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51。。。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Site Manager
偶发空缺 - 第二部 公正评论 第二节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4
  萨曼莎对凯发出晚餐邀请,一方面是出于报复心,另一方面是觉得生活太无聊。之所以觉得此事可以报复迈尔斯,是因为在许多事情上他总是不给她任何发言权,却又指望她配合。她想看看不问他意见就擅作安排,他的心里作何感想。再说,这样一来就把莫琳和雪莉甩了一大截,两个爱嚼舌根的老太婆不是对加文的私生活好奇万分,但又几乎半点也不知道他和伦敦来的女朋友关系如何吗?再说,这也是伸出利爪揪一揪加文的好机会,他不是老在感情问题上胆小退缩、优柔寡断么——她要在凯面前谈谈婚礼的话题,或者说真高兴看见加文终于对一个人做出承诺。
  结果,这个捉弄人的计划给萨曼莎带来的乐子不如她指望的多。星期六早上她告诉迈尔斯这回事时,他的反应居然很热情,这真叫人疑窦丛生。
  “太好了,真的,我们好久没请加文来家里了。你也能跟凯认识认识,真不错。”
  “为什么?”
  “嗯,你跟丽莎一直关系不错,不是吗?”
  “迈尔斯,我讨厌丽莎。”
  “那,好吧……说不定你会喜欢凯呢!”
  她瞪着他,不知这般好脾气是打哪儿来的。莱克西和莉比在家过周末,因为下雨困在屋里,这会儿正在客厅看音乐DVD.吉他民谣响彻父母站着说话的厨房。
  “听我说,”迈尔斯挥挥手机,“奥布里想跟我谈一次,关于议会的事。我刚给爸打了电话,他说弗雷夫妇请我们今晚一块儿去斯维特拉夫大宅吃晚……”
  “不用了,谢谢。”萨曼莎不等他说完就打断。她突然之间火冒三丈,自己也说不清原委,就这样走出厨房。
  一整天,他们走到屋子哪个角落都在争吵,压低声音,怕打扰到女儿度周末的心情。萨曼莎既不肯回心转意,也不愿说个所以然。迈尔斯怕自己忍不住对她发火,于是一会儿抚慰,一会儿冷淡。
  “想想看,如果你不来,那像什么话啊?”傍晚八点差十分,他站在客厅门廊里说。西装穿好,领带也系毕,只待出发。
  “跟我没关系,迈尔斯,”萨曼莎说,“是你要参选。”
  她喜欢看他慌张发抖。她知道他怕迟到,但又留了点小心思,想再试一把,看能不能说动她一起去。
  “你明白人家是希望我们俩出席的。”
  “真的么?没人给我发邀请啊。”
  “噢,别胡搅蛮缠了,萨咪。你知道他们的意思——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呀——”
  “那他们就更傻帽了。我说过了,不感兴趣。你还是赶紧着点儿吧。别让爹地妈咪等着。”
  他走了。她听见车倒出门口的小道,然后走进厨房,打开一瓶葡萄酒,拿着走回客厅,还带了一只杯子。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霍华德、雪莉和迈尔斯一同在斯维特拉夫大宅吃饭的画面。毫无疑问,这会让雪莉经历多年未有的高潮。
  心思又转向了会计前几天对她说的话。利润下滑得厉害,不管她对霍华德怎么谎报喜讯。会计都建议关掉实体商店、只做网上业务了。可是这样不就等于承认失败吗?萨曼莎没有准备好。单说雪莉吧,商店关张可会让她喜不自禁。一开始就说三道四的。不好意思,萨咪,真不合我的品位……就是有那么一点点太过火……可是萨曼莎真爱自己这间在亚维尔的黑红色小店铺,真爱每天离开帕格镇,跟顾客交谈,和助手卡尔莉聊八卦。这家店她已经倾注心血十四年,一旦失去,她的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狭小,简单说吧,会只剩下帕格镇。
  (帕格镇,狗屁帕格镇。萨曼莎从来不想住在这里。她本来和迈尔斯说好开始工作以前先用一年时间出去旅行,环游世界的。行程都已规划好,签证也都拿到手。萨曼莎梦想着与迈尔斯手牵手,赤脚漫步在长长的澳大利亚白海滩上。可就是那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做完孕检的第二天,也是他们毕业典礼刚过一星期时,她去宽邸找他。照原计划,八天之后他们就该动身去新加坡了。
  萨曼莎不想在迈尔斯父母的房子里告诉他这个消息,怕他们偷听到。这座平房里,不管萨曼莎在哪个房间,都感觉雪莉的耳朵贴在门后。
  所以等到两人坐在黑典酒馆黑暗角落里的桌旁,她才开口。她还记得自己述说时,迈尔斯下巴的线条都僵住了。听完这桩消息,他好像瞬间变老了几岁。
  他好几秒钟讲不出话,完全呆住了。然后终于说:“行。我们结婚。”
  他告诉她,其实戒指已经买好了,本来计划到某处风景绝佳地求婚的,例如待他们爬到艾尔斯巨石顶时。果然,一回到小平房,他就从帆布背包皮里掏出了藏在里边的小盒子。那是一枚小小的单粒钻石戒指,是从亚维尔的一家珠宝店买的,动用了奶奶留给他的一笔钱。萨曼莎坐在迈尔斯的窗边,哭啊哭啊。三个月之后,他们结婚了。)
  现在就剩她一个人了,萨曼莎一手握着酒瓶,一手打开电视。出现的画面是莱克西和莉比早前在看的,暂停在那儿:四个穿紧身T恤的小伙子对她唱歌,看上去顶多二十出头。她按下播放键。等歌唱完,紧接着是访谈。她懒洋洋地放下酒瓶,看着电视上乐队成员们互相插科打诨,待表白对粉丝有多热爱时,又严肃得紧。她想,即使把声音关掉,也能看出他们是美国人。他们的牙多完美啊。
  时间不早了。她把DVD暂停,走上楼去,叫女儿们别玩游戏机了,赶紧睡觉。然后自己走回客厅来,酒瓶已经空掉四分之三了。她没开灯。按下播放键,接着喝。等播到结尾,她又把DVD倒回开头,补齐刚才没看到的。
  乐队里有一个小伙子比其他三个成熟得多。肩膀宽阔,T恤的短袖底下肱二头肌鼓起、呼之欲出,脖子粗而强壮,下巴方方。萨曼莎看着他身体轻轻摆动,英俊的脸上全是洒脱又认真的表情,他正对着摄像机,脸庞棱角分明,黑色眉毛如鹏翼般扬起。
  她想起和迈尔斯的床事。最近一次是三个星期以前。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按部就班,跟共济会握手礼一样。也难怪,他最喜欢的口头禅不就是“凑合着就行”吗?
  萨曼莎把瓶里最后一点酒倒进酒杯,想象与屏幕上的小伙子做爱是什么情形。现在,她的乳房要戴胸罩才好看,一躺下来就摊作一团,不成形状,每当这时她就觉得自己松松垮垮,心慌意乱。她的脑海里浮现出自己被按在墙上,一条腿举起,裙子给掀到腰际,小麦肤色的强壮男孩牛仔裤滑到膝间,猛烈地抵入她的身体,退出,再进……
  她胃里的某一点突然涌起一阵近乎快感的扎痛。她听见汽车回到门口,前灯的光芒扫进黑黑的客厅。
  她东摸西摸找遥控器,想换到新闻频道,折腾了好久才找到。空酒瓶一把塞进沙发底下,端起见底的玻璃杯权当道具。大门开了,又关上。迈尔斯走进客厅,站在她背后。

  “怎么灯也不开?”
  他打开灯,她抬眼瞅他。还是跟出门时一样打扮得整整齐齐,除了夹克肩膀处落了些雨滴。
  “晚饭吃得如何?”
  “挺好,”他说,“大家都很想你。奥布里和茱莉亚说很遗憾你没时间去。”
  “噢,他们肯定这么说了。而且我打赌你妈还失望得泪流满面吧。”
  他在她对面的扶手椅上坐下,盯着她。她伸手撩开遮在眼前的头发。
  “到底是怎么了,萨咪?”
  “如果你还不明白的话,迈尔斯——”
  但她自己也拿捏不清。至少,体内抓心挠肺的恶气没法行之于文,流畅地说出来,骂他一通。
  “我真不明白我参选教区议会怎么就——”
  “噢,看在上帝的分上,迈尔斯!”她吼道,声音之大令她自己也吃了一惊。
  “跟我说说,请跟我说说,”他说,“对你会有什么影响?”
  她对他怒目而视,拼命想怎样说才能让那颗律师的榆木脑袋明白。那颗脑袋单会像一双张牙舞爪的镊子,伺机捕捉人家说错的只言片语,可却从来看不清大局。她说什么他才能懂?说她觉得霍华德跟雪莉成天议会长议会短讲得人耳朵起茧?说他翻来覆去讲当年在橄榄球俱乐部的逸事、沾沾自喜地鼓吹工作上如何得心应手,本来就够单调乏味,别提还要加上对丛地的骄傲谩骂?
  “好吧,我记得,”萨曼莎在灯光昏暗的客厅里说,“我们是有其他计划的。”
  “什么计划?”迈尔斯说,“你在说什么呀?”
  “我们说过,”酒杯还端在唇边,萨曼莎字斟句酌地说,“等孩子们中学毕业,我们就出去旅行。我们说好的,不记得了吗?”
  其实自迈尔斯宣布有意参选以来,她虽然被无形的愤怒和自怜撕扯,却从没对那次未能成行的旅程惋惜感伤。可是这会儿,她自己也认定这真真切切就是问题症结所在。或者不如这样说,要表达此时汹涌澎湃的敌对情绪、渴望心情,这个理由是再贴切不过了。
  迈尔斯看上去全然摸不着头脑。
  “你到底在说什么?”
  “我刚怀上莱克西那会儿,”萨曼莎大声说,“我们就没能走成,你那该死的妈让我们火速结婚,你爸也帮你在爱德华·科林斯找了个空缺。你说过,我们也都答应过,孩子们长大我们就去。我们说过要补上当年没完成的旅行!”
  他缓缓地摇摇头。
  “真新鲜,”他说,“这一套是他妈哪儿冒出来的?”
  “迈尔斯,我们坐在黑典酒馆里说的。我告诉你我怀孕了,然后你说——看在耶稣的分上,迈尔斯——我告诉你我怀孕了,然后你就向我许诺,你答应——”
  “你想休假是吧?”迈尔斯问,“就这么回事?想休假?”
  “不是,迈尔斯,我不想要什么狗屁休假,我想——你真的不记得了?我们说过等孩子长大要空出一年时间,把旅行补上!”
  “好吧,就算如此。”他一副筋疲力尽的样子,打定主意先把她稳住。“行。等莉比十八岁,也就四年,我们再谈这个。我看不出当议员和这有什么冲突。”
  “呵,我们余下本该正常的人生就得天天听你和你爸妈啰唆丛地那点破事,无聊、腻味!这还不算——”
  “正常的人生?”他假惺惺地笑起来,“是相对于什么而言?”
  “滚,”她呸的一声,“别跟我玩文字游戏耍小聪明。迈尔斯,你妈可能喜欢你这一套——”
  “好了,实话实说吧,我还是看不出问题所在——”
  “问题,”她咆哮了,“问题就在于这是我们的未来,迈尔斯。我们的未来。我才不想四年之后再谈,要谈就现在谈!”
  “我觉得你还是吃点东西吧,”迈尔斯说,他站起来,“你喝多了。”
  “去死,迈尔斯!”
  “对不起,如果你就是想骂人的话……”
  他转身走出客厅。她好不容易才忍住把酒杯往他背后砸去的冲动。
  议会,他一旦当选,就绝不会放手,绝不会离开那张交椅,绝不会放弃成为帕格镇大人物的机会,就跟霍华德一样。他会把自己重新奉献给帕格镇,向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再起一个誓言,许诺的未来和当年许给坐在床边六神无主、嘤嘤哭泣的未婚妻的那个未来截然不同。
  他们上一次说起环球旅行,是什么时候的事?她记不清了。很多很多年以前了吧,也许,可是今夜萨曼莎内心无比坚定,这念头至少她自己从来未曾改变。是的,她一直盼望某一天他们打起行囊说走就走,寻找阳光,寻找自由,走出半个地球,把帕格镇远远留在身后,把雪莉、莫里森和洛伊熟食店、阴雨、鸡毛蒜皮和一成不变统统抛得远远。她也许已经多年没再怀着热望憧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白沙滩,可是她仍然愿意现在就走,哪怕大腿浑圆、妊娠纹满腹,也不要待在这里,困在帕格镇,眼睁睁看着迈尔斯慢慢变成又一个霍华德。
  她跌坐在沙发上,重又抓起遥控器,把频道调回莉比的DVD.乐队现在人人穿着黑白衣衫,漫步行走在空无一人的长长海滩上,边走边唱。海风吹开宽肩小伙子的衬衫。一线体毛从肚脐往下,一直延伸进牛仔裤遮住的地方。
  5
  亚维尔姓“威登”的人家为数不少,《亚维尔公报》记者艾莉森·詹金斯终于弄清了克里斯塔尔住哪户。找到这处房子可不容易:名下既没有选民登记,黄页上也没有座机号码。星期天,艾莉森动身来福利街,可是克里斯塔尔却不在家。特莉疑心病重,怀疑任何人都不怀好意,所以不但不肯告诉艾莉森她什么时候会回来,就连她到底是不是住在这里也不置可否。
  记者驾车离开不出二十分钟,克里斯塔尔回来了。和母亲又大吵一架。
  “你怎么不叫她等等?她是来采访我关于丛地的事情的!”
  “采访你?得了吧。采访你个屁啊。”
  争吵火力升级,克里斯塔尔掉头就走,运动裤兜里揣着特莉的手机,一路来到尼奇家。顺走这个手机是家常便饭了,她和特莉吵架,很多次起因就是特莉问她要手机,她假装莫名其妙。克里斯塔尔心里模模糊糊地寄希望于记者打听到这个号码,直接打过来。
  她与尼奇和莱安妮来到购物中心客满为患、人声嘈杂的咖啡馆,跟她俩说记者的事。这时,手机响了。
  “是谁?是记者吗?”
  “……你是谁?……特莉?”
  “是克里斯塔尔。你是谁?”
  “……你……姨……另一个……姐。”
  “谁?”克里斯塔尔大声吼道。她伸出手指堵住另一边的耳朵,挤过一张张摆得密密的桌子,想找个安静些的地方。

  “丹尼埃尔,”电话那头的女人说,声音大了,清楚了,“你妈的姐姐。”
  “哦,是你。”克里斯塔尔说,心里很是失望。
  狗日的势利眼婊子,特莉提到丹尼埃尔这个名字就会恨恨地说。克里斯塔尔想不起究竟见没见过这个丹尼埃尔。
  “是你曾外祖母的事。”
  “谁?”
  “凯斯奶奶。”丹尼埃尔不耐烦地说。克里斯塔尔跑到购物中心前庭上方的阳台,这里信号很好,于是她停了下来。
  “她怎么了?”克里斯塔尔问。胃里一阵翻腾,就像小时候在栏杆上翻筋斗时的感觉一样。眼前的栏杆跟那时差不多。脚下三十英尺,人潮汹涌,有的提着大大小小的塑料袋,有的推着婴儿车,有的牵着刚会走路的小孩。
  “她在西南综合医院。已经在那儿住了一个星期了。是中风。”
  “都一个星期了?”克里斯塔尔说,胃里还在翻江倒海。“没人告诉我们啊。”
  “是的,这么说吧,她话都说不好,但提了两次你的名字。”
  “我的名字?”克里斯塔尔问,紧紧握住手机。
  “是的。我看她是想见你。情况很严重。他们说可能好不了了。”
  “哪个病房?”克里斯塔尔问,脑子里嗡嗡直响。
  “十二号。重症病房。探视时间是十二点到四点,六点到八点。听清了吧?”
  “是不是——?”
  “我得挂了。就是告诉你一声,万一你想去看看她呢。拜。”
  电话里没声音了。克里斯塔尔的手从耳边放下,瞪着手机屏。她用大拇指反复按一个键,直到“禁止拨打”的字样跳入眼帘。姨妈把她的号码设黑名单了。
  克里斯塔尔走回尼奇和莱安妮身边。她们一眼就看出出事了。
  “去看她呀。”尼奇说,看看自己手机上的时间。“两点前能到。去坐公交车。”
  “好。”克里斯塔尔茫然地说。
  她想回去叫母亲,带上她和罗比一起去看凯斯奶奶,可是一年以前母亲和凯斯奶奶恶吵一架,从此再无来往。克里斯塔尔敢肯定,不知要费多少口舌才能说服特莉去医院,并且还猜不透凯斯奶奶到底愿不愿意看到她。
  情况很严重。他们说可能好不了了。
  “身上带的钱够不够?”三个人往车站走的路上,莱安妮一边问一边伸手在荷包皮里掏。
  “够了,”克里斯塔尔看了一眼,“去医院只要一英镑,没错吧?”
  她们吸了一支烟,二十七路车才来。尼奇和莱安妮挥手向她道别,仿佛她要去的是个什么好地方。最后一刻,克里斯塔尔才感到害怕,想大叫一声“陪我一起去!”可是车已经开出车站,尼奇和莱安妮也已掉头走了,一路叽叽喳喳。
  座位包皮着老旧的布面,又臭又不舒服。公交车开上绕小区的路,然后右转,开到两边满是名牌店的大街上。
  恐惧在克里斯塔尔腹中挥舞着羽翼,就像她怀着一个胎儿。她知道凯斯奶奶越来越老,越来越脆弱,可潜意识里却一直认为她会返老还童,回到身强力壮的时候——那段时间可真不短——头发变回黑色,脊梁重新直起,记忆不再昏乱,说话还是一样地刻薄。她从来没想过凯斯奶奶会死,她永远把她和坚不可摧、刀枪不入联系在一起。如果非要说想过,克里斯塔尔也只研究过她那变形的胸腔,和满脸纵横交错的皱纹,并将它们看做光荣的痕迹,记录了她求得生存的胜利战役。克里斯塔尔身边还没有人是寿终正寝死去的。
  (她母亲的圈子里,年纪轻轻就死去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人甚至还来不及形容枯槁或者身残体缺。克里斯塔尔六岁时在浴室发现的男尸就很年轻英俊,雪白、漂亮,宛若雕塑,至少她记忆中正是如此。不过有时候她会发现记忆会前后矛盾,于是怀疑它到底可靠与否。究竟该相信什么,这一点太难知道。孩提时代,她常常听见大人说的话自相矛盾,或者干脆转眼就不承认。她简直可以赌誓特莉说过“那是你爸爸”。可是过了很久,她改口说:“别傻了,你爸爸没死,他在布里斯托尔呢,难道不是吗?”于是克里斯塔尔又费了好大劲儿让自己和想象中的“老爷车”挂上父女关系,那些说这人是她爸爸的家伙都是这么称呼他的。
  可是她生活的背景里总有凯斯奶奶。她逃过被人带走监护的命运就是因为凯斯奶奶,当时奶奶剑拔弩张,守在帕格镇,就像一张牢不可破、让人心惊胆战的安全网。她怒不可遏,满口咒骂,勇往直前,对特莉和对社工们是一样的凶猛无比,成功地把同样暴跳如雷的曾外孙女带回了家。
  克里斯塔尔说不清对霍普街那栋小房子到底是爱是恨。房子里昏暗肮脏,一股子漂白剂味。一进屋就感觉被包皮围了起来。可是与此同时,它又是那样安全,绝对安全。凯斯奶奶只让她放心的人进门。浴缸边的玻璃罐里放着老式洗浴香精块。)
  如果进了病房,发现凯斯奶奶病床边还守着其他人怎么办?家族里一半人她都认不全,而与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面对面真叫她害怕。特莉有好几个同父异母的姐妹,全是他父亲四处私通的产物,她都没有见过。可是凯斯奶奶却一个也没落下,儿子留下的庞大而涣散的家族,她个个都保持联络。克里斯塔尔住在凯斯奶奶家的那些年,不时会有陌生面孔的亲戚登门。克里斯塔尔老觉得这些人对她斜目以视,还跟凯斯奶奶嚼舌根说她坏话。她假装没在意,只等着他们快走,这样凯斯奶奶才又完全属于她。想到凯斯奶奶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孩子,让她心里尤其不痛快。
  (“那是谁?”九岁时,克里斯塔尔指着餐具柜上摆的一幅照片,醋劲十足地问。照片上是两个男孩,穿着帕克斯顿中学的校服。
  “是我的两个曾孙子,”凯斯奶奶回答,“这个是丹,那个是里克。他们是你的表兄弟。”
  克里斯塔尔才不想要他们当表兄弟呢。也不想他们摆在凯斯奶奶的餐具柜上。
  “那又是谁?”她指着另一张照片问,上面是个金色卷发的小女孩。
  “是我的迈克尔的小女儿,莱安诺,那会儿她才五岁。很美吧,对不对?不过她后来嫁了个什么阿拉伯佬。”凯斯奶奶说。
  凯斯奶奶的餐具柜上从来没摆过罗比的照片。
  你连他爸是谁都不知道,是不是,你这个小贱人?你的事我沾也不沾了。我受够了,特莉,够了!这个娃你自己管。
  公交车开过市中心,穿过星期天下午出来逛街的人们。克里斯塔尔小时候,特莉几乎每个周末都带她来亚维尔市中心。哪怕克里斯塔尔已经挺大了,也还是硬把她塞进婴儿车里,因为这种小车用来藏毒品实在太容易了——小孩腿下面、座位底下小筐的袋子里。特莉时不时还和谢莉尔结对去商店偷东西。谢莉尔是众姐妹中唯一还跟她说话的,嫁的是沙恩·塔利。两姐妹都住在丛地,中间只隔四条街。她们常常吵架,吵得鸡飞狗跳,搞得克里斯塔尔从来闹不清自己是应该和塔利家的表兄弟说话还是不该。不过她后来也懒得管了,反正每次碰见戴恩·塔利都还是会聊上几句。他们还干过一次。那会儿十四岁,两人一块儿喝光了一瓶苹果酒,就在游乐场里,后来就发生了。事后两人都没再提过。克里斯塔尔不知道这违不违法,干自己的表兄。尼奇曾经说过的什么话让她觉得好像不算合法。

  公交车开上了通往西南综合医院大门的路,然后停在离那幢巨大的长方形灰色玻璃大楼二十码的地方。周围是修剪齐整的草坪,几株小树,还有如林般密布的路标。
  克里斯塔尔跟着两个老太太下了车,双手插在运动服的衣兜里,四下观望。她已经忘了丹尼埃尔说凯斯奶奶住哪种病房,唯独记得十二这个数字。她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表情,来到最近的一个路标跟前,假装漫不经心地斜瞄了几眼。上面印着纵横交错的线条,根本看不懂,标注的单词跟克里斯塔尔的手臂一样长,箭头指左、指右、指对角线。克里斯塔尔认字儿本来就不行,满眼大词让她紧张,直想爆发。又偷偷瞅了几眼箭头后,她确定上面根本没写数字,于是继续跟着两个老太太往主楼门口的玻璃双开门走去。
  大厅里挤挤攘攘,比路标还让人找不着北。落地玻璃隔出来一间商店,里面人头攒动。还有几排塑料椅子,上面坐满了啃三明治的人。角落里还有一间咖啡屋,生意也很好。大厅中间则是一个六角形的柜台,里头的女人边查看电脑,边回答人们的问询。克里斯塔尔往柜台走去,双手仍然插在衣兜里。
  “十二号病房在哪儿?”克里斯塔尔蛮横地问其中一个女人。
  “三楼。”那个女人也不客气。
  出于自尊心,克里斯塔尔也不想多问,转身就走,直到在大厅尽头看见电梯,便钻了进去。
  她转了快十五分钟才找到病房。他们为什么不写号码、画箭头,偏偏标些愚蠢的长词儿?她沿着浅绿色的通道往前走,运动鞋踩在油毡地面上吱呀作响。忽然有人叫她名字。
  “克里斯塔尔?”
  是姨妈谢莉尔。她穿着牛仔裙和白色紧身汗衫,显得膀肥腰圆,一头黄得像香蕉的头发露出黑色的发根。她粗壮的手臂上文身一直从指关节延伸到肩膀,耳朵上挂着一溜儿金耳环,活像窗帘钩。她手里握着一罐可乐。
  “她来都懒得来?”谢莉尔问。她没穿袜子的腿叉得老开,跟个哨兵似的。
  “谁?”
  “特莉。她不愿来?”
  “她还不知道消息。我也刚晓得。是丹尼埃尔打电话给我说的。”
  谢莉尔撕开瓶罐拉环,啧啧地喝起可乐来。那双小眼睛陷在扁平的大脸里,脸上尽是斑,跟一块咸牛肉没两样。她从罐顶露出眼睛上上下下地打量克里斯塔尔。
  “是我叫丹尼埃尔打电话给你的。她躺在家里地上三天,谁他妈都没发现。就这样。狗日的。”
  克里斯塔尔没问谢莉尔为什么不走几步路到福利街告诉特莉这个消息。很明显,姐妹俩又决裂了。就没有办法好端端相处。
  “她在哪儿?”克里斯塔尔问。
  谢莉尔带她过去,夹趾拖鞋敲得地板啪啪响。
  “嘿,”她边走边说,“我接到一个记者的电话,是打来问你的。”
  “真的?”
  “她留了个号码。”
  没等克里斯塔尔多问,她们就已经来到一间非常安静的病房里。她突然感到一阵恐惧。这气味她不喜欢。
  她几乎认不出凯斯奶奶来了。奶奶一半脸扭曲得厉害,就像肌肉都被钢丝拉紧似的。嘴歪到一边,连眼睛似乎也耷拉下来。她身上绑着各种管子,手臂上扎着针。因为仰躺着,所以胸腔的畸形更加显眼。身上的被单在不该鼓起的地方鼓起,不该凹下的地方凹下,让人觉得那细细脖颈连着的怪异人头是从一只铁皮桶里伸出来的。
  克里斯塔尔在床边坐下。凯斯奶奶一动不动,单是瞪着眼。一只瘦骨嶙峋的手微微颤抖。
  “她说不出话了,但是叫了两次你的名字,昨天夜里。”谢莉尔告诉她,眼睛从可乐罐的边沿露出来,目光阴郁。
  克里斯塔尔心里一阵抽紧。她不知道抓住凯斯奶奶的手奶奶会不会痛。她的手指缓缓滑到离奶奶的手几英寸的地方,只敢停在床单上。
  “莱安诺来过,”谢莉尔说,“还有约翰和苏。苏还想把安妮-玛丽找到。”
  克里斯塔尔心情突然亮了一下。
  “她在哪儿?”她问谢莉尔。
  “弗兰彻的什么地方吧。你知道她生孩子了吧?”
  “知道,我听说了,”克里斯塔尔说,“男孩女孩?”
  “不知道。”谢莉尔说,又灌下一口可乐。
  是哪个同学告诉过她:嘿,克里斯塔尔,你姐姐怀孕了!听见这个消息时她很开心。她就要当小姨了,虽然从来没见过那个宝宝。克里斯塔尔自打懂事以来,就特别喜欢关于安妮-玛丽的一切。安妮-玛丽在克里斯塔尔出生以前就给抱走了,那似乎是进入了另一个空间一样,宛如童话人物,美好又神秘,就像在特莉浴室里死去的那个男子。
  凯斯奶奶的嘴唇翕动了几下。
  “什么?”克里斯塔尔问。她俯身凑近,半是害怕半是高兴。
  “你想要什么吗,凯斯奶奶?”谢莉尔问,声音很大,邻床低声交谈的家属都侧头望她。
  克里斯塔尔只听得出喘息的喉音,可是凯斯奶奶好像很努力地想说出一个词来。谢莉尔在床的另一侧弯下腰来,一只手抓着床头的铁栏杆。
  “……哦……嗯。”凯斯奶奶说。
  “什么?”克里斯塔尔和谢莉尔一起问。
  那双眼睛微微转了一转:满是黏液,雾蒙蒙的。奶奶望着克里斯塔尔年轻光滑的脸、开启的嘴。她俯身看着曾外祖母,不明白她到底想要什么,又是急切又是慌张。
  “……挺……”老人沙哑的声音说。
  “她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谢莉尔转头对着探访邻床的那对夫妻吼道,“在地上活活躺了三天,不稀奇吧,啊?”
  可是泪水模糊了克里斯塔尔的眼睛。窗户高高的病房化为一团白色光影,她好像看见翠绿色的水上一道阳光浮掠而过,桨起桨落,水波万片粼粼。
  “好,”她对凯斯奶奶耳语,“好,我会划艇的,奶奶。”
  可是这不再是事实,因为菲尔布拉泽先生已经死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恶意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事件之章野野口修的笔记一事情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那天下午三点半我从家里出发,前往日高邦彦的住处。日高家距离我住的地方仅隔一站电车的路程,到达车站改搭巴士,再走上一小段路的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到了。平常就算没什么事,我也常到日高家走走,不过那天却是有特别的事要办。这么说好了,要是错过那天,我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点击阅读]
午夜凶铃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3
摘要:?19月5日晚上10点49分横滨数栋14层公寓和三溪园住宅区的北端紧紧相邻,这些新建的公寓已经有很多人入住。每一栋公寓有将近100户住家,算是人口相当密集了。但是,公寓里的住户们不相往来,彼此也不认识,只有在夜里窗子透出灯光时,才让人意识到这里有人居住。在南边,工厂的照明灯投射在漆黑的海面上,静静地拉出一道长影。工厂的外墙上交缠着无数管线,令人联想到人体内错综复杂的血管。 [点击阅读]
尤物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8
摘要:渡边伸出不隐约的双手捧住她的脸,动作温柔得教她感到难以承受。她是没指望或许该说不敢指望会更贴切一些,他的温柔对待,以及他此刻凝视她的眼神,他把她拉进自己怀里,抱着她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什么话也没有说。终于,他开始吻她,整个晚上,因为过度渴望而凝聚成的硬结,此刻开始化解为缓缓的甜蜜,流过她的每一根神经和每一颗细胞,就象一条遗忘的溪流。 [点击阅读]
4号解剖室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6
摘要:外面一片漆黑,我恍恍忽忽地不知自己昏迷了多长时间。慢慢地我听到一阵微弱而富有节奏的声音,这是只有轮子才能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丧失意识的人在黑暗中是听不到这么细微的声响的。因此我判断自己已经恢复了知觉,而且我从头到脚都能感受到外界的存在。我还闻到了一种气味——不是橡胶就是塑料薄膜。 [点击阅读]
女人十日谈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5
摘要:十位年轻的女人,为活跃无聊的产房生活,十天内讲述了!”00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初恋、引诱、遗弃、强||奸、复仇、婚外情的荒唐、性*生活的尴尬……在妙趣横生兼带苦涩酸楚的故事背后,则是前苏联社会的fu败、男人灵魂的丑陋、妇女处境的悲惨,以及她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渴望和执着追求……这便是《女人十日谈》向读者展示的画面及其底蕴。 [点击阅读]
苏菲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话说我对哲学产生兴趣是在研一时的自然辩证法课堂上。那是位颇为娘娘腔的老教授,本行研究人脑和意识,业余时间教授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史。不像其他政治课老师只晓得照本宣科,这老头有相当牛逼的学术基础,从古希腊哲学的朴素唯物主义,讲到近现代一系列科学危机,一贯而至,娓娓道来,一面精彩轻松的讲解着各种科学定律,一面逐步揭开科学背后的思辨踪影;当然作为一位老右愤, [点击阅读]
阿甘正传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3
摘要:朋友:当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别人会嘲笑你,对你不耐烦,态度恶劣。呐,人家说,要善待不幸的人,可是我告诉你——事实不一定是这样。话虽如此,我并不埋怨,因为我自认生活过得很有意思,可以这么说。我生下来就是个白痴:我的智商将近七十,这个数字跟我的智力相符,他们是这么说的。 [点击阅读]
包法利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荐语:未满十八岁请在家长指导下阅读本书。版本较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周克希先生的译本。价廉物美,仅10元一本,现在最便宜最没有人看的恐怕就是这些名著了。【小说】--引言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意夫妻生活平淡无奇而和别人通|奸,最终因此身败名裂,服毒自杀的故事。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幻夜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昏暗的工厂里,机床的黑影排成一排。那样子让雅也想到夜晚的墓地。不过,老爸要进入的坟墓并没有如此气派。黑影们看上去就像失去了主人的忠实奴仆。它们也许正和雅也怀着同样的心情,静静地迎接这个夜晚。雅也把盛着酒的茶碗送到嘴边。茶碗的边缘有个小缺口,正好碰在嘴唇上。喝干后,他叹了口气。旁边伸过一个酒瓶,把酒倒入他的空茶碗里。“以后在各方面都会有困难,但不要气馁,加把劲儿吧。“舅舅俊郎说。 [点击阅读]
五十度灰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67 人气:2
摘要:E L James is a TV executive, wife, and mother of two, based in West London. Since early childhood, she dreamt of writing stories that readers would fall in love with, but put those dreams on hold to focus on her family and her career. She finally plucked up the courage to put pen to paper with her first novel, Fifty Shades of Grey. [点击阅读]
古兰经
作者:佚名
章节:116 人气:2
摘要:《古兰经》概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徒认为它是安拉对先知穆罕默德所启示的真实语言,在穆罕默德死后汇集为书。《古兰经》的阿拉伯文在纯洁和优美上都无与伦比,在风格上是达到纯全的地步。为了在斋月诵读,《古兰经》分为30卷,一月中每天读1卷。但是《古兰经》主要划分单位却是长短不等的114章。《法蒂哈》即开端一章是简短的祈祷词,其他各章大致按长短次序排列;第二章最长;最后两三章最短。 [点击阅读]
Copyright© 2006-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