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Q版语文 - 第八课 闰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四四方方西瓜田的周围(提醒注意:四四方方是指瓜田而不是指西瓜),围着通了高压电的铁丝网。在四个角上,矗立着高高的t望塔,塔上的探照灯在瓜田里来回扫视,探照灯旁的四个狙击手满头大汗,紧紧地抱着阻击步枪,在大团的飞蛾群中,纹丝不动,聚精会神地打着扑克。
  这时,在瓜田边阴暗处的野地里,窜出来一匹状如小狗,染着红头发,脸上有刀疤,看起来十分凶猛的小兽。它往四下里张望了一番,抬起头来看看铁丝网上挂着的“欢迎参观,獾猪、刺猬和猹不得入内”的牌子,龇着牙冷冷地一笑,沿着铁丝网一溜小跑,哧溜一下就从一个窟窿里钻进瓜田去了。
  片刻之后,这只猹拖着圆滚滚的肚子,摇摇晃晃地往瓜田外爬去。它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享受着满肚子的西瓜隔着肚皮和地面碰撞的感觉(它还真是秀逗咧!这有什么好享受的?)。它全然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大——祸——临——头哦哦哦哦哦哦哦哦。
  眼前的月光忽然消失,猹抬头一看,惊恐地发现一个黑色的身影挡在身前。硕大的月亮在他身后,为他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银光。
  “你,你是”猹惊恐地叫道,忽然想起来人类听不懂它的语言。
  那个梳背头,戴墨镜的人缓缓地掀开黑色风衣的衣襟,从风衣里,掏出了一把二尺来长,银光闪闪的钢叉!
  “吱——”猹凄厉地叫着,努力地拨拉着四肢,想从这人面前逃开。可是,它,实在是,吃了太多的西瓜。沉甸甸的肚皮把它拽在了原地,它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那人手中的钢叉妖异地映着月光,无情地落下,落下,落下,落下,落下……
  “啪”
  “啊哟”
  “你抽筋啦?这钢叉怎么刺了半天还刺不下去?”
  “慢动作嘛!这时候应该以我为中心三百六十度摇镜头的”
  “摇你个头啦!那只猹呢?”
  “啊?猹呢?”
  “当然早跑啦”
  “怎么跑的?”
  “那猹将身一扭,反从你的胯下逃走了”
  “哦?老爸你说得真是生动,可不可以再来一遍?”
  “那猹将身一扭,反从你的胯下逃走了”
  “什么?穿裆?守门员的奇耻大辱啊!哇!我不活了”
  这个被穿裆的少年就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那时我的父亲还在世(父亲:什嘛?难道我现在已经挂了?)当然,现在他还在世,家境也好,我正是一个少爷。(父亲:那我就是一个老爷了!哈哈哈哈!)

  旺财!麻烦你陪老太爷看戏去吧!不到天黑不准回来!
  好吧,继续。话说那一年,我家正是一场大型公会战的总指挥部。这公会战,说是整个区里所有的高段玩家都会出场,还有神秘宝物现身,所以很是郑重。开战之前做准备,装备很多,道具也很讲究,来参战的人也很多。那些好东东要保护好防止被人偷去,或是间谍前来破坏。
  我家只有一小队战士(我们这里打仗的分三种:用法术攻击的叫法师,用弓箭的叫弓箭手,直接拿刀砍的叫战士——显然这是废话,不用说你也明白),忙不过来。我家那个战士小队长就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负责管装备的。
  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因为我早就听到“闰土”这个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差不多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我对父亲说:“老爹,我八月生的,从小就缺零花钱用,显然是五行缺金,那我为什么不叫八金?”
  我爹叹了口气,拍拍我的头说:“孩子,你看你像是会写《家》《春》《秋》的人吗?还是安心写你的《Q版语文教材》吧”
  我顶了一句,结果被老爹暴打了一顿,我说:“老爸,你一定五行缺德吧”
  我于是日日盼开战,一开打,闰土也就会到了。好容易等到了双方宣战,有一天,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着过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我兴高采烈地说:“你好,你就是闰土吧?你脖子上的银项圈是你爹怕你得大脖子病才套上去的吗?”
  闰土面无表情地看着我,鼓着腮帮子,一声不吭。
  我想,哇咧,一个种西瓜的,居然这么酷!顿时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过了半晌,闰土咕嘟一声,喉头大动了一下,长出了一口气。
  我心中疑惑,不晓得他在搞什么飞机,莫非是在练蛤蟆功不成?
  闰土见我傻呆呆地站在原地,过来拍拍我肩膀,用低沉的声音说:“别告诉我老爹我偷吃厨房里的东西,要不然——哼,哼,哼”
  他阴森森地盯着我,冷不丁打了一个饱嗝。
  第二天,我便要闰土捕鸟。
  闰土说:“捕鸟?厨房里那么多吃的,还要捕鸟干什么?”
  我只好说,因为仓库里存的秕谷太多,需要找一批鸟来把它吃掉;因为怕它们偷懒吃得不够快,所以要把它们集中起来,由专人看管着吃。
  闰土像看恐龙一般看了我半天,摇摇头说:“这不能,需要等下了大雪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的时候,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老鹰,海鸥,翼龙,始祖鸟,反正只要是飞的都能抓着,说不定能抓着超人。”

  “然后呢?”
  “然后鸟雀顶着竹匾就跑了。”
  我当即大faint了一个,强忍着吐血的冲动,说:“为什么不搞一个重一点儿的匾呢?换成铁锅也好啊”
  闰土摇摇头说:“不行,假如太重了,会压坏鸟的。”
  我心中惭愧,说:“想不到你还是个爱护小动物的人。”
  闰土点点头,说:“那当然。要是压成血肉模糊的一团,做起菜来也不好看。”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可我又怕雪地里跟闰土两个人追着一个竹匾跑,会被众人笑话。我暗暗下定决心,到时候我假装跌跤,让闰土一个人去追好了。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那里去。我们日里到海边大排档吃海鲜去,浅海的深海的都有,龙虾也有,扇贝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贼吗?”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我们是新一代量贩式自助瓜田,到了里边你随便吃,只要出门的时候结账就行。”
  “怎么结账呢?”
  “按斤算。瓜田门口有自动体重计,把出来时的体重减去进去时的体重,就是他吃掉的西瓜的分量了。”
  “那假如他吃完了就嘘嘘呢?”
  “那就更好了,因为在瓜田里嘘嘘,抓到了就罚一百。”
  “那要是他进去的时候藏两块石头在包皮里,出门前丢掉呢?”闰土低头想了一想,凑到我耳朵旁边来,说:“你要是敢把这办法教给别人,我就飞腿踢你个头。”
  我哈哈大笑,口说“岂敢岂敢”,背后冷汗哗哗地流了下来。于是我赶紧岔开话题说:“那管西瓜就是做收银员工作吗?”
  “不是,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那些家伙不带钱,又不穿衣服,吃了就跑,逮到了也没辙。所以要千万小心,不能让它们捡了便宜。月亮底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钢叉,轻轻地走去……”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是怎么一个东东——就算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且脸上有刀疤,兴许还染了头发,一看就是个狠角色。
  “它不咬人吗?”
  “有钢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啊哒’一声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过来,反从胯下窜了。”
  “穿裆?你被它穿过么?”
  闰土忽然间神情尴尬起来,紫色的圆脸拉得跟长条茄子一般。过了好半天,他的脸才慢慢恢复了原状,用平静的语气继续说:“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吃生鱼片的时候要加冲鼻子的芥末;西瓜被放在量贩式自助的瓜田里卖,吃之前还要称体重,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好多来海边游泳的人狂跑,都穿着比基尼的泳装……”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吃海鲜的时候,他们都和我一样,在四面高墙的院子里练习基本剑术和初级火系魔法。
  可惜公会战终于打完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用攻城车拆掉了厨房,强行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对大龙虾和几串很好吃的烤麻雀,我也曾送他几次东西,但是每次都被闰土退了回来,并且很有礼貌地附信说:“你有这份心意我就很满足了,至于煤气费水费电话费的账单,就不用给我寄来了吧……”
  于是我只好很遗憾地放弃了。
  课后习题
  1.看守瓜田时,如何正确区分獾猪、刺猬和猹?()
  A.看它们的身份证。
  B.楼上的真是秀逗,它们非法出入瓜田,怎么会把身份证带在身上?我觉得应该去公安局验指纹!
  C.拜托,它们长的都是爪子,哪里来的指纹?验DNA就对了!
  D.验DNA成本高周期长,我看还是滴血认亲来得划算!
  E.亲你个头啦,你当这是找私生子吗?照我看哪,管它什么獾猪刺猬猹,反正都是来偷西瓜的,瞅准了当头就是一叉!
  F.那它们要是先给钱了呢?
  2.一般来说,五行缺土的人会出现哪些症状?()
  A.走路时脚下没根,容易摔大马趴。
  B.交不起首付,买不起房。
  C.喜欢吃花生、番薯、土豆等农作物。
  D.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常常从米饭里吃出大量沙子。
  E.手工课上捏的橡皮泥作品永远是全班最失败的,捏老虎像狗,捏狗像蛤蟆,捏蛤蟆像米田共……
  3.请从以下神话物品中选出适当的几样,组合成你心目中最华丽的捕鸟装备吧!
  A.芭蕉扇
  B.金箍棒
  C.捆仙索
  D.照妖镜
  E.九齿钉耙
  F.乾坤圈
  G.电吹风
  H.痒痒挠
  I.微波炉
  J.卫星接受天线
  4.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去闰土家瓜田吃瓜,除了揣石头进门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省钱?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