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尼罗河上的惨案 - 第七章(3)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七章(3)
  他愤怒的眼光射向阿勒顿夫人。
  “我认为人比石头重要。”
  “可是人没有那么持久。”赫尔克里·波洛说。
  “我宁愿人们衣食无虞,也不想欣赏任何所谓的艺术品。人类最重要的是未来,不是过去。”
  这就使里希提先生沉不住气了,他马上口若悬河发表了一篇充满激情但不容易听懂的演说。
  小伙子则用他对资本主义的看法来反驳他,言辞极为刻薄。
  当这场激烈的辩论结束时,他们已回到了旅馆的码头。
  阿勒顿夫人高兴地喃喃自语:“好了,好了。”随即走上岸去。年轻人在她背后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在旅馆的大厅,波洛遇见了杰奎琳·贝尔弗。她一身骑马装束,向波洛冷冷地点头。
  “我想去骑骑驴子。你觉得这儿的村子有意思吗,波洛先生?”
  “你今天打算到哪儿逛逛是吧,小姐。很好哇!村子里风景如画——但你可别花太多钱买纪念品。”
  “那些玩意儿是从欧洲运过来的吧?不,我不会那么容易上当的。”
  她微微点了点头,走向外头灿烂的阳光中。
  波洛已经打点好行李。这很容易,因为他的东西一向整理得井井有条。于是他提前到餐厅吃了午饭。
  饭后,旅馆的巴士把前往第二大瀑布的旅客送到火车站,然后他们再搭乘每天从开罗驶往谢拉尔的快车。只要十分钟就到了。

  阿勒顿母子俩、波洛、穿着肮脏法兰绒裤的小伙子和那位意大利人,就是一起搭这一班车的旅客。奥特伯恩夫人和她女儿先去水坝,再到菲利,然后在谢拉尔上船。
  从开罗和卢克索来的火车大概迟到了二十分钟。火车进站后,就出现了那种常见的嘈杂、秩序大乱的场面。脚夫有的把行李从火车上往外搬,有的则把衣箱往火车上放,大家撞在一块儿。
  最后,波洛喘吁吁地来到了车厢的一个小房间里,发现他自己的行李跟阿勒顿母子俩,还有一些不知道是谁的行李混放在一起,而蒂姆跟他的母亲则是人在别处,身边也是其他各式各样的行李。
  波洛的座位被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占据,她满脸皱纹,戴着白色领巾和许多钻石饰品,脸上一副对世人深恶痛绝的表情。
  她势利地瞥了波洛一眼,便捧起一本美国杂志把脸遮住。坐在她对面的是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年轻女人,个儿不小,举止笨拙,头发蓬乱,两只褐色的眼睛就像小狗般热切地盯住人看,一副奉承讨好的神情。每隔一会儿,这位老太太就抬起头向她发号施令。
  “科妮莉娅,把毛毯收起来。”“到站时,留神我的梳妆盒,别让人家拿走了。”“别忘了我的裁信刀。”
  火车没过多久就到了谢拉尔。十分钟后他们来到了轮船码头稍事休息。卡纳克号邮轮正停泊在那儿等待他们。奥特伯恩母女已经上了船。

  卡纳克号没有第一大瀑布的邮轮“纸草号”和“莲花号”那么庞大,因为这么大的船无法通过阿斯旺水坝的闸门。旅客上船以后被带到他们的舱房里。由于邮轮没有客满,大部分旅客都被安排在顶层的甲板,这层甲板的前半部是观景舱,四周全是玻璃,旅客可以坐着观看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河上风光。下一层甲板有一间吸烟室和一间小客厅,再下面一层才是餐厅。
  波洛看到自己的东西都搬进他的舱房后,就回到甲板上来观看轮船启航。他走到正倚在船舷栏杆上的罗莎莉·奥特伯恩的身边,跟她站在一起。
  “现在我们进入努比亚了,你高兴点儿了吧,小姐?”
  女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是的,我们终于可以摆脱一切了。”她顺手一指,眼前的水上景色荒凉而萧索。巨大的岩石由岸上伸展到水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由于拦洪筑坝而被弃置倒塌的小房子。整片景致令人感到忧郁,似乎有一种不祥之兆。“摆脱人类。”罗莎莉·奥特伯恩说。
  “不包括我们这一群人吧,小姐?”
  她耸耸肩,又说:“这个国家有某种东西使我感到——邪恶。它把心中翻腾的欲念,全逼上表面来了。没有一件事是公平的。”

  “我看未必吧,你不能以物质证据来评断一切。”
  罗莎莉喃喃地说:“你看看,看看别人的母亲,再看看我的母亲。眼中没有上帝,只崇拜情欲,莎乐美·奥特伯恩仿佛就是情欲的先知。”她顿了一下,“我想我不该说这些的。”
  波洛用双手做了个手势。
  “对我,你但说无妨,我听过的事情可多着呢。如果像你说的,你内心五味杂陈沸腾不止,那么,何不让不愉快的渣滓浮上来,再用汤匙把它舀掉。”他做了个把东西丢到尼罗河里去的动作。“你看,都不见了。”
  “你真是个好玩的人!”罗莎莉说。她那绷着的脸露出了笑容。忽然她又紧张地叫起来:“你看,多伊尔夫人和她的先生来了!我不知道他们也参加了这次旅行!”
  林内特刚从甲板中的一间舱房出来,西蒙尾随在后。她看来容光焕发、沉着自信,几乎使波洛吃了一惊。由于内心喜悦,她显得有些傲慢。西蒙·多伊尔也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咧着嘴傻笑,简直像个兴高采烈的小学生。
  “太好了,”他说,也靠在船舷的栏杆上,“我真心期盼着这次旅行,你不也是吗,林内特?怎么说呢,这里的感觉不像是观光胜地,好像是进入了埃及的腹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我被传讯了。周四上午十点整。我总是经常被传讯:周二上午十点整,周六上午十点整,周三或者周一。几年就像一周似的,我感到惊讶的是,夏末一过,冬天又即将来临了。在去有轨电车的路上,结着白色浆果的灌木丛又从篱笆上垂挂下来了。像下面被缝上的珠光纽扣,也许一直长到地里,或者就像小馒头。对转动鸟嘴的白色鸟头来说,这些浆果太小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到白色鸟头。想得人直犯晕。 [点击阅读]
伊迪丝华顿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2
摘要:作者:伊迪丝·华顿脱剑鸣译在我还是个小女孩,又回到纽约时,这座古老的都市对我最重要的莫过于我父亲的书屋。这时候。我才第一次能够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一旦走出家门,走上那些简陋单调的街道,看不到一处像样的建筑或一座雄伟的教堂或华丽的宫殿,甚至看不到任何足以让人联想到历史的东西,这样的纽约能给一位熟视了无数美丽绝伦的建筑、无数地位显赫的古迹的孩子提供些什么景观呢?在我孩提时代的记忆当中, [点击阅读]
假曙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懒洋洋的七月天,空气中弥漫着干草、马鞭草和樨草的清香。阳台的桌子上,放着一只淡黄色的碗杯,里面漂浮着几枚大草霉,在几片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那么鲜红。那是一个乔治王朝时代的老碗杯周围棱角很多,折射出错综复杂的亮光,雷西的两只手臂正好刻印到狮子的双头之间。 [点击阅读]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自从那次涉谷四叶大厦现场演唱会结束之后,已经过了三个月。在这几个月中,事件的余波依旧冲击着莉莉周。 [点击阅读]
冰与火之歌2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彗星的尾巴划过清晨,好似紫红天幕上的一道伤口,在龙石岛的危崖绝壁上空汩汩泣血。老学士独自伫立在卧房外狂风怒吼的阳台上。信鸦长途跋涉之后,正是于此停息。两尊十二尺高的石像立在两侧,一边是地狱犬,一边是长翼龙,其上洒布着乌鸦粪便。这样的石像鬼为数过千,蹲踞于瓦雷利亚古城高墙之上。当年他初抵龙石岛,曾因满城的狰狞石像而局促不安。 [点击阅读]
初恋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献给巴-瓦-安年科夫①……客人们早已散去。时钟敲过了十二点半。只有主人、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还在屋子里。主人按了一下铃,吩咐收拾晚饭的残杯冷炙。“那么这件事就决定了,”他低声说着,更深地埋入圈椅里,并把雪茄点上火抽了起来,“我们每个人都得讲讲自己初恋的故事。您先讲,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
午夜的五分前
作者:佚名
章节:2 人气:2
摘要:店内的摆设几乎没有变化。除了满眼遍布的令人一看便联想到店名“圣母玛利亚号”的轮船模型、老旧航海图和小小的地球仪勉强算得上个性外,它与学生街上数不清的各色咖啡馆并没有太多分别。虽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不过想要喝杯咖啡的时候,学生时代的我总是来到这家店。在我和小金井小姐面前摆上两杯水,为我们点菜的店老板也没有变化。他穿着白色衬衫和灰色西装裤,显然这样的装扮与咖啡店店主的身份不甚相称。 [点击阅读]
同时代的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2
摘要:1妹妹:我从记事的年代就常常地想,我这辈子总得抽时间把这事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写,虽然我相信一定能够按当初确定的写法毫不偏离地写下去,然而回头看看写出来的东西,又踌蹰不前了。所以此刻打算给你写这个信。妹妹,你那下身穿工作裤上身穿红衬衫,衬衫下摆打成结,露出肚子,宽宽的额头也袒露无遗,而且笑容满面的照片,还有那前额头发全用发夹子夹住的彩色幻灯照片,我全看到了。 [点击阅读]
哭泣的遗骨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初、高中的同班同学——现在长门市市政府下属的社会教育科工作的古川麻里那儿得知了这一消息。麻里在电话里说:“哎,我是昨天在赤崎神社的南条舞蹈节上突然遇到她的,她好像在白谷宾馆上班呢。”关于南条舞蹈的来历,有这么一段典故,据说战国时期,吉川元春将军在伯老的羽衣石城攻打南条元续时,吉川让手下的土兵数十人装扮成跳舞的混进城,顺利击败了南条军。 [点击阅读]
喧哗与骚动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在南方一个没落的庄园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参加过加拿大皇家空军。复员后,上了一年大学,以后做过各种工作,同时业余从事写作。他最早的两本小说是当时流行的文学潮流影响下的作品,本身没有太多的特点。 [点击阅读]
四大魔头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我曾经遇见过以渡过海峡为乐的人,他们心平气和地坐在甲板的凳子上,船到港口时,他们静静地等船泊好,然后,不慌不忙地收好东西上岸。我这个人就做不到这样。从上船那一刹那开始,我就觉得时间太短,没有办法定下心来做事。我把我的手提箱移来移去。如果我下去饮食部用餐,我总是囫囵吞枣,生怕我在下面时,轮船忽地就到达了。我这种心理也许是战争时假期短暂的后遗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