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你在高原 - 我的田园 第七章 思念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
  我的思绪久久停留在很早以前的那段时光,那些动人心弦的日子——当他们约定远行的时候,我和梅子从四处为他们收集粮票,甚至连夜到很远的地方去为他们购买一副鸭绒卧具的情形。那天我们跑了很远也未买到一条睡袋。梅子焦急时甚至画了图,要亲自动手为他们做睡袋。那时我们愿意把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这些远行者……当然即便在当时我们也知道,人生的功课是一回事,探究是一回事,但有些东西并不像某种矿物那样,一定要藏在偏僻的旮旯里。远行的意义有时也在于这种徒劳、艰辛和曲折本身。他们必会历经磨难。只有远离伤感才会变得深沉。苦难会围上他们,让他们绝望——一切荣誉和报偿、一切的虚荣之念,都必须悉数剪除。这个信念必须确立,并且作为一个原则及早定下,以免落下难以追悔的大哀伤。那才叫痛呢。
  此时此刻,我究竟踏在了哪一个人生的站点?我仍旧像昨天一样,时而充满警怵地盯视内心,那个浑茫的幽暗的海洋?我将回答自己……
  当我一个人出神的时候,鼓额就小心地绕开我。她不愿打扰我,走起路来蹑手蹑脚。我看见她离开一段距离之后,就专心地在那儿打量我了。她可能觉得我有点儿费解吧。
  斑虎也在这时候安静下来,它再也不奔跑、不撒欢了,可是它不懂得躲开我。它就在离我很近的地方昂着头颅注视我……当它这样累了时就趴下,可它的眼睛还在望着我,专心地研究我。只有万蕙像平常一样忙忙碌碌,不声不响,只是搬动东西时才不断发出咚咚的声音。

  肖明子也许正在园子深处,他在茅屋里待不住。如果他长时间不回来,那么他一定是到园艺场找肖潇去了。
  拐子四哥抽着烟斗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你也该想想家了。不过你还是跟我到园子里走走吧……”
  我们一块儿往园子里走去……
  夜晚的露水啪啪地滴下来。海边露水总是很盛。葡萄树上的葡萄已经全部采收完毕。经过了多半个秋天的忙乱,无论是葡萄树还是我们自己,都有些疲乏了。接下来的会是一段少有的寂寥。天气会渐渐变得严肃而凄凉,候鸟开始南飞。当树叶一片片扫向大地,西北风又该呼啸起来。那时候海水将变得乌黑,白色的浪花噗噗打到沙岸上——它会让我进一步面对这片激情荒野、这一代代人追逐流徙的神秘之乡;而我作为一个后来者,这又是一片奋力开拓或悄然隐遁的疆土……
  这样的夜晚我无论如何还是要更多地想到城里的家。那里因为没有我,也许会使即将到来的冬季更加荒凉。我特别想念小宁——每次回去见到他,他的神情都有点儿让我忧伤。因为我发现他对我真的有点儿疏远了——不是遗忘我,而是把全部热情都埋藏起来。他在成长,因为他懂得了埋藏,即便是对自己的父亲。
  四哥在一截躺倒的石桩上坐了,磕着烟斗说:“这里也许拴不住你,别看有这么多葡萄桩子……拴不住你,我想应该再有点儿什么才行。如果是一匹野马,那么最好的拴马桩是什么?我没事了就琢磨这个。你想要什么?咱俩去看场电影?找几本书来?我也不知道你到底想要什么。你从来不告诉我,也许是嫌我听不懂?也许……不错,你长大了,不是小时候了,我弄不懂你了。再不你就经常到园艺场里去吧,我觉得你跟那个人——那个女教师蛮能拉得来……”

  我从心里感激他。但我什么也说不出,只重重拍了一下他的手。他的手很硬,差不多全都包皮上了一层茧壳。我摇摇头,笑了。怎么跟他讲呢?我疲惫了,这里却使我变得生气勃勃;我就为了逃避深深的寂寞,但今天却落入了另一种寂寞。我显然不仅仅是在怀念朋友,而是怀念另一种熟悉的生活,它就包皮含在我亲手拒绝了的某种东西之中。我的这种情绪真是令自己厌恶,可一切又是真实存在的。我需要什么?我需要重新投入那片喧嚣和倾轧、没完没了的争执与呼告吗?不,我惧怕,整整花掉了四十年的时间,才算是告别了它。我终于投入了故乡的原野。可是我躺在这个孕育了生命的摇篮之中,却又在思念城里……
  当然我可以到园艺场去,但那里也不能让我免除一种渴望——它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我,纠缠我,让我不得安生。就是它让我在深夜醒来,伏在窗棂上看满天的星斗,让我在冰凉的秋露里走来走去……我面前的这个人,这个一拐一拐到处游荡的人,我们的心灵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沟通?只可惜我与你相处太短、重逢也太迟了。这是人生中多大的错误啊!记得从自己很小的时候,这个人就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停留太久,他总是走啊走啊,足迹印遍了山冈平原,行色匆匆。他直到很晚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家,而且十分简陋。他在更年轻的时候,在东北的城市,完全有能力建立一个更舒适更坚固的家。可是没有。他故意拖延下来,在等待,在找一个真正的归宿。他找到了吗?这个尖利的问号最好不要在他面前吐露啊……东北的那个兵工厂一直按月发给他抚恤金,尽管这是不大的一笔钱,也还是可以很好地利用。不过他似乎连想也没有想过这些。我记忆中他总是领着我在海滩上游转,一拐一拐立不住脚跟。他没法在一个地方久待。他所在的那个村子里分给了他一小块地,他似乎也没有心思耕种。万蕙曾种了一点儿粮食和蔬菜,收获极少。他眼神恍惚,不知道做点儿什么才好,仿佛对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他的朋友很少,不愿和大伙在一起交谈。他把大半生的时间都用在四处游荡上了。

  我从心里感激他的,就是如此不能安生的一个人,却能与我一起经营这片葡萄园。而且他做得精心极了,事无巨细都要亲手料理,简直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在他粗粗的吆喝声里,我觉得自己算是寻到了一位最好的兄长。他从来没有提过钱的问题。葡萄园里的所有收入支出,全都由他记在一个破旧的账本上。我看到四哥捏住一个很短的铅笔头在纸上用力地刻画,心里就一阵感动。他还是穿着那件破旧的青布衣服,如果头发长了,就让万蕙用修葡萄树的剪刀给他剪一剪……
  “反正这会儿闲了,你到园艺场去吧,去找她借回几本好书。”
  拐子四哥仍在催促我,这会儿没有一点儿打趣的意味。
  我摇摇头。我知道他在想什么。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2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雾茫茫一在冬季里,偏僻的葫芦坝上的庄稼人,当黎明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一天的日子就开始了先是坝子上这儿那儿黑黝黝的竹林里,响起一阵吱吱嘎嘎的开门的声音,一个一个小青年跑出门来。他们肩上挂着书包,手里提着饭袋;有的女孩子一边走还一边梳头,男娃子大声打着饱嗝。他们轻快地走着,很快就在柳溪河上小桥那儿聚齐了。 [点击阅读]
鲁迅《呐喊》
作者:鲁迅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点击阅读]
鲁迅《彷徨》
作者:鲁迅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2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