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培根随笔集 - 三十六论野心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十六论野心野心有如胆汁,它是一种令人积极、认真、敏速、好动的体液——假如它不受到阻止的话,但是假如它受了阻止,不能自由发展的时候,它就要变为焦燥,从而成为恶毒的了。类此,有野心的人,如果他们觉得升迁有路,并且自己常在前进的话,他们与其说是危险,不如说是忙碌的;但是如果他们底欲望受了阻挠,他们就要变为心怀怨愤,看人看事都用一付凶眼。并且在主上底诸事受挫折的时候最为高兴;这在一位帝王底或一个共和国底臣仆方面乃是最恶劣的品性。因此,为君主者,如果用有野心的人,须要调度得使他们常在前进而不后退,方为有益;这种办法既不能没有不便之处,因此最好不要用有这种天性的人。因为如果他们本身与他们所从事的职务不同时并进的话,他们定将设法使他们底职务与己身一同堕落的。可是,我们既已说过,顶好是不用天性中有野心的人,除非不得已,那么我们就应该说一说,在什么样的情形中,这样的人是不得不用的。在战争中必须要用良将,不管他们是如何地有野心;因为他们底功劳底用处是可以抵偿其他的一切的。用一个没有野心的军人是和解除他底刺马轮一样的。有野心的人还有一件大用处,就是为君王在危难或受嫉之中替他作屏障,因为没有人会愿意担任这种角色的,除非他象一只缝了眼的鸽子,它一上又一上地往高处飞,因为它看不见它底周围。有野心的人也可以用他们来拆毁任何有与君主争长之势的臣民底权势,如泰比瑞亚斯用马克罗以颠覆西亚努斯之事是也。有野心的人既然在类此的情形中是非用不可的,我们就还得说一说这些人应当如何驾驭,好让他们稍减其危险性。这样的人,假如是出身微贱,就比出身贵族的人危险性少;如果是天性暴厉,就比仁爱而得人心的人危险性少;若是新被擢升,就比一向有势,从而变为狡黠善防的人危险性少。有些人以为作帝王者若有了宠幸之臣便算是一种弱点;但是这种事可算是一切对付权势甚大而有野心的人底方法中最好的一种。因为当赏罚是出自宠臣的时候,除了这般人以外,不会有任何人权势过大的。还有一个制裁这种人的方法,就是用和他们一般骄傲的人与之对抗。但是如果用这种办法就必须有些中立的大臣,好使他们稳健;因为若没有压舱物,则船底颠簸将过于厉害。至少,一位做君王的也可以鼓励并造就几个微贱之人使他们成为有野心的人底一种对头。至于使有野心的人们常有覆灭之可能的办法,如果这些人是天性畏怯的人,那么这种办法也许是很能生效的;但是如果这些人是坚强有勇气的,那么这种办法也许会激进他们底图谋,反成为一种很危险的办法的。至于要颠覆野心过盛的人的这层,如果国事或王事需要这样做而又不能突然有所举动,恐有不测的时候,唯一的方法是不停地赏罚交施;使那些人不知道作何期望,如在林中一样。说到各种的野心,其目的专要在大事上出风头的那种野心比那要事事显身手的那种野心为害较小;因为后者滋生混乱,扰害事务也。然而使一个有野心的人忙于事务,比使他拥有广大的从众是危险较少的。那要在能干的人们之中出风头的人是给自己出难题作的,但是那总是于公众有利的。但是那图谋想在一切的零号中为唯一的数目字的人,则是一世人底毁灭者。崇爵高位,其中有三事;有为善底好机会;能接近帝王与要人;能提高一个人自己底富贵。一个人在希冀之中,若其居心是上述三种中最上的,那么他就是一个诚实君子;而那能在有所希冀的人底心里看出他有这种居心的君王,乃是贤主。一般言之,帝王和共和国最好在选择大臣的时候,选用那些责任之感敏于升擢之感,为良心而爱作事而非为显扬而爱作事的人们;他们并且还应当把喜事的天性与愿意服务的心性辨别出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2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庄园迷案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范-赖多克夫人站在镜子前,又往后退了一小步,叹了一口气。“唉,只好这样了,”她低声说,“你觉得还可以吗,简?”马普尔小姐仔细打量着服装设计大师莱范理的这件作品,“我觉得这件外衣十分漂亮。”她说。“这件衣服还可以。”范-赖多克夫人说完又叹了一口飞,“帮我把它脱下来,斯蒂芬尼。”她说。一位上了年纪的女仆顺着范-赖多克夫人往上伸起的双臂小心地把衣服脱下来,女仆的头发灰色,有些干瘪的嘴显得挺小。 [点击阅读]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荡魂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由霸空港起飞的定期航班,于午后四时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羽田机场一片嘈杂,寺田绫子找到了机场大厅的公用电话亭。绫子身上带着拍摄完毕的胶卷,这种胶卷为深海摄影专用的胶卷,目前,只能在东洋冲印所冲印,绫子要找的冲洗师正巧不在,她只得提上行李朝单轨电车站走去。赶回调布市的私宅已是夜间了,这是一栋小巧别致的商品住宅。绫子走进房间后,立即打开所有的窗户,房间已紧闭了十来天,里面残留着夏天的湿气。 [点击阅读]
请你帮我杀了她
作者:佚名
章节:75 人气:2
摘要:你知道吗,大夫,你并不是我回来以后看过的第一个心理医生。我刚回来的时候,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推荐了一位。那人可不怎么样,他假装不知道我是谁,这也太假了——你要不知道我是谁,除非你又聋又瞎。每次我走在路上,转个身,似乎都会有拿着照相机的白痴从路边的灌木丛中跳出来。但在这一切倒霉事情发生之前呢?很多人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温哥华岛,更不用说克莱顿瀑布区了。 [点击阅读]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十字军骑士
作者:佚名
章节:103 人气:2
摘要:——《十字军骑士》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我国读者熟悉的波兰著名作家。他的历史长篇小说《你往何处去》和短篇小说集早已介绍到我国来了。《十字军骑士》是作者另一部重要的历史长篇小说,这次介绍给我国读者,将使我国读者对这位作家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亨利克·显克维奇一八四六年五月四日生于波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波兰农民的生活,对于农民的艰苦劳动、悲惨生活有所反映。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