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十章(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章(1)
  星期一早晨,卡纳克号的甲板上,各种各样欣喜和赞赏的话语此起彼伏。此时邮轮正停泊在岸边,几百码外,清晨的阳光照在一座从岩石表面雕出来的大神庙上,悬崖峭壁上凿出的四尊巨像亘久地俯视着尼罗河,迎着正在升起的朝阳。
  科妮莉娅前言不搭后语地说:“啊,波洛先生,多美啊!我是说它们这么巨大,这么安静,看到它们会使人感到自己多么渺小,就像一只小虫,感到什么事都无所谓了,对吗?”
  范索普先生站在旁边,低声说道:“真——呃,令人难忘。”
  “很壮观,是吧?”西蒙·多伊尔先生走过来说道。接着他对波洛悄悄地说:“你知道,我是个对神庙、游览这类事情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但是我不得不说,像这样的地方确实令人惊叹,要是你真的了解我的意思。那些古埃及的君王们一定是些了不起的人物。”
  范索普已经走开了。西蒙又放低了声音说:“这次来旅行我真是高兴。它——呃,它消除了我的一些疑虑。奇怪,我也不知怎么——不过,事实就是这样,林内特的情绪已恢复正常了。她说这是因为她终于把事情应付过去了。”
  “这是完全可能的。”波洛说。
  “她说当她在船上看到杰基时,她感到害怕……但后来,突然,这变得无关紧要了。我们俩已说好,不再躲避她,她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会她,并向她表明,她这种可笑的做法丝毫不会使我们烦恼,我们就当她不懂礼貌罢了。不过如此。她以为她已经搞得我们晕头转向了,但现在,咳,我们再也不用惊慌失措了,这点应该让她知道。”

  “是的。”波洛若有所思地说。
  “所以,这方法很棒,不是吗?”
  “哦,是的,是的。”
  林内特沿着甲板走来,她穿着淡黄色纱衣,微笑着。她和波洛打了个招呼,但并不特别热情,不过是冷冷地点了点头,就把她丈夫拉走了。
  波洛脑子里闪过一丝自嘲的想法,他意识到,他那爱批评的态度大概得罪不少人了。林内特已习惯接受别人对她本人及其所作所为的绝对赞美,而赫尔克里·波洛却显然冒犯了这一信条。
  阿勒顿夫人过来和波洛站在一起,低声说道:“这个女孩的身上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啊!在阿斯旺,她看上去很忧愁,不高兴,而今天她显得那么开心,几乎叫人怀疑她是不是发疯了。”
  波洛还没来得及回话,这群人又得集合了。他们一起由导游带队,上岸去参观阿布辛拜勒神庙。
  波洛和潘宁顿走在一起。
  “你第一次来埃及,是吗?”波洛问道。
  “哦,不,一九二三年我曾到过这儿,我是说,在开罗。不过以前我从未到尼罗河来旅行。”

  “我想你是坐卡马尼克号来的。多伊尔夫人是这样对我说的。”
  潘宁顿朝他狡黠地看了一眼。
  “哦,是的,是这样。”他承认道。
  “我不知道你是否碰巧遇到我在那条船上的几个朋友——莱辛顿·史密斯一家人?”
  “他们的名字我都想不起来了,船上坐满了人,天气很糟糕,不少旅客都没露过面。不管怎样,航程很短,你也不知道谁在船上,谁不在船上。”
  “是呀,没错。你碰到多伊尔夫人和她丈夫一定深感惊讶。那时你不知道他们已结婚了吧?”
  “是的,多伊尔夫人给我来过信,但后来信才转来。我是在开罗意外遇见他们几天以后才真正收到信的。”
  “我听说你认识她好多年了?”
  “哦,是的,波洛先生。我认识林内特·里奇维时,她还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呢,就这么高——”他用手比了比,“她父亲梅伊许·里奇维和我家是世交,他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在事业上也很成功。”
  “我听说,他女儿得到了一笔数目很可观的财产……啊,对不起,可能我这样说不太妥当。”
  安德鲁·潘宁顿似乎有点惊奇。

  “哦,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是的,林内特是个有钱的女人。”
  “不过,我想,最近市场价格暴跌,任何股票必定都会受到影响,不管它们曾经多么可靠,是吗?”
  潘宁顿并未立即回答,顿了一顿他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最近很不景气,情况是不乐观。”
  波洛低声说:“不过,我觉得多伊尔夫人办事很精明。”
  “没错,是这样。林内特是个办事讲究实效的聪明女孩。”
  他们的谈话停止了。导游继续在对他们讲述伟大的古埃及君王拉美西斯建造神庙的事。拉美西斯的四尊雕像在入口处两边,每边各一对,是从天然的石头上凿出来的,雕像俯视着下面零零落落的游客队伍。
  里希提先生对导游的话不感兴趣,他正忙着看入口处两边石墩上的黑人和努比亚俘虏的浮雕像。
  这群人一进神庙,就被笼罩在昏暗和安静的气氛中。导游指引大家一起看内墙上栩栩如生的彩色浮雕,但这群人却喜欢各自为伍地观看。
  贝斯纳医生声音洪亮地用德语读着导游手册,时而停下来给科妮莉娅翻译一下,她在他身边不声不响地走着。然而,这种时刻未能持续多久,史凯勒小姐由态度冷淡的鲍尔斯小姐搀扶着走了进来,下了一道命令:“科妮莉娅,过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谍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唐密·毕赐福在公寓过厅里把外套脱下,相当小心的挂在衣架上。他的动作很慢,帽子也很小心的挂在旁边的钩子上。他的妻子正在起居间坐着,用土黄色的毛线织一顶登山帽,他端端肩膀,换上一脸果敢的笑容,走了进去。毕赐福太太迅速的瞥他一眼,然后,又拼命的织起来。过了一两分钟,她说:“晚报上有什么消息吗?”唐密说:“闪电战来了,万岁!法国的情况不妙。”“目前的国际局势非常沉闷。”秋蓬这样说。 [点击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
作者:佚名
章节:129 人气:2
摘要:《追忆逝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全书以叙述者“我”为主体,将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融合一体,既有对社会生活,人情世态的真实描写,又是一份作者自我追求,自我认识的内心经历的记录。除叙事以外,还包含有大量的感想和议论。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 [点击阅读]
道德情操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自从很久以前即1759年初《道德情操论》第一版问世以来,我想到了其中可作的一些修改,以及有关该学说的种种很好的说明。但是,我一生中的种种偶然事件必然使我全神贯注于各种工作,直到现在都妨碍我常想以小心谨慎和专心致志的态度进行的修订这一著作的工作。读者将在这一新版中,在第一卷第三篇的最末一章中,以及在第三卷第四篇的第一章中,看到我已作出的主要改动。第六卷,正如它在新版中呈现的那样,完全是新写的。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1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既然野人①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黯淡,盖瑞不禁催促,“咱们回头吧。”“死人吓着你了吗?”威玛·罗伊斯爵士带着轻浅的笑意问。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也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何必追寻死人。”“你能确定他们真死了?”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威尔看到了,”盖瑞道,“我相信他说的话。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4
作者:佚名
章节:86 人气:2
摘要:Chapter1序章“龙。”莫兰德边说,边从地上抓起一只干瘪的苹果,在双手之间丢来丢去。“扔啊。”外号“斯芬克斯”的拉蕾萨催促。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我想看龙。”鲁尼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小,又矮又胖,尚有两岁才成年。“哪怕一眼都好。”我想萝希搂着我睡觉,佩特心想。 [点击阅读]
匹克威克外传
作者:佚名
章节:57 人气:2
摘要:匹克威克派除却疑云,把黑暗化为耀眼的光明,使不朽的匹克威克的光荣事业的早期历史免于湮没,这第一线光辉,是检阅匹克威克社文献中如下的记载得来的;编者把这个记录呈献于读者之前,感到最大的荣幸,这证明了托付给他的浩瀚的文件的时候所具有的小心谨慎、孜孜不倦的勤勉和高超的眼力。一八二七年五月十二日。主席,匹克威克社永任副社长约瑟夫·史密格斯阁下。一致通过如下的决议。 [点击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
作者:佚名
章节:94 人气:2
摘要:献给安娜-格里戈里耶芙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卡拉马佐夫兄弟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二十四节)第一部第一卷一个家庭的历史第一节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阿历克赛-费多罗维奇-卡拉马佐夫是我县地主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的第三个儿子。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
呼啸山庄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夏洛蒂和传记作者告诉我们,爱米丽生性*独立、豁达、纯真、刚毅、热情而又内向。她颇有男儿气概,酷爱自己生长其间的荒原,平素在离群索居中,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为友,从她的诗和一生行为,都可见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而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点击阅读]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