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南回归线 - 《南回归线》读后感——回归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有时候,因为极偶然的缘故看探到另一个人的内部,感觉奇怪。亨利米勒说:我们是分开的,但不是个别的。可实际上我们的确是个别的,这种东西隐藏得那么深以 至人常常感觉不到,又或者避免触碰。可它仍不时冒出来。像走在大街上突然察觉陌生人的视线流溢,可那人不自知;像夜里突然感到皮肤上一阵发紧,它从每个毛 孔中汩汩往外冒;像你听到那人的声音突然衰弱,那么弱以致任何拥抱都无济于事;像极小的孩子迸发出突如其来的哭;像老人日复一日坐在窗前,不做声也不移 动,你看到有若隐若现的影子将他围绕,就畏惧。
  “我们在一无所有的杯子的空空如也中跳舞。我们属于同一块肉,但是像星星一样分开。”
  于是,亨利米勒最终活成了一颗星球:孤独,孤立,强大。他拥有那么野蛮充沛的力,这股力扯着要使他脱离整个星系。他放任、培育它,从中获得安 慰和勇气——快感倒是其次的东西。它使他感到自己是个人,遗世独立,无惧一切;同时压迫、摧毁他,因为他无法不拖着脆弱不堪一击的肉身。
  也才会长成那样的面貌:衰败、肮脏、下流、起毛边且不修边幅,但仍有耀眼光芒。他凭直觉嗅到世界的某种真相(与其说这种直觉来自青嫩的敏感, 不如说来自黑暗,来自对黑暗的恨与扭曲的崇拜,来自对献身的极度渴望,来自把基督和撒旦和自己等同。),而把唾沫朝世界及自己的脸上吐去。他无惧毁灭和死 亡,于是毁灭和死亡像轰隆的列车将他的肉体碾碎。
  毁弃肉身是成神的一种途径,尽管灵魂往往一同泯灭。亨利米勒的可爱之处在于,他成神的愿望/欲|望如孩童般纯真,可丝毫不望成圣。他粗鄙却不冷 酷,他心肠热,他诚实。他知道一部分的极深处而对另一部分一无所知,却带着生命所赋予的全部的力朝极致里去,不停留,不畏缩,不为谎言所动,不懒惰。是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高贵。
  相比之下多少人在屈服,损毁所有他人最后却对自己流下同情之泪。
  而无论再怎么肮脏,他写过极美的话,纯净一无-阴-影,让人惊异。他描写一个小女孩的爱:
  “在威茜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就因为我是我,我既被爱也被恨,而威茜却作出努力来理解我。”她看他时眼中有“光芒和赞美”。
  他写他孩子时杀死另一个小男孩,写某一段急遽的童年,写所有被浓缩感知的损毁,爱与恨,他说:
  “事实上,那整个漫长的夏天就好象亚瑟王传奇中的一段叙事诗。”
  可怜的人,仅仅是不被爱,或被爱得不充分,却因此被成就。
  于是他决定要“作为一座城市而死去”,为的是“重新成为一个人”。他“闭上耳朵、眼睛、嘴巴”,终其一生却仍无法忘怀:曾令无辜的小孩致死,曾被爱。那股爱是那么纯净,以至他不得不放弃了常用的词“窟窿眼儿”而代之以另一个:“花蕾”。
  仅仅因为那一段叙事诗,他最终发现自己“是人类而近乎非人”。
  人要如何才能“转过许多拐角”,而“不作任何回答”?——“把自己里面的东西倒出来”。仅就这点而言,亨利米勒获得了他自己的高度,也就是:“作为一座城市”,或一颗星星。即使那是颗破碎的星。
或许您还会喜欢: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0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那个男孩名叫圣狄雅各。日落时分他领着一群羊抵达了一座废弃的教堂。教堂圉顶看起来在很久前就已经塌落了,而曾经是更衣室的地方,如今却磐立着一株巨大的无花果树。他决定在此过夜。看着羊儿一一跳进门后,男孩在毁圯的门上横竖着一些木板,以防羊儿走失。这附近并没有狼,但若有羊只脱队,他可得花上一整天去找回来。他用夹克掸了掸地面,然后躺下来,头枕着一本才刚读完的书。 [点击阅读]
物种起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有关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史略关于物种起源的见解的发展情况,我将在这里进行扼要叙述。直到最近,大多数博物学者仍然相信物种(species)是不变的产物,并且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许多作者巧妙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另一方面,有些少数博物学者已相信物种经历着变异,而且相信现存生物类型都是既往生存类型所真正传下来的后裔。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