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诺贝尔的囚徒 - 第 17 章 各怀心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你考虑过了?”康托觉得很懊恼。“其实我替你准备了一份草稿。”
  “你准备了?”斯塔福的声音听上去很不高兴。“为什么?”
  “什么意思?怎么啦?”康托始料未及,呐呐地说,“我还以为——”
  斯塔福打断他说:“艾西,我当然应该自己准备诺贝尔演讲。难道你不同意?”他的声音明白无误地变得冷淡起来。
  “我想做母亲的感觉肯定不错,比方说,母亲和长大成人的女儿之间会有一种真正的默契,可以私下促膝谈心。”葆拉-柯里舒适地躺在客厅的沙发上,光着双脚,扭动着脚趾。
  “除非她是一只老母猫。”塞莱斯蒂娜回答说。
  她愉快地笑着,说:“或者她有些重要的话必须问她女儿。哎,‘老母猫’什么意思?”
  “既然你不是妈妈,而是我最喜欢的姨妈,那就请自己去查词典吧。这个回答是我从室友那里听来的,当时我问她同样的问题,她就这么回答我的。不过你说得对,像这样聚在一起真好。我每星期都给妈妈打电话,可感觉还是不一样。我真希望她现在人就在这里,我们三个人可以一起聊天。你邀请我来是有什么特殊原因,还是你想我了?”
  “两者兼有。首先,我得承认一件事。”
  “啊,这我喜欢听。”塞莱斯蒂娜说着往姨妈身边靠了靠。“快点儿坦白吧!”
  “我想告诉你,我认识康托教授,那个与你的朋友杰里一起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就这些?我还指望能听到更加有趣的事情呢。这一点我早就知道了。你和他约会。”
  葆拉忽地坐起来,问:“谁告诉你的?”
  “没有人。我看见你和他在一起的。几个月以前,在克罗诺斯四重奏音乐会上。”
  “我真实太意外了,”葆拉说,“简直不可思议。你总是出人意料。你怎么不过来打个招呼?”
  “我不知道你是否乐意。”
  “我为什么不乐意?我们是在演奏室内乐的时候认识的。他的中提琴拉得很好。”
  “康托,拉中提琴?”这下轮到塞莱斯蒂娜大吃一惊了。“我相信杰里绝对不知道。葆拉,你还知道些什么?”
  “噢,没什么太多的事。只是听说你们已经订婚了。”塞莱斯蒂娜的脸颊绯红。“哎呀,塞莉,”她姨妈叫了起来。“你简直像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人!我那位一向镇定自若的外甥女竟然也会脸红。”她弯腰搂着她。“准备邀请我参加婚礼吗?还是你准备私奔?我姐姐知道吗?”
  塞莱斯蒂娜很快恢复了平静。她问道:“你怎么听说这个故事的?”
  “故事?难道不是真的吗?艾西告诉我说,你们准备等你找到工作就结婚。他还告诉我说你要到哈佛去。我没说错吧?”
  “天哪!”她的脸又涨红了,不过,这一次是因为愤懑。“我根本没有订婚,也没有告诉妈妈。不过她知道我和杰里的事。工作的事,我还没有决定。哈佛大学确实曾答应给我一份工作。”她用比较平静的声音补充道。
  “那么,艾西怎么会出这种错呢?”
  “噢。这不怪他。我能理解他是怎么想的。杰里当时很狼狈,就介绍说我是他的未婚妻。我认为他是在别人面前开不了口,说我是他的‘情人’。”
  “这么说你认为杰里不是那个意思?”
  “我并没有这么说。只是我们还没有商量过这件事而已。到目前为止,他脑子里尽是那个大奖。你能够想像吗,刚从研究生院毕业两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不知道这对他会有什么影响。”
  两个女人相互交换了一个很长的眼神。葆拉最终说:“真的,我也很想知道。这对他和他的教授会有什么影响。”她一边扯弄着沙发套,一边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来说:“你们在艾西家那次谈话的内容,他告诉了我一些。对杰里来说,肯定很不容易。”
  “康托告诉你这些?”塞莱斯蒂娜睁大了眼睛看着姨妈。“你们究竟熟悉到什么程度?”
  “很熟,”葆拉说着,脸上泛起一阵红晕。
  塞莱斯蒂娜仔细观察着姨妈,一下叫出声来:“啊哈。”
  “没什么啊哈的,”葆拉打断她的话,“我们正好是好朋友。”
  “当然,当然,”塞莱斯蒂娜嘲弄地说,“杰里就是这么称呼我的。”
  “塞莉,行了,言归正传。”葆拉的声音变得像在谈公事。“我们还有别的事情要谈。你觉得去斯德哥尔摩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如何?和我一起去。”她停顿了很短时间又补充道,“作为我的客人。”

  “葆拉!”塞莱斯蒂娜激动地叫了起来。“你肯定在开玩笑。怎么可能呢?为什么?”
  “怎么啦?因为我邀请你去。为什么?因为你是杰里的朋友,或者说情人,甚至可能是未婚妻。而且——”她踌躇道,“因为我需要一位女伴。”
  斯塔福住的公寓就在哈佛广场边上。斯塔福站在他小公寓的厨房里,问道:“怎么样?”他烹饪的时候总是围着一个围裙,这是他在家里的实验服。现在,他正一边用围裙擦手,一边问道:“你们谈得怎么样?你决定了吗?”
  “杰里,我饿极了。我一整天什么也没吃。”塞莱斯蒂娜把手提包皮放到冰箱前面,立即开始打扫里面的东西。她嘴巴里塞满了冰冷的鸡块,一边吃一边说:“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在那里做关于咽侧体抑制素的演讲。那些教授和学生吃饭的时候,我却在不停地讲。”她一口气把纸盒里的牛奶喝掉了一大截。“后来又有太多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我们研究的病毒方面的问题,害得我与系主任的会面都迟到了。我只喝了一点咖啡。晚上吃什么?”
  “如果你还吃得下的话,会有一个惊喜,不过,还没有完全做好。我明白了家庭妇女为什么要抱怨她们的丈夫:他们随便什么时候回家,只希望回来的时候桌子上摆满了饭菜。好了,当你的酶在消化鸡的时候,告诉我你在化学系谈得怎么样?他们全都抢着要你?”
  “两个系主任。”她莞尔一笑。“哈佛最终说可以考虑接受。你可不要真当回事了。他们化学系的终身教授中还没有一位女性。”
  斯塔福打开烤箱,一股美味扑面而来。过了一会,他端出一道热气腾腾的焙盘菜,放在桌子上。这张桌子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兼作书桌,因为房间里面还得放一张沙发床,一只休闲椅和一只带抽屉的柜子。他把桌子上的纸都收拾干净,准备吃饭。他还买了一些真正的餐巾以备这种时候用。
  “啊,”塞莉感激地说,“居家男孩,我开门进来的时候,吃的东西还没有放在桌上,这一点我原谅你了。”
  “说居家未婚夫怎么样?”斯塔福插嘴说。
  她迅速回答道:“居家男孩就可以了。”
  “居家男孩能与房客做爱吗?”
  他虽然脸红了,眼睛却并没有回避。
  “什么,斯塔福博士!什么话!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浸礼教徒竟然说出这几个字。嘘,嘘。”她莞尔一笑,“这就是你一个人生活五个月的结果?不过嘛,答案是可以。”
  他问:“现在?”一面就要用手臂去搂她。
  “不!”她把他推开。“等我填饱肚子再说。”
  桌子上铺了一块崭新的桌布,上面还点着蜡烛。塞莱斯蒂娜惊讶地发现他准备了一顿充满异国风情的晚餐——全都是希腊菜,他以前从来没有尝试过这种菜肴。他承认晚餐的第一道菜葡叶卷和最后一道滴着蜂蜜的果仁蜜饼,是从商店里买来的。希腊色拉,特别是希腊烤茄子,完全是斯塔福自己做的。“波士顿这里时兴希腊菜。”他骄傲地指出。“你尝尝那些黑橄榄和希腊白软干酪。你会喜欢这里的。塞莉,生活在波士顿和它周围的环境里并不那么糟糕。”
  塞莉好奇地打量着他。“杰里,这顿晚餐你安排得好极了。是谁教你希腊烹饪的?你的话听上去就像商会的人。”
  他反问道:“你不准备接受他们提供的职位吗?”
  “正是。杰里,”她凑上去,吻了他一下。“我最好还是告诉你吧。我基本上已经决定拒绝他们了,不过,我还想再与琼商量一下。”她看着他茫然的表情,笑笑说,“你在这里才呆了几个月,就已经像那些哈佛人一样了。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地方。他们只要吹个口哨,你马上就会过来。”
  “塞莉,这是哈佛大学。全国最好的大学。”
  “对谁来说?嘘……”她把手放在他的嘴唇上,不让他往下说。“让我告诉你我这么说的理由。我今天实在累坏了,几乎见到了有机化学方面所有的超级明星:岸(Kishi)、施赖伯(Schreiber)、科里(Corey)、埃文斯(Evans)、怀特赛兹(Whitesides)。有人警告我说要小心怀特赛兹,其实,他特别好。他正在研究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很高兴看到学有机化学的人对生物学问题感兴趣。不过,我很清楚,尽管他们对我的研究结果都很着迷,觉得它有实际应用的可能,可假如我不是一名女性的话,在目前这个阶段,他们是决不会考虑我的,我还不是博士,没有博士后的经历——”

  “塞莉,”斯塔福打断她的话,流露出很不耐烦的样子,“那又怎么样?你知道自己出类拔萃。为什么不利用这种情况。况且,不要以为其他地方会有什么不同。”
  “这一点我心里清楚。我不是傻瓜。我宁愿因为自己是女性被录用,也不愿意因为是男性而遭到拒绝。”
  “这不就对了,那还有什么?”
  “有些事情与是不是女性没有关系。他们的态度都很明确:除非获得诺贝尔奖,否则从助教开始做,就意味着我实际上没有希望在系里获得终身教授的身份。”她迅即把手放在他的嘴上。“杰里,他们中有一个人就是这么说的。他甚至用你作为例子。他们觉得非常骄傲:不从自己内部提拔任何人。这就意味着,你得满足于在哈佛开始你的事业,等你想当终身教授的时候,只好到其他地方另谋出路。”
  “行了,这有什么不妥?”斯塔福问。
  “有什么不妥?”塞莱斯蒂娜反问道。“除了哈佛,其他没有哪个化学系会事先告诉你,在未来很长时间里,他们认为你不够优秀。我认为你被诺贝尔奖冲昏了头脑。在哈佛有不少很杰出的人物就受到过这种待遇。比如吉尔伯特-斯托克(GilbertStork)。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有机化学家之一,与哈佛目前那拨人中的任何人相比都一样出色。可他只能到哥伦比亚大学去受聘为终身教授。再比如威尔金森(Wilkinson)。他由于在哈佛当助教时开始的研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当然,他是在被踢出哈佛回到英国以后才获得那项大奖的。”随后便是长时间的停顿,然后她心平气和地继续往下说。“我是从琼那里了解到所有这一切的。她提醒我要注意这里的情况。你知道她告诉我什么?”
  斯塔福摇摇头。
  “她说,‘如果你从顶峰开始,那你就无处可去,只有往下走了。’她列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在一个级别稍微低一点的大学从事重要的研究,实际上能够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其他学院会怎样找寻你,因为从一个出人意料的地方发表的不同凡响的论文,会更富有戏剧性。例如,韦恩州立大学,它几乎算不上一流的大学:那里就是你们那帮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布朗(H。C。Brown)开始其学术生涯时所在的大学。另外还有一个人,他叫什么名字来着?到斯坦福大学去了。”她眨了眨眼。“你肯定听说过他。他发表了许多论文。没关系,他也是在韦恩大学起步的。据琼说,最重要的因素是良好的物质和学术环境,教学任务不要太重,研究生的分配相当——”
  “相当——?”斯塔福问,“你是说相当好?”
  “我是说相当公平。一两位一流的教授不可能把新来的研究生全都要去。要知道,必须在六年内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否则就不可能成为终身教授。你不可能单枪匹马地干。”
  “那你要怎么做?”
  “我已经向威斯康星大学研究生院提出了申请。那是一所好学校,他们的化学系很大,在那里我有可能成为终身教授。只要我干得好,就可以得到提升,而不像在哈佛那样被打发出去。他们那里还有一个好处是有一所一流的农学院。如果我准备继续我的昆虫学研究,旁边有一个好的昆虫学系真是天赐的恩惠。”
  “也就是说要到麦迪逊去了?”
  “我还没有决定。可能在康奈尔大学会有机会。对我来说那个地方也不错。那里有艾斯纳(Eisner)、迈沃尔德(Meinwald)和罗洛夫斯:他们都是昆虫学研究方面的顶级专家。去加州理工学院也行。我听琼说他们现在正利用刚从贝克曼(Beckman)那里得到的全部资金,来扩大化学系,。”
  “你居然全都考虑到了。”斯塔福不无敬佩地评论说,“像你这个年纪的研究生,能这样考虑的不多——”
  “看哪,这是谁在讲话:杰里迈亚-P-斯塔福博士,他到28岁成熟时才获得诺贝尔奖!”她走到小桌子前,在他脸颊上捏了一下,说:“来吧,我的肚子填饱了。”
  康托认为,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最重要的是科学演讲——由他和斯塔福所作的报告。报纸和杂志上刊登的文章,电视和无线电广播的报道,甚至颁奖典礼本身全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这些都不在他的控制范围之内。惟独演讲,那是要载入史册的:演讲内容将出现在《诺贝尔奖年鉴》上,由诺贝尔基金会出版的年鉴上。他不想有任何疏漏,冒任何风险,特别是因为斯塔福将要第一个发言。因此,他决定准备一下,而且比平时更加仔细。除了他自己的以外,他还为斯塔福准备了一份讲稿。他担心的不仅仅是书面讲稿,还有演讲本身。感恩节前一个星期,康托给远在波士顿的斯塔福打了电话。

  “杰里,我在考虑我们飞到瑞典去的安排。首先,我想我们最好一起到那里。届时会有大量的新闻报道,从我们到那里时就开始了。第一次会见很重要。为了使你方便起见,”见斯塔福没有反应,他继续说,“我先乘飞机到纽约,这样我们可以在肯尼迪机场会合。然后我们再一起,从那里搭乘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的飞机到斯德哥尔摩去。飞机中间只停一站,即在哥本哈根停一下。颁奖典礼星期日举行,我们最好能在星期五抵达斯德哥尔摩,这样我们可以有时间调整生物钟。对了,你跟谁一起去?”
  “什么意思?”斯塔福问道。
  “瑞典人肯定已经问过你,他们应该在大酒店给你保留几个房间。他们给我写信了。你父母呢?”
  “不幸的是,他们去不了。”
  “那你的未婚妻呢?”
  “我问过她了。她说她论文的实验正做到一半,去不了。”
  “你怎么就这么算了呢?”康托很诧异,“实验完全可以往后推迟一些呀。”
  “嗯。”斯塔福很没底气地说。
  康托没有理会他。“她知道她会错过什么吗?在短时间内,她不可能再被邀请去参加另外一次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我对她说了,”斯塔福回答道,“可她说只等她自己去领诺贝尔奖。”
  康托叹了口气。“看来我们两个人都是独自一人前往了。没关系,你在那里会有许多同伴的。顺便问一下,你知道我们的演讲将于下星期一在卡罗林斯卡——”
  “是的,”斯塔福打断他说。“我想不出说些什么。我过去几个星期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你考虑过了?”康托觉得很懊恼。“其实我替你准备了一份草稿。”
  “你准备了?”斯塔福的声音听上去很不高兴。“为什么?”
  “你什么意思?怎么啦?”康托始料未及,呐呐地说,“我还以为——”
  斯塔福打断他说:“艾西,我当然应该自己准备诺贝尔演讲。难道你不同意?”他的声音明白无误地变得冷淡起来。
  康托怔住了。他很勉强地说:“我还是把我的草稿寄给你吧,也许你会发现有些用处的。”
  葆拉-柯里谨慎的好奇心得到了回报。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听到了那两个男人的出发日期,以及他们下榻的地方。康托不是曾经骄傲地给她看过诺贝尔基金会的“诺贝尔周备忘录”吗!她很欣喜地看到那张“酒店住宿”印得十分精致,甚至很有点文绉绉的:
  客房预订由诺贝尔基金会负责定在大酒店。基金会支付获奖者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二十一岁以下)的客房和早餐费用。欢迎成年家庭成员或者专业助理陪同获奖人前来,客人费用自理。原则上,客人数目不超过六人。凡及时提出之要求,基金会负责代为预订酒店客房。请在预订时注明具体要求。
  旅游代理已经无法在大酒店预订到诺贝尔周期间的客房,这事却难不倒葆拉。她打电话给斯德哥尔摩旅馆的接待人员,说明她们是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亲密朋友。她关照说:“我们两个人要一间双人房间就可以了。请严格保密。这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她通过雷克雅末克的冰岛航空公司预订了两张飞机票。“他们男的要穿燕尾服,我们也得准备晚会上穿的晚礼服。我们到那里去买。别忘了你得办签证。”她提醒塞莱斯蒂娜,“带上你的毛皮大衣。”
  “我的毛皮大衣?”她的外甥女大叫起来,“你不是在开玩笑吧?你以为现在的研究生都穿什么?”
  “那么,我在芝加哥借给你一件。我的外甥女不能穿着晚礼服和带风帽的派克大衣出现在诺贝尔舞厅里。”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那个男孩名叫圣狄雅各。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圉顶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塌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磐立着一株巨大的无花果树。他决定在此过夜。看着羊儿一一跳进门后,男孩在毁圯的门上横竖着一些木板,以防羊儿走失。这附近并没有狼,但若有羊只脱队,他可得花上一整天去找回来。他用夹克掸了掸地面,然后躺下来,头枕着一本才刚读完的书。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