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牛奶可乐经济学 - 第 7 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 7 章
  市场信号揭密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哪家公司的股票?
  ·为什么生产商有时候会在平面广告和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印上“参见电视广告”的字句?
  ·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大学教授更多?
  ·为什么经济学里有那么多数学公式?
  ·为什么本应比大多数人都更擅长写作的人文学科教授,经常写出不知所云的东西呢?
  ·为什么“接近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
  ·为什么澳大利亚电影在美国如此成功?
  ·为什么在棒球界,年度新秀选手的次年表现一般都不好?
  ·为什么因为组织绩效精糕而炒掉领导者的策略,对组织高层显得如此共有吸引力呢?
  ·为什么管理者容易高估批评的功效,低估称赞的作用?
  ·为什么商店会在窗口上张贴“导盲犬可入内”的海报?
  要对这一偏向做出合理的解释,不妨让我们看看股票分析师做推荐时所面对的成本和收益。设想有 5 名不同的分析师负责盯住同一支股票。每个人都想对该股在下月的价格走向做出准确预测,但他们同时也都希望跟被评估公司(多为其老板的客户或潜在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
  考虑到上述情况,分析师非常希望在自己拿定立场前参考其他 4 名分析师可能做出的推荐。毕竟,他知道自己犯错的成本,部分取决于其他 4 名分析师所做的推荐。一开始他就明白,其他人的推荐多半会稍微偏向于买进,因为对分析师的东家来说,给受评估的公司拍马屁有好处。退一步来说,要是 5 个人全都推荐买进,而该公司的股价却跌了,那么,对分析师来说,这就是一个普遇的预见失误,他个人所承受的批评会很有限。
  反过来看,要是他推荐卖出,其他 4 人推荐买进,而该公司的股价却涨了,那他就成了一个三重输家。他不仅推荐错误,而且这个错处引人注意,因为竞争分析师都看准了。雪上加霜的是,他的东家还会遭到潜在客户的僧恨。
  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分析师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出跟其他分析师一样的推荐。每个人都明白,做出买进推荐,更符合自家老板以及其他分析师老板的利益。另外,其他分析师也不光要分析公司股票的表现,还会分析别人会做什么样的推荐,所以,我们很容易了解,为什么分析师最保险的做法是给予买进推荐。当然,精明的投资者最终会了解.买进推荐时一支股票未来的价格,并未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
  市场交易总发生在利益存在潜在冲突的若干参与方之间,与其说这种情况是例外,倒不如说它是规律。卖方希望买方说出自己愿意付多少钱,可买方却害怕卖方索价过高,于是尽量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样,买方希望了解自己正在考虑的产品够不够好,而知道真实情况的卖方,却不可能透露产品的缺陷。在如此局面下,决策人怎样才能掌握更多有关信息呢?
  生物学家早就利用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试图解答利益存在矛盾的动物之间的这类问题。比方说,两条狗都想啃同一根骨头,在决定要不要打一架之前,每条狗都迫切希望了解对手的实力。对手不可能当众宜布自己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因为,“我很强!你最好别跟我抢这根骨头!”这一类的话是不可信的。
  在这种局面下,狗只能暗中依靠“难于造假原则”,也就是说,倘若潜在对手之间的某个信号真实可靠,那必定是难于造假(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造假)的。体格就属于此类信号,因为狗的体格越大,就越可能是个难缠的打架高手。倘若狗遇到的对手体格明显偏大,它很可能会退缩。但要是对手体格明显偏小,那它就愿意干上一架。
  在这种情况下,狗会尽量显得个头大一些。一旦它们唤起了要打架的情绪,后背毛囊周围的平滑肌会立刻绷紧,使颈毛竖起,显得块头更大。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现存所有的狗都具备这一身体机能,所以最终没人会受它的愚弄。不管颈毛竖不竖起,看上去块头较大的狗,确实块头较大。
  为什么鸟巢里叫得大声的雏鸟最容易得到双亲叼来的虫吃?难于造假原则也做了解释。每只雏鸟都希望得到尽量多的食物,所以它大声叫唤,表明自己有多饿。可因为它的兄弟姐妹们也采取了同一战略,这一信号似乎并未提供有用信息。然而,实验显示,越饿的雏鸟叫起来声音越大。这里,动机事关重要,而叫声最高亢的必要动机,是鸟儿真的饿了。
  难于造假原则还适用于不同市场条件下潜在对手之间的沟通情况。
  为什么生产商有时候会在平面广告和部分产品的外包装上印上“参见电视广告”的字句?(琼 · 英瑞亚特)
  在电视上为产品做广告的制造商,有时候似乎很希望让潜在买家知道这个事实。因此,他们经常在报纸、杂志和产品包装上印上这样的广告语:“参见电视广告”。为什么顾客需要知道这种产品是否在电视上做了广告呢?
  电视广告是很贵的,在某些时段,一段 30 秒钟商业广告的售价高达 250 万美元。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电视广告都贵。但即便走深夜时段在有线频道上播出的广告,也比大多数电台和平面广告要贵。所以,真正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制造商希望人们知道自己下了大本钱,向潜在买家做宣传?
  回答这一问题的关健,是要注意到:同样的广告费,花在好产品上比花在坏产品上带来的回报更可观。广告最多只能诱惑潜在买家试用该产品。如果他们试过之后确实喜欢,才有可能反复购买该产品,并将这种产品推荐给朋友,只有这样,广告才能真正底利。如果买家试用了一种产品,觉得很失望,那么就不会再买它,也不可能向朋友推荐。在后一种情况下,花在广告上的钱大部分就浪费了。
  由于厂商一般会在产品正式上市之前,进行大量的焦点用户群测试,他们很明白哪种产品消费者会最喜欢。所以,要是生产者决定为一种产品投入大量广告费用,潜在买家可以合理地判断出,厂商很有理由希望消费者喜欢它。否则,厂商就不会花这么多钱给它做宣传。这样来看,不少生产者想要我们注意到他们的产品在最贵的媒体——电视——上做过广告,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大学教获更多?
  人们挣的钱越多,越愿意在大多数消费品上花钱。汽车和衣服也不例外。
  富人在衣服和汽车上花的钱都比穷人多。但收入并不是此类支出的唯一决定因素。比方说,很设收入和品味都类似,可律师花在衣服和汽车上的钱就比大学教授多。为什么会存在这一差异呢?
  如前所述,人们挣钱多少和花钱多少成正比关系。人们的能力高低,和他们在竟争性劳动力市场上所得到的薪水,也成正比关系。合在一起,上述关系暗示,在人们的才能高低和他们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数多少之间,存在正比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穿什么样的衣服,或者开哪种车子,粗略地猜测一个人的才能高低。
  这种猜测,用在某些职业上比另一些职业更准确。比方说,有才能的律师,需求量大,收费高;而最有才能的教授,也往往比其他能力稍差的同事收入要高些。而根据对方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来利断其潜在能力的高低,用在律师身上比用在教授身上更准确。倘若客户想聘用业务纯熟的律师,必然有相当充分的理由拒绝一个开着锈迹斑斑、车龄 10 年的雪佛兰的家伙、反之,倘若一位化学教授开着同样的车,学生毫无理由怀疑他的能力。
  俩若对潜在客户来说,律师开什么样的车,能些徽暗示出其能力的高下,那么,律师肯定会在汽车上多花钱,充分利用这一信号的暗示含义。只要律师们在这一支出竞赛上较上了劲,从平均的角度来看,最有能力的律师还是会开着最昂贵的车。可也有不少人会因此在汽车上花掉超出预计的钱。简而言之,律师在汽车和服装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对他们来说,要是客户由于这些信号误会了他们的能力,代价未免太大。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些,正如没能在打架时竖毛的狗,会显得比实际体格小一些。
  反之,教授们最重视的专业成就,并不因为他们在衣服或汽车上花更多钱就更容易实现。教授希望自己的论文发表在顶尖学术期刊上,希望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能得到资金赞助。可负责做上述决策的人,一般并不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开什么车。
  为什么经济学里有那么多数学公式?
  经济学使用数学模型已经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了,也因此得出了不少有关市场如何运转的深刻洞见。可到了 20 世纪中叶,经济学里数学形式主义越演越烈,连好多业内人士都感叹说,数学公式滥用成灾。为什么经济学家用数学公式用到走火入魔呢?
  数学形式主义的步步升级,与学术性工作竞争越发激烈是相辅相成的。在一个重视精确的职业里,两名候选人,谁能让别人觉得更精确,谁就占了优势。熟练地运用、构建成熟的数学模型,智力低下的人可办不到。掌握了公式,候选人就能传达出有关自身威力的可布信号。所以,候选者们很有理由在磨炼数学技能上大花时间和功夫。
  但和其他地方一样,这里,信号的强度取决于前后背景。当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工作中提高了公式的应用程度,表现智力的临界值也逐渐提高了。或许,就是这一竞赛导致了公式的泛滥成灾吧。
  经济学中的数学形式主义越演越烈,跟人在鸡尾酒会上提高音量是同一个道理。在充斥着大量噪音的嘴杂空间,你必须大声说话才能叫人听见。而一旦所有人都提高了音量,噪音程度也提高了,于是人们必须用更大的音量说话。
  为什么本应比大多数人都更擅长写作的人文学科教授,经常写出不知所云的东西呢?
  大多数群体的成员,在沟通能力高低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就连个人成功严重依赖于这种能力的政治家也未能例外。有些人,比方说比尔 · 克林顿,就是善于表达的楷模;而另一些人,比方说小布什,很多时候都让人没法弄懂他的意思。然而,另一些群体的成员,在口头表达能力上却不应该存在太大区别。例如,要是不能在书面和口头语言上都表现出过人天斌,想成为人文学科的教授是很困难的。可是,在人文学科教授的专业著述中,却少有能叫人轻易看懂的段落。举个例子,哲学家玛丽亚 · 卢格尼斯( Maria Lugones )曾写过一篇名为 《 街头妓女战术策略)的文章,内有如下一段话:
  我打算采用放弃二分法的成术策略,这一策略,和反抗/解放认识论同样至关重要。而要这么做,就必须理解伴随着社会断裂而出现的集体的崩溃,并将对其危险性的前瞻摸索理论化,同时又不为其逻辑所迷感。
  或许大多数人文学科教授能够毫不费力地看懂这段话,但根据对其他人做的非正式调查,大部分人都说看不懂。为什么人文学科教授的著述会偏离普通读者的理解范围呢?
  假设之一是,人文学科论文的塑造模式,类似于经济学论文的塑造模式。正如经济学家所希望的,跟其他求职候选者比起来,自己显得更为精确,人文学科教授也希望显得博学多才:假设最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文学科教授说话写作都用的是浅显易懂的英语句子,这样一来,某一个教授往著述中插入个别非常用字词或表达方式,就能获取优势。毕竟,这样做能给人留下印象:该教授说话有权威,因为他显然懂得读者所不知道的一些东西。
  当然,最初教授们不会插入太多不常用的字词和表达方式,因为那时读者会抱怨著作难以理解。可随着表现个人博学的插入语越来越多,专业读者最终理解了许多从前不熟悉的字词和表达方式。到了这时候,要想给读者留下博学的印象,个别作者就必须再下点猛药。因为这么做的人越来越多,专业读者对“看懂”的标准就出现了变化。等尘埃落定之后(如果真的有过的话),人文学科教授的专业著述跟日常惯用书面语大相径庭,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曾有这样的说法:市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头一种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以下两例都与非对称信息有关。卖方对产品的质量,比潜在买家了解得更多。而买家的任务,是根据卖方可见的行为,推测产品质量到底好不好。
  为什么“接近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亲车便宜得多?(乔治 · 艾克洛夫)
  一旦新车开出经销商的停车坪,立刻就跌价 20 %以上。考虑到如今的汽车,使用寿命一般在 20 万英里以上,那为什么里程表上多了几英里,就能让汽车价格陡降呢?
  一部分跌价,反映的是批发和零售的价格差异。新车第一次卖出,买家付的是零售价,比经销商给的批发价要高15%左右。倘若私人消费者买了一辆车,然后决定立刻卖掉它,就成了一个业余的汽车经销商。他当然希望尽可能按照最初的零售价卖掉它。可在尝试的过程中,他必须跟大量专业经销商展开竞争,而后者有着亮堂好看的展示厅,聘有经脸丰富的销售员和维修机师,又因为专业经销商更容易吸引感兴趣的顾客,私人卖家索价较低在意料之中。
  近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全新车卖得使宜得多,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制造和装配流程的不同,新车下线时,不同的车可靠性并不完全一样。这种可靠性上的差异.又因为不同车主保养汽车的差异而遭到放大。有一部分二手车虽然新,但有缺陷,可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维修师都不一定能将之分辫出来。结果,对二手车的车况,车主一般比潜在买家了解更多。
  这一信息不对称,对二手车的价格有着巨大影响。假设一个人认为一辆性能可靠的二手车值 2 万美元,不可靠的二手车只值 1 万美元;又假设一半的二手车性能可靠,那么,所有二手车的平均价值就变成了 1 . 5 万美元。
  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手车的售价会低于 1 . 5 万美元。想知道为什么?让我们假设所有的二手车都卖 1 . 5 万美元。那什么样的二手车会卖这个价呢?如上所述,假设人们认为可靠的二手车价值 2 万美元,那拥有一辆可靠二手车的车主绝不会索取较低的价格。反之,拥有不可靠二手车的车主,会很乐于以 1 . 5 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车只值 1 万美元。这也就是说,只有不可靠的二手车,才会愿意以 1 . 5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所以,除非二手车价格的折扣大,否则不会有人愿意购买。
  当然了,在现实当中,一部分二手车的转手原因,跟它们性能的可靠性没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会尽力沟通自己迫不得已卖车的原因。(“因为我被公司调职到伦敦,只好卖掉这辆沃尔沃 … … ”或者“刚生了个孩子,只好忍痛卖掉这辆保时捷。” )
  为什么澳大利亚电影在美国如此成功?
  以下各片有什么共同点呢?《烈血焚城 》 、《悬岩上的野餐)、《终浪》、 《 舞国英雄 》 、《沙漠妖姬 》 、《我的璀璨生涯)、 《 冲蜂车队 》 、 《 加里波里 》 、 《 红磨仿 》 、《小姐弟荒原历险)、 《 爱情无色无味 》 、 《 末路小狂花 》 、《危险年代 》 、 《 穆里尔的婚礼 》 、《闪亮的风采 》 、《鳄鱼邓迪》等等。
  上述每一部电影都是澳大利亚出产,每一部都吸引了大量有眼光的美国观众。这些电影大多数都是靠着极为有限的预算拍摄出来的。从整体上来看,它们比普通的美国电影要成功得多,毕竟,后者的预算可要充足不少呢。在美国上映的澳大利亚电影如此成功,原因在哪里呢?
  有人猜测,澳大利亚文化比美国文化更鼓励创造性劳动。但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值得考虑 ——在美国上映的澳大利亚电影并不代表澳大利亚近期所有电影的平均水平。
  在美国市场上映一部电影,比在其他市场要贵得多。光是广告预算,往往就超过数千万美元。只有当一部电影有可能吸引到大量观众,电影行业的主管们才愿意投资这么多钱。人们是否看某一部电影的决定,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一个大明星,或者一位著名导演,能吸引不少人掏钱买票。热门电影的续集有现成的观众。评价积极的影评显然也有所帮助。但最重要的一点大概是,人们去看电影,是因为口碑。
  当本文开篇提到的那些澳大利亚电影最初登陆美国时,大多数美国观众从来没听说过相关的导演和演员(虽说有些人,如彼得 · 威尔和梅尔 · 吉布森,后来变得家喻户晓)。这些电影也都不是哪部热门片子的续集。
  要想在美国成功,它们只能仰仗本身良好的质量,赢得观众的喝彩和正面的口碑评价。所以,美国观众觉得澳大利亚电影的平均水准这么高,只不过是因为,只有澳洲最好的电影,才能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决策者信息不足,这也就罢了;更叫人头痛的是,现有的信息往往并非“可用的信息”。如果根据现有的信息来看,在某些场合,产品质量比表面上看要高,而在另一些场合,质量又比表面上看要低。可还有的时候,现有的信息会营造出一幅系统化的误导图像。在以下两个例子中,只要意识到了既成偏见的倾向性,决策者大多能获得好处。
  为什么在棒球界,年度析秀选手的次年表现一般都不好?
  2002年,三垒手埃里克 · 辛斯基( Eric Hinske)为多伦多蓝鸟队打出了 0 . 279为的好成绩,在 151 场比赛中,他打出24记本全打,84个打点,赢得当年芙国棒球联盟的年度新秀奖。但在随后的两个赛季,他的打击率 ① (① 打击率:捧球运动中,评兰打击手成绩的取要指标。一般来说,职业棒球选手的打击率在0.280以上.被认为是一个称职的打者。 ― 编者注)只有 0 .243和 0 .248。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当选职业棒球协会新秀的选手,一般会在头一个赛季打出能叫已成名老手都自愧弗如的好成绩。但在大联盈的第二年,除去多了一年经脸,许多人的成绩都不如前一年。由于这种现象频续出现,人们甚至给它起了个名字:“二年生症候群”。如何解释它呢?

  可能性之一:对方投球手发现击球手的弱点,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这个解释成立,所有二年次球员都应该出现成绩下滑,而不仅仅是年度新秀。可从总体上来看,二年次球员一般都比新进球手有进步。
  更合理的解释是,“二年生症候群”只是一个统计错觉。哪怕是最优秀的球手,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完美状态。他们某个年度的打击率和其他进攻数据很可能比其他年度要高得多。按照定义来看,只有水平超常发挥的球员,才能赢得年度新秀奖。这也就是说,在这一年,他们的成绩比将来的平均成绩可能要高得多。而在大联盟的第二年,刚好排在这一年的后面。那么,第二个赛季的成绩差一些,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年生症候群”这个现象,在统计学上称之为“回归平均”。一旦碰到随机性成功,必定会出现“回归平均”。球员打出一场超常发挥的成功比赛之后,正常。但大多数时候确实要差一些后一场球赛的表现都会回归正常。但大多数时候确实要差一些。
  为什么因为组织绩效糟糕而炒掉领导者的策略,对组织高层显得如此具有吸引力呢
  如果一支职业运动队整个赛季都表现不好,球队老板的下意识冲动就是把教练或经理炒掉。同样,要是一家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董事会的下意识冲动就是把总裁给炒了。在新任领导管理下,球队或企业来年的表现更好,是否说明上述做法有道理呢?
  比赛中输了一个赛季,和企业某一年亏损一样,一般是多重因素造成的。领导者要负一定的责任,但在一个真正算得上糟糕的年景,起负面作用的很可能还有其他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大多展现出随机波动性,和谁当教练、谁当总裁无关。如果哪一年这些因素极端不利,那来年它们很可能会回归正常范围。
  新任领导一般是在坏年景之后才上任的,这意味着,即便新任领导并不比原来的领导更出色,来年的绩效也会好一些。这一进步,只不过是另一个“回归平均”的例子。当然,前一任领导可能真的很差劲,理当被炒。但我们应当明白一个起码的事实:炒人之后紧随而来的组织绩效反弹,并不能说明炒掉经理是正确举措。
  为什么管理者容易高估批评的功效,低估称赞的作用?
  严厉的管理者看到员工犯错,总是立刻会加以批评;可当员工做得出色的时候,却迟迟不予表扬。反之,敦厚的管理者却是热心表扬,迟于批评。哪一种风格更有效呢?由于没有正确答案,新上任的管理者在培养最适合自己的风格时,大多会先做实验。可这类实验往往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它们会让不少管理者得出结论:表扬效果比较差,批评更管用。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种偏见是怎么来的呢?
  原因还是那个导致“二年生症候群”的统计现象——“回归平均”。和棒球选手一样,员工不可能随时都保持同样的绩效标准。有些时候,他们的绩效比长期平均值要高一些,有时候要低一些。不管得到管理者什么样的反馈,员工在某个星期绩效低于正常水平,下一个星期很可能会提高——回归一个更为正常的成绩。反过来说,不管上司表不表扬,员工这个星期超水平发挥,下个星期很可能会回潮。
  结果,对员工失误偏重于批评的管理者,会把其后的绩效改观(其实本来就会出现),错误地认为是自己严厉的批评产生了效果。反过来,在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予表扬的管理者,则会错误地将其后的回潮(也是本来就会出现的)归咎于自己宽厚的管理风格。
  实验表明,至少在某些环境下,鼓励性的管理风格比严厉的批评风格,更容易激发出员工良好的表现。这一类的证据,可能比因“回归平均”而产生偏差的偶然印象更可靠。
  本章最后一个例子说的是,成本效益原则有时候能带助我们理解表面上毫无意义的信息。
  为什么商店会在窗口上张贴“导盲犬可入内”的海报?(英里斯 · 赫尔南德兹)
  很多商店会在窗户上张贴海报,告知消费者本店的政策。比方说,有些商店不允许顾客赤足或赤膊入内,禁止吸烟、禁止携带宠物的店也越来越多。然而,尽管宠物不得入内,但商店总会领外贴张告示,说导盲犬允许入内。但不管是导盲犬还是它们的主人,都看不到这些告示,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
  有视力的顾客没有导盲犬,因此也就不需要知道导盲犬是否允许入内。即便如此,叫这些顾客知道导盲犬例外,对店主来说仍然有好处。有些人可能看见商店里有狗,但没认出那是导盲犬,于是错误地得出结论:这家店根本没有严格执行“宠物不准入内”的政策。还有其他人可能会觉得,所有宠物一概不得入内不合理,因为这样会对失明的顾客造成歧视。
  不可否认,这些好处非常细徽。但海报本身的成本也不贵,就是些招贴画而已。即便它们只能创造的好处不多,张贴出来也是有意义的。
  ·在限信息下采取行动,比承担掌握充分信息所需的代价更划算。
  ·“难于造假原则”,也就是说,倘若潜在对手之间的某个信号琴真实可靠,那必定是难于造假(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造假)的。
  ·市场上有两种买家,一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在做什么的人。头一种买家,因为考虑到自己缺乏知识,不明白价格与质量存在的可见联系暗示着什么,有时能够限制自己的损失。
  ·只要意识到了既成偏见的倾向性,决策者大多能获得好处。
  ·成本效益原则有时候能帮助我们理解表面上毫无意义的信息。
或许您还会喜欢:
奇特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作者想着怎样吸引读者,读者寻思值不值得看下去谈这个人的事,很想做到实事求是,又想写得生动些。这两个要求很难捏到一块儿。只有在不一定要实事求是的时候,事实才会叫人感兴趣。本来嘛,可以想办法发明一种新颖的手法,用它把事实地制成引人入胜的情节。又有秘密,又有斗争,又有险风恶浪。同时又翔实可靠。比方说,满容易把这个人写成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胆战士,单枪匹马对付强大的对手。独个儿对着大伙儿干。 [点击阅读]
奔奔族理财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0
摘要:理财观念误区一:我没财可理许多朋友在谈到理财问题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我没有钱可以理。”这句话的“出镜率”甚高。我几乎遇到过的80%以上的年轻朋友都会这么说,尤其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年轻朋友更是如此。你真的无财可理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也许从中你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小王,22岁,本科毕业,工作刚半年,未婚,月收入2600元左右;小刘,25岁,专科毕业,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1500左右。 [点击阅读]
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陆琪内地首席励志作家说职场是“老板公敌”说情感是“男人公敌”说成功是“所有成功者的公敌”在任何时候,都只为小人物说话简介:著有畅销职场书《潜伏在办公室》系列、《上班奴》职场、情感、人文等跨界专栏名家博客点击过千万,作品网络转载过亿国内顶级编剧之一,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委员会互联网首期创业者, [点击阅读]
宁为卿狂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轻柔绵浅的吟喃在风中低回,温柔得教人心都融了。“爱妻啊,咱们恋儿才刚满月呢,妳唸那么深奥的词儿给她当安眠曲,她听得懂吗?”“才不,我生的女儿可聪明得很,她一定懂得的!”女子娇娇柔柔的嗓音不服气地反驳。 [点击阅读]
富爸爸投资指南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0
摘要:从本书中您将学到什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The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简称SEC)规定,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应至少具备以下条件之一:1.年收入在20万美元以上;2.夫妇两人年收入达到30万美元以上;3.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 [点击阅读]
巨龙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对某些人而言,这是件不可能也不该存在的任务,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无疑就是送死。然而,如果阿莱克斯塔萨不被解放,龙喉氏族会一直保持对卡兹莫丹的控制,而如果任由这里的兽人一直致力于重振部落,这块看似已被孤立的领土就有可能成为他们东山再起的根据地。一声闷雷惊醒了罗宁的沉思。他仰首向天,只看到一块块厚棉般的乌云。忽然,空中传来一声可怖的低吼,罗宁的身躯不由自主的绷紧,附近的地面已被一块极大的阴影所笼罩。 [点击阅读]
巫妖王的崛起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0
摘要:风哭得像痛苦的孩童。锹牙鹿群挤在一起取暖,浓密厚实的毛皮保护着它们不受风暴的严重侵袭。它们站成一个圈,把哀叫发抖的幼犊围在中央,将自己顶着巨角的头低垂向雪地,紧闭眼睛抵御飞旋的雪花。尽管呼出的水汽冻结了口鼻,但它们仍然坚持牢牢驻立在原地。狼和熊蜷在各自的洞穴里等待风暴过去,前者可以和同族们相互慰籍,后者只能孤独的听天由命。 [点击阅读]
年轻人必知的160条说话技巧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1章说话方式,八项注意(基础篇)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曾说:“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适,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说话方式是一门精深的学问,深谙说话之“术”,就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使所言收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点击阅读]
幸福要回答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人生最没有悬念的事情就是我们都会变老,人生最大的悬念则是我们会如何变老。女人的相貌在岁月中悄然变化,更大的变化在于心态——杨澜“魔镜,魔镜,告诉我,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是哪个?”皇后每天问同样的问题,并期待着同样的答案。烦不烦啊!每一次的问答都助长着她的骄傲,也加剧着她的恐惧。在内心深处,她一定预感到那个叫白雪公主的小女孩终究会超越自己成为最美丽的女人,但她偏要难为可怜的镜子。 [点击阅读]
影响力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一切都应该尽可能地简单,但不要太简单。——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有一天,我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这位朋友最近开了一间出售印度珠宝的商店。她那儿刚发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她想,作为一名心理学家,我可能能够对这件事做出合理解释。这是故事是关于那些难以卖掉的绿松石珠宝的。那时正值旅游旺季,商店里顾客盈门。那些绿松石珠宝物超所值,但却怎么也卖不出去。为了把他们卖掉,她想了各种招。 [点击阅读]
心素如简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楔子传说,有一条路叫黄泉,有一条河叫忘川。忘川上的桥叫奈何,忘川河畔的花朵叫彼岸。走过奈何桥,看到望乡台,台边有一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在忘川边有一块青石叫三生石,三生石上记载着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走过奈何桥,喝下孟婆汤,你就会忘却前尘往事,遁入下一个轮回。 [点击阅读]
怎样提高智商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记忆力自主训练全案一、什么是记忆力1.记忆力的基本理论记忆是什么“记忆是智慧之母”--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这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记忆是一种人们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它究竟是什么呢?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同时又密不可分的环节,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