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我要。。。
轻松的小说阅读环境
南非洲历险记 - 第四章关于“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可以肯定,一种全球通用,永恒不变,其本质就能提供严密计量的度量单位一直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中。因此,无论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样的突变,都应当准确地发现这一度量单位。相信前人也是这样认为的,然而他们缺乏以足够的近似法进行这种实验的方法和仪器。
  得到一个永恒度量单位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转移到地球扁球体上,因为地球的圆周可以被看作是永恒不变的,由此就能精确地测量出这个圆周的全长或一部分。
  古人们曾试图确定这个度量单位。据与亚里士多德同时代的一些科学家所说,他曾把斯塔德①或者塞索斯特立时代②的埃及古泰看作从地球极点到赤道之间长度的十分之一。生活在古希腊普托雷梅③时代(公元前一世纪)的埃拉托斯特纳④曾用较近似的方式沿尼罗河测量出塞耶纳和亚历山大之间的经线长度。波西多尼厄斯⑤和普多雷梅也同样没能给予他们所进行的大地测量实验以充分的准确度。之后的一些科学家均未能有所突破。
  ①古希腊长度单位,约合180米。
  ②即古埃及国王塞索斯特立一世二世、三世在位时的公元前二十至公元前十九世纪。
  ③古希腊君主名。
  ④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⑤古希腊哲学家。
  是皮卡尔首次在法国开始调整测量1纬度经线长度的方法。1669年,他确定了巴黎和亚眠之间的距离,认为每一度经线的长度是57060图瓦兹①。
  ①法国旧长度单位,1图瓦兹=1.949米。
  皮卡尔的测量在1683年和1718年分别被多米尼克、卡西尼和拉伊尔继续延伸到敦刻尔克和高利乌尔。1739年,弗朗索瓦-卡西尼和拉卡伊又在敦刻尔克和佩皮尼扬之间测量了一次。最后,这条经线的测量被梅尚一直延伸到了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然而梅尚死了,死于这样一个如此令人疲惫不堪的科学躁作。直到1807年才由阿拉果和比奥在法国恢复了这一测量。两位科学家将之延续到了巴利阿里群岛(西班牙),这条经线弧于是从敦刻尔克伸展到了福尔门特岛,中间被北纬45°线切断,恰处于极点和赤道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计算经线的1/4长度,就不必考虑地球的扁率了。这次测量在法国得出每一度经线弧的平均长度是57025图瓦兹。

  可以看出,直到那时还专门是一些法国科学家从事这一棘手的测定。同样地,在1790年,制宪会议在塔列朗的建议下,决定由科学院负责为所有的长度和重量设想出永恒的度量衡制度。当时,署有博尔达、拉格朗热、拉普拉斯、蒙热、孔多塞这些名人名字的报告建议:将1/4经线长度的十万分之一作为通用长度单位,将蒸馏水的重量作为衡量一切物体重量的标准,采用十进制作为度量衡的进位制度。
  后来,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都进行了测定平均每度经线弧长度的实验,因为地球不是扁球体,而是椭球体,众多的实验都应该给出相对于极点的扁率。
  1736年,莫波尔蒂、克来劳、加谬和勒莫尼埃及瑞典人塞勒赛斯在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地区测得一度经线弧的长度是57419图瓦兹。
  1745年,拉孔达明、布戈尔和戈丹在西班牙人胡安与安东尼奥-弗罗阿的帮助下,在秘鲁测定的数值是56737图瓦兹。
  1752年,拉卡伊在好望角测定的数值是57037图瓦兹。
  1754年,麦尔神甫们和勃斯科韦测出罗马和里米尼之间的经线弧长度是56973图瓦兹。
  1762年和1763年,波卡利亚在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测定的数值是57468图瓦兹。
  1768年,天文学家梅森和迪克逊在北美马里兰州与宾西法尼亚州边缘地区测定每一度经线弧长度是56888图瓦兹。
  之后,在19世纪,众多条经线都得到了测量:在孟加拉湾、东印度群岛、皮埃蒙特、芬兰、库尔朗德(拉脱维亚境内)、汉诺威、东普鲁士、丹麦等其他地区。然而英国人和俄国人没有像其他民族那样积极进行这一棘手的测定实验,他们所从事的最重要的一次是1784年由总参谋长罗伊进行的,目的是要把法国人的测量与英国人的测量联结起来。
  从以上关于众多测定的叙述可以得出,平均每一度经线弧的长度大约在57100图瓦兹上下,相当于法国的25古里①,将这一数值乘以360可以得到地球圆围的周长是9000古里。

  ①1古里≈4公里。
  但是,从上面得出的各种数字,即地球上不同地区得出的测定,并不绝对吻合,然而,从平均值57000可以演绎出“米”的数值,即1/4经线长度的十万分之一,即0.513074,亦即3法尺11又千分之296法分。
  事实上,这一数字有点太不据说服力了。新近的演算,以1/299.15地球扁率代替了人们以往接受的1/344,得到的1/4经线长度不再是一千万米,而是1856米。856米的误差对于如此长的长度是微不足道的。然而,精确地说,“米”就像它被接受的那样,并不能确切地反映1/4经线长度的十万分之一,还存在一个大约为1/50法分的误差。
  但是,就这样被确定的“米”却不能为所有文明国家所接受。比利时、西班牙、皮埃蒙特、希腊、荷兰、赤道共和国、新格拉纳达共和国、哥斯达黎加等西班牙前殖民地几乎是马上接受了。虽然米制与其他“制”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英国一直不肯接受它。
  也许,假若没有发生标志着18世纪结束的那些政治纠纷的话,这一体制早已被联合王国的人民所接受了。当1790年5月8日制宪会议发布政令时,英国皇家协会的科学家被邀请加入到法国科学家的行列。为了“米”的测定。还要决定是否应当建立在有规律走动的简单的钟摆的长度之上,还是把地球上某个大圆周的一部分作为长度单位。那些事件阻碍了设想的团结。
  直到1854年,英国政府早已感到米制的优越性,而且看到一些科学家和商人成立团体宣传这一改革,这才决定接受它。
  但是,英国政府打算直到其亲自进行的大地测量实验为每一度经线弧确定了一个更为精确的长度时,才将这一秘密决定公之于众。当时,在这一问题上,英国政府认为能够与也正倾向于接受米制的俄国政府团结合作。
  于是,一个由三位英国科学家和三位俄国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在两国科协最杰出的成员中组建起来了。我们已经看到,英国的三位是埃弗雷特上校、约翰-马瑞阁下和威廉-艾默里,俄国的则是马提厄-斯特吕克斯、尼古拉-巴朗德尔和米歇尔-佐恩三位先生。

  科学委员会在轮敦集合,决定首先在南半球进行测量实验,然后马上在北半球重新测定一次,再将两次实验综合起来,希望能推演出一个满足计划中全部条件的精确数值。
  他们有待于在英国位于南半球的各领地:开普敦殖民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中选择一个实验地点。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位于欧洲的对等点上,科学委员会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行程才能到达。而且那里的毛利人和澳大利亚人长期与他们的入侵者处于战争状态,将可能使实验的进行变得十分困难。相反,开普敦殖民地具有真正的优越条件:1.它与俄国欧洲部分的某些地区处在相同的经度,在南半球测定了子午线的某段长度之后,可以返回沙俄境内秘密地测量同一子午线的另一段长度。2.到达英国南半球领地的旅程相对较短。3.最后,这些英、俄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检验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的成果的绝好机会。他们可以在与之相同的地方进行实验,以便核对一下他在好望角测定的57037图瓦兹是否准确。
  于是,选在开普敦进行这项大地测量实验就这样决定了。两国政府赞同英俄委员会的这一决定,并拨给大笔经费。全部三角测量仪器都是双份制作的。天文学家威廉-艾默里被邀请负责探险前的准备工作。皇家海军的奥古斯塔号战舰接到命令负责把委员会的成员及随从人员送到奥兰治河口。
  在科学问题方面,还应当加上激励这些科学家为共同使命团结合作的民族自尊心问题。事实上,问题就是要在数字测算方面越过法国,在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未开化地区,准确地推翻更为闻名的法国科学家们业已取得的成果。因此,为了得到一个有利于科学进步,同时也使祖国荣耀的结果,英俄委员会的成员们已准备为此牺牲一切,甚至牺牲生命。
  这就是1854年1月底,天文学家威廉-艾默里出现在摩尔各答瀑布下、奥兰治河边的原因。
或许您还会喜欢:
怪指纹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法医学界的一大权威宗像隆一郎博士自从在丸内大厦设立宗像研究所,开始研究犯罪案件和开办侦探事业以来,已经有好几年了。该研究所不同于普通的民间侦探,若不是连警察当局都感到棘手的疑难案件它是决不想染指的,只有所谓“无头案”才是该研究室最欢迎的研究课题。 [点击阅读]
恐怖谷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倒以为……"我说。“我应当这样做,"福尔摩斯急躁地说。我自信是一个极有耐性的人;可是,我得承认,他这样嘲笑地打断我的话,的确使我有点不快。因此我严肃地说:“福尔摩斯,说真的,你有时真叫人有点难堪啊。”他全神贯注地沉思,没有即刻回答我的抗议。他一只手支着头,面前放着一口未尝的早餐,两眼凝视着刚从信封中抽出来的那张纸条,然后拿起信封,举到灯前,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外观和封口。 [点击阅读]
我弥留之际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朱厄尔和我从地里走出来,在小路上走成单行。虽然我在他前面十五英尺,但是不管谁从棉花房里看我们,都可以看到朱厄尔那顶破旧的草帽比我那顶足足高出一个脑袋。小路笔直,像根铅垂线,被人的脚踩得光溜溜的,让七月的太阳一烤,硬得像砖。小路夹在一行行碧绿的中耕过的棉花当中,一直通到棉花地当中的棉花房,在那儿拐弯,以四个柔和的直角绕棉花房一周,又继续穿过棉花地,那也是脚踩出来的,很直,但是一点点看不清了。 [点击阅读]
我是猫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夏目漱石,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代表作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 [点击阅读]
数字城堡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丹·布朗(DanBrown)是美国当今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2003年3月出版的《达·芬奇密码》创造了一个书市奇迹,旋风般地横扫了美国各大畅销书榜,至今全球销量已超过800万册。丹·布朗也凭这部小说而大红大紫。丹·布朗出生于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埃克塞特镇长大,在阿默斯特学院和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度过了大学生涯,毕业之后留在菲利普·埃克塞特学院教授英语。 [点击阅读]
机器岛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如果旅行开始就不顺,恐怕到末了都会磕磕碰碰的了。至少下面的这四位演奏家理直气壮地支持这种说法。现在他们的乐器就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呢。原来,他们在附近的一个火车小站不得已乘坐的那辆马车刚才突然翻到路旁的斜坡上了。“没人受伤吧?………”第一位飞快地爬起来,问。“我只是擦破了点儿皮!”第二位擦着被玻璃碎片划得一道道的面颊说。“我也是受了点擦伤!”第三位应道,他的腿肚流了几滴血。总之,问题不大。 [点击阅读]
死亡之犬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1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是从美国报社的通讯记者威廉-皮-瑞安那儿听来的。就在他准备回纽约的前夕,我和他在伦敦一起吃饭,碰巧我告诉了他,次日我要到福尔布里奇去。他抬起头来,尖叫一声:“福尔布里奇?在康沃尔的福尔布里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康沃尔有一个福尔布里奇了。人们总觉得福尔布里奇在汉普郡。所以瑞安的话引起了我的好奇。“是的,”我说道,“你也知道那个地方?”他仅仅回答说,他讨厌那个地方。 [点击阅读]
死亡区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约翰·史密斯大学毕业时,已经完全忘记了1953年1月那天他在冰上重重地摔了一跤的事。实际上,他高中毕业时已不太记得那件事了。而他的母亲和父亲则根本不知道有那么一回事。那天,他们在杜尔海姆一个结冰的水塘上溜冰,大一点的男孩们用两个土豆筐做球门,在打曲棍球,小一些的孩子则很笨拙可笑地在水塘边缘溜冰,水塘角落处有两个橡胶轮胎在呼呼地烧着,冒出黑烟,几个家长坐在旁边,看着他们的孩子,那时还没有摩托雪车, [点击阅读]
死亡约会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怎样,非把她杀掉不行吧?”这句话流进寂静的暗夜,在附近回响片刻,旋即在黑暗中向死海消逝。赫邱里·白罗手搁窗环上,迟疑了一阵。随即双眉紧皱,猛然关起窗子,仿佛要把有害的夜气全部关在外头一样,白罗自幼就相信,外头的空气最好不要让它流进房间,尤其夜晚的空气对身体更是有害。放下窗帘,紧紧挡住窗户,他向床铺走去,微微一笑。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这部作品于二零零一年春动笔,二零零二年秋在日本刊行。《海边的卡夫卡》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构思浮现出来的时候,我脑袋里的念头最先是写一个以十五岁少年为主人公的故事。至于故事如何发展则完全心中无数(我总是在不预想故事发展的情况下动笔写小说),总之就是要把一个少年设定为主人公。这是之于我这部小说的最根本性的主题。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