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你在高原 - 家族 第五章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2
  对于我们的头儿朱亚而言,每一天大概都不那么容易度过。一天里给一个人设置了多大的障碍,让你费力地通过,好比一个关口,只有通过了才算一天。有时候人真的通不过它……朱亚好几次吃了一点食物又吐掉,整个人已经瘦得可怕。他领导的这支队伍也不如意,因为是几个单位凑起来的,所以大致分成了几摊,各自为战,只有到了大汇总时才聚一聚。难得开一个会,因为人员难以召集,平时又都分在各处。我想这次勘察工作会大大地伤害朱亚的身体。他的副手黄湘已经完全不听调度,有时招呼也不打一个就回机关去了。他也相当忙碌,好像正从事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工作。
  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黄湘在所有图表的复制件上都注上了另一种数据——谁也弄不明白这些数据是怎么搞来的,因为这与勘察中全部推敲核实的数据相去甚远。我问他,他不答,只是不停地吸烟,眯着眼看我。他嘴角的笑意十分含混。我不得不去问朱亚,朱亚只是说:“要严格标注,每一件图表要订正核对多次……”
  他正处于特别的忧虑之中。他不愿意与我交谈压迫心口的那一切,这我已经感到了。也许他觉得我是一个不足以信任的人,可是他在有些方面却能与我推心置腹。他给我看一大本一大本的歌子,这都是在野外写下的。他甚至跟我谈起了野外相逢的姑娘——小水的故事。他对她的思念一直深深地埋着。
  黄湘又一次进城去了。我想这家伙不是去找那个糟烂小报的女记者,就是去向领导打小报告。但我从没向朱亚说出类似的判断。
  深夜,我偶尔写写歌子,余下的很多时间都在阅读陶明教授的著作。有时我请教朱亚有关问题,谈起陶明的时候他才话语滔滔。我听说陶明后半生历尽了坎坷,晚年十分悲惨,但一问到这上边,朱亚就把话题岔开。
  天开始温暖,槐花凋谢了,满地的绿草长得越来越高。朱亚要与我徒步穿越平原东部,填补几处图表上的空白。这儿惟一的一架简易帐篷也被我们带上了,同时还有野炊的东西。仅仅是朱亚的药物就带了一大包皮,这不免令人沮丧。行前我曾建议他再做一次复查,他说一切自己都心中有数。就这样上路了。
  一路上他的兴致很高,原野改变了他的心情。只有胃部阵痛袭来时他才皱皱眉头,其余时间都乐呵呵的。他好几次吟出了新的歌子。我们沿着芦青河堤向北,一路看着茂密的蒲苇和荻草、一些高大的青杨、矮矮的挤到一起的河柳和灌木,听着嘁嘁喳喳的大苇莺、树鹨、山斑鸠的叫声,偶尔还能听到大鱼在河里击水。但是眼下的河道已经比记忆中的窄多了,它的大部分已被茂密的蒲苇所占据,最窄的水道只有几米宽。在离大海十几公里处,我们开始注意接近入海口的一些变化。这里属于河潮土,土中基本没有被氯化物侵蚀,所以非常适于耕种。不过一些盐碱地植物已经开始出现,像盐角菜、灰绿碱蓬等等。朱亚说以前有过海水倒灌的报告,那都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水位过低时海水压入陆地水层造成的。现在看这儿控制得很好,一直到离海岸线很近的地方,水样中只含极少的氯化物——眼下的地表植被与前一段的报告是相一致的。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座座的沙丘链了,不过它们的绿化仍然很好。朱亚伸手指着前面一片开阔地说:“这是我十几年前来过的地方,我对这一带还熟。不过今天那些林带已经没有了……”

  我们在到达那个扇形河口之前折向了东部。我知道我们将由此径直走向那个有名的农场。奇怪的是两人从来没有约定,但我却知道。只是我从不提起它,对方也不。这儿离那个农场有三十多公里,我们却要走两三天,因为其间还有几个勘察项目。一路上我们尽可能地绕开那些大一些的村镇,在野外歇息过夜。这是一种职业习惯。
  越往东走,那种平畴开阔、麦浪翻涌的景象越是罕见了。土地被割成了一个个小块,庄稼的种类和长势都不同,大部分都显得很瘦弱。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缺水。田边上没有多少树,连过去见到的那些毛白杨也只剩下了残枝断叶。上一个季节里长出的矮小玉米棵没有收,在原地腐烂。田野上极少见到人做活,而稍微开阔一些的大路上却总是流动着身背包皮裹的人。听口音他们都是来自远处的打工者。已经实施的开发项目就在平原东部,而我们正着手准备的却是比那个项目大几十倍的另一次“大开发”。它将改变整个平原。
  一处处积满了污水的大坑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显然是附近的工业小区排放出来的。在通向河海的疏通渠道挖开之前,这些污水就只能存在这儿,这完全是为了提前开工。前边是一道道铁丝网和砖墙圈起的大片土地,地上生满了荒草,新生的木贼科植物已经长达数尺,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老鼠大白天在荒地上溜达,见了铁网外的行人并不理睬。本来挺好的一条路就这样被截断了,我们不得不绕开。那些村庄过去都被高大茂密的树木围拢着,这个初夏却像被突然剥去了彩衣,那么寒酸地裸露在泥土上。一个个灰色的低矮瓦房伏在那儿,张望着一个喧嚣的平原。
  在那些打工者成群结队的宽路上,不断拥过一些高级轿车,把打工人群都挤到了路边洼地,引起了刺耳的叫骂。越往东这种轿车越多,简直像是从土里冒出来似的,阳光下像一串闪亮的铁链子。前边一道高围墙上插满了彩旗,扬声器正播放出一个男人嘶哑的摇滚,接着这摇滚又被一阵猛烈的鞭炮声打断了。一辆辆轿车在墙外的空地上停下来,越聚越多,我和朱亚不由得站下观望。

  鞭炮声越炸越烈,一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这时太阳升到了半空,空地上的各种轿车已经排成了阔大的一片,远看似一个彩色的大湖。我从未见过这么多车辆聚在一片原野上,不由得惊叹起来。“又一个开发项目要剪彩了。”朱亚自语似的说一句,拍拍我的肩膀,“走吧伙计。”
  再往东走几乎看不到大片庄稼地,有一多半干脆就给抛弃了。这真可惜。一个老人在田边上铲土,我们走了过去。朱亚问这里的耕作情况,老人说:青壮年都出去打工——有的搞建筑,有的进山开矿,没有几个留下种地的。种地也没有水,地下抽不上水来了,从西边河里引水又太远……走开不远朱亚说:“他不知道,西边那条河也保不了多久,那个大项目如果一开,这儿所有的河流、渠水,包皮括这一带沿海,全部都要完蛋……”
  为了看一下东部近海区域,我们绕了个远路,走向了海滩。这里原有一片片的洋槐树,它与西部平原上春天的槐花海是连成一体的;可眼下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片片焦死的槐棵。连矮矮的小叶杨、紫穗槐棵子也在作最后挣扎。地上的隐子草、大画眉草和华北臭草、朝鲜碱蓬,已经早早迎来了自己的冬季。它们都开始枯黄发干。这显然是海水倒灌引起的。偶尔看到一些远东羊茅还绿莹莹的,那也全靠了地表的一点淡水。一旦地下海水泛上来,一切也就完结了。
  前面有一群人正脱了上衣挖排污沟,一溜儿排开,望不到边;问了问,大多都是附近村里的人,有的还是极远的地方来的打工者。朱亚说,这就是准备把积在那些大坑里的污水引到海里……这个海湾多么可爱啊。这一下完了……
  这个夜晚我们在海滩上支起了帐篷。由于备有一个胶皮水囊,所以宿营地不必依赖一处淡水湾。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设法找到了一片小小的水洼。这是很久以前人们挖来灌溉的一个大沙坑,现在已经淤塞得只剩下了几平米的水面。我蘸了一点水尝尝,发现基本上还算淡水。晚饭我们用一个大号茶缸熬了一点米粥,米粥中投了一点干菜,主食是焦干的锅饼。其实朱亚已经吃不下多少了,因为他一路上都靠一种特制的饼干止疼。

  天暗下来,我们让火继续燃着。野外有一堆火总是个安慰,这是我在山区生活时留下的一个习惯。想不到朱亚也喜欢这样。我们对着火聊天,喝一种花茶——它又香又苦。可能是这堆火的吸引,一会儿有了嘁嘁的说话声,接着我们看到了靠近的两个人:一男一女,都十分年轻,不过二十多岁的样子。他们蹲在火旁,嘻嘻地笑。问了问,知道是打工的,男的在海边上挖沟,女的在开发区刷油漆。他们是新婚的一对外地人,夜里要聚到一起。我们找出一个杯子给他们喝水,他们高兴极了。朱亚对他们的到来十分高兴,话也多起来。原来小伙子是边远省份的人,高考落榜后就出来打工了,一路向东——妻子是他在一家私营工厂垒墙时熟悉的女工,那个工厂主每个月都要欺负她,他看不下去,就在一个深夜大雨中领她逃了……
  小伙子很瘦,但眼睛很大很亮,牙齿洁白。女的眼窝很深,显得额头很鼓。她的皮肤略黑,一双腿长长的,让人想起一匹很能奔跑的马。她捂着杯子喝水,不时地给男人喂一口,笑眯眯的。这样呆了一会儿,她突然说:“他会唱歌呢……”
  朱亚眼睛一亮:“那唱呀!”
  小伙子咬住下唇停了一会儿,推了女的一把,然后就手撑着地唱起来。他的脸涨得通红,那歌声先是柔细,越来越宽阔、越响亮;他唱着唱着闭上了眼睛,微仰着脸儿,换气时像口吃一样,下巴摇动着。这歌声一下子就把人抓住了……我忍不住和朱亚一同叫起好来。朱亚说:“太好了!这比舞台上那些歌手唱得好……”
  姑娘自豪地推推他:“都说他唱得好。他还考过什么院来……那些人瞎了眼……”
  小伙子接答:“艺术学院。”
  朱亚严肃地低下头。
  露水使衣服有些潮。我们往一起凑了凑。天上的星星又大又近,它们怎么离我们这样近哪。夜深了。我们四个人喝过了很多水,水囊空了,这使我有些担心。谁知小伙子抓起水囊就要到那坑里去灌,朱亚说不知那水好不好;小伙子说没事,一连几天他都喝这水……他俩要在这儿过夜,可帐篷又太窄;他们说根本就不需要帐篷,把一些干草拢一拢,然后就在离我们几米远的地方躺下了。
  我们睡不着。朱亚这个夜晚很激动。他说自己想起了很久以前——那时大学刚毕业不久,跟上陶教授到野外勘测,就这样睡过帐篷。陶教授自己嗓子不好,可他喜欢听年轻人唱歌,总是动员我唱一个唱一个,他……朱亚的嗓子哑下来。我似乎看到他颊上有泪水。
或许您还会喜欢:
水知道答案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从我开始拍摄水结晶,以全新的方法与水相识、相知至今,转眼便已8年。在此之前,我一直用波动测定法进行与水相关的研究。当我知道水还有结晶这种独特的"容颜"之后,才发现,水实际上还有着它的风情万种,甚至还通过它的结晶,向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我在研究中看见,与自来水相比,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结晶可谓美丽至极;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 [点击阅读]
王小波《白银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21 人气:2
摘要:书名:白银时代作者:王小波白银时代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许地山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许地山(1893~1941)现代作家、学者。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回大陆后落籍福建龙溪。1917年考入燕京大学,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1920年毕业时获文学学士学位,翌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又毕业于燕大宗教学院。1923~192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哲学、民俗学等。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我的团长我的团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2
摘要:我在长江之南的某个小平原上抖抖索索地划拉着一盒火柴,但总是因无力而过度用力,结果不仅弄断了火柴梗子,还让满盒的火柴干戈寥落撒了半地。我只好又从脚下去捡那一地的火柴梗。我——孟烦了,二十四岁,今国军某支所谓新编师之一员,中尉副连长。我无力又猛力地划着火柴,这次我让整个空火柴盒从手上弹出去了。于是我再用抢命般的速度抢回地上那个火柴盒。“烦啦你个驴日的!连根火柴也日不着啊?!”我想起了我屡被冒犯的官威。 [点击阅读]
杀人蚁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1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学的自然课老师无论如何没想到她给学生留的一项家庭作业改变了世界。这个改变首先涉及到地球上的很多官员。上至一品国家元首,下至最小的芝麻官儿。成千上万的人不明不白地丧失生命。恐惧袭击人类。2自然课杨老师在下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后天上自然课时,每位同学用玻璃瓶带5只蚂蚁来。杨老师要用这些蚂蚁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到了下次上自然课的时间。 [点击阅读]
林语堂《京华烟云》
作者:林语堂
章节:54 人气:2
摘要: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像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著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睛而笑道:“古今至文皆血泪所写成,今流泪,必至文也。”有情感又何妨。 [点击阅读]
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作者:王朔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夜里我和几个朋友打了一宿牌。前半夜我倍儿起“点”,一直浪着打。后半夜“点”打尽了,牌桌上出了偏牌型,铁牌也被破得稀哩哗啦,到早晨我第一个被抽“立”了。我走开想眯一会儿,可脑子乱哄哄的既清醒又麻木,一闭眼就出现一手手牌型,睡也睡不着。这时院里收发室打来一个电话,说有我电报叫我去取。我懒得去就叫他在电话里把电报念一遍。 [点击阅读]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