过一所规模比较小的公立学校。由于身体不好,他不能参军,在战争期间曾到政府部门工作过。他和他的母亲住在一起。”
  “好了,”波洛说,“这就比麦金蒂太太的经历有更多的导致这次谋杀的可能性。”
  “您当真相信您的这些想法吗?”
  “不,到目前为止,我什么也不能相信。但我要说,存在两个需要调查的明显线索。我们必须很快决定究竟追踪哪条线索才是正确的。”
  “您想怎样开始调查呢,波洛先生?有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首先,我想和詹姆斯-本特利面谈一次。”
  “这可以做到,我会去找他的律师谈这件事的。”
  “在此之后,当然,要根据这次谈话的结果,如果它能使我有所发现的话——我对此所抱的希望并不很大,我就要到布罗德欣尼村去。在那儿,借助于您的案情记录,我要尽可能很快地进行您所进行过的调查,把情况重新了解一遍。”
  “您可以弥补我所遗漏的地方。”斯彭斯警监脸上出现了一丝自嘲的微笑。
  “我倒是更愿意这么说,可能我们所遇到的同样的情况能让我产生不同的想法。人们对事物的反应不同,经验也因人而异。我想要做的是我刚才列举的一两个疑点,要排除麦金蒂太太案件的疑点,很显然,要比发现和调查新的疑点更快更简单。那么,在布罗德欣尼,我有地方可以住吗?那儿有没有一家比较舒服的旅店呢?”

  “有家‘三只鸭子’酒店——不过它并不提供住宿。离村三英里的卡莱文,有一家‘羔羊’酒店。布罗德欣尼村里也有一家旅店,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店,只是一所古老的破旧的乡村宅院,房东是一对夫妇,他们为客人提供住宿并收取费用。”斯彭斯又不失时机地加了一句,“我不认为那里很舒服。”
  赫尔克里-波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如果该我去受罪,那我就去忍受吧。”他说,“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我不知道您去那儿有什么用处。”斯彭斯看着波洛,怀疑地说道。“您好比是一名歌剧演员,嗓子坏了,该下台休息了,可是您还硬撑着上台演出。”
  “我还是要去,”赫尔克里-波洛的话音里有一股忠诚的热血在奔涌。“我要一如既往地亲临现场调查研究。”
  听了这话,斯彭斯噘起了嘴巴。
  “您认为这有必要吗?”
  “我认为非常必要!是的,非常必要。想想吧,我亲爱的朋友,现在是我们面对现实的时候了。我们都知道什么?什么也不知道。因此,我们最好的希望就是假设我知道很多情况,这种假设,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是赫尔克里-波洛,我是伟大的、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赫尔克里-波洛。而我,赫尔克里-波洛对于麦金蒂太太的一案的判决并不满意;我,赫尔克里-波洛对案子的真相表示怀疑。我希望我能揭开它的真相,只有我自己才能正确估价它的真正意义,你明白吗?”
  “然后呢?”
  “然后,经过我切实的努力,我会有所发现的,应该有所发现,毫无疑问,肯定会有明确的结论。”
  斯彭斯警监很不自在地看着这个矮个子。
  “听着,波洛先生,”他说道。“您不要太冒险,我不希望您遇到任何不测。”
  “如果出了什么事,您会证明您是不受任何牵连的,是这样吗?”
  “我不希望得到那种证明。”斯彭斯警监回答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最优美的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冬日漫步(1)[美国]亨利·大卫·梭罗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博物学家、散文家、超验现实主义作家。生于美国康科德,毕业于剑桥大学。他是一名虔诚的超验主义信徒,并用毕生的实践来体验这一思想,曾隐居家乡的瓦尔登湖长达两年之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代表作《瓦尔登悍又名《乎散记》,是他隐居生活的真实记录。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杀人不难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英格兰!这么多年之后,终于又回到英格兰了!他会喜欢这儿吗?路克-菲仕威廉由踏板跨上码头的那一刻,这么自问着。在海关等候入境的时候,“这个问题躲在他脑子后面,可是当他终于坐上列车时,又忽然跑了出来。他现在已经光荣地领了退休金退休,又有一点自己的积蓄,可以说是个既有钱又有闲的绅士,风风光光地回到英格兰老家。他以后打算做什么呢?路克-菲仕威廉把眼光从列车窗外的风景转回手上刚买的几份报纸上。 [点击阅读]
杀死一只知更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HarperLee-ToKillA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著PARTONEChapter1我哥哥杰姆快满十三岁的时侯,肘关节被扭断过。后来伤好了,他也不再担心今后玩不了橄榄球了,就不大为自己的伤感到不自然了。他的左臂比右臂稍短,站立或行走时,左手的手背与身体成直角,大拇指和大腿平行。这些,他一点儿也不在乎,只要能传球,能踢球就行了。 [点击阅读]
权力意志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与动物不同,人在自己体内培植了繁多的彼此对立的欲望和冲动。借助这个综合体,人成了地球的主人。 [点击阅读]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0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校园疑云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1这是芳草地学校夏季学期开学的那一天。午后的斜阳照在大楼前面一条宽阔的石子路上。校门敞开,欢迎着家长和学生。门里站着范西塔特小姐,头发一丝不乱,衣裙剪裁合身,无可挑剔,其气派和乔治王朝时期的大门十分相称。一些不了解情况的家长把她当成了赫赫有名的布尔斯特罗德小姐本人,而不知道布尔斯特罗德小姐照例是退隐在她的那间圣洁的书房里,只有少数受到特别优待的人才会被邀请进去。 [点击阅读]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0
摘要:1864年7月26日,东北风呼呼地叫,一艘典雅而华丽的游船使足了马力,在北爱尔兰与苏格兰之间的北海峡海面上航行。英国国旗在船尾桅杆的斜竿上飘动,大桅顶上垂挂着一面小蓝旗,旗上有金线绣成的“E.G.”两个字母(是船主姓名(Edward&Glenarvan(爱德华·哥利纳帆)这两个字的第一个字母),字的上面还有个公爵冕冠标记。这艘游船叫邓肯号,它属爱德华·哥利纳帆爵士所有。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