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纽约老大 - 合众国·光荣与梦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91年6月13日,好莱坞。
  凌晨,加利福尼亚美联社分部一派兵荒马乱。五分钟之前,路透社抢先向全球公布了齐亚托联通公司的最新消息。这一次,英国人灵敏的鼻子终于甚至比美国人更早嗅到了大西洋的腥味。
  齐亚托联通公司正在制做本世纪耗资最大的色情片,主要外景地选择在沙漠中,也就是拍摄《宾虚传》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用过的场景,其中一处搭设了1000余人在上面翻滚的大台子。
  片名一直属于绝对机密,不过,据来自贝弗利山庄的传闻,这部必将引发电影业地震的巨片暂定名叫《罗马的血》。
  制做片子的工作只花了三周的时间,最后需要的是披上士兵的铠甲。
  为此,日落大道及罗迪欧大街的皮条客几乎都揽着一笔可观的买卖——所有居住在贝弗利山的妓女和妓男都染上了好莱坞表演的才能。在他们的观念中,妓女和光彩四射的女明星并无差别,这些明星轮番与经纪人、自以为是的导演、好色的制片上床,还要应付化妆师、按摩师等各色人种的性挑衅,更不用说拍对手戏的男演员了。过程都一样:频频地宽衣解带和强颜欢笑。
  扩音器把乱哄哄如同苍蝇的人群召集在落日下的祭坛上。
  演贵族妻子的女人们抱怨凉风使她们表情不够热烈,很多人还要求来点可卡因,他们多少有点紧张和害羞,再说硬邦邦的木板会硌痛她们的骨头。
  机灵的毒贩这时靠近齐亚托,“真是个可爱的孩子,”齐亚托坐在一张宽宽松松的大椅子上,用手驱赶着一只在他银白色头发周围“嗡嗡”叫的苍蝇,“真该死,预算中还得加点毒品。”同时他还给了毒贩一个小角色。

  七架摄像机开始启动,直升机在天空不停的盘旋。
  还有什么比1000人同时陷入肉欲的海洋更令人心旌动荡呢?即使是马利亚纳海沟的海啸也没有如此波澜壮阔。贵妇人层层迭迭的裙子、罗马士兵货真价实冷冰冰的铠甲、牧羊人褴褛的皮袍,以20世纪末人类性交的大杂烩进行长达15分钟的表演。
  齐亚托以内行的眼光看着处在兴奋之中的人体,这一场景在沙漠之中显示出某种诡异的色彩,很像是庞贝古城毁灭前的那一刹那,流血和性欲形成了人类的瘟疫。
  真正的大牌明星显得轻松和冷漠,尼松·哈德逊手拿尼古拉皇帝的权杖,弗兰西丝·凯文斯则是他乱伦的妹妹。
  “贵族和平民平等了,任何人只要付5枚金币就可以得到彼此的妻子。”皇帝对乱哄哄的人群很满意。
  “他们会怀恨在心的,谁能忍受低贱。”他的妹妹注视这个希腊演员俊美的雕像。
  “敌人从哪里来?”这是恺撒的名言,“韦蒂乌斯·比布卢斯,还是库里翁?”
  几个长满胸毛,动作像猩猩的人在人群中寻找新的伙伴,显然对付给薪水的性游戏乐不知疲。
  12月25日19时20分,莫斯科。
  通过cnn实况转播,美国人心花怒放地看见戈尔巴乔夫把“核按纽”一只装有原苏联2.7万枚核弹头密码的黑色公文包,垂头丧气地给给了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再由他交给了叶利钦。
  cnn电视广播公司总经理汤姆·约翰逊先生代表美国递给戈尔巴乔夫一支黑色圆珠笔,总统在签署转交核武器控制权的文件时,像一个受过训斥、心里充满委屈的中学生,他茫然地摸着西服口袋。

  “谢谢。”总统感激地望了这个高个头美国人一眼,然后快速地在文件下面条件下签下了他的名字: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年头的红色国旗换上了并不好看的三色旗,一个冷战的时代随着这面旗帜降下了帷幕。
  1991年6月13日,星期五,纽约。
  托尼·卡西诺付给国内税收署1,600万美元购买到美国的居住权。
  1984年,他做为黑手党的头号罪犯被驱逐出境,同时参与拒绝其入境的国家有11个,其中包括他的老家意大利,他的祖国正一遍一遍清洗黑手党留在西西里岛的污渍。
  他像德国的纳粹战犯一样逃到了阿根廷,经过一个月的周旋,外交官、间谍、毒贩、各种肤色的政府官员敲诈了他差不多3000余万美元,才得到这个国家的临时签证。
  他找到了一处靠近海边的房子,好像发配到澳大利亚的英国贵族萨克斯芒德公爵,每天陪伴他的还有三个保镖、一位当地的管家、两条凶猛的狼犬和无休无止的隐居岁月。
  散步和打字机成为他的主要生活,他的保镖给他找了几个文雅又活泼的女友,他们一起聊天。60岁的老人有着惊人的魅力,他喜欢清洁,生活起居井井有条,散步时像一个孤独的国王,有时还像年轻人一样生气勃勃,乐于性事。
  他开始记录他的回忆,像给初恋的爱人写情书一样,充满激情和眷恋。海浪的拍击声和清晨海鸥的“呕呕”尖叫安抚着他的灵魂。

  今天,托尼·卡西诺在200多名手持不同器械记者的围拥下再一次露出慈祥的笑容,就像他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自由的国度。他的党徒表示一种低调的欢迎,当然是出于他的要求,来自俄罗斯黑手党及罗马尼亚新毒贩的电报和鲜花塞满了昔日的别墅。
  他穿着那套黑色西服,头上套着软呢帽,戴着一副可笑的眼镜。“简直是个土老帽儿,”一名记者说,“他的身上带着中世纪阴森的气息,而美国电影却让这个即将进入古墓的角色大出风头,在智力和信息的时代中他应该是遗落在角落里的臭虫,电脑和摇滚乐将刺激得他发狂。”
  别墅还按原样摆放着家具,原先的女佣在10年内一直在按时打扫这间房子的灰尘,两个老人在拥抱时流下了热泪,托尼·卡西诺给她带来他从海边拾来的贝壳,伊莲娜完全理解其中的含义,她为他准备一顿丰盛的意大利式的晚餐,并为他放了热气腾腾的洗澡水。
  托尼·卡西诺拒绝在纽约的第一晚上会见任何人,他安静地吃着乳酪、养米、肉饼,喝着葡萄酒,然后在浴盆里几乎睡着了,上床时他换上以前经常穿的那件斜纹布的棉布睡衣。他想起那令人安眠的海浪声,伊莲娜给他端来一杯热腾腾的咖啡。
  “还是老样子,这很好。”
  “是的,我们俩都没变,真是个奇迹。”伊莲娜正上前亲吻他的额头,她的脸布满了皱纹。
  这天晚上,托尼·卡西诺梦见了大海,并且清晰地看见一只海鸥飞翔的姿势,大海有一种阴沉而压抑的格调,那些大齿交错的悬岩慢慢地锯开了天空。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空幻之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星期五的早晨,六点十三分,露西.安格卡特尔睁开了她那蓝色的大眼睛,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往常一样,她立刻就完全清醒了,并且开始思考从她那活跃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头脑中冒出来的问题。她感到迫切需要同别人商量,于是想到了自己年轻的表妹米奇.哈德卡斯尔,昨天晚上才来到空幻庄园的年轻人。安格卡特尔夫人迅速地溜下床,往她那依然优雅的肩头披上一件便服后,就来到了米奇的房间。 [点击阅读]
绞刑架下的报告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代英雄,惨遭杀害,但他们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雕像,矗立在大地上,鲜花环绕,阳光沐浴,人们把最崇敬的感情献上。一伙魑魅魍魉,蝇营狗苟,虽生犹死,都是些朽木雕成的木偶,人们投之以冷眼、蔑视与嘲笑。捷克民族英雄伏契克在他举世闻名的《绞刑架下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部不朽的作品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伟大与渺歇—雕像与木偶的根本区别。 [点击阅读]
罗杰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弗拉尔斯太太于16日晚(星期四)离世而去。17日(星期五)早晨八点就有人来请我去。我也帮不了什么忙,因为她已死了好几个小时了。九点过几分我就回到了家。我取出钥匙打开了前门,故意在大厅里磨蹭了一会,不慌不忙地把帽子和风衣挂好,这些都是我用来抵御初秋晨寒的东西。说老实话,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沮丧忧愁。我并不想装模作样地认为,我能够预料今后几周将要发生的事。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背德者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引子天主啊,我颁扬你,是你把我造就成如此卓异之人。[诗篇]①第139篇,14句①亦译《圣咏集》,《圣经·旧约》中的一卷,共一百五十篇。我给予本书以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尽含苦涩渣滓的果实,宛似荒漠中的药西瓜。药西瓜生长在石灰质地带,吃了非但不解渴,口里还会感到火烧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却不乏瑰丽之态。 [点击阅读]
苦行记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译序《苦行记》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作者以夸张的手法记录了他1861—一1865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生活。书中的情节大多是作者自己当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我们可以在他的自传里发现那一系列真实的素材,也可以在他的其他作品中看到这些情节的艺术再现及作者审美趣旨的发展。《苦行记》也是十九世纪淘金热时期美国西部奇迹般繁荣的写照。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荒漠甘泉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荒漠甘泉》1月1日“你们要过去得为业的那地,乃是有山,有谷,雨水滋润之地。是耶和华你神所眷顾的,从岁首到年终,耶和华你神的眼目时常看顾那地。”(申十一章十一至十二节)亲爱的读者,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境界上,前途茫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年,等待我们经过。谁也不能预知在将来的路程中有什么遭遇,什么变迁,什么需要。 [点击阅读]
血字的研究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一八七八年我在伦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以后,就到内特黎去进修军医的必修课程。我在那里读完了我的课程以后,立刻就被派往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充当军医助理。这个团当时驻扎在印度。在我还没有赶到部队以前,第二次阿富汗战役就爆发了。我在孟买上岸的时候,听说我所属的那个部队已经穿过山隘,向前挺进,深入敌境了。虽然如此,我还是跟着一群和我一样掉队的军官赶上前去,平安地到达了坎达哈。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