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飘(乱世佳人) - 《飘》书评——Was she smart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看这个大部头时我在想为何作者给女主人公取Scarlett这样的名字。也许scarlet(鲜红色*)象征她鲜明的叛逆性*格,也许scar能反映出她饱受 感情的创伤。给男主人公起Ashley这个名字,作者Mitchell也应蕴含深意,Scarlett对Ashley的迷恋最终不是化为灰烬(ash) 吗。Ashley就像泡沫,折射着缤纷阳光,却又飘忽不定,无法接近。他在Scarlett心中的形象神圣不可侵犯,近乎完美到无懈可击。而实际 上,Ashley对变化的环境束手无策,自南北战争李将军投降之日起就深知他的理想世界破碎了.泡沫碰到了现实冰冷的墙壁,无法逃避幻灭的命运。 Rhett,这名字听起来就有桀骜不驯的狂野味道。
  Scarlett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个精明的女人。她利用美貌和装扮可以将魅力发挥到极致,是远近闻名的belle,曾把多少男青年迷得围着她团团转。战 火摧毁家园后她一人撑起一大片天,操劳地把持家务,渴望重振门第。在借贷无望时她为自己寻找捷径,为了利益甘愿把自己嫁给不爱的人。婚后她在 Atlanta踏入向来只有男性*称霸的商界,抛头露面地经营木材生意。在大多数妇女满足于当家庭主妇,缝衣八卦时,Scarlett野心勃勃,对未来的挣 钱之道有许多规划。为了和过去的苦日子诀别,她一心想着赚钱。她在动荡的世道中扛起重担,动力来自对Ashley的爱。
  "Fiddle-dee-dee"可以算是Scarlett的口头禅了。每当她嘴里蹦出这样的词,我就觉的她还是天真可爱的。很多事情她不想去思索,也讨 厌话题与之沾边,比如战争,革命,zheng府,黑奴解放等。她只在意和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可历史的大环境使她必须经受战争引发的社会变化。她的自私自利有时也是 生存所迫,她不信仰上帝,也从不讲仁义道德,却让我对她没有丝毫鄙薄之感。Ashley之妻Melaney和Scarlett的母亲Ellen可以说是模 范女性*了,她们纯洁善良,但远没任性*要强的Scarlett吸引我。暴露出弱点的平凡人更可亲。
  Scarlett是智慧的吗?在故乡Tara的邻居Grandma眼光非常之准。她说Scarlett拥有男性*的魄力和敏锐,但却缺乏作为女人的直觉和智 慧。她的致命伤就是看男同胞的眼光不准呐。Rhett貌似放浪形骸,但一直关心着Scarlett的处境。他自称不是个marrying man, 最终还是妥协为爱向Scarlett求婚。以坏男人的角色*登场,Rhett带着一脸坏笑,用玩笑掩饰自己的真心,总让Scarlett以为自己喜欢和她闹 着玩儿。他装成不经意的样子在Scarlett危难时刻现身,在她情绪低落时“偶然”地安抚,故意夹杂着冷嘲热讽。她在他面前不用掩饰,不怕表现出最真实 的自我(unlike a lady)因为她觉得他也不是个gentleman. 他们到底还是相像的,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宗族中叛逆的典型,为了立足会把仁义道德仍在一旁。
  我这个旁观者一直认为结识Rhett是Scarlett最幸福的际遇了,两个人又十分滴般配。为何Scarlett总是心心念念她的初恋Ashley呢。
  她的执着是因为Ashley的一切都充满神秘感还是只有他的心她未曾征服呢. 总之叹息她对爱情的判断失误。
  有很多论据可以证明Scarlett的生活是不圆满的。我有一千条理由认为她的生活是异常精彩的,品尝过那么多生活中的可能性*,坚持自己的路。。。
  曾想给她下个结论,评判她到底聪明不聪明,后来觉得多此一举。Never judge, or you'll be judged by others. 如果人生就是大梦一场,那就求痛快淋漓地走一遭,还在乎在临时观众眼里是笨是傻干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罪与罚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在彼得堡贫民区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里,住着一个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他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激烈的思想斗争——他要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普通人。他原在法律系就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辍学,现在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他已经很久没有交房租了。近来,房东太太不仅停止供给他伙食,而且催租甚紧。这时他遇见了小公务员马尔美拉陀夫。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