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喃喃 - 第11章 鬼话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11章 鬼话
  一个孤单的人,一只寂寞的鬼,饮茶、斗酒、读经,常人看来,这番情景也许凄凄戚戚,甚至恐怖诡异,于我,却是独处的快乐所在,是去岁客居五台山中、挂单文殊洞时的法喜与禅悦。人鬼殊途,有如我们内心的不同面向、各种音声,往往会相抵触、相撕扯、两相挣扎。但生命的奇迹,往往发生在自我的舒适区域之外,允许心灵发生震动,甚至骚动,允许内心感到不安,甚至恐惧,允许自己诡异一番,允许自己偶尔疯癫、张狂。你会发现从旧体系中跳脱而出的,你自己内心的各种声音,他们开始共同对话、相互聆听,彼此思辨,你会发现他们完全可以交互与融通,并带领我们进入一个更深邃的层面、更广阔的境界。其实我们心中的“人”就是那理性的光芒,“鬼”则是那感性的灵慧。以理性导引感性,使感性成为灵感与智慧;以感性拥抱理性,使理性成为力量与勇气。智悲双运,定慧等持,让一直以来落入边见的我们回归中道、回归圆满,得安然,得喜悦。
  斗酒·昨夜,与鬼斗酒。初夜时分,鬼施然而至,甫入座,自囊中出其壶盏,满斟齐眉以敬。吾方举盏,忽忆曾受五戒,绝酒荤,遂谢曰:已戒酒矣,余且独饮。鬼曰:酒是戒?醉是戒?答曰:醉是戒,然酒乃醉因。鬼言:醉岂唯酒,人间百事千虑万般执,其谁不迷,何时非醉?戒则戒尽贪嗔痴,守要守得本觉智,方为真梵行。吾曰:然杯中物何益?耽酒者多颠倒道理、使性骂座,仪态失常。鬼大笑:此俗物矣,吾辈则以酒壮肝胆,杀烦恼敌!吾闻之,遂一饮而尽,鬼亦倾壶酩酊。·默然·三更未尽,始翻书,鬼又至。掩卷吹灯,相对无言。良久,鬼问:读甚么书?对曰:《金刚经》。又问:可有所得?对:若有所得无所得。鬼称道:似有所悟矣。吾坦言:非也,不过是拾得些许牙慧,学来几分机锋,实则全无用处,功夫到底几何,扪心自知。鬼道:真知乃矢口,离言绝思,言语道断,默照而明觉。人鬼遂复无言相对。
  幽情·山中又雪,初夜簌簌,中夜瑟瑟。品茗以温喉,诵经以呵心,此间又有多少幽情难诉。鬼至,倚门而立,喃喃自语:何不展卷润笔,将起心动念化作辞章?对曰:心心念念不过幻影重重,何必诉诸笔墨成口实?鬼粲然一笑:明明无边思虑,却不落口实,故作清白无忧。吾苦笑:清白不清白,岂不自知,但骗阿谁?不过是人各有别业,自心所感,不足与外人道矣。且诘之:汝既清闲,何以留连于此,与吾辈厮混?莫若共同道相往来?鬼拂袖:汝之幽情,尚不足与外人道;吾之悟境,更不屑向余鬼说!
  大千·山微雨,谷中雾腾如蒸,披衣独行涉幽径。置身自然,深感天之厚我,山川林池但游冶,日月风尘任历遍,无偏私,无覆藏,无悭吝。当思及此,驻足语鬼:君居此地久矣,其雾峰、其雨林,其苍岩、其逶迤山径,三千年来可都如斯?鬼曰:景致如斯,情怀各别。曰:但何如?对曰:一境入目,万象于心,繁华有之,落寞有之,欣悦有之,惆怅有之,着迷有之,勘破有之。吾感而言之:须臾变迁不在流年短长,而在人心刹那分别。鬼曰:当下真空,方成妙有,各各认取,各各不同,所谓大千。

  隐逸·长夜月白,云逸星沉,独步廊前又遇鬼。遂问之:多日未见,遁隐何处?鬼曰:鬼魅如我,常人未知未见、不闻不问,谈何遁隐!对曰:未知未见、不闻不问岂不甚好,汝则大可不闻世事、不谙世情、去来自在、成精成怪矣,我辈于此,慕而未尝得之。鬼淡然道:不闻世事易,隐入山林作那幽人去。不谙世情亦可,浪游川岳成一散仙。最难者,隐而不枯槁,明历历露堂堂;游而不放逸,有节有度无狂。吾喟然长叹:半生蹉跎方始闻此理,只怕余生不够去修成。·止观·山中又雪,封山封路封津渡,摄心摄意摄耳目,正好上座。一炷兰香尽,室中氤氲,正下座时,鬼现阶下。鬼问:座下观甚么?对曰:观生、观死、观苦空。又问:观何所得?对曰:只见情、器世间无真实,但愿不奢求、不妄予,不贪恋、不冷漠,不争讼、不辩驳。深知此身不过江湖一扁舟,自恃坚固,业风初一动,轻舟已过万重山。鬼复问:座上参甚么?对曰:参因、参缘、参如幻。再问:参何所得?对曰:始知轮、涅无二皆如幻,但求不取相、不执空、不畏怖、不厌离、不沉溺、不舍弃。初晓诸法不过梦土幻化山,假空无常,般若兰舟渡,轻舟又过万重山。
  山居·深居谷中,不觉已是半载。与山僧往来,经律论藏;共农人晨夕,节候稼穑。虽挂单寺中,却将天地都作了道场。我赠寒山一诗一偈一茗茶,寒山赠我一花一叶一尘沙,看似素简,实则丰盛,个中喜悦,外人看来,怕难思难解,唯鬼知晓。尝语鬼:余可知,吾何以乐山不止?鬼哂曰:你我怕是心意一如——苍山与灵魂等老,却素真自然、拙朴顿朗,若以此反照人心,即心机城府尽消,千愁万虑皆休。居于此,可纵情来去、可不谙世事、可不着规矩。吾合掌礼赞:然!
  十行品·深冬,昼短夜长,便终宵与鬼合读《华严经十行品》。被菩萨深广大愿感动折服,深感无以为报,唯愿能以粗浅的言辞,将十大菩萨行一一解构。但言之所及,仅是冰山一角,甚至擅自添加了主观想象,旨在抛砖引玉,令更多的人发心读颂原典。原典的文句精巧、义理深远、感人至极,本人之文字实在是千分不及一、万分不及一、乃至算、数、比喻所不能及。若复有人,能如菩萨发愿,利乐有情,吾与鬼兄皆涕泪顶礼,相信十方诸佛也会昼夜赞叹,加持护念!如是我闻,《华严经十行品》中,功德林菩萨告诸佛子言:佛子。菩萨行不可思议。与法界虚空界等。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学三世诸佛。
  而修行故。佛子。何等是菩萨摩诃萨行。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行。三世诸佛之所宣说——第一欢喜行如果愿力如神驹,我愿策马前往一切国土贫乏之处。愿我大富丰饶吧,愿我能满一切饥羸困苦之众生,任何的请求。哪怕最后,最后要将我所有的血肉施尽,我也欢喜,我也甘心。乞求者啊,当远远见你向我走来,出于感激,我已涕零:在我眼里,你绝不贫瘠,你乃是我的福田呵!你也绝不可厌,你是我不求不请而自来的善友,是你教会我布施的善行!从今以后,生生世世,世世生生,哪怕还有一个众生,说:我未饱足。我愿意,我一定,立即前往,令其饱足——从身体乃至到心灵。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欢喜行。

  第二饶益行轮回长夜,五欲乱浊,我愿在最幽暗的国度,守持净戒;我愿做你任何时候,一转身就能看到的那一抹坚强辉光。坚守,而不为威势不为富饶,不求种族不求色相。坚守只为,导一切众生离于颠倒、离于缠缚。我愿在一切惑乱之中,心净如月,素手如莲,指给你,通往究竟涅槃的路向。因为我相信,在颠倒的乱象背后,你始终寂静、从来安隐、根本离垢、毕竟清静。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饶益行。
  第三无违逆行假如,有百千亿众生,出现在我的面前,从那百千亿张嘴中说出的,不是软语轻言。恰恰相反,是一切轻我、慢我、辱我、厌我、损我的,如箭雨刀风一般的言辞。假如,百千亿众生,以百千亿手,持百千亿利刃,欲伤我、害我、置我于难忍之死地。愿我仍能忆持:此身空寂,无我、我所,若苦若乐,皆无所有。愿我在最痛楚时仍能以空性之觉知,修大忍辱。不必赞叹那是沉重的坚忍,重的不是我身上的罪苦,是我心中的悲悯。不要怨恨众生的刚强难化,我愿意成为这堪忍世间上不灭的柔和,我一定会软化所有的贪嗔痴慢、悭嫉谄诳。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三无违逆行。第四无屈挠行死此生彼的众生,犹如恒河沙,须臾推迁,重迭复来,不得安乐。无量无边的烦恼,要有无量无边的法门,一一去对治吧,那么我愿一一去修学,一一去拔除,每一种无明苦困。每一个刹那的每一个心念,都在旋生旋灭,无法追寻吧,我仍然愿意,带着光明与智慧进入每一个微尘刹,去一一悉知每一个你。我已经决定,你有多深重的苦,我就要有多勇猛的精进。哪怕从此要到地狱的深处,受无尽劫的寂寞苦行,只要能够在我仰望时看见,你能永脱诸苦,证得无上菩提,我便无惧于一直,与地狱的烈火、寒冰,为友为邻。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四无屈挠行。
  第五离痴乱行在这迷惑世间,种种境地,有如大风,让人狂迷痴乱。在那生死之间,种种变迁,有如激流,让人进退失常。愿以我不曾恼乱一众生的功德,守护本心,正念不乱,境界不乱,三昧不乱,入甚深法不乱。愿以我累劫修持禅定的功德,坚固不动,见佛不乱,见魔不乱,诸根不乱,行菩提行不乱。我愿做那轮回大海边,寂静的崖岸,纵使烦恼乱流一次次拍打,我不曾被染着、被毁伤。我愿令你,安住在我的岸上,不再退转。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五离痴乱行。第六善现行当彻底了悟一切法无真实,幻生幻灭,才终于,住于真实际。当完全看清一切相皆虚妄,无性无依,才终于,见着了实相。可我不愿于世间独醒啊,我不能。只要还有众生,常处痴暗,我不独享光明;只要还有众生,住于八难,我不独离诸苦;只要还有众生,众垢所着,我不独处清静;只要还有众生,轮回生死,我不独证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果有一艘名叫般若的船,我愿奋力划动那名叫慈悲的桨,我不成熟众生,谁当成熟;我不调伏众生,谁当调伏;我不觉悟众生,谁当觉悟!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六善现行。

  第七无著行于念念中,庄严一切佛净土,亦能与念念中舍弃一切佛净土,因为,我已心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厌恶,轮涅之间,穿梭往返,不顾恋、不沾染,因为,我已心无所著。于佛、于法、于众生,我已知晓,不过如梦、如响、如幻化。但我仍愿作梦中佛事,宣法语音声,方便度化如幻众生。不著方所,所以勇入一切国土,因为你在那里。不著时际,所以历尽一切劫波,因为你在等我。当你也不著于你,我便,无须是我。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无著行。第八难得行如同勇敢的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运度众生,往返无休;我愿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不住生死中流,渡脱众生,安隐无畏;因为,我已了知,一切法皆不可得,然而非无一切法。我已舍尽烦恼,唯不舍大愿,我欲向那最迷惑颠倒处,度最愚痴无智、不知恩报的众生。若有世间,其中众生聪明慧解,善知识众,那里不是我的菩萨行处,因为我对众生无所冀望,不求一缕一毫,甚至不需要一字的赞美,我要把我的全部都赋予众生,不着不留,不取不求。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难得行。
  第九善法行得总持、能持、能遮之种种陀罗尼,我愿作众生的清凉法池。任何时候,任何刹土,任何生类,若来问讯,我都愿能,以广长舌,现无量音,断一切疑。如此无怖无怯,无断无尽,为一切众生对机说法,只为令汝欢喜。但我却未见有一众生得救度呵,因为我不以任一众生为实有。无始以来,你我不过于此大幻化网,作大幻化游戏。如今,总摄了空慧与方便,我现此种种幻身,我愿替众生,为医为药,作桥作灯,我愿示现如来大自在,大悲坚固,普摄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善法行。
  第十真实行观诸菩萨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间如梦,这就是最终极的,真实相,安住于此,安住大悲。我已得如来十力,我已为人中雄猛,今作大狮子吼。但,若我不令一切众生,住无上解脱道,而先成阿缛多罗三藐三菩提,则违我本愿。我愿,先令一切众生得无上菩提,无余涅槃,然后成佛。非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要令一切众生在我之前满足善根,成一切智!我已证入因陀罗网法界,为令众生,绝生死回流,入智慧大海,探实相源底,我不号如来,但荷如来家业,我不名佛陀,但行佛陀事业,如此世世生生,念念相续,无有穷尽。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十真实行。
或许您还会喜欢: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
自私的基因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序言虽然黑猩猩和人类的进化史大约有99.5%是共同的,但人类的大多数思想家把黑猩猩视为畸形异状、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怪物,而把他们自己看成是上升为万物之主的阶梯。对一个进化论者来说,情况绝非如此。认为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高尚是毫无客观依据的。不论是黑猩猩和人类,还是蜥蜴和真菌,他们都是经过长达约三十亿年之久的所谓自然选择这一过程进化而来。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0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
菊与刀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0
摘要:关于作者本尼迪克特,我们知道的不多。据已查到的资料,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1887年6月5日生于纽约。其父弗里德里克•S.弗尔顿是位医生,在她两岁时去世。其母伯特里斯•J.(夏特克)弗尔顿靠教书养家。1909年,本尼迪克特从瓦萨尔学院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次年赴欧洲,游历了瑞士、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回国后曾执教于加利福尼亚的某女子中学。 [点击阅读]
落网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楔子“月老、月老!”主管生死簿的地府判官气喘吁吁地进了月下老人的仙居。“啥事这么慌张?判官大人,坐下来歇口气,喝口茶再慢慢说吧!”月下老人捻捻白须,气定神闲地说。他现在哪有闲情逸致喝茶呀!“咱们阎罗殿──出了点小纰漏,所以……我想借你老人家的姻缘簿查查。”“嗯,这个──”月下老人沉吟了一会儿。 [点击阅读]
蓝海战略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前言本书是友谊、忠诚和相互信赖的产物。正是友谊和信任激发我们探索本书所表述的主要思想,并最终完成了写作。20年前,我们在课堂相遇——一个是教授,一个是学生。从那时起,我们就一直一起工作,犹如同一条下水道里的两只湿老鼠。因此,本书不是思想的成功,而是友谊的成功,并且我们发现友谊比商业世界的任何思想都更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点击阅读]
血酬定律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0
摘要:“血酬”和“命价”这两个词,来自本书两篇文章的题目。这两篇文章排在前边,却是最后写出来的。文章谈到了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描绘了一些凭借暴力建立的规矩,提到了计算血价和命价--钱与命的兑换率--的基本思路。在中国历史上,大量资源和财富是依据杀戮和破坏能力分配的,破坏力直接打造了社会结构,直接决定着各个社会集团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义务边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