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十一章(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一章(1)
  “夫人,能给我解释一下‘fey’这个字的意思吗?”
  阿勒顿夫人似乎有点惊奇,她正和波洛一起艰辛而缓慢地朝观赏第二大瀑布的岩石上走去。其他人大都骑骆驼上去,因为波洛觉得骆驼走路有点像船在摇晃一样,而阿勒顿夫人则认为要有点个人尊严,所以两人采取步行。
  他们是前天晚上到达瓦迪哈尔法的。今天早上,两艘汽艇把所有的人都送到第二大瀑布来,只有里希提先生缺席,他坚持要独自到一个叫做赛姆纳的偏远荒地去游玩。他说,那地方在阿蒙哈特三世时期曾是努比亚的门户,很有趣,那儿还有一块石碑,记录了黑人进入埃及必须付关税的历史。为了阻止他单独行动,导游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但毫无结果。里希提先生心意已定,把各种反对意见都撇在一旁。这些意见包括:(一)不值得进行这一次冒险。(二)不可能有汽车到那儿去,他无法进行这次探险。(三)无法找到汽车去做这次旅行。(四)汽车费用太高,他一定付不起。对第一种意见里希提先生嗤之以鼻;对第二种意见他表示不相信;对第三种意见他提出自己去找车;而第四种意见他则用流利的阿拉伯语自己去讨价还价。最后,他还是离开了(他没向任何人说,自己一个人偷偷离开了)。他是以一种秘密的方式偷偷溜走的,生怕其他游客也想改变已定的游览路线。

  “Fey?”阿勒顿夫人向一旁歪着头,考虑着如何回答,“呃,这是苏格兰话,意思就是乐极生悲。你知道,事情太美好了,不可能存在、持久!”
  她借题发挥起来,波洛专心地听她讲。
  “谢谢你,夫人,现在我懂了。昨天多伊尔夫人死里逃生前不久你就那么说过。让我很纳闷。”
  阿勒顿夫人微微颤抖了一下。
  “那真是死里逃生,你觉得会不会是那些黑小鬼滚着玩的?世界上的男孩都爱干这种事,但并不一定真怀有恶意。”
  波洛耸了耸肩。
  “有可能,夫人。”
  他转变了话题,谈起了马略卡,并提了各种可能发生的具体问题。
  阿勒顿夫人现在非常喜欢这个小个子男人了。可能部分是出于一种矛盾的心理。她觉得,蒂姆一直在破坏她对赫尔克里·波洛的印象,他把波洛说成是“低级的暴发户”,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她猜想是波洛那奇特的外国服装引起了儿子的偏见,她倒觉得波洛先生是个聪明、能激励人的同伴;他还很有同情心。她觉得自己可以信任他,遂把自己讨厌乔安娜·索伍德的想法告诉了他。谈完这件事使她感到心情轻松些,而且坦白说,有什么不能谈的呢?波洛不认识乔安娜——也许永远不会见到她,自己已饱受嫉妒的折磨,为什么不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呢?

  就在同时,蒂姆和罗莎莉·奥特伯恩也在谈论她。蒂姆刚才一直在半开玩笑地诅咒自己的运气。他说他那虚弱的身体虽然从未差到真正了不得的程度,但也从未好到不影响他的生活。他钱很少,又找不到惬意的工作。
  “过着毫无生气、平平淡淡的生活,”他最后很不满意地说。
  罗莎莉突然说:“你有许多人羡慕的东西。”
  “什么?”
  “你的母亲。”
  蒂姆感到很惊奇,但也很高兴。
  “母亲?是的,当然她是个十分与众不同的人。我很感激你看出这一点。”
  “我认为她很了不起,她看上去很可爱,从容、冷静,好像什么事都不会烦扰她;还……还有,她对什么事都很感兴趣。”
  罗莎莉由于急于表明自己的想法而有点口吃。
  蒂姆对这个女孩产生了一种温暖的感觉,他希望自己能回报她所说的好话,但不幸的是,奥特伯恩夫人在他看来是世界上最大的祸害。由于不能以同样的话语做出回应,他感到很窘。
  史凯勒小姐留在汽艇里,她不敢冒险骑骆驼或用两条腿走上去,她干脆地说道:
  “鲍尔斯小姐,很抱歉我要你跟我一起留下来。我本想让你去,叫科妮莉娅留下,但年轻女孩就是那么自私,也不跟我说一声就急急忙忙走了。我看到她和那个缺乏教养的年轻人弗格森在谈话。科妮莉娅使我非常失望,她对交朋友根本没有辨别能力。”

  鲍尔斯小姐以她一贯淡淡的口气回答说:
  “是呀,史凯勒小姐,步行到那里去太热了。那些骆驼身上的坐垫看来也挺可怕的,上面可能有跳蚤。”她扶了扶眼镜,眯起眼睛看着从山上下去的那群人说:“罗布森小姐现在没和那个年轻人走在一起了,她和贝斯纳医生在一起。”
  史凯勒小姐咕哝了一句什么。
  自她发现贝斯纳医生在捷克有个很大的诊所,又是个在欧洲名声响亮的内科医生后,她就开始对他态度谦和了;而且,在旅途结束之前,她还可能要他帮她看看病。
  这群人回到卡纳克号邮轮时,林内特惊奇地叫了一声:“我的电报!”
  她一把从布告栏里拿出电报,把它拆开了。
  “怎么,我不懂……马铃薯、甜菜根,这是怎么回事,西蒙?”
  西蒙刚走近,从她背后望过去,突然听见一个发怒的声音说:“对不起,那是我的电报。”
  里希提先生粗暴地把电报从她手中夺过去,一边怒气冲冲地看着她。
或许您还会喜欢:
孤独与深思
作者:佚名
章节:53 人气:2
摘要:一、生平1839年3月16日,普吕多姆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这位未来的诗人便与寡居的母亲和一个姐姐一起住在巴黎和巴黎南部的夏特内。据《泰晤士文学副刊》说,他很小时名字前就加上了家人用于他父亲的昵称“苏利”。普吕多姆以全班数学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准备进入一所理工学院,可是一场结膜炎打碎了他成为机械师的一切希望。 [点击阅读]
宇宙尽头餐馆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有一种理论宣称,如果任何一个人真正发现了宇宙存在的原因、宇宙存在的目的,宇宙就会立刻消失,被某种更为怪异、更难以理解的玩意儿取代。还有另外一种理论宣称,上述事件已经发生了。迄今为止,故事的发展如下:起初,创造出了宇宙。这激怒了许多人,被普遍视为一种恶劣行径。许多种族相信宇宙是由某种神所创造的。 [点击阅读]
安德的影子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严格地说,这本书不是一个续集,因为这本书开始的时候也是《安德的游戏》开始的时候,结束也一样,两者从时间上非常接近,而且几乎发生在完全相同的地方。实际上,它应该说是同一个故事的另一种讲法,有很多相同的角色和设定,不过是采用另一个人的视角。很难说究竟该怎么给这本书做个论断。一本孪生小说?一本平行小说?如果我能够把那个科学术语移植到文学内,也许称为“视差”小说更贴切一点。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广岛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 [点击阅读]
彗星来临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我决定亲自写《彗星来临》这个故事,充其量只是反映我自己的生活,以及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两个人的生活。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为了自娱。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一个贫苦的青年时,我就想写一本书。默默无闻地写点什么及梦想有一天成为一名作家常常是我从不幸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方法。我怀着羡慕和交流情感的心情阅读于幸福之中,这样做仍可以使人得到休闲,获得机会,并且部分地实现那些本来没有希望实现的梦想。 [点击阅读]
恐怖的大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雷诺被绑架非洲!我向你致意,你这神秘的大地!让我骑在骏马上穿越你那一望无际的空旷草原;让我骑在矫健的骆驼上穿越你那布满了炙热的石头的沙漠;让我在你的棕榈树下漫步,观看你的海市蜃楼美景;让我在你生机盎然的绿洲上思念你的过去,感叹你的现在,梦想你的未来。 [点击阅读]
拇指一竖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贝瑞福夫妇对坐在早餐桌前,他们和普通的夫妇没什么不同,这时候,全英格兰至少有好几百对像他们这样上了年纪的夫妻正在吃早餐,这一天,也是个很普通的日子——一星期七天之中,至少有五个这样的日子。天空阴沉沉的,看起来像是会下雨,不过谁也没把握。 [点击阅读]
拉贝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胡绳60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虽然日本当时当权者和以后当权者中的许多人竭力否认有这样的惨案,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断有身经这个惨案的人(包括当时的日本军人)提供了揭露惨案真相的材料。最近,江苏人民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共同翻译出版了《拉贝日记》。 [点击阅读]
挪威的森林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编者语我们为什么选择村上春树?不是因为他连获日本文艺界的奖项:也不是因为他的作品高居日本畅销书榜首:更不是因为他的作品掀起年轻一代的抢购热潮,突破四百万部的销量!那么,为什么?答案是:他和他的作品带给我们思想的特异空间,而轻描淡写的日常生活片断唤起的生活气氛令我们有所共鸣。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的年轻心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